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透明”岩石圈:用岩石学和地球物理学给地球做“CT” | 封面文章
岩石圈是固体地球的最外圈层,是板块构造活动和生命起源演化等过程的重要载体。所谓“上天容易入地难”,目前最深的人工钻探只能到达~12 km,而厚达上百公里的岩石圈深部至今仍遥不可及,充满了诸多谜团。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观测,可以帮助我们“透视”地球内部的“五脏六腑”,使之“透明化”。具体方式是将地质学包括岩石学观察、岩石地球化学分析,以及地球物理学的重力、地震、磁场、热流等多种已有方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综合利用岩石圈化学、物理等参数信息,从多维度对深部岩石圈的结构、组成和可能的演化过程进行探视。
火成岩携带的捕虏体也被称为岩石包体,是来源于岩石圈深部的直接样品。针对岩石包体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可以厘清捕虏体采集区岩石圈深部的结构特征、不同深度位置的物质组成和形成年代。地球物理则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岩石圈结构进行大范围的限定。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方式有助于全面认识岩石圈物质组成成份、物理结构参数,并为其形成、演化等动力学过程的讨论提供重要依据(图1)。
图1:地球物理观察和岩石学联合约束是全面认识岩石圈的重要方法
太古宙地块形成于25亿年以前。传统意义上,保存至今的太古宙地块被认为是地球上最稳定区域的代表。然而,新的研究表明,部分太古宙地块并非从形成以来就一直保持稳定。由于后期地质作用的影响,这些地块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减薄和破坏,最终显示出元古宙乃至显生宙岩石圈地幔的特征。太古宙地块是否能长时间稳定存在?地块稳定存在需要什么条件?这些问题是固体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之一。
华北陆块(特别是其东部)是显生宙时期岩石圈减薄、地幔性质发生改造、破坏和地幔增生置换的典型区域。因此,对华北陆块展开全面的物质组成、结构及物理性质研究,了解陆块发生改造/破坏的范围和程度,深入探究引发改造/破坏的机制,是寻找太古宙地块稳定存在条件这一重要科学问题的关键突破口。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郑建平教授团队基于华北陆块高精度地壳模型,并结合地表热流值、利用S波接收函数约束的岩石圈厚度以及自由空气重力异常数据,对岩石圈热结构地幔密度进行了新的约束。他们对岩石包体开展了“三定”研究(图2),构建了华北岩石圈多维度的物理-化学结构模型:
定深:确定岩石包体的来源深度;
定性:确定其化学性质及物理性质;
定年:确定岩石包体的形成年龄。
图2 华北陆块构造单元、构造分区及地幔岩石包体出露位置
该成果表明:华北陆块岩石圈地幔横向上存在高度不均一性,除陆块内部的局部地区保留有古老(太古宙)的岩石圈地幔,大部分区域已变为元古宙甚至显生宙岩石圈地幔。这样的岩石圈地幔结构组成特征表明,华北东部地幔经受了强烈的改造,甚至最终被完全置换;华北中部过渡带和西部核部保持相对稳定,但是西南缘岩石圈也受到了明显改造。华北地块岩石圈地幔所遭受的不同程度的后期改造,可能与其块体本身比较小,以及周边俯冲的古大洋板片俯冲、回撤及其所引起的岩石圈下伏软流圈扰动有关(图3)。

图3 华北陆块岩石圈地幔密度揭示的地幔性质分区图(Ol-Mg#:岩石包体橄榄石Mg值)
该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1年第2期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930215)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6CB403503)资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陆漂移』·『地幔对流』·『海底扩张』经典说
花岗岩的成因与构造环境
地质学极简史
本日文章参考文献
地球演化历史上的超级事件,有哪些?
史上最大规模物种灭绝的真相浮出水面,不只是火山喷发那么简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