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问”刚刚腾空,背后巨星却已“陨落”!临终二字看哭国人......


华人星光(ID:hrxg2020)原创内容

作者:华人星光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多年含辛苦,天问终升空,

就在刚刚,我国成功发射了,

第一枚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

可当人们为此欢欣鼓舞时,

我却发现,

“天问”背后的“主帅”竟已“陨落”!

天问好了,他却“偏离轨道”走了,

临终前只说了两个字,

让人悲戚、流泪......

他,就是火星院士:

万卫星

1958年7月,

万卫星出生于湖北天门,

天门,天问,

7月,卫星,

一切,都像极了命中注定。

他自小饱尝不幸,父亲早逝,

母亲拉扯他和三个姐姐长大成人。

因为穷困,也是时代使然,

他小学、初中,

完全没有正常的学习环境。

可凌云壮志,却在他心间悄然滋生,

学物理,报国家,

走出山村,走向未来!

课堂上老师不讲的,他课下就自学,

教材短缺,他就自己去买课外资料。

完全凭借勤奋苦学,

和坚持不懈的韧劲,

在1977年恢复高考后,

他一个村娃,

在千军万马独木桥中脱颖而出,

跳出“农”门考上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 。

四年后一毕业,

他就被中科院武汉物理所“抢走”。

万卫星,这一生辉煌从此开始,

灿烂的未来,如星光般闪耀。

两年拿下硕士,三年读完博士,

1994年,是万卫星最痛的一年,

他的导师李钧出差途中,

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64岁。

李钧去世时,

正是物理所课题组发展的关键时刻。

悲痛之余,

万卫星扛下老师未竟的事业。

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段悲伤记忆,

26年后竟在万卫星身上重演.....

1997年,

我国至关重要的空间物理基础体系:

子午工程启动,

万卫星,成为其中极为关键的一环。

因工作出色,

在北京物理研究所盛邀下,

万卫星携团队来到北京,

刚来就面临十分棘手的问题。

由于缺少学科带头人,

“子午工程”的重要依托平台,

北起漠河南至海南的地磁子午观测台链,

发展的极为艰难,

万卫星来的时候,

观测台链已经岌岌可危。

尤其是位于祖国最北端的漠河站,

在零下50℃的苦寒之地,

不仅要有人值守,还得不时检测维修。

主管台站负责人说:

这成了大家眼里的鸡肋,放弃吧,

这些台站的科学意义确实非常重大;

留着吧,又没人能把它们用好。”

改造观测台链的千钧重责,

万卫星决心一力扛起,

那段时间他忙到昼夜不分,

一起来的同事抱怨:

“以前我们天天在一起,

现在我都见不着你!”

万卫星笑着说:“无关的事我不管,

可这些都是‘有关’的事啊。”

几年后,万卫星团队力挽颓势,

改造出具有多种国际先进手段的,

空间环境综合观测子午台链,

我国空间物理学科,

由此得到大力发展。

2010年,

万卫星主持召开金星探测研讨会,

这是中国探测宇宙梦开始的地方,

当时国内行星物理学几乎一片空白,

这条路孤注一掷、充满风险。

可万卫星认定了,

这条探测之路的大门,

他们必须为中国打开!

第二年万卫星主持下的,

“子午工程”首枚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中国的航天航空人,

由此向世界发出第一声呐喊: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而万卫星的辉煌征途,刚刚开始。

主持建设了,

三亚大型相控阵非相干散射雷达项目,

立志为中国打造,

世界一流水平的空间探测设备;

他还牵头重组了,

中科院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

这个实验室,迅速成长为,

国际前列的研究平台。

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后,

让万卫星拼尽毕生全力的,

正是举世瞩目的中国火星探测计划!

众所周知,

我国行星科学起步较晚,任务艰巨,

规划的浩渺蓝图,

要从一张白纸上,一点点勾勒。

面对科研和人手的不足,

万卫星再度“临危受命”挂帅出征,

成为火星探测首席科学家。

前途迢迢,阻碍重重,他极为焦虑:

“世界行星科学水平已经远超当年。

这决定了,

中国无法直接照搬任何国家的经验。”

“留给我们的时间很短,

然而要走的路又很远。”

分分秒秒,都要争!

于是,他为此拼上了所有,

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他叫卫星,也像“卫星”一样,

昼夜飞驰,未得片刻休息。

从布局火星电离层研究开始,

火星、水星、金星、

木星、彗星/小行星……

万卫星围绕行星探测12年,

描绘了一幅,

宏大的中国行星探索路线图。

在争分夺秒地“战斗中”,

是万卫星破天荒提出,

科学家要和工程师坐在一张桌子上,

共同开会探讨,

学生愣住了:“万老师,

我从来没见过哪个会是这么开的。”

万卫星拍板:“我就是要尝试一下,

看看科学家和工程师,

能不能坐在一张桌子上讨论!”

在万卫星坚持下,

工程师和科学家的胜利“会师”,

擦出了最闪亮的火花。

随后,一个个难题被攻破,

一批批人才成栋梁,

中国行星探测行业从无到有,

走出了最壮烈的一步。

万卫星培养出一支国际水准的年轻团队,

地质地球所的“80后”研究员,

有1/3来自他的团队:

第一位博丁峰

“鸿鹄专项”首席科学家魏勇

3创下“优青”最小年龄纪录的任志鹏......

魏勇感慨:

“10年前会场上的20多人里,

只有一两个是真正的行星科学科班出身。

而今天,这批人已全部成长为,

中国行星科学领域的中流砥柱,

这些,都和万老师的感召不可分割。”

2019年,当万卫星主持下的,

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

终于走向最后的研发成功,

万卫星,却偏离了“人生轨道”。

科研攻关催人老,

自2017年起,短短半年,

万卫星熬白了头发,还突然暴瘦几十斤。

同事们以为他在减肥:

“老万,减肥很是成功啊。”

身体的警告信号,

让万卫星隐约感觉到了些什么,

可正是科研的关键,他不能“掉队”,

笑着对同事们说:

“是瘦了不少,这不是挺好吗?”

接着,万卫星便血、频繁感冒……

他谁都没有说,例行的职工体检,

因为太忙了他没顾得上去。

直到快年底,单位集中体检,

万卫星的检查报告,

让在场所有人感到难以置信:

肿瘤晚期!

很多人都控制不住哭了:

“为什么是老万?

他那么好的一个人!”

医生让他马上住院治疗,

可万卫星拿到检查报告后,

对医生说的第一句是:

可是我马上还要出差……

医生都绷不住了:“还出什么差啊!

赶紧治病!”

化疗的过程漫长而痛苦,

学生们每次都提出送他去医院,

万卫星不想麻烦别人,

稍微有点精神就自己偷偷开车去。

这期间,

“火星探测器”还在紧要关头,

他放不下科研。

化疗刚结束,

反应严重的那几天,他格外痛苦,

到下一次化疗,

身体就有点撑不住,

中间勉强有几天舒服的时候,

他全都留给科研,

他对学生们说:“中间那几天来找我吧,

那几天我好受些。”

潘院士说:“小时候看电影,

我们都希望好人能够长久......

可为什么偏偏是脾气好的万卫星......”

2020年1月,万卫星拖着病体,

脸色苍白站在讲台上,

做最后一次学术报告。

3月他病情恶化,

疼痛难忍却从未喊过一声,

住院后,这位“国宝”级别的科学家,

从未向医院和医生提出任何要求。

其实这几十年来,

他一直过的像普通人那样,

衣着朴素,

会省吃俭用买一台心仪已久的照相机;

家里的书柜上,

摆满他喜欢的历史书籍……

4月,同事给病床上的万卫星,

带来一个好消息:

老万,火星探测项目有名字了,

叫‘天问一号’。”

闻言,

万卫星苍白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天问啊,

2000年前,屈原曾写下《天问》长诗,

问尽日月星辰,

万卫星是湖北人,同屈原是老乡!

2000年后,

万卫星这样的科学家,

再次开启“天问”之旅,问鼎苍穹,

走一条行星强国之路。

沧海轮回,也许冥冥之中,

都是命中注定。

7月,是“天问”升空的日子,

无数人祈盼着,希冀着,

很多同事给万卫星鼓劲,

可他的生命,

还是在2个月前,戛然而止。

4月底的一天,

万卫星刚刚拔掉呼吸机管子,

气息十分微弱。

大弟子丁锋去医院看他,

他起不来身,

躺着轻轻说了两个字“7月......”,

然后便是一声长长的叹息。

在场的学生们心里都知道,

老师挂念的7月,

正是“天问”发射的日子。

“天问”,

这是他拿命换来的“孩子”,

他多想看到胜利的那天啊,

可是他知道自己的病情,

所有的希冀,化作那两个字“七月”,

最后的遗憾,

成为那一声长长的叹息.....

那声叹息,让人听得心碎,

上天,

怎么就不肯多给他一点点时间!

5月20日,天降瓢盆暴雨,

人间巨星陨落!

万卫星走了,年仅62岁,

为了行星探测这项伟大的事业,

他拼上了自己的性命......

同事声音哽咽:

“26年前,万卫星的老师,

李钧院士是64岁走的,

可谁能想到,老万比他还年轻......”

7月23日,他走之后两个月,

他的孩子“天问”成功升空

我们含泪告慰英雄,一切如您所愿!

下面这张是万卫星笑得最阳光的照片,

很想留住这样的温暖,

如果他还活着,想必今日“天问”升空,

他脸上浮现的,

一定是这样灿烂的笑意......

手牵子午、目探火星,

勾勒宇宙、叩问苍天,

万卫星的人生,

比科幻片里的主人公还要炫目。

他活着,开辟出空间科学,

与行星物理学的天空,

为我们开启辉煌的“天问”之路;

他走了,为我们留下的,

是桃李遍野,旌旗猎猎。

国有脊梁,热血满腔,

剑指苍穹,豪情万丈,

试问天公高几许?

“天问”一战冲寰宇!

他万般绚烂的人生啊,

今天我要让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

中国今日有“天问”,

世代铭记万卫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球人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
地球之外最宜居星球 土卫二地下海或存外星生物
未来10年行星科学的研究重点,天王星首屈一指!它有何迷人之处?
探测器在土卫五轨道发现了不该存在的东西,颠覆了科学家的认知
漫话宜居星球探索(10)
日本火卫一取样返回任务正式立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