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佛法与财富
引言
财富是每个人都想拥有的,但事与愿违。有几个人能真正积累起财富呢?这其中必定有他的原因。末学乃佛门居家弟子。深感在家佛弟子们被生活所迫,疲于奔命。所以自己发心通过佛法,写一篇有关财富的文章,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帮助。因末学才疏学浅,所以此篇文章仅作参考。若有不当之处,尽请原量。阿弥陀佛!
一、积财理论
要得财富,首先要明白财富的来源,为何有些人不废吹灰之力积起万贯家财。而有些人头脑灵活,有大能力,一生奋斗,到头来还是一无所有。这原因所在就是“因”,《太上感应篇》中讲:「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前生积有财富的因,今生无论你做哪一个行业都会赚钱,前生没有积累,今生就算是你强取豪夺也取不来。就算是强盗小偷取来的不义之财,也是他命里有的。不信我们每个人都去偷、去盗,看能不能盗来。恐怕还没有盗来就被警察抓到。所谓是“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现在社会人们为了财富不择手段,无恶不造,殊不知都是冤枉做小人。自己所勾心斗角算计来的,全都是他命中有的。而命中没有的,一分他也没有算来。而本是命中有的他确采取这样的手断取得,这个命中的财富已经被大大折损掉了。譬如不择手断赚取100万,实际命中本有1000万的财富,因为不择手断,所以损掉了900万,只赚到了100万,这不是冤枉做小人吗?《论语》中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为什么不坦坦荡荡的取得财富,坦坦荡荡的经营人生呢?有没有办法可以将自己命中没有的钱赚过来呢?答案是肯定的“有”如果大家去读《了凡四训》就明白了,了凡先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代高僧净空法师在讲席中也多次劝导大家,要想转变命运,让自己的命运越来越好,先把《了凡四训》读三百遍,如果有这样的三百遍我想转命是必然的,如果转不了就在继续读,读能到能转。佛经中告诉我们,财富的正因是布施。财布施得财富,所以舍得舍得,是越舍越得。有因必定有果,这是一定的道理。而布施并不一定非要捐钱,因为布施分为内财布施跟外财布施,内财布施是用自己的精神、体力、技能、知识去帮助别人,所以不用钱也能做。外财布施是用钱财、物品去帮助别人。而外财布施不在多,佛经中所提倡的舍财,是告诉我们随缘随份。随缘就是自己碰到一些需要帮助的或者是好人好事,应当尽心尽力去帮助。随份就是说跟具自己的能力而为,我捐一块钱不会影响我的正常生活,就捐一块!千万不要想到财布施得财富就不故家庭安危,这也是佛所不赞成的。随自己力量就好。这就可以得到园满的功德。而布施这一件事,要常常做。不能一日暴之,十日寒之。这样才能保正财富源源不断的来到,你的财才会用之不尽。处了布施以外,还有两条很重要一个是孝敬,另一个是勤检,如果掌握布施、孝敬、勤劳这三个真因。在假以时日我们的将来一定是光明的。

1、布施真因
在我们中国,好多人都供养财神,财神他的名字叫“范蠡”,是春秋末期人(公元前536-公元前448年)。他当年和文仲两个人一起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后来范蠡就根文仲说,“勾践这个人只可同患难,不可同富贵。”劝文仲离开,文仲看荣华富贵马上来到,不肯走(最后被越王杀掉)。于是范蠡就自己带着太太西施,离开越国来到齐国(今山东)白手起家,结果没几年就发了大财,他将所有的财富全布施掉,再从头做起。结果没多久又发了大财,历吏称三聚财,三散财。所以财聚人散,财散人聚。我们供养财神实际应当向他老人家学习,散财这一个精神,范蠡确实演出了应当如何经营财富的原理。佛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阿那律尊者。阿那律尊者在很久以前是一个农夫,有一位辟支佛下山化缘,而正赶上全国饥荒,空钵而回。这个农夫看到了,他知道辟支佛是很有德行的一个人,也很尊敬。想起自己也没有什么好的饮食,不过每天还都能吃上一两顿。所以决心将自己的饭送给辟支佛吃,因为饭菜不好,所以很难为情的走到辟支佛前说:您看这个可以吃吗?辟支佛自然很慈悲,就点点头说,可以吃。阿那律尊者被称为无贫尊者,就是因为他布施供养辟支佛一钵饭。得到九十九劫(一劫等于56亿7千万年)大富的果报。《了凡四训》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以前有一女人,到庙里烧香,想布施却又家境困难,找遍身上只得二文钱捐献,但庙里主持高僧还是亲自替她诵经忏悔祈福。后来此女贵为宫妃,携带了数千金来庙布施,主持高僧却只派了徒弟替她回向,因此她就开口问道:‘我以前只捐二文,你就亲自替我祈福,今天捐献千金,你为何不替我回向?’高僧说:‘以前布施虽小,心意真切,非老僧亲劳,不足以报答。今日布施虽多,心意却不如以前真诚,因此有人代劳即足也。可见千金是半善,二文是满善。布施不在多少,在于全心全意付出的那颗心。

2、孝敬真因
百善孝为先。孝是德行的大根大本,自古以来,因孝道而家庭富有的屡见不鲜。在末学归依的时候,法师也给方便开示说:“大家现在都想生活富足一些,天天拜财神,可是大家不知道每人家里都有两尊财神,那就是自己的父母,好好的回家对待父母,自然财富就来了”。这句话末学记忆犹新。这样看来积福做功德未必要花钱,好好的对待父母自然是功德无量。上古时候,舜王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大家都知道尧、舜、禹这是自古以来把天下治理最好的人,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是用什么来治天下,那就是孝道。我们中国历史最长的一个朝代是周朝,绵延800多年。他为何能延续如此之久呢?也是孝道。周朝太王生了王季,王季生了周文王,太王除了生王季之外,他还有另外一个长子叫做泰伯,另外一个次子叫仲雍。而太王看到自己的孙子文王,心里很欢喜,觉得文王一定会是一个很好的领袖,所以文王的大伯泰伯、二伯仲雍一看到父亲这个意愿,为了让父亲往后传位的时候能够没有罣碍,又怕父亲碍於要传给长子这个情况会发生,所以泰伯跟仲雍两个兄弟就自己到了山上,没再回来。那太王就直接可以传位给王季,王季又直接可以传位给文王。可见周朝八百年不衰靠的就是这一个“孝”字,我们想一想一个“孝”字可以让整个国家兴旺数百年,那我们的一个小家想富足一点可以说简易之极。而如果一个人没有孝道的存心,那么他别的方面就算做的很好,也都不足以积累起自己的福报,没有孝道就好比一个桶没有底一样。纵然倒在多的水下去,也没有办法保存住。而孝这一个字具体怎么落实呢?净空老法师一在提倡,修学佛法要想有所成就一定要先落实三个根:《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这其中《弟子规》就主要是讲孝道的落实,而且这一部《弟子规》也可以完全含摄另外两部。不仅如此,就是佛所宣讲四十九年的一切经法也都要从《弟子规》开始。《弟子规》文字语句很好懂,又有蔡礼旭老师的讲解,非常贴近我们现在生活。如果想让自己的一生命运有所转变,想让自己的道德学问有所增加。这一本《弟子规》是不可不读的。

3、勤俭真因
勤能开源,俭能节流。如果我们的命中确实财富不多,但如果我们勤劳肯干还是可以有所创造的。如果更近一步知道节检,那生活应该是不成问题的。现在各国的经济政策常常提到要刺激消费。说经济的发展是花钱花出来的,实际上这是错的,美国最近产生金融危机,这个根源实在讲就是浪费。这次危机最初是因为美国住房贷款坏账越来越多,造成银行运行不畅。而据钟茂森博士讲(钟博士在美国读书根教学多年),美国人如果生活节俭一点还是可以还的上贷款的。而实际他们浪费太多,美国的人口佔世界人口百分之四点五,确消费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物质资源。美国农业部的统計,大约是百分之二十七的可消费食品被浪费掉。美国责务现在已经高达六十五点五万亿美元。这相当美国GDP(就是国民生产总值)四倍还多,就是說,这个国家如果停止任何消费,不吃不喝,专门就是为了生产还责,还要四年多才能还完。美国的普通家庭责务据统计,美国家庭债务目前已经超过三十万亿美元。美国人口三亿,也就是平均每個人的债务是十万美元。如果按照人均的收入水平来讲,那还清也至少得三、四年。这样看来美国这个国家,全国上下每天不吃不喝努力工作,也要8年才能把债务全部还清。在中国老祖宗教导,怎么可以负债过日子呢?末学也真佩服负债过日子的人,既然还能睡着觉。在看我国的消费率是35%左右,而美国70%左右,也就是说同样赚100块他们要吃用掉70块,我们只吃用掉35块。可见得这次金融危机根源在此地。《大學》中說「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我们中国老祖宗确实有无量的智慧,在几千年前就将经营财富这件事情说的很透彻,我们应该以有这样的老祖宗感到自豪。“生之者众,食之者寡”就是生产的要多,而使用的要少。“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就是生产要提高、加快,钱要多赚,而自己的消费水平提升的不要过快。大家关于生财方面的书籍都看过很多,确不知道在中国古典中早已经点明,而且只有短短几句话,所以净空老法师经常劝导我们应该注重文言古文的学习,你懂文言文,中国几千年前的这些宝贵的智慧经验我们都能学的到。

二、理财方法
1、长时积累
在《中阿含经》告诉我们:「积财从小起,如蜂集众花;财宝日滋息,至终无损耗。」可见得,经营财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慢慢来很稳健。现在人都很贪快,不知道要道法自然,一切事情都会有他的一个周期,不可急于求成。自己的命运要靠长期的经营才能转变,如果有人梦想着今天做一点善事,明天就中到500万大奖,这是不可能的。现在股票市场人山人海,大家就看出来这样的人太多了。说实在的有几个搞股票是在投资?都是在投机而已。《太上感应篇》中说「故吉人語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可见行善得善报也要有一个过程,而往往人不能转变自己的命运就是因为被这个过程给淘汰掉了。我们今天要做一个勇于转变命运的志士,也相信这短短的几年可以有耐心等到。而实际上在每天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德行的这一个过程,本来不就是一种享受吗?为什么就只是想明天的成就,不去尝试体会一下今天的快乐呢?

2、财富分配
《优婆塞戒经》中说:“一分,应供父、母、己身、妻子、眷属。二分,应作如法贩转。留余,一分藏积俟用。”这是说我们所得到的财富应平均分成四份,一份做为自己和家亲的生活开消,二份用在生产经营中去,最后留下一份储存和捐献布施出去。这种分法比较适合商人,普通赚工资的就要变通一下,我们要掌握佛经中所说的纲领。纲领是自己所得到的财富必需先处理自己生活的必需品。注意是“必需品”不是“奢侈品”处理完必需品后,因我们有固定的工作不用在投入,所以处理人际交系往来就算做生产经营,处理完前面两部份后,在剩下来的就是结余,这部可以用于捐献、存储、或自己随意进行处理。因为每一个人的生活情况不同,这三部分分配的多少可根具自体情况来调整。总纲领就是钱不能过激的用在一种行为上,要全面良性使用。

3、财富所用
家父常根末学说,赚钱重要,花钱比赚钱还要重要。而且长长警觉末学,你赚那么多钱的目的是什么呢?说实话哪个人不想生活过的优厚一点呢?不想在朋友面前有一点面子呢?可静下心来一想,如果是为了享受生活,或者为了虚名面子。赚那么多钱还有意义吗?我们来看“财”这个字左面一个“贝”这代表钱。右面是一个“才”这个字代表才德,也就是德能,这就是告诉我们钱要应用在与德相应的地方才叫财,不然就只是发着铜臭的钱了。《孟子》中说:“独乐乐,与重乐乐”可见得财富真正的价值是让大家分享。施比受更快乐,懂得与人分享的人每天都生活在幸福当中。而每天心中都瞄着只想得到自己的人,生活在优虑患得患失当中。我想每个人都不想过这样的生活。既然如此,为何不学习范蠡那种与重乐乐的心境呢。实在讲这个世界上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现在全世界饥饿人口已经超过十亿了。而我们虽然贫穷还不至于饥饿,还有什么贪求呢。还记得二战结束美国有一家公司倒掉,公司老板只剩下两万元,感觉他的一生全完了,他一无所有了,于是去跳河自杀。被一个农夫救下,农夫就问他你这是为什么呢?商人说我破产了,就只剩下两万块了。那个农夫很惊讶的说两万块已经很多了,我一生能有两万块就很满足了。可见钱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只有知道知足的人才是真正富贵的人,不知足永远生活在烦恼中,我们改造人生命运的过程也是一样,每天努力提高自己,抱住财富积累的原则,得财富是必然的,不必担心。不必每天去妄想去奢求,要知道欲是深渊其深无底。我生命中财富来的多,就多多做利于社会利于大众的事情。众所周知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经营一生企业最后退休捐出580亿美元做慈善事业,第二富巴菲特先生也将自己一生大部份积蓄400多亿美元献于慈善事业,而中国首富李嘉诚每年也捐大量的善款出来,可见这些人的财富决不是只有前生种过好因,也必定根今生个人行持有很大的关系。钱来的少也不错,可以自己一个人清闲自在。向庞居士将自己家的财宝装满一船,划到江中央,打个洞沉下去,有人问他你既然不要这些了,为什么不捐出来做一点好事呢?庞居士说:“好事不如无事”细想来还是无事一身清,这个生活自在。可见得财富在内心不在外面,有的外表看来很富有实际贫穷的就只剩下钱了。我们可决不要做这样的人啊!最后敬祝:大家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尽此报身同生西方莲邦。阿弥陀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改善财运的诀窍
佛教从印度传入我国,已经完全中国化,与中国儒家道家完美结合
寻求永久的财富
五百罗汉及讲解——1
文化大观(四)范蠡的故事
五行与五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