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连环画界的领路人———顾炳鑫

仰天长啸着似长空雁叫霜晨月,柳眉紧锁着如秋风叶落黄昏雨。

许是自己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诗人缘故吧,所以一见到老画家顾炳鑫塑造的古代那么多诗人的生动形象,而且画出了诗人所处的特定年代的氛围,有着强烈的历史感,我的心中就呼啦啦地点燃了火样的激情,不倦地翻阅着荣宝斋为他出版的那本精致的画册。尽管我从来没有见过历史留下的这些古代诗人的存照,但我相信:他们就该是这样的形象、这样的神态、这样的眼神。李白是那样的狂放不羁,酒杯里总是有不知人间的深浅;杜甫是那样的悲天悯人,行李中总是打进了千种愁绪;而白居易永远不耻下问,凡有市井之处总是有他求教的身影。我欣赏他笔下的陶渊明,让你禁不住吟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赞美他笔下的李清照,让你禁不住默诵“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我喜爱他笔下的辛弃疾,让你高诵过壮怀激烈的“醉里挑灯看剑”后,又禁不住回味乡野气息浓郁的“听取蛙声一片”。还有,倘若你从未通读过《天问》《九歌》,又怎能读懂他在屈原身上洒下的那些带有种种情感的笔墨?

左起颜梅华、刘旦宅、顾炳鑫、汪观清

一本薄薄的仅有 41 页的画册,竟然为古代七位杰出的诗人造像,别说笔墨功夫精到,就是腹中缺少一点学问也不行。使我更敬服的是顾炳鑫先生不但能随口诵读这些诗人留下的诗词,说出他们的生平,还能讲述不少曾在市井里流传而从未在文学史上记载的轶闻趣事,可见在画他们之前,他早将他们“研究”透了。这样的严谨,这样的认真,对于一个早已成名的画家来说太累了,所以,韩敏作为多年相好的同事,好心劝道:你总想怎样绘好一幅画,力争做到画一幅就成功一幅,最后吓得自己不敢画了。而韩敏从来就是那样,想到怎么画就怎么画出,最多是失败了,失败了不就重新来过吗?

顾炳鑫可从连环域转向中国画:尽管他是新连环画的开拓者之一,分享“南顾北刘(刘继卣)”之称,早在五十年代,就在上海掀起一阵“顾派旋风”,当时,连贺友直也是自动卷入的一个,将他视作学习的楷模。顾炳鑫也可从工笔画法转向大写意:尽管他的木刻创作,漫画创作,以及线描的小说插图,影响过一代人,在艺术上达到了上乘,而且业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但顾炳鑫唯一不能转向也不能改变的是他对绘画事业的追求,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追求老实。”在别人看来,这不是地地道道的大白话吗?这叫什么追求?长期从事连环画创作并领导连环画创作的顾炳鑫,画画至今,“人物”上万,作品等身,丰富的实践经验使他深邃地认识到对于一个画家的创作成败起决定因素的还是在于你画什么,你怎么画。我追求老实!这五个字里包含多少内容。大而言之,是老老实实地做人,老老实实地作画;小而言之,是老老实实地寻找绘画语言,在绘画中找到自己的表现对象,还有老老实实地做学问,要做到笔下的一草一木都经得起生活的检验、历史的考证、人们的认同。

老老实实地作画,从他早年投身连环画创作,也应该说在更早从事木刻、漫画的时期起,就为自己定下的路标。开始画连环画时,他还很年轻。年轻人都喜欢探索,甚至还有点好大喜功,而他却不同,不忙于先提起笔来创作,而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用以搜集以往流传下来的连环画插图资料。那时上海的古旧书店,能去的都走到了,连在街上摆书报摊的摊主,也因与他常年累月打交道,混得厮熟,老远看见他的身影就热情地向他打招呼,一段日子不去,还好想念他呢。他还不仅如此,只要被他打听到了某位老画家的家里有这样的藏书,总会去登门拜访觅宝。顾炳鑫如此迷恋明清版画,不是头脑发热、心血来潮,一本简本《水浒》中就有一千多幅插图,120 回《三国志》里每一回都配以两幅,共有 240 幅之多,在他的眼里,从明清木刻本这些章回小说中的众多插图,可以寻觅到中国最早的连环画的影踪,它们也可以说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连环画。积累了这样大宗的丰富的资料,回过头来潜心研究,费时琢磨,他决定采用以线描为主的画艺,与用故事的形式来创作连环画。采用说故事的形式,让这样的形式更适应广大读者,为大众之喜闻乐见,定下以线描为主的画艺,还考虑到当时的条件如印刷、纸张的价格,用其他的方法肯定成本太高超标,不适应1949年初期的国内经济形势。就是他的这些收藏、这些研究、这些发现、这些开拓,与其他的一些也有志于其道的画家们一起揭开了中国画史上新连环画的一页。也可以说自此画风随之大变的顾炳鑫,为他今后改画国画人物画打下扎实的基础、创造了条件。中国画,原本就起源于白描、线描。它们如西洋画被视作基本功的素描,这也是中国画中的写生,新的连环画与旧的连环画还有一个本质上的区别,画家再也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反映现实生活题材,须得走进生活,收集资料,因为那些劳动人民的形象,农村工厂的崭新景象,不可能关在画室里凭空想象出来的。不少从生活中吸取内容的线描,其实本身就是一件好的艺术品。顾炳鑫当年创作的如《渡江侦察记》《黎明河畔》等那些有影响的作品中的不少精彩的画幅,都来源于他在生活中进行的第一手线描。多画这样的线描,对提高自己的画艺是大有帮助的。现在的一些青年画家不屑于此,在他们中已很难见到像顾炳鑫、贺友直、赵宏本等老画家所擅长的线描画艺了,而我们的老画家们,一上了年龄,由于眼花等诸多原因,要画线描,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那是很吃功夫、很费神思的画艺。或许我是画坛的门外汉,我真搞不明白,线描在一些人眼中为什么被视作登不上大雅之堂?任何一个画种都有其长处有其短处。也正是墙内开花墙外香,赵宏本创作的长卷一百零八将铁线描水浒人物画,在八十年代初,就曾有一国外商人愿出高价收藏,你能说他没有艺术眼光吗?搞了多年的连环画,作为个中行家高手,顾炳鑫自会明白连环画家的职业病,画多了连环画,笔墨受到了拘束,处处要说明问题,作个前后的交待,不像中国画追求含蓄,讲究用笔。他想在连环画上转行到国画上,也是看清了这个弊端,若想在画艺上更上一层楼,就不得不做这样痛苦的转换。好在他从事连环画创作之际,目之所及并不囿于连环画狭隘的范围,其视野早就扩展到别的文艺领域了。在研究明清版画时,也不只是学古人的技法,更注重于画风、流派、地域特点及其发展历史的更深层次的研究,其实那时已在对中国画的传统在无意之中作了探讨,留下了不少心得,加之他又有扎实的造型能力,由连环画转到国画人物画上来,这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结果,也是在绘画上追求老实的结果。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老实人又不吃亏了,绘画犹如造高楼大厦,造基础时来不得半点虚假,楼也是一层一层往上造的。而且,画画虽然必须掌握绘画技巧,但是对于技法以外的知识修养却比掌握技巧显得更为重要,技法的提高、技法所透露出来的素养气质也是随着画家的知识积累一天天地增多逐步形成的。

“我追求老实”,如果要细细探讨顾炳鑫的作品的艺术特点,这里所谓的老实又不能作“做老实人”中的“老实”解释,在上面我们已经强调过了,而是一种表现风格,一种艺术思想,一种审美情趣。也正是由于他不懈地在创作中追求老实,无论作品有何种变化,画得也确是老实并且厚重,即使闪烁灵秀之气也不忌严谨,即使运用夸张手法也溶入写实,即使挥洒幽默情趣也带着严肃。

前几年,上海开过一个画展,皆以十二生肖入画。顾炳鑫别出心裁地画济公与一只小猴子在一起共进酒,妙趣横生,让人看了禁不住笑出声来。初一照面,发觉这似乎不是他原来的风格,细细一观摩,又怎么不是他“追求老实”的风格!线条也好、色彩也好、构图也好,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皆叫顾炳鑫也。

顾先生由于喉咙有疾,曾动过手术,因此在采访时,他的老伴再三叮嘱我们时间不要太长,问题不要提得太多,我们的采访也只能点到为止,速“战”速决了。若有再多的时间,我很想与顾先生就他笔下的那些古代诗人的诗艺探讨一下,也想了解一下他年轻时踢足球的那段经历,还想听听那回肠荡气、有板有眼、韵味十足的京戏唱段。当然最想与他谈的是上海郊区宝山的顾村,那是我曾在高中阶段每年学农时都会去的乡村,而他就是土生土长的顾村人,就是从那里的乡间小路走向上海画坛的。我又怀念那里的大片开着的金黄色的油菜花了,还有那一片蛙呜、那一片稻香。在顾炳鑫的身上,我闻到了那许久许久久违了的让人温馨而又亲切的乡土气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八描”第五集:中国线描研究与实践的一代大师——顾炳鑫
“十八描”第十集 韩和平、罗盘、金奎、顾炳鑫的连环画《红岩》
连坛上的“四大名旦”和“四小名旦”
高云:一个有使命感的艺术家
开辟了连环画创作形式多样化的画家一顾炳鑫
【国画】著名画家刘继卣作品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