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包法利夫人》||爱玛之殇:浪漫是原罪

火红的太阳暖烘烘,

小姑娘正做爱情的梦。

爱玛坐了起来,好像一具尸首中了电一样,头发披散,瞳仁睁大,呆瞪瞪的。

这是小说《包法利夫人》第三部第八章爱玛服砒霜后临终的景象。

据说作者福楼拜在写到这个章节时,大哭甚至晕厥,他感到了自己嘴里的砒霜味道,他痛苦地喊出:包法利夫人就是我!

不仅如此,包法利夫人不仅仅是作者,还是你、我、他。

这也是这部小说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名著的魅力所在。

爱玛的活力、激情、追求、欲望都不仅仅是她个人的,也是女性的,甚至是人类共有的。

因此每个人都可以说“包法利夫人就是我”。

没错,爱玛浪漫、虚荣、自私、叛逆、不甘平庸。

这是人性的弱点,但这些弱点似乎适用于所有女性,也适用于所有男性,因为这本就是正常的人性。

这些人性的弱点并不致命,也不那么邪恶,为什么在爱玛这里就成了致命的邪恶的了呢?!

爱玛短暂的一生,辗转于爱玛和包法利夫人两个名字之间;变换于妻子母亲两个身份之间;游走于查理·包法利、罗道夫、莱昂这三个男人之间,这些男人都号称爱着或爱过她,可是,谁也没能给她想要的浪漫爱情和婚姻。

到底是谁误了爱玛一生?!到底是谁杀了爱玛?!

01查理·包法利

查理·包法利是爱玛的丈夫。

他是一个心底善良、资质平庸的男子。

他不仅平庸,而且懦弱。

婚前,他听母亲的,婚后,他听爱玛的。

之前他有过一次婚姻,那时他刚刚进入赤脚医生的行业。

他听母亲的话,二十来岁就娶了一个小有资产的四十五岁的寡妇。

十四个月后,寡妇死去。他才有机会娶到了爱玛。

这也是他人生唯一一次的自主选择。

在他眼中,爱玛是一个美丽绝伦的人:

她有一双美丽动人的大眼睛,由于睫毛的衬托,棕色眸子变成了黑色。她目光朝你瞥来,大胆坦率,天真无邪。

于是,他大胆向爱玛的父亲求婚,爱玛的父亲这样回答:

“我现在不可能答复你,只要30分钟就够了,你在农庄的路上等着,看我家的窗子,如果爱玛答应,我就把窗子打开,说明你娶到她了。”

包法利先生的悲剧是从他向爱玛求婚开始的,灯蛾都是盲目而热情地向火扑去。

如果说爱玛是火,包法利先生就是灯蛾。

他求婚时在爱玛家外面的路上,魂不守舍地等了30分钟。

回头一看,窗子打开了,爱玛答应了他的求婚,火召唤着灯蛾。

包法利先生和包法利夫人的命运从这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

他爱爱玛,小说这样写:对查理来说,宇宙在他,不超过她的纺绸衬裙。

他爱她,纵容她。

婚后,知道爱玛喜欢乘马车散心,就买了一辆轻便马车(包克)。

他总是责备自己爱她爱得不够,对爱玛的要求总是无条件满足。

对于爱玛的想要的东西,他虽力有未逮,但还是各种想办法满足她。

这个女人就是他人生的全部啊,无论给她多少,他总觉得不够。

正如张爱玲所说:见了她,他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不过心里是高兴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在他眼中,爱玛美丽、标致,高雅,娶了她,人生已经圆满了。

因此他快乐、无忧无虑,觉得这就是自己永久的幸福。

爱玛怀孕后,他感到另一种血肉联系的建立,不断提醒他一种更为复杂的结合。

小说中这样写:“他想到生孩子,心花怒放。他现在什么也不缺了。他经历到全部人生,于是坐在人生一旁,悠然自得,尽情享受。”

他自觉退到一旁,退到爱玛身后,美其名曰享受人生。

其实,这也是一种推卸责任,推卸了婚姻中夫妻双方互相监护的责任。

他只管对爱玛百依百顺。

把家中所有的财产都交由爱玛随意支配;即使已经捉襟见肘,他也要带爱玛去巴黎看戏。

镇上充满了对爱玛的风言风语,丝毫动摇不了他对妻子的信任。

当患病的爱玛沉浸在宗教带来的快感时,查理深感自己的无能,把自己所在房间里崩溃大哭。

爱玛出轨,有太多的痕迹,但是查理统统视而不见。

爱玛放浪形骸,为了偷情,也为了满足自己无休止的虚荣心,进行高利贷借款,最终欠款还不上最终选择服毒自杀后,查理还是被蒙在鼓里。

爱玛的葬礼采用了最高的规格,下葬时,查理扑到棺材上,要和她埋在一处。

“他一阵一阵难过,无终无了,源源不绝,仿佛潮水上涨,奔涌一片。”

查理尊敬自己的母亲,可是,现在他与母亲决裂了,因为不想让母亲带走女儿白尔特。

在查理心中,白尔特就是爱玛的延续。

爱玛的死亡掐断了查理人生唯一的火光,要知道查理是扑火的飞蛾呀,现在他的火没有了。

在夫妻关系中,一个女人在丈夫心中具有如此至高无上的地位,说明这样的夫妻关系是不对称的。

这也是危机发生的土壤。

试想,要不是查理如此纵容爱玛,爱玛的胆子、虚荣心还有勇气也不至于如此膨胀。

所以说他是徘徊在爱玛身边的幽灵,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查理对爱玛毫无底线、毫无保留,全身心信任的爱,最终把爱玛推向深渊。

02莱昂

莱昂是一个律师事务所的实习生。在爱玛心中,他是一个见识广博举止文明的年轻男人。

他多才多艺,能画水彩画,能看乐谱,晚饭后不玩牌的时,他钻研文学。

但其实莱昂只是一个内心充满空虚和无聊的年轻男子。

他每天在内心呐喊的都是:无聊啊,无聊啊!

他们第一次见面,是查理和爱玛做燕子号马车到永镇上班。

在途中休息时,爱玛丢了她的猎犬狗。

这是一个不好的预兆,预示着爱玛感情中的风暴即将来临。

她一下车,就在饭店里遇到了莱昂。

两人第一次见面就找到了共同语言。

爱玛说:“我以为世上就数落日好看了,尤其是海边。”

莱昂道:“我就爱海!”

就这样,两人开始讨论文学、音乐。

其实两人对文学和音乐都没有很深入的了解,可是,两人在一起偏偏就喜欢谈论这些所谓的兴趣爱好。

这是两人共同的虚荣心,也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共同语言。

在无聊赖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美丽的少妇,莱昂怎么能不紧紧抓住?

有人说,夫妻之间不一定有共同语言,但是情人之间一定需要共同语言。

这种情况很符合爱玛和莱昂的情况。

当爱玛产后去看女儿,挽着莱昂的手臂在街上走,黄昏,镇上传遍他们的闲话。

但是爱玛不在乎。

直到星期日去参观麻纺厂,爱玛才发现自己陷入爱情,这时候她眼中的莱昂“他的大蓝眼睛,望着浮云,爱玛觉得比起那些群山环绕、映照天日的胡泊,还要清,还要美。

其实这只是爱玛想象中的莱昂。真实的莱昂是个什么样的人?

读者最清楚,莱昂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文员,业余时间靠饭后打牌闲谈打发时间。

在这场交往中爱玛主动点燃了了莱昂情感的烈火,但还是保留了理性。

最终莱昂前往巴黎求学。这段尚未开始的感情被掐断。

莱昂是爱玛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情人,此时此刻,爱玛的情感需要飞翔,要借助一个翅膀。

而莱昂就是一对助她起飞的翅膀。莱昂离去了,爱玛的感情就像断了线的风筝。

断了线的风筝落到地上,引起的是更强烈的飞的欲望。

来昂就是爱玛情感的助推器,他的离去让爱玛的情感世界出现了断层的空虚,这空虚需要被填补,爱玛生命中注定了第三个男人的出现。

03鲁道夫

鲁道夫是真正使爱玛沉沦的第一个人。

他与莱昂有本质区别,他天生是一个花花公子。

在两性关系中,他的使命就是追逐各种各样的女性,与不同的女子发生艳遇,这是他平衡情感的唯一方法。

因此鲁道夫和爱玛的故事可以简单概括为一个花花公子是如何勾引一个追求浪漫的女人的。

他使用的方法与以往并没有什么不同。

即使一个智商一般的女性,也能被分辨这样的方法。

爱玛是一个接受过教育的女性,她的智商不容怀疑。那么,爱玛为什么眼睁睁跌入花花公子的怀抱?

答案自然是爱玛的追求浪漫的空虚和寂寞的心。

鲁道夫第一次见到她,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得到她,和事后怎么摆脱她。

“我一定要把她弄到手!”

“他恍惚又在厅房看见爱玛,穿的衣服和他方才见到的一模一样:他脱掉她的衣服……”

这个花花公子对爱玛的渴望纯粹是出于动物的本能,是她的美貌引发了她的欲望。

虽然爱玛漂亮、鲜艳,但在鲁道夫眼中,也不过是他玩过的女人中最普通的那一个。

这一天,“包法利太太戴一顶绿帽子,挎着鲁道夫的胳膊。”(西方文化中的绿帽子和中国文化中的绿帽子含义有点不一样……)

在永镇举办的农业展览会上,台上的官员打着官腔念着冗长的发言稿,台下的鲁道夫东一句西一句在试探爱玛的情感。这一段描写非常经典。(第二部第九章)

六个星期后,鲁道夫上门。

这一段长达42天的空白,真正显示了鲁道夫作为一个情场高手的技巧。

爱玛乖乖投入他的怀抱。

爱玛不是对手。

然后两人去骑马。

骑马在中西方文化中都有很强的性暗示的意味。

“她坐在鞍子上,脸微微向下,手举起来,右胳膊伸开,由着马上下颠簸。”

这是爱玛走向堕落的第一步。从这一刻起,她彻底沦为了鲁道夫的傀儡。她这样向他表白:

“我是你的奴才、你的姘头!你是我的王爷、我的偶像!你好,你美!你聪明!你强壮!”

罗道夫是一个精明的资产者,为人强势,但他同时也是软弱的。

当爱玛提出私奔的请求,罗道夫迅速清醒。

于他而言,爱玛只不过是一个美丽可爱的情妇,他不可能为了一个情妇舍去自己的所有。

他给她写了分手信,字斟句酌,末了,甚至滴上几滴水假装是眼泪洇湿信纸。然后他连夜逃离永镇。抛弃爱玛,抛弃自己对这段感情的责任。

04 爱玛之死

罗道夫逃走之后,爱玛生了一场大病。

整整病了43天。

后来,她在巴黎看戏偶遇莱昂。

然后两人旧情复燃。

相遇的第二天莱昂追逐着爱玛,两人在马车上偷欢。

今日之莱昂已非昨日之莱昂,他经受大城市的调教已经从一个羞怯的青年变成一个见过世面,懂的如何玩弄感情的男人。

于爱玛来说,她在鲁道夫的怀抱里堕落过一次了。

如今一个更成熟、更有魅力的莱昂的出现简直就是她的一根救命稻草。

她是一定要抓住的。

因此,爱玛与莱昂的第二次相遇后,欲望在燃烧,此后只生活在欲望中了。

这是情感的惯性,也是性格使然。

在这种加速度的堕落中,爱玛由一个美丽的猎物变成了一头令人恐怖的野兽。

她不再是妻子,不再是母亲,她只是一个被情欲燃烧的女人。

谁愿意被一只猛虎追逐呢?因此爱玛的最后被抛弃也就势所必然了。

在这个过程中,爱玛经受着资本的压榨。

资本家勒合先生利用她的虚荣不停刺激着她的购物欲,把她喜欢的奢侈品:衣服、窗帘、金表一股脑推到她眼前,还答应给她赊账,……生生把一个小镇赤脚医生的妻子培养成了一个购物狂。

鲁道夫和莱昂索取着爱玛的情感和身体,在把她榨干之后,合力把她推向死地。

爱玛破产了。

她向莱昂求救,这个软弱自私的男人连拒绝的勇气也没有,他只能通过说谎话来欺骗她。

最后爱玛去向鲁道夫借钱时,鲁道夫干脆把手插在口袋里,采取了袖手旁观的策略:“我没有钱!

小说里有特别讽刺的一句话:

摧残爱情的方式有很多种,不过连根拔起的狂风骤雨,却是借钱。

小说写爱玛走出鲁道夫的房子:

“她感到痛苦的,只是她的爱情。她觉得她的灵魂通过这种回忆离开了她,就像受伤的人临死觉得生命从流血的伤口走掉一样。”

就这样,爱玛用尽自己一生去爱,去恨,最终一无所获,而且负债累累,因此只能选择则自杀。付出生命是逃避,也是忏悔。

“天黑了,乌鸦在飞。”

爱玛死了。

爱玛的命运因为这三个男人的出现而改变。爱我的人,我不爱;不爱我的人,我为他付出所有,最终换来的是虚无。

可能爱玛终其一生并没有爱上他们中任何一个,她所爱的只是自己的想象,换言之,她爱的只是自己想象中水中月、镜中花一般虚幻的浪漫爱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包法利夫人》中所有的人物形象分析 包法利夫人人物关系图
格非|《包法利夫人》讲稿
我们为什么不肯同情浪漫的包法利夫人,却愿意原谅现实的凯蒂?
《包法利夫人》:一个女人要死多少次,才会明白出轨的疼?
苏童解读《包法利夫人》:一部包含人性弱点的百科全书
老电影 法国《包法利夫人》197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