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美术史——近现代美术(下)
userphoto

2022.06.10 北京

关注

一、近现代油画艺术

辛亥革命前后,一些留学日、欧、美归来的画家开始在新兴美术学校教授油画课。至此,中国油画才算正式起步。

李叔同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教授素描和油画,率先使用石膏模型和人体模特。李铁夫早年起从学于约翰·萨金特,是最早熟练掌握油画技巧的中国艺术家。

此后,又有大批青年出洋学习油画,如去日本的有王悦之、关良、卫天霖、王式廓(有作品《血衣》等人,去欧美的有方君璧、林风眠、徐悲鸿、潘玉良、周碧初、颜文梁、吴作人、常书鸿、吕斯百、唐一禾、李瑞年、周方白、吴大羽、方干民等人。

他们在国外接受了不同的艺术观念和不同的基本功训练,回国后各自主持各种美术院校,组织画会、发表宣言、办展览,推动了油画的发展。在20世纪上半叶,油画这一外来画种,开始在中国这块有着深厚绘画传统的土地上生根,并获得了发展的空间,为新中国油画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1949年以后,新老油画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入工农兵生活,创造新作品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用更加通俗、写实的形式表现革命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遂成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油画创作的基本风貌。

苏联的教学体制和绘画,对中国油画产生了深刻影响。国家曾派留学生赴苏联学习油画,又聘请苏联画家到中央美院和浙江美院执教。这些留学生和训练班学员后来都成了中国油画的中坚力量。

重要的油画作品有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罗工柳的《地道战》、吴作人的《黄河三门峡》等。

20世纪60年代前期是中国油画蓬勃发展的时期,中央美术学院率先开办了吴作人、董希文、罗工柳三个工作室,使油画教学充满勃勃生机,培养出一批青年油画家,创作出一批优秀作品。

如郑洪流的《毛主席在井冈山》、艾中信的《东渡黄河》、侯一民的《刘少奇与安源矿工》高虹的《决战前夕》、蔡亮的《延安火炬》靳尚谊的《毛主席在十二月会议上》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钟涵的《延河边上》、杜键的《在激流中前进》柳青的《三千里江山》等。

1、王式廓

王式廓,他善于运用素描、油画、版画等多种艺术语言表现现实生活,注重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性格刻画入微,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代表作有版画《改造二流子》大型素描《血衣》和油画《参军》、《井冈山会师》、《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等。

《改造二流子》

《血衣》

《血衣》取材于我国土地改革时期“斗地主”的场景,无论是双目失明的母亲、持血衣控诉的妇女、持字据的老汉、残疾者还是青年民兵等形象,画家都进行了真实的描绘,鲜明地洋溢着作者对主人翁的深厚同情和热爱,并对这些善良农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心中的不平。

作品艺术风格质朴、浑厚,画家通过对人物造型的准确把握,以精湛的艺术技巧,把自己的感受用艺术的语言表现出来。画家使用了黑白对比的手法和奔放粗犷的线条,对人物细节的虚实处理达到了画面真实与现实真实的统一,使人物的外在形象与内心世界浑然一体。

画家揭露并控诉了落后的封建制度的历史罪孽,以生动感人的形象揭示了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歌颂了觉醒的农民与旧世界做斗争的精神。

2、罗工柳

罗工柳,近现代油画家、版画家、美术教育家。罗工柳早年主要从事版画创作,作品表现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生活和斗争。1949年后多作油画,以描绘中国革命历史题材为主。罗工柳在探索油画民族化方面做出了贡献。代表作有《地道战》《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等。

《地道战》

3、董希文

董希文,近现代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他曾创作过《开国大典》《春到西藏》、《哈萨克牧羊女》、《苗女赶场》、《百万雄师过大江》等主题性绘画。

《开国大典》

4、詹建俊

詹建俊,现代油画家。他长期从事油画专业的创作、教学及学术工作,为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代表作有《狼牙山五壮士》、《回望》《高原的歌》《潮》等。作品风格壮丽雄健气势流畅,充盈着昂扬而优美的情韵。

《狼牙山五壮士》

5、王文彬

王文彬,近现代油画家,代表作品有油画《夯歌》、石版年画《生产之前》、壁画《山河领》等。

《牧歌》

《夯歌》描绘了五个姑娘顶着烈日在水库工地一边唱着夯歌一边劳动的场景。画面将人物处理在视平线以上,仰视的角度和放射状布局,给人以高大升腾的感觉。

姑娘们衣服的颜色在阳光的映衬下纯净、明亮富有装饰性,衣服线条勾勒出姑娘们健康结实的身体曲线,酱色的肌肤显示出劳动的美感特征。

整幅作品情绪欢快,节奏热烈,从画面外就能感受到劳动号子的高亢和姑娘们劳动情绪的高涨,表现了画家对劳动的讴歌和赞美之情,体现出用劳动建设祖国的情怀,从而践行了美术作品“弘扬真善美”这一创作理念。

二、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

木刻属于版画的一种。古代传统木刻都是复制版画,即画师起稿后,由刻工复制。创作木刻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画、刻、印都由艺术家独自完成,由此产生的木味、刀味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20世纪30年代初,在鲁迅的倡导下,创作木刻在中国兴起,以进步青年为骨干,结成美术社团,运用写实主义手法,以作品反映现实生活,鞭挞社会黑暗,形成旗帜鲜明、富于青春活力的新兴木刻运动。

新兴木刻运动的骨干有胡一川、江丰、陈铁耕、郑野夫等。早期的木刻作品虽生机勃勃,却带有明显的模仿痕迹,形式相当欧化,制作也比较粗糙。至抗日战争期间,木刻艺术逐渐成熟起来,尤其是在延安集中了一批从全国各地来的青年美术家,其中有些原本就是鲁迅培养的木刻作者。

当时的延安生活与创作条件都非常艰苦,加之抗日宣传的需要,木刻遂成为适用的绘画方式。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号召下,木刻家们学习民间艺术通俗、明了的表现方式,创作了大量表现战士和农民生活的作品,简洁、生动、质朴。

代表画家有古元、彦涵、力群、王式廓、罗工柳、李少言、沈柔坚、莫朴、艾炎、苏光、郭均、石鲁等。这批木刻家以及他们的作品的出现,标志了中国木刻艺术的成熟。

三、月份牌画、连环画与漫画

(一)月份牌画

由于商品经济和印刷技术的发展,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上海出现了一种商品广告画,即月份牌画。它冲击和取代了木版年画的市场。在其题材和画风演变过程中,著名的画家有金梅生等。

金梅生,年画家。他1920年考入商务印书馆美术科专门从事月份牌的绘画。他创作态度认真,作品色彩文静、笔法细腻,并将古代年画的仕女、娃娃画按照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加以改造,创作出很受欢迎的《四季美人》《五福临门》(五个胖娃娃)等。同行争相模仿,形成了1935年的“胖娃娃热”。另外他还擅长画民间戏曲题材,代表作品《游龙惊凤》。

(二)连环画

连续性的绘画,在古代有汉代画像石,敦煌壁画中的本生故事画,戏曲、小说中的插图等。到了近代,随着石印印刷术的传入,出现了装订成册的新兴连环画。

近现代连环画是由章回小说的插图演变而来的。清末吴友如编绘的《点石斋画报》可视为连环画的雏形。贺友直的《山乡巨变》标志着中国连环画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三)漫画

具有讽刺性质的绘画自古就有,但因封建社会不断兴起文字狱,流传极少。到了近代,随着石印技术的传入、新闻报纸的出现,讽刺画有了传播的媒介,才得以发展。

到1925年《文学周报》发表丰子恺作品时采用了“漫画”的名称,此后我国凡是具有讽刺与幽默意味的画,习惯上统称为漫画。

丰子恺,漫画家、散文家。他的早期漫画作品多取自现实题材,带有“温情的讽刺”,后期常作古诗新画,特别喜爱取材儿童题材。他的漫画风格简易朴实,意境隽永、含蓄,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他的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代表作品有《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阿宝赤膊》《瞻瞻底车》《毕业后》《邻人》等。

1927年,张光宇、黄文农、叶浅予等人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漫画团体一上海漫画会。它在中国漫画发展史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张光宇、叶浅予是上海漫画会比较有代表性的画家。叶浅予的代表作品有《王先生》《小陈留京外史》等。

张乐平是当代杰出漫画家,被誉为“三毛之父”。代表作品为《三毛流浪记》。

知识拓展:

辛亥革命后,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倡导美育,提出“以美育代宗教”,把美育作为改造国民精神的手段。

而“美育”一词是18世纪德国诗人、剧作家、美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明确提出并开始使用的,席勒认为“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走向自由”。

西冷印社是迄今为止我国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的民间学术团体。1913年9月成立,社址在杭州孤山之侧的西冷桥畔,“社以地名,人因印集”,故称西冷印社。西冷印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有明确的社约,吴昌硕为首任社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芒耀人物油画作品欣赏
近现代著名油画家颜文梁五十二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艺术大师陈逸飞人体油画作品欣赏|油画|油画作品|油画家|画家|陈逸飞
王式廓未完成的素描搞《血衣》赏析
中央美院的三位山东“王”:王式廓·王沂东·王少伦--一生笔耕为农民
王式廓:他是美术巨匠,人民的画家,享年62岁,病倒在画前,为了创作一幅好作品,他画了这么多手稿,这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