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仕女年画,描绘了最具有人间烟火的美丽女子

仕女年画也就是美女年画。年画寄托了人们的信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年画中的女子就是人民群众最为喜爱的女性形象,是年画艺人按照民间的审美标准塑造出来的最美好的女子,这其中不仅有裙带飘舞的神仙姐姐、皇室贵族的人间女神,还有那些最具有人间烟火的美丽女性。

担水 | 高密 年画

仕女年画的由来

年画的历史由来已久,古代人们将图腾刻于木头上作为年画,纸张发明后,人们就将雕刻在木头上的画反印到纸上,创作出木版年画。木版年画在宋朝开始盛行,清朝时期发展到顶峰。年画的内容最初为驱鬼辟邪、宗教神仙、自然崇拜,之后逐渐演变为吉祥安康、多子多福、财源广进等世俗内容,1909年苏联人克兹洛夫在西夏遗址黑水城发现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也叫四美图)是年画内容走向世俗题材的标志性作品(沈泓《中国仕女年画经典》)。据说贾平凹就收藏有一幅四美图,他常常“焚香供仙,吸烟自敬”。

《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

日本学者那波利贞:“看画幅中栏杆外西太湖石的排置,又好像是北宋(徽宗)宣和时代,最迟在南宋或更早一些。”(《柯基洛夫氏发现南宋时代版画图考》)。

四季乐尚,青春岁月

  • 仕女们喜气洋洋的户外活动,“五马游春,彩佩照人”。

春风送暖,大地苏醒,“春木之气始至”(《月令七十二候解集》)。人们开始出门踏春,特别是在立春、上巳、寒食、清明几个重大节日,男女老幼、仕女们纷纷出来游春。

“五马游春,彩佩照人,光生南陌”(失调名 宋 无名氏)

蹴鞠、荡秋千、放风筝是最为热闹的活动。

游春图 |杨柳青 年画

画面中的女子面若桃花,青春洋溢,神态优雅。

姑嫂游园 |平阳年画

姑嫂游春。唐王建诗云:“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旧时称公公婆婆为“舅姑”),孝敬公婆,姑嫂相亲,是女子基本的贤德之一。画中的女子娇美婀娜,画面呈现出姑嫂相亲,欢快而亲和的意象。

仕女游春 |绵竹 年画

这幅画中簪花仕女清新秀丽。簪花仕女的“清新秀丽”深受文人学士的喜爱,以致被他们拿来比喻书法的娟秀。

罗贯中《平山冷燕》第四回有云:“众官看了,见楷书如美女簪花,草书如龙蛇飞舞,隶书擅蔡邕之长,篆书尽李斯之妙,无不点首吐舌,啧啧称美”。

十美踢球图 |桃花坞 年画

明清时期的女子蹴鞠图,蹴鞠,就是踢足球,随着唐宋时期女性地位的提高,妇女也可在公共场所蹴鞠、打马球(骑马击毬),图中女子个个形态栩栩如生,散发着活泼生动的气息。

踢毽子 |高密 年画

踢毽子、放风筝是春天里最有特色的活动,端庄恬静的的闺秀女子,也会跳跳蹦蹦的踢毽子,显现出她们天真烂漫的一面,就和《红楼梦》中宝钗扑蝶的情景一样,给人以”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美感。

  • 琴瑟在御,岁月静好

琴棋书画为闺阁女子所钟情。两千多年前,孔子倡导六艺, 即“礼、乐、射、御、书、数”,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演进, 琴棋书画成为六艺的精简和提炼, 成为中国历代文人必备之修养。

梨园乐 |高密 年画

闺阁女子在琴棋书画中找到她们的情感依托。《红楼梦》中的女子个个谙熟琴棋书画,元迎探惜四位小姐的丫鬟都起名为抱琴、司琪、侍书、入画,也是绝了。年画中的她们超脱孤傲、清雅质朴。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受封建礼教“女事妇工,不出闺门”的影响,闺阁女子就像白居易《长恨歌》中说的“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无人知”,她们的生活是封闭的,庭院秋千、赏鱼观花常常是她们消愁、解闷、纾解情感的一种方式。

荡秋千 | 绵竹 年画

李清照的词“蹴罢秋千…见客入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把女子想看又羞于看的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荡秋千”这一动作也引发了男性深厚的“秋千情结”,苏轼就有著名诗句“墙里秋千墙外道,多情却被无情恼”,还有欧阳修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等等,秋千微妙的连接了两性之间的情愫。

道人憔悴春窗底 | 绵竹 年画

万般心事说与谁?画中女子意态惟肖,又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爽俊秀。

【秦腔】《火焰驹》选段:“金鱼呀,金鱼呀,鱼儿结伴戏水面, 落花惊散不成欢,我好比镜破月缺谁怜念,不知何日得重圆”。

母子情怀,是女性温馨气息的绽放

普遍来说,女性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就是母性,林语堂先生在《理想中的女性》中说“女性的一切权力之中,最伟大的一项便是做母亲”,他甚至表示不结婚或不生育的女子生命是不完整的。年画中这些哺育幼儿的画面让女子母性的特征得到了完美的展示。

座椅仕女 | 高密 年画

座椅女士,沉静如水,与孩子手中灵动的水果动静呼应,相得益彰。

锦秀梨园 | 高密 年画

女子拉二胡,教孩子表演,期盼童子未来有锦绣前程。

三娘教子| 高密 年画

《三娘教子》是一出戏曲,讲述的是贫苦寡妇王春娥苦心教育孩子,终于使浪子归途的故事。

五子夺魁 | 桃花坞 年画

五个童子争夺一个帽盔,“盔”同“魁”,刻画了母亲盼望孩子们将来个个高升,光宗耀祖的心理。

五福今天来 | 杨家埠 年画

画面中“福”同“蝠”,“寿”同“寿桃”,孩子生机勃勃,母亲手指福寿,意境明了,画面充满生活情趣。从成为母亲开始,女子的个人属性扩展到涉及孩子、家庭以及社会的多重属性。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 艾里森认为“母亲的身份集中了女性的主要潜能,派生出女性的其他人格特征”。

总结

木版年画历史久远,源远流长,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淳朴的人文精神。仕女年画中的世俗女子眉清目秀,仪态静淑,端庄典雅,质朴大方,展现出人民群众心目中美好的青春女性形象,而育儿图中的女性更散发出母性的光辉,弥漫着温馨的家庭气息。

封建社会“男主外,女主内”,女性地位时高时低,但她们以其美好的形象、母性的温馨形成独特的女性魅力,给整个社会增添了色彩,是社会群体的粘合剂。当今社会男女平等,家庭之外,女性的社会角色得到了充分发挥,这是时代的巨大进步,但同时女性的自信自强,也给自己增加了压力,焦躁情绪随之增大,古典的娴静之美在慢慢流失,这也许是一种缺憾,但随着科技发展、人类进步,相信女性朋友能找到新的平衡,诠释好自己的多种角色,活出更为精彩的人生,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

沈泓《中国仕女年画经典》海天出版社 2015-09

乔国峰《传统木版年画艺术特色研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仕女行乐图》 带你走进古代女子的日常生活
中国古代女子蹴鞠运动
古代踢足球
扭起秧歌过大年、高密扑灰年画 (视频)
明代女性的休闲生活(赵崔莉)
唐代女子体育文化分析(全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