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家课堂丨张伟民讲解中国画工笔花鸟篇

从本期开始,本报每周将推出“名家课堂”栏目,约请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各美术领域,在教学和创作方面都较有经验的名家,以名家视角从技法开始,深入浅出地谈美术教学与创作。为广大读者开辟出一片具有可读性、实用性和权威性的技法学习天地。在栏目开设期间,欢迎读者来稿,我们将设置专家点评板块,与读者相互交流学习。

第一期课程我们有幸约请到浙江画院中国工笔画研究所所长、杭州师范大学特聘硕士研究生导师张伟民,为我们讲解中国工笔花鸟,本课程将以工笔花鸟画总论、花卉写生方法、临摹《雪树寒禽图》、没骨法、兼工带写工笔花鸟画设色等六个章节呈现。

一幅工笔花鸟画,是怎样炼成的

导师/撰文:张伟民

(浙江画院专职画师、一级美术师)

中国花鸟画自诞生之日起,就是和中华文化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它的表现也是以中国文化观念为基础的中国绘画艺术的一种专门形式。

中国历来把画花鸟画称为“写生”,“生”在中国文化中是生生不息,是生长、生命力以及生成一切生命的状态。中国花鸟画的表现,是原始文化和生命意识的发展,是各个时代的人文气质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叠加,它与西方的花鸟题材的绘画有着完全不同的审美追求。艺术家对生命的认识,体现在笔墨所呈现的生命状态上——这是从生命本质向社会文化的转换,是由画家用心性主动引导,将物质转化为精神,并扩展为艺术的再现,体现了他对生命华彩的张扬。所以中国花鸟画是带有人类文明深刻烙印的文化载体,是体现了东方文明的艺术奇葩,可谓是以人文化天工的笔墨表现。所以那些“花”“鸟”是浸透了人文思想之后,又上升为具有诗意和心理暗示的审美图式。

宋 豆荚蜻蜓图页

从社会学角度看,中国花鸟画为中国最广大的观众所接受,是最通俗、最具备中国人欣赏的心理特征的画种。创作者以平常心、朴素的感情进行表述;欣赏者则以平常心来欣赏、接受。因此,花鸟画也是与“人”最相近、相亲的绘画艺术。
人们只要在画中看到他对生活的真切感悟,对自然妙趣的绝妙把握,都能读懂他对于朴实生命发自肺腑的真情,并为之感动。所以我认为最淳朴的生命状态都能产生画意、情境,对蓬勃不息的生命的追求也是中国花鸟画经历千年传承不息的价值所在。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风格是繁饰还是散淡,也无论其功用是明理记事还是见心会意,繁简之间,各代自领风骚,但五千年的往史可由此而一以贯之。

宋 花卉双禽图页

中国花鸟画是中国画传统画科之一。北宋《宣和画谱·花鸟叙论》云:“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本之名,而律历四时,亦记其荣枯语默之候,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
精于形象而意味横生,这是一幅优秀的中国工笔花鸟画最基本的要点。因此,这就要求中国工笔花鸟画画家,能有“度物象而取其真”,有“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的塑造能力。无论是鼎盛时期的两宋工笔花鸟画,还是后来的工笔花鸟画历史,都是把真切具体的形态描写与意境表现放在重要的地位。不论纨扇还是宏幅巨制,都是用了很大的力气苦心经营。这既是工笔花鸟画区别于其他体裁的形式特色,也是中国工笔花鸟画审美的一个重要标准。

宋 花鸟图页

一幅优秀工笔花鸟画的创作,都是经历了由外至内,因物动情,进而由内向外、寄情于物的思考酝酿过程。所呈现的是天趣与人的精神,是奇造化而移精神,遐想若登临览物之有得,是在不知不觉中把自然纳入自我,而自己又消融在景物之中,创造的是无我之境。在宋人花鸟画中,总是以亲切可爱的姿态向欣赏者呈现大干世界那生生不息的生命。那是画家感情的流露、精神的物化,在山川与花卉禽鸟中,潜流着无穷的意趣与情思。那一笔一墨和色彩的节奏正是画家饱满的情绪理想的追求, 既是大自然生命的律动,也是诗情的荡漾。从所能见到的工笔花鸟画来看,无论是格法严谨的黄家体,还是徐熙的野逸旷达,以及崔白的萧散风骨,虽风格各异,但我们都能在这些画中感受到理想欲望和对生命的爱恋之情。“声音颜色,饮啄态度,远而巢居野处,眠沙泳浦,戏广浮深,近而穿屋贺厦,如岁司晨,啼春噪晚者……”这一切均在宋人笔下被表现得出神入化,把人们带往美好的遐想之中。

宋 鹡鸰荷叶图页

工笔花鸟画表现人的意志精神总是以自然的面貌,以画面的生趣、天趣来呈现。常常把画家的审美追求与自然形象融为一体。如同不露人工雕琢之感的“自然之物”,让人似乎感到画面上所呈现的物象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本来面貌。俨然像一个“五行之精,粹于天地之间,阴阳一嘘而敷荣,一吸而揪,则葩华秀茂,见于百卉 众木”的“纯”自然的景象,是“自行自色”的“无我之境”。以至简单误论这工致细腻的花鸟是自然物形的再现与追求。其实这正是工笔花鸟画把人的主观精神与自然的客观形态悄然结合的境界,是作者内心思维与外部世界之融合,寄情感于自然,是观自然生趣(窥自然之天机,凝自然之意)与作者精神(主观情趣)的结合。正是这种有机结合,才创作出工笔花鸟画活色生香的绘画境界。可以说,历代工笔花鸟画的优秀作者无不是在追寻这种境界。这正是中国工笔花鸟画魅力之所在,也是区别于西方绘画中表现同一题材所呈现的不同的文化背景与艺术审美境界。可以这么说:中国工笔花鸟画所造之境必合于自然,所写之境亦邻于理想,是 “天人合一”的美的理想。

张伟民 朝朝暮暮 113×121cm 绢本

作品局部草图

读画:在形式处理上突出和谐二字。那顾盼呼应、动静、隐逸、大小、疏密、向背、转侧均融合在一个椭圆形的圈子中,似有相和气的画境。整个画面是内容上的动态神情与形式上抽象构成的有机结合。内容的个性既是具体生动的生命个体,同时又作为整体形式中的组成部分,是整体节奏中的一个“节拍”。只有各个部分有机地融会在整幅作品的合奏中,才能产生超之象外的韵律与节奏。

张伟民 长空落天风 140×110cm 纸本

读画:“蘸容伤心红雨下,勾心悬梦彩云边”,此系《牡丹亭·惊梦》中汤显祖写佳人才子的浓情蜜意突然被纷纷落花所惊动的景象。俗云“怜香惜玉”,正是表现这种心态。一夜秋雨,落红无数,目睹堕红随波,此时的你将会显示出不同往常的你,人的真性情自会突然泛起。
《长空落天风》的画境,正是在这种构思下形成,它属拟大自然常见之景,却有生命的另一番体悟。  画所描绘的是秋天湖面突然袭来一阵疾风,使水鸟的惊吓神情,柳枝与秋水芙蓉在疾风中摇曳。画境生动都是建立在对形象精确描绘的基础上,晚红和苍绿的色调,以及摇动的姿态烘托出凉秋气氛烘托出凉秋将至的季节特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伟民——诗意栖居
郭慧庆花鸟画作品欣赏
当代工笔名家——马为超
私享丨江宏伟:画画不是为了担当,只是为了抒写一种闲愁。
莫晓松工笔花鸟画作品
薄春雨工笔花鸟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