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申遗成功的中国算盘

    

   在家中和父亲提到算盘,老人家立刻两眼放光,滔滔不绝,是啊,小小算盘曾陪伴父亲走南闯北,也让他倾注大量心血,退离原工作单位的惟一要求就是带回那把算盘。这也让我无形中对算盘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2013年12月4日,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的中国珠算列入了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遗历经5年之久,终于心想事成。

   珠算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伴随着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一下五去四,三下五去二,一去九进一,二去八进一……”,这些珠算口诀虽然现在能记住的人并不多,传统的算盘也逐渐淡出中国人的视野,但至今我还能脱口而出。打算盘,成了我一段抹不掉的记忆。

对于算盘,我并不陌生,家中父母都曾以算盘相伴,尤其是父亲算盘打得又快又准,使得我对那一颗颗棕黑色串在短杆上扁扁的圆柱体式的珠子有一种自来熟的亲切感的同时,更有一种好奇和向往。印象中,母亲给儿时的我买过一把很小的粉红色的玩具小算盘,虽然是玩具,但十几根短杆,每根上面二颗算盘珠,下面五颗算盘珠,一个都不少哟。虽然那算盘玩具经过几次搬家早已不知去向,但那粉红的形状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这只小算盘的珠子也与大算盘空心圆柱体形的珠子不同,而是好似两只圆锥体的锥底相连,珠子的中间高,两头尖一些。

记得小学三、四年级时,我所在的小学开设了珠算课,我欣喜万分。于是母亲早早给我准备好了算盘,当年小学生每人背一把算盘上学也成了今日很难见到的校园一景。珠算课堂上我灵巧地拔动那神奇的珠子,也特别喜欢听打算盘时那珠子跳动的声音。珠算课上,老师在黑板上挂着的一把大算盘上一边讲授一边拔珠子,我们在下面跟着拔算盘珠,上面一颗珠子代表5,下面一颗珠子表示1,加、减、乘、除,很快对于我来说都不在话下,考试时更是噼里啪啦一阵,很快每道题都有了正确答案。珠算课,让我对算盘更有了一种喜爱,以至后来搬家时我将中小学的课本都处理了,惟独留下了一本四年级时用过的珠算课本。

可能有不少同学这堂珠算课学完也就与算盘做了永别,而我,在家中还继续着那与算盘声声紧相随的情景。毕业后的我,因为会打算盘,常常利用晚上时间帮助母亲处理工作上的事务,既满足了我的表现欲望,也给母亲减轻一些繁忙。

再后来,计算机的出现,让珠算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键盘也代替了算盘。小学生课程中也停开了珠算课。只是从一些需要考会计证的朋友那儿,知道了他们需要考一门会计电算化(或珠算)。使用算盘最多且高手云集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全部将算盘换成了计算机。

现在的计算机真的完全取代了算盘了吗?是不是算盘现在可以进博物馆等待后人的评判了?申遗成功后的算盘又会是怎样的命运?我常常想起这些问题。

若干年前,听说珠算课从小学课堂里取消了,我抚摸着家中保存的算盘内心为小学生们遗憾着。那抑扬顿挫的算盘声并不仅仅是为计算所用,从我的感受来说,拔打算盘不仅轻巧便捷,更需要眼、手、耳、脑,甚至口并用,并且不需要电源,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都能够拿来即用。打算盘的过程,是一种训练思维、双手协调、灵敏度、反应度的极好方式。而使用计算机,就很自然地将计算的过程交给了机器,时间久了,人很容易采取被动、懒散的方式来跳过计算过程而直接等待结果。而实践结果证明,加减法和一位乘法,珠算比计算机快,珠算可以对电脑计算起到辅助作用。

珠算是国宝,电子计算机也不可能完全代替算盘,使用算盘和使用电子计算工具其实并不矛盾。鲜为人知的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也有算盘的功劳,科学家们正是利用算盘协助计算机,才完成了原子弹爆炸时中心压力的正确数据。

珠算口诀,可谓博大精深,加减乘除每种口诀都有各自的发展史,在不断探讨和变革的过程中,有的口诀已经失传,有的保留了下来。比如“三下五除二”这句口诀,其实是句加法口诀,又叫“上法诀”,当加数字3时就会用到。之前这句口诀曾经叫“三起二作五”,后来觉得说起来不顺口,就改为“三下五除二”了。修改者名叫徐心鲁,是明代的一位珠算家,他曾专门写过一本《盘珠算法》,里面就收录了他改编的加减法口诀,其中“上法诀”(即加法口诀)有26句,“退法诀”(即减法口诀)有22句。徐心鲁改编的这套加减法口诀因为简单易记,就一直沿用下来了。

算盘的样式于公元8世纪确定下来,并延续到今天。公元12世纪,中国珠算体系已经相当完善,并在商界广泛使用,北宋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有一家药店柜台上摆放着一把算盘。13世纪后,珠算已在民间流行,比如元代流传下来的美术作品《乾坤一担图》中,货郎担上就放有一把算盘,珠算已在民间流行普及。

16世纪,珠算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计算工具。无论是小规模的商铺,还是国家掌控的天文、建筑、金融、运输、海外贸易,珠算都是不可或缺的。这时,中国的珠算还流传到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

珠算发展到今天,其作用已经和过去大不不同。过去我们学珠算主要是为计算,而今天我们学珠算主要是为提高心算能力,帮助开发智力。在珠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珠心算(全称珠算式心算),是一种智力体操,也是珠算的最高形式,它以珠算为基础,通过实际拨珠训练,到模拟拨珠训练,再过渡到印象拨珠,最终在脑中形成珠像运动进行计算的一种计算技能。在这个过程中,眼、耳、手、口多种器官及千百条神经参与活动。双手打算盘,左右手协调动作,左右脑交替运转,也很好地促进了左右脑的协调发展,锻炼了人体的机能、心灵和大脑,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意志力、思维敏捷性和直觉反应能力都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培养。

令我们欣慰的是,“珠算”告别课堂多年后,以珠心算的方式重新回到部分小学生中,2012年开始,江苏省开始推行珠心算试点教学,在每个市区至少有一所珠心算教育实验学校。在南京,就有14所小学在一年级到三年级开设了珠心算课程。而整个江苏省开展珠心算实验的小学占到了121所。通过珠心算的学习,让学习者学会在脑子里打算盘。

算盘淡化,但珠心算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体验。时代在发展,保留传统的东西与创新发展并不矛盾。这次算盘申遗成功,无疑会对算盘的命运带来新的考量,现在的南京已经没有算盘厂家了,但浙江还有一些算盘厂家。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级的珠算博物馆建在江苏的南通市濠河畔,这家中国珠算博物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珠算专题博物馆,里面馆藏文物史料10000余件,有西周时期用来计数的陶丸,还有一架世界上最大的紫檀算盘,长为780.9cm,高为181cm。我突然有一种愿望,找个时间,一定要去参观一下中国珠算博物馆,去看看世界上最大的紫檀算盘到底长什么样!

【坚持原创,感谢我们能够相遇。原创图文,欢迎关注、收藏和以分享链接的方式转发。谢绝未经授权转载、摘编、洗稿及其他方式变相引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和算盘的情结
小玩童科技小制作——算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十一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 人教版
算盘
珠算口訣
遗失民间多年的珠算秘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