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闻名遐迩的珠玑巷

                                          

 

                  珠玑古巷地属岭南。在秦以前,岭南属南蛮之地,被古王朝列为疆域之外。那时的岭南,车马不通,人烟稀少,珠玑巷

              一带还是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 公元前323年,曾一度称霸中原的古越国逐渐衰弱了,继而为楚国所灭。越国人不耻于当

              亡国奴,为逃避楚王的统治而更名改姓,“散居江南海上”。 公元前223年,秦国又灭了楚国,越人因避秦又一批一批地向南

              迁徙。这时,大庾岭上出现了一群南迁的越人。他们北望战乱不堪的中原故国,不胜嗟叹,无限悲伤,而对眼前的岭南风光

              却十分赞美。于是,众人决计在大庾岭南麓,即今之梅岭:珠玑巷走廊一带安居下来。他们发扬勇敢顽强、刻苦坚韧的民族

              精神,披荆斩棘,艰苦创业,这一带得以迅速发展起来。接着,因战乱和自然灾害,中原汉族又几次向岭南大迁徙。珠玑巷

              成了南迁人民的一个落脚点,一批一批人北来,一批一批人南去,中原文化逐渐在珠玑巷生根开花,并向岭南传播开去。

                珠玑古巷的鼎盛期是唐宋时期。唐开元四年(716),张九龄奉诏开凿梅关,拓宽路面,梅关驿道成为古代中原和江南

              通往岭南的陆上孔道。从此,岭南与中原的交通更加方便,往来更加频繁。 珠玑巷位于梅关古驿道上,地理位置优越,经

              过数代珠玑巷先民的不断开发,周围变成了宽阔平整的良田沃野,沙水河灌溉其中,宜农宜牧。 远处是连绵起伏的红冈翠

              岭,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这是一个休养生息的好地方。    

                     南来北往的文人学士、达官仕宦、富商贵贾都有此经过或停留,有的就在此落户。 随着缙绅流寓的日益增多,珠玑巷

              便逐步发展成为百姓杂居的繁荣集镇。到北宋时,金人入侵,中原战火不息,以至靖康之乱,高宗南渡,偏安江南。 这一

              时期,从中原迁到岭南避难的人更多,有朝廷官吏,也有平民百姓,他们在此驻足生息,“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似故

              乡。”   宋室的南迁,促进了江南的经济发展。作为岭南交通要道,梅关古驿道上的珠玑巷,因此曾盛极一时。南宋极盛时,

              珠玑巷内的商贩和居民多达千户,连同附近牛田坊一带五十七村,简直像一个热闹的小城市。

                  珠玑巷,至今已1100多年,它是广东省目前仅存的惟一宋代古巷古道,巷内现有20多姓320多户1400多居民。

                     闻名遐迩的珠玑巷,长1500米,宽5米,用鹅卵石铺砌而成,两旁民宅祠堂,店铺栉毗相联,曲直有致,弯凸自然,巷

              内有古榕、古楼、古塔、古桥、古建筑遗址等文物古迹及观光景点。珠玑巷位于南雄城北九公里,是古代中原人拓展南疆的

              中转站,在岭南人文发展史上有重大影响。历史上,珠玑巷居民为避战乱,大量迁徙到珠江三角洲一带或海外。珠玑巷人南

              迁带去了中原和江南的先进生产技术和优秀文化,为发展岭南经济和文化乃至昌兴世界文明都做出了重大贡献。珠玑巷后裔

              繁衍数千万人,遍布海内外。沿珠玑巷可以看到,石雕群像,南、中、北门楼,贵妃塔、千年古榕、沙水湖、胡妃玉像、沙

              水寺、珠玑巷博物馆、祖居纪念区等。

                     来源于:  http://shaoguan.cncn.com/jingdian/zhujixiang/

                                     http://dp.pconline.com.cn/photo/2251757.html

 
 

 

 

              

  

            
 
 
           
 

                       广东省南雄市珠玑古巷的吴氏大宗祠奠基于2004年7月24日,来自港、澳、广东各地及外省吴氏宗亲共400多人,举行

                隆重的奠基典礼。2005年元月开工,2006年12月竣工。纪念馆以广式建筑风格为主调,结合中原文化建筑风格,按地势台

                阶式三进三级,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建馆金额约350万元。 馆门前筑广场,与风水圹融为一体,门前盘龙石柱,左右是

               大幅历史石雕,反映吴氏南迁历史。馆内屏风木雕精致,古色古香。 纪念馆内设置了“议事厅”、“建馆公德厅”、“历史文化

               展览厅”和捐款芳名墙,展示吴氏文化内涵,凸显名人风采,弘扬祖德,敦睦乡谊。

                      点击:http://photo.poco.cn/lastphoto.php?id=2366015 看更多吴氏大宗祠精彩照片 

        

            

 

            

 

            
 

             

 

                       

 

            

 

            

       

            
 

            

 

            

                                                  

                                       点击:http://www.map98.com/tv.asp?m=32215104 看精彩视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西赣州梅关古道
坐高铁登梅关游古道
寻根珠玑巷
广东人的祖先,是从哪里来的?
你知道广州人基本都是来自哪里的吗?难道粤语的发源地不是广州?
越来越流行的粤语,起源何处?细说粤语的古今状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