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穿越欧亚】它属于姗姗来迟的十月

 旅行的脚步似乎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挪动,这个姗姗来迟的十月,把我的思绪重新拉回了穿越欧亚的跨年旅行。
 在朗姆酒的作用下,一路上昏昏沉沉地,当我再一次睁开眼睛的时候,窗外已经漆黑一片。当然,俄罗斯当地时间已经是晚上的十点四十五了。抬手看看表,距离到达圣彼得堡的时间也只剩下一刻钟,车厢里已经有旅客开始从行李架上开始往下取包了。作为不受时间拘束的背包客,总是会在车厢里静坐等到最后一个出去,这也是我旅行时的一贯风格。
 6000卢布一张票的俄罗斯高铁还是挺准时的,我们几乎是正点到达了圣彼得堡的火车站。熙熙攘攘的人群让我无法想像现在是夜里的十一点,车站里混杂的形形色色的人让我有些恐惧,我不禁紧了紧胸前的相机包。和莫斯科不一样的地方是,圣彼得堡更像一座不夜城,一出车站,便能感觉到一股埋藏在夜色下的活力。我订的青年旅舍靠近火车站,也是圣彼得堡最便宜的青年旅舍,一个晚上床位的价格只要六欧元。不过找到这里确实花了我不少功夫,它隐蔽在一个工厂区里,类似国内的798,这里有酒吧,有工厂机器轰鸣的声音,还有一群群看上去像是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这些国家的人,大包小包地似乎在等待着什么。他们用一种奇怪的眼神注视着我走过,在这样的夜色下,给圣彼得堡增添了一分古怪的气息。
  Party trainhostel是这家青年旅舍的名字,我按响门铃后,一个身材高挑,长的像洋娃娃的女孩给我开了门。“嗨,我叫塔莎,欢迎来到partytrainhostel”,看到美女,我顿时觉得这次的预定是年末最正确的选择。此时此刻,青年旅社里的温暖和外面的天寒地冻真是天壤之别。洗完澡后端着电脑去厨房上网,一帮人正在里面玩的开心,塔莎的几个朋友扮成圣诞老人,一个香港女孩,一对美国情侣。塔莎平时在英国上学,旅行,是她和几个朋友的最大爱好。我们都一样,喜欢钻进世界各地的青年旅舍,住最便宜的混合房间,认识不同的新朋友,听他们的旅行故事。出于对青年旅舍的热爱,塔莎开了这家青年旅舍,为来自世界各地的backpacker们提供一个便宜舒适的住处。这里平时会交给塔莎的几个朋友打理,所以每到圣诞节,她才会回来过一下老板瘾。
 由于疲劳,我处理了一些邮件以后便回屋休息了。一早就听见窗子光朗朗地响,原来是火车驶过的震动,就在这样的间歇中在床上赖了一个上午。

  阳光似乎在冬季并不属于这个国度,这就是我住的青年旅舍,简单却很温暖。

 俄罗斯与中国的类似之处在于,他们都有两个有名的城市,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北京和上海。当然,如果要简单的去形容他们的风格,圣彼得堡更像上海,更现代,更开放,而莫斯科则像北京,更严肃,更有一个首都应该拥有的气质。
 对圣彼得堡的了解,最早应该来自十月革命。1917年,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一声炮响,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在这里获得成功,从此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苏联时代。
 圣彼得堡始建于1703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该市于1703年5月27日由俄国沙皇彼得一世下令建造,由该城的第一座建筑物——扼守涅瓦河河口的圣彼得保罗要塞命名。自此,城市渐渐的从要塞开始发展起来。但建造这座城市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约有十万名工匠被派驻到工地上劳作,因为彼得堡是一片沼泽地,所以彼得大帝还下令,把全国所有的石头运到这里充当地基,其他任何地方禁止用石头盖房子;此外,从外地来这里的船只也要交税,所谓的税并不是钱币,而是随船运来的石头。按当时的规定,大船要携带30块,小船要携带10块,每块不小于10磅。

 天空阴霾,街上的行人都低着头,匆匆地走着。俄罗斯的两座大城市给我和其他欧洲国家不一样的感觉是,无论到哪,人都很多,永远不知道那么多从哪来,也不知道他们要去哪。我沿着涅瓦尔大街向涅瓦尔河的方向走去,这是这座城市最为重要的商业街,也是这座城市最长的一条街。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各式各样的商铺以及形形色色的餐厅,这家lastorres的西班牙红酒餐厅,在街上挂着显眼的招牌,激情四射的弗拉门戈和红色给阴霾的气氛添了不少颜色。

 这里的建筑给人一种布拉格式的文艺和浪漫,我想,如果是晴天,和自己心爱的人重新回到这里,再一次感受。

 记得去年在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留苏老画家张华清家里,关于艺术,他曾经对我说过,中国现在很多美术院校,依然沿用着俄国列宾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教学方式去教育学生。不可否认,他们在艺术上的造诣,是非常不得了的。在圣彼得堡的街头,我看到很多街头艺术家都有很棒的画作,这里的艺术气氛非常的浓,这也是我为什么会说,这是一座如同布拉格一样文艺的城市。只能叹我来错了时间,来错了季节。



 沿着涅瓦尔大街漫步,一路上会遇到很多有意思的建筑,在我曾经去过的那么多欧洲国家,它们不属于任何一种。虽然一直阴雨,心情还算不错。但就在通往流血教堂的路上,却发生了一件另人不太愉快的事情。
 流血教堂是圣彼得堡非常有特色的一座建筑,它因为过于夸张炫目的巴洛克风格而成为圣彼得堡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和巴塞罗那一样,这里的治安情况也是臭名昭著。涅瓦尔大街的一条小路连接着流血教堂,很多游客都被彩色的穹顶所吸引,沿着小路往那走。有一群看起来非常可以的家伙拦着游人,大声的喊着,“明信片,五美元3张。”
 他们的样子本来就让我产生了怀疑,再加上五美元三张的明信片价格,我立刻断定,这帮人肯定不是好人。自从几年前在巴塞罗那惨遭盗贼团伙的毒手之后,我的防偷盗意识已经在多年的旅行生涯中被锻炼了出来。
 果然不出所料,最矮的那个身形猥琐的家伙,拦住了我的路,对我大喊“明信片,五美元三张。”我立刻低着头,躲开他,但同时我感觉背后的包有动静,我赶紧把把卸下来,才发现包已经被拉开了一小半。我立刻避开了他们,钻进了一条小巷。对于这些拉包族,我早有应付的方法。两根细铁丝,把拉链的部分给封起来。当一切妥当之后,我变重新背着包,大摇大摆地按原路返回。

 虽然没有莫斯科圣巴西尔大教堂华丽,但是如此的外表,也足以吸引世人的眼光。当我出去以后,那帮人还在依旧玩着他们那套把戏。如此嚣张地去做这些事情,真是玷污了这座城市。直到有警察开着警车过来,并拉响了警笛,他们才跑开。但我想所有在场的游客,都会对圣彼得堡的印象,增添一份不好的回忆吧。

  因为在门口刚才那一出搞得自己有些惊魂未定,我并不想在这里多做停留,因为害怕那帮人不知什么时候再从另外一边跑出来那就麻烦了。



 在教堂的后面,有一个自由市场,这里可以找到很多俄罗斯风格的工艺品。当然最有特色的自然是木质的俄罗斯套娃,我在旅行的途中尤其喜欢收集木质品,但贵的有些离谱的价格,还是让我忍住没有掏钱包。

   在河边偶遇这辆具有传奇色彩的伏尔加牌老爷车,型号为Gaz21的也是品牌的经典之作。这个品牌曾经在上个世纪作为社会主义公务用车而被广泛应用,在东欧,中国,朝鲜都极其常见。拥有一辆伏尔加轿车,在当时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标志。它也曾经被认为是前苏联工业的象征和骄傲,但到最后,命运却也和前苏联一样跌宕起伏。

  从流血教堂再次回到涅瓦尔大街,步行没过多久,这座城市最有名的地方-冬宫的一角已经出现在视线里。

  2011年的上半年,曾经在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看过一场冬宫的季节性展览,当时买票进去的时候并不知道HermitageMuseum。当看到那些极品画作的收藏,以及过分眩目的珠宝和工艺品,我好奇查了一下,发现原来先进的埃尔米塔日博物馆就是当年的冬宫。而在这次季节展上看到的珠宝和工艺品,是我去过那么多博物馆所看到过最为精美的。从那次以后,我就认为埃尔米塔日博物馆肯定是金碧辉煌,里面藏着沙皇时代无数的瑰宝。
 当看到冬宫的第一眼,它给我的印象并不像曾经在展览里那些珠宝一样眩目。但是巨大的建筑体量,已经让我开始沉浸在对沙皇统治时代的想像之中。这里是昔日沙皇皇宫,它由著名的意大利建筑设计师拉斯特雷利设计,是十八世纪中叶俄罗斯巴洛克式建筑的杰出典范。这是一座三层的楼房,占地九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4.6万平方米。直到1917年2月,这里一直是沙皇的宫邸,但也从二月起,俄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彼得格勒的工人因为长期战争,饥饿二走上街头,与派去镇压的军队发生了冲突。在短短的几天里,沙皇尼古拉二世失去了对军队和国家的控制。沙皇被迫退位,而俄国资产阶级窃取了二月革命的胜利果实。他们在冬宫成立了临时征服,这就呈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临时征服开始暴利镇压人民群众的示威游行,并准备建立军事专政。随着列宁流亡归来,再一次带领布尔什维克发动十月革命,夺回了全部政权。而第一炮,也是在冬宫打响。不管是这座城市的名字,还是冬宫,都承载太多的变迁与回忆。

  内部金碧辉煌,最早要追溯到彼得大帝的女儿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女皇时代。在她在位的期间,这里已经有了皇家博物馆的性质,她也是最早大规模修缮冬宫的女皇之一。而冬宫的艺术气质真正崛起的时代,则要归功于叶卡婕琳娜·阿列克谢耶夫娜二世女皇。这是一位有着德国血统的女皇,她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与彼得大帝齐名的皇帝。她是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女皇,14岁时候随母亲来到俄国,在一场政治婚姻中嫁给了当时女皇伊丽莎白的外甥彼得三世。在她成为女皇前的日子并不是那么好过,当时的女皇对她忽冷忽热,而丈夫彼得三世则是一个身体赢弱,意志薄弱而怪戾的家伙。宠爱自己的情妇,经常羞辱叶卡婕琳娜。因此在那时,她经常从书本中寻求慰藉,也在书本中寻求力量。在伊丽莎白女皇去世后,彼得三世顺利继位,但彼得继位后做出的一些举动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俄国的国家,很多贵族都开始对彼得很为不满。叶卡婕琳娜终于在沉默中爆发,废黜了彼得三世,从此登上了俄国皇位。也从这里开始,她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空间绝后的俄罗斯帝国。而从1764年开始,也是她继位的第二年,她从德国商人的手上购入例如鲁本斯,伦勃朗,提香等250多幅大师画作,存放在冬宫的埃尔米塔日(法语意为“隐宫”),而如今的博物馆也以此命名。为了彰显权势,叶卡婕琳娜二世在位的34年间,不断大量的收藏各种类别的艺术品。她在位的头十年便购置了大约2000幅画,而她的图书馆里则拥有三万八千册。她酷爱政治哲学,读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人的著作。并保持与伏尔泰通信多年,直到伏尔泰1778年逝世为止,后来她还将伏尔泰的7000册藏书买下。随着收藏品的增多,从1764年到1789年分别建造了小埃尔米塔日和大埃尔米塔日。现在的博物馆占有5座大楼,有从古到今世界文化的270万件艺术品。





  博物馆内部有着浓郁的意大利气息,穹顶让人联想到罗马的梵蒂冈博物馆。



  大量的鲁本斯作品,应该也是来源于叶卡婕琳娜第一次购买的藏品。

  当然,除了艺术品之外。战争时期的盔甲,武器也是博物馆重要的收藏之一。在美国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我也看到这种还原骑士造型的展品,唯一不同的是,在大都会里面展品用的是马的模型,而在埃尔米塔日里面他们用的真正的马匹标本。这样看起来更为逼真,给人更加真实的联想。



   西班牙画家迭哥·委拉斯凯兹的作品。







   考究的古典竖琴

  这是图书馆的一角,古色古香的感觉,如果能在这里,点上一支灯,尽情地去阅读,这是人生多么美妙地一件事情。

   叶卡婕琳娜有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藏书。

  中国的展品也占了很大的一个部分,和日本,韩国的艺术品一起,专门地分出了一块地方。

  这些在博物馆一楼看到的巨大蓝色箱子,可能是用来运送艺术品的专业箱子吧。对于埃尔米塔日博物馆,我并没有做太多的描述。但作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的埃尔米塔日,绝对是人生值得来一次的地方。博物馆是人类历史以及文化的精髓所在,它代表了一个又一个过去,它展现着人类发展的历史,以及人类历史文明的瑰宝。

  夜幕下的冬宫,我站在涅瓦尔河的一座桥上。远处灯火阑珊,狂风呼啸着打破河面的平静。

  当年,停泊在涅瓦尔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打响了十月革命的信号。冬宫再也不属于封建阶级,不再属于资产阶级阶级,它属于人民。

  在大小涅瓦尔河之间有一群小岛和三角洲,这里被称为彼得格勒地区,这里最著名的地方是彼得和保罗要塞。这里是1703年作为这座新兴城市的最早军事要塞被建立起来的,而在1917年之前的主要用途是政治犯监狱。曾经关押过的名人有:彼得大帝的亲生儿子阿列克谢,陀斯妥耶夫斯基,高尔基和托洛茨基。

  在外面游荡了一天,我早已经是饥肠辘辘,满大街地寻找食物。虽然在莫斯科吃饭的时候因为点餐不慎,体会了俄罗斯人的重口味菜,所以我这次选择了旅游指南上介绍的一家格鲁吉亚餐厅。好不容易冒雨找到了这家隐藏在繁华街市间的不起眼餐厅,进去以后却被告知因为举办家庭聚会而停业。当抬头看到街对面的俄式煎饼店,我好不犹豫地奔了过去。

  据说这家叫做Teremok的俄式煎饼店已经牢牢地占据了圣彼得堡第一街头煎饼店地地位,不过确实好吃。在天寒地冻还下着小雨的时候,当我握着热烘烘的煎饼,第一件事并不是吃它,而是将它握在手里捂一捂冻僵的手。等差不多缓过劲了以后,我才开始享受煎饼。在狼吞虎咽地两口吃掉这一个以后,我又凑出了身上的零钱,跑去买了第二个。。。第三个。

  夜幕下的圣彼得堡清真寺,在很少的旅游指南上有提到过这座建筑,它坐落于煎饼摊数十米开外。当然,它也距离彼得和保罗要塞非常近。白天也许不会让人注意这座建筑,但在夜晚,它也许是比流血教堂和冬宫更加耀眼的建筑。我竟然有点幻想自己正在伊斯坦布尔的蓝色清真寺下,啃着土耳其肉夹膜。

  这座清真寺是十月革命前,沙皇为了拉近和本国穆斯林的关系而下令修建的。它是世界第四大清真寺,欧洲第一大清真寺,大殿可以容纳五千人做礼拜。

  鉴于外面淅淅沥沥的小雨以及那绵长的涅瓦尔大街,我实在是没有勇气再走回去。搭了一班地铁回到了青年旅舍,圣彼得堡的地铁比莫斯科好很多,干净迅速,晚饭在火车站附近买了一份麦当劳解决了。当我在青年旅社的大厅里整理照片时,餐桌那边有三个芬兰人跟我打招呼,并热情地邀我去喝伏特加。“哥们,你来俄罗斯了,就一定要喝他们的伏特加。在芬兰,可买不到这么便宜的好酒啊!”虽然外面还是湿冷,但青年旅舍的气氛却暖暖的。大家都很热情,喜欢一起分享食物,饮料和旅行的故事。一帮素不相识的人很容易成为朋友,虽然只是过客,但我很喜欢这种感觉,这也是我为什么总是选择青年旅舍的原因。
 正当我们几个男人咂着嘴干伏特加的时候,塔莎突然跑进来说道,“今晚上在一个酒吧里有个小型演唱会,一起去吧!”这时我才发现,她已经画好了妆,换了一身party的衣服。那三个芬兰人早已经喝的迷糊,一听美女邀请去喝酒听演唱会,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还死活也得把我拽去。

  圣彼得堡的夜,没有莫斯科那么冷。不管是天气还是人,我们喝了一扎一扎的啤酒,大家都很开心。

  在酒吧的演唱会,只不过是一个穿着复古的老男人在酒吧里的驻唱。虽然他的歌声,并没有迎来太多的掌声,但我们都很开心。



  在喝的七晕八素以后,我们一群人又去了一家卡拉OK。这也算是让我大开眼界,在国内习惯了唱ktv的我们这代人,从来没有体会过一群人为了一台机器点歌的场景。如果说这是一家卡拉OK,那还不如说它是一家有卡拉OK的酒吧,狭小的空间里挤满了人。大约有数十人聚在卡拉OK前,随着歌声跳舞。有人大声地唱着俄罗斯摇滚,嘶吼着,其他人则疯狂地跳着俄罗斯的传统舞蹈,踢着腿,转着圈。这样的场面,直接就把我看傻了。

   我只想说,俄罗斯是一个彪悍的民族。





 而在故事的最后,最让我觉得诡异的事情发生了。当我们一群人已经醉地不行了的时候,出门后我居然听到马蹄击打路面的声音。本来以为是我自己喝多了幻听,结果发现其它人的表情也愣住了。一个女孩骑着一匹马,从街的另一边穿了过来,所有人都目瞪口呆。这也许就是圣彼得堡的奇幻之夜吧!虽然没有照片记录,但这就像一个奇怪的故事,不会被忘却,深深地烙印在我对这座城市的印象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图美景:俄罗斯圣彼得堡
情迷圣彼得堡
俄罗斯自驾游——(三)圣彼得堡与沙皇皇宫
旅行 | 圣彼得堡:属于俄罗斯,却不属于俄罗斯人
2017拍过的美景(俄罗斯篇)
圣彼得堡 | 对不起,九九八十一图不够展示你的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