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央视荐诗】7月28日:“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闻蝉》 来自1号线上 04:39

诵读者:绵阳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刘思思




耒(lěi):一种农具。

                  此处为姓氏。

鹄(hú):一种鸟,

                  古人所称的天鹅。


插图作者:顾晓玥



耒鹄,别名来鹏,《全唐诗》作“来鹄”,豫章(今江西南昌)人。相传少时家贫,素有大志,工于诗,曾自称“乡校小臣”。年少时热心鬼谷子权谋机变之术。咸通年间,举进士不第。后封豫章国公。

耒鹄的这首七言绝句,开篇以声夺人。郁郁葱葱的槐荫里,突然迸发出一声蝉的鸣叫。薄雾轻风中,忽高忽低,忽强忽弱,显得力气不均。世人啊,且不要说听到蝉声时内心总是涌起一片惆怅。听蝉者各怀心思,当中有愁苦的人,自然也有不愁苦的人。

咏物之作,作者往往为情造文,托物以明志。唐代诗人的咏物诗中,以蝉入诗者不乏其人。初唐的虞世南、“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晚唐诗人李商隐都有同题材诗歌。“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的诗诗意俊朗,作者亦自视甚高;“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因祸入狱的骆宾王患难时的内心写照;“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则是末世之人李商隐的牢骚之语。

耒鹄的诗歌不同于上面所引的“咏蝉三绝”。第一句“绿槐阴里一声新”中的“新”字统摄全诗,文思清丽,立意不俗。蝉儿初试新声,虽露不浓,风不急,但蝉声依旧力道不匀,多少令人有些无奈。

当年,张爱玲居所附近的军营里有人学吹喇叭,“在不纯熟的手艺里,有挣扎,有焦愁,有慌乱,有冒险”,张爱玲非但不觉这声音讨嫌,反说自己喜欢它,因为其中“人的成份”特别浓厚(《道路以目》)。耒鹄的这一句简单描写里,同样也蕴含了许多人间的曲折,言简意丰,寄意深远。

起、承之后,作者将笔锋一转,出人意表地切断了失意文人的抒情惯性。作者历陈己见,所议所论中,有一份对人生的达观和慈悲。作者善用对比,咏物时由物出发又不拘泥于物,启发读者自由联想,品味文字背后深远的意涵。


鸣谢:屈雅红(专栏作家 大学教授)


书法:德阳广播电视台台长 游光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7岁儿子写信问父亲要生活费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法作品欣赏《蝉》
苏轼的清明人生
杜甫五古《立秋后题》读记
鹄的
【诗海拾贝】柳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