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央视荐诗】12月30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咏史二首 · 其二》 来自1号线上 06:03

诗歌诵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于珊

赏析:衡水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信杰


 2018年12月30日 

  农历 十一月廿四  



历览:遍览,逐一地看。


真珠:即珍珠。


运去:指唐朝国运衰微。去:离开。


青海马:龙马,比喻贤臣,指能担当军国大事的人才。吐谷(yù)浑(313―663年),又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隋书》记载,吐谷浑得波斯草马,放入海里,所生骢驹,能日行千里,故时称青海骢马。骢马,即骏马。


蜀山蛇:比喻宦官佞臣。传说战国时秦惠王送五美女给蜀王,蜀王派五壮士迎娶,回来时路过梓潼(今属四川),见一大蛇钻入山洞,五壮士共拔蛇尾,结果山体崩坍,五壮士被压死,化为石。这里比喻根深蒂固,盘根错节,难以铲除的宦官与藩镇势力。


南薰曲:相传当年舜帝弹五弦琴,吟《南风歌》,一唱而天下太平。歌词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后来,“南风”逐渐成为帝王体恤百姓的象征意象。


苍梧:即湖南省宁远县九嶷山,传为舜埋葬之地。


翠华:翠羽装饰的华盖,指皇帝仪仗。


李商隐以“咏史”为题创作了约百首诗,或托古抒怀,或借鉴历史兴衰的经验讽刺时弊,一方面含蓄地表达了对国事的关切,一方面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

这首诗创作于唐开成五年(840年)文宗去世之后。

唐文宗即位之后,励精图治,去奢从俭。当时,朝廷内朋党倾轧,宦官干政。为了夺回政权,文宗曾两次谋划诛杀宦官,均以失败告终。最后,抑郁成疾,含恨而终。李商隐作此诗,既有伤悼文宗之意,又有对晚唐王朝的忧虑。

首联“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如一个石破惊天的感叹号,给人以重击。回顾以往的朝代,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勤俭能使国家昌盛,奢侈腐败则会导致国家灭亡。

据《韩非子·十过》载,“昔者戎王使由余聘于秦,穆公问之曰:‘愿闻古之明主得国失国何常以?’由余对曰:‘臣尝得闻之矣: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李商隐化用这一典故,将他的读史论断放在开篇,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

颔联“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用了两个典故。“琥珀枕”的典故来源于《南史·宋武帝纪》。有人向南朝的宋室皇帝刘裕赠送了一个名贵的琥珀枕,当时,恰逢战事,刘裕将琥珀枕捣碎,分发给战士用以敷伤。

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春秋时期,魏惠王曾经向齐威王夸耀自己有十颗大珍珠,其光芒可以照亮前后12辆车。齐威王则说,我的诸位贤臣就是我的“珍珠”,他们的光芒可以照耀千里之外。

李商隐借用刘裕不惜琥珀枕、齐王视贤臣若珍宝这两则故事,说明人才之于成就帝业的重要性。诗人以“何须”“岂得”反诘语句增强语气,否定了奢侈之风的虚妄。

颈联也是两个典故。“青海马”是指能担当军国大事的人才,“蜀山蛇”指亡国的祸胎。唐文宗想干一番事业,但“运气”与“力量”却不够。没有千里马,且力单势孤,无法撼动如蜀山猛蛇一般盘踞朝廷的宦官和割据势力。

尾联是诗人的悲叹。几人曾听到舜帝吟唱的《南风歌》?只有在苍梧对着翠羽华盖哭泣的份儿。这里,作者将笔触落到悼亡文宗上。李商隐预见了晚唐帝国的衰亡,感慨:国家已不复当年的尧舜之风了。

李商隐的诗歌用典颇多,好处是表意繁丰,但失之于晦涩,影响阅读的流畅性。

这首诗几乎每句都有典故,这些典故形成“超链接”,打开了一扇扇历史小窗,让读者得以窥见历史,洞察当下。诗歌设置了多处对比,通过历朝累代因勤俭而成功、由豪奢而失败的经验和教训,悲悼晚唐国运的衰落,也为后代留下谏言。其千古长叹说明廉政是政权巩固的保障之一。今天,也应该以史为鉴,反腐倡廉,标本兼治,不“纵蝇为害”,更要防止“养虎为患”,将民族复兴的进程推向新阶段。

鸣谢:屈雅红(专栏作家 大学教授)


书法:德阳广播电视台台长 游光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021 李商隐七律《咏史》读记
李商隐很著名的一首诗,开篇10字就家喻户晓,2句话用4个典故
李商隐最经典的一首咏史诗,开篇就是千古名句,但大部分人都背错了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咏史》
每日打卡: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李商隐的预见能力有多强,请读他的《咏史》,它是大唐的预言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