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丝铁线 紫口铁足 —— 破解哥窑千古谜团


在古瓷收藏中,一直有一种说法,认为宋代有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其中,哥窑的身世最为扑朔迷离。且“铁线金丝”是哥窑器的标志性特征,至今,一些大型博物馆收藏的哥窑瓷器,仍被认为是宋代器物。


而黄金源先生(黄金源,任美国华人收藏协会名誉会长,广州市古玩商会等顾问)认为,宋代只有四大名窑,应为汝窑、官窑、定窑、钧窑。而哥窑,应是元灭宋之后,将官窑改名为哥窑,官哥应是同一窑口,只是不同朝代的称呼不同而已。

 

     “官哥一家朝不同。”黄金源这种破天荒的观点,引来瓷器收藏界的巨大反响,可是,“至今没有人反对我的这一观点”。这一论述,也成为黄金源先生对瓷器收藏研究的重要贡献之一。



破解“铁线金丝”困惑

   

长期以来,哥窑的身世一直是一个谜。因为没有一件史料,记载哥窑的诞生时间,也没有资料记载其发展过程。那么,黄金源先生有什么理由认为,哥窑就是南宋官窑的延续呢?解铃还须系铃人,首先来看哥窑器身上的“铁线金丝”。

   

何谓“铁线金丝”呢?在黄金源的私人瓷器博物馆瓦趣轩,记者见到了一个明代哥窑器,其全器开大片,“铁线”布满整个器物。

   

黄先生解释称,所谓“铁线金丝”,主要是指器身上分布着众多纹片,俗称“文武片”、“百圾碎”,其中纹片大小结合,大片纹线呈深黑色,小片纹线呈褐黄色。

   

然而,经研究发现,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今天使用最先进的瓷器制作工艺,都不能在一件瓷器上同时烧制出黑色和褐黄色两种颜色。那哥窑器身上是怎么出现“铁线金丝”的呢?




研究者发现,哥窑瓷器上的“铁线金丝”是瓷器烧制好之后用人工方法把纹片着色。着色剂有墨汁、茶叶汁等有色液体。

   

大纹片由于粗而深,着色剂很容易渗透进去,着色后颜色很深,十分醒目,小纹片由于细而浅,着色剂不容易渗透进去,着色后颜色较浅。深色纹片与浅色纹片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网络,装饰效果很强。为了使大纹片与小纹片的色调反差更加明显,也可以分二次着色。

   

因此,在哥窑器上未加上“铁线金丝”之前,哥窑器与他的前身官窑器,是十分相似的。这在许多文献和实例中得到验证。

   

与哥窑相关的文字,最早见于元代至正年间孔齐著的《至正直记》,其中有一句话如下:“会荆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辨也。”一般认为,这里指的哥哥窑即为哥窑。




黄金源认为,这说明当时的哥窑与官窑已经很难分辨,证明了哥窑并没有“铁线金丝”,如果有“铁线金丝”则无须“细辨也”。

   

现在,在上海博物馆有一件“铁线金丝”的哥窑五足洗,而在英国戴维德基金会博物馆也有一件一模一样的五足洗,但瓷器身上并没有“铁线金丝”,因此命名为青瓷,而没有称哥窑器。这个案例也正好验证了哥窑器上的“铁线金丝”是瓷器烧制好之后再加上去的。

   

为了研究,黄金源提出一种假设:如果把上海博物馆这件瓷器上后来制作上去的“铁线金丝”去掉,而在英国博物馆的那件瓷器上加上“铁线金丝”,那对这两件器物的判断结果会是怎样呢?很显然,“铁线金丝”并不是辨别哥窑器的唯一标识。



官哥一家朝不同

   

至今还有一种说法称,时至今日哥窑窑址仍未发现。

   

黄金源则表示,“其实,哥窑的窑口早被发现,只是你不承认这就是哥窑窑口。”因为这些窑口挖出的瓷片上是没有“铁线金丝”,所以误以为就不是哥窑窑址。

   

明确记载哥窑就是宋代官窑在元代的延续的一个史料,是明代高濂撰写的《遵生八笺》记载:“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窑在凤凰山下,哥窑烧于私家,取土俱在此地”。这里明确了官窑与哥窑的产地与瓷土都一样,不过宋朝是官营的就叫官窑,元朝私营的就叫哥窑。

   

这一文献明确记载,哥窑窑址就在杭州凤凰山下,如果用‘铁线金丝’的实物去验证哥窑窑址,是永远也不可能找到。”黄金源说。

   

所以黄金源得出结论:官窑和哥窑其实是一家,只是朝代不同。为记录这一发现,他还作了一首诗:白胎官窑是顶峰,官哥一家朝不同。开门不见哥哥面,铁线金丝困惑中。



黄金源进一步解释称,到宋末元初,元兵南下,占领了杭州的官窑。元政权要取代南宋,必然会派人接管旧朝的各个机构,修内司也是必然会被接收,但名称会更改。当元军攻占杭州的时候,宋朝还没有完全灭亡,还在抵抗中,而修内司窑是继续生产的,但生产性质已转为民窑。元朝宫廷用瓷制度为贡瓷(详见黄金源品瓷系列报道之二),也就是宫廷用瓷就得上贡,不用的时候民窑自己去卖,形成官搭民烧的关系。

   

这时期杭州凤凰山出产的瓷器就不能叫官窑,只能叫老虎洞窑,但汉人口音有些忌讳,老虎有老是苦的谐音,且老虎又是百兽之王,是大哥中的哥哥,因而称为哥哥洞窑。

   

有人也许要问,位于杭州市凤凰山北麓的老虎洞窑不是已经发掘了吗,为什么找不到哥窑的影迹呢?

   

黄金源说,南宋在杭州凤凰山设立修内司官窑,在当时,如果有瓷器打碎了,瓷片都要深埋,不让外人看。而哥瓷因为是民窑,其次品瓷器不用深藏,散于土面。

   

在老虎洞窑之所以找不到哥窑器,第一个原因是哥窑已经是私窑,次品瓷片不用深埋,散于土面容易毁灭。第二个原因是受了传言的误导,按照哥窑“铁线金丝”样子去找,就算翻遍整个地下也找不到哥窑的次品瓷片。


哥窑在元代分为新哥和旧哥

   

根据文献记载,对哥窑还有另一种解释是,在南宋末年,烧窑者章生一被抽到京城烧窑,烧至元朝,因此有哥窑之称。不过,黄金源认为,南宋和元朝有较长时间的对峙时期,在元朝官搭民烧的时间应该是称旧哥窑,直到元朝统一中国把朝廷用瓷转到景德镇后,大量烧出元青花、枢府窑与太禧等官用瓷的时候,此时哥窑全为民窑,应该称为新哥窑。

   

同样是在元朝末年的《至正直记》所述:“乙未冬在杭州时,市哥哥洞窑者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犹疑之。”



黄金源认为,这一记录明确了几个问题:一是发现新哥窑器的时间;二是发现新哥窑的地点在杭州的市面上;三是暗示了新哥窑瓷很像旧哥窑瓷。

   

而在明代曹昭撰写的《格古要论》也称:新哥窑是元末新烧。在这里也给出一个明显界线,新哥是元朝把宫廷用瓷全部转到景德镇时所烧的。新哥是民窑,不是贡窑也不是官窑,因而在市集上见得到。

   

黄金源认为,之所以在哥窑器身上制作“铁线金丝”,就是制瓷者为了打造品牌,赚更多的钱。


   部分馆藏哥窑瓷器欣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宋哥窑~米黄色仿青铜簋笔洗
两宋官窑瓷器与哥窑瓷器的区别
哥窑解析
宋代哥窑出龙泉?连收藏大家乾隆也误会了
龙泉哥窑如何鉴别——瓷器鉴藏 【瓷库中国】
谈瓷论道说宋瓷——哥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