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佚名撰益州记辑注

佚名撰益州记辑注

佚 名 

孙琪华  辑注

 

    ●目录

 

   益 

 

    蜀郡

   成都县(州郡治,今成都市市区):——碧鸡坊  龟化桥   白帝倉

    牛鞞县附金堂县(南齐时金堂在汉牛鞞,新都地,唐分置金堂县,在今金堂县赵镇):——栖贤山

   繁县(今彭州市城关镇西):——小郫

    广汉郡

   伍城县(今中江县城关镇):——铜官山   桐宫山

    郪县(今三台县南)附射红县:——射红县

    汶山郡

   都安县(郡治,在今都江堰市灌口镇):——仙都

    犍为郡

   僰道县(今宜宾市):——伏犀滩  荔枝滩   荔枝潭

   南安县(今乐山市,峨嵋山市亦属此):——峨眉山  峨眉   青衣神

   安阳县(今荣县城关镇):——马鸣戌

    冶官县隋置(今仁寿县旧汪家桥):——贵平井  三嵎山

   武阳县(今彭山县东北旧江口):——王桥祠   平井

    梓潼郡

   涪县(郡治,今绵阳市东岸):——富乐山   金山

    南安郡

   南安县(今剑阁县城关镇):——故垒山  掌天山 拓溪水  废华阳县   废茂陵县

    甘松獠郡

   蚕陵县(今松潘县南叠溪):——玉轮阪

 

   梁 

 

    晋寿郡

   晋寿县(郡治今广元旧黄金坝):——刀鐶山

    新巴郡

   晋城县(今江油县境旧雁门坝):——邓芝墓

    北巴西郡

   南国县(今南部县城关镇):——大昆井

 

   宁 

 

    南朱提郡

   朱提县(今高县西北):——泸水

    南广郡

   南广县(郡治今南溪县城关镇):——龙腾水

 

   巴  州   梁置

 

    梓潼郡

   相如县(今蓬安县西南旧利溪场):——鸡邮神

 

   益  

 

   汶山郡    梁置

   汶川县(梁于汉绵虒县置,今汶川县威州镇):——煮盐法  芳蒻

   汉嘉郡   东汉置

   严道县(今荣经县西古城坪):——九折阪

 

 

   ●《益州记》辑注

 

 

蜀郡

 

成都县:(州郡治,今成都市市区)

 

   碧鸡坊:成都之坊,百有二十,第四曰 碧鸡坊。

   《蜀景汇考》卷一,遗迹部,成都县碧鸡坊,引《益州记》。

按:据杜甫诗《西郊》:“时出碧鸡坊,西郊向草堂,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句中“江路”之“江”指锦江,此坊邻近市桥,桥据考在今西胜街南,由是知碧鸡坊在西胜街附近。亦即薛涛晚年寓居处。晚唐时南诏攻城,此坊被毁,雍陶《蜀城战后感事》之诗,已言及当时兵燹之惨酷。宋代以碧鸡坊之名异地重建,在今成都白家塘街一带。陆游《花时遍游诸家园》诗“走马碧鸡坊里去”句,及王灼《碧鸡漫志》均指此。赵次公误谓碧鸡坊在城北。王家佑同志言:“(成都)北街名金马街,南街名银丝街,即旧碧鸡坊之处也。”(见邓少琴教授《巴蜀史迹探索?杜宇之世蜀之振兴》)后人因此说而聚讼纷纭,若知唐、宋各有一碧鸡坊,则误结可解矣。(说详《成都城坊考》。

 

   龟化桥:冲星桥,旧市桥,又有龟化桥,初,张仪筑城,有大龟导之以筑,至东子城东南隅即毙。因以名桥。

   《古文苑》卷四十九页载杨雄《蜀都赋》,章樵注引《益州记》。

   按:大龟导筑城事,《华阳国志》未书。据《蜀中广记》卷一引《周地图记》,谓“初张仪筑城,城屡坏不能立。忽有大龟出于江,周行旋走,巫云依龟行处筑之。城乃得立。”后世“龟画芙蓉城”之说,遂由此而生。其实“龟画”恐是“规划”之讹。又龟化桥是成都九桥说中的一桥。据蒙文通教授《成都二江考——附论大城、少城、七桥、十八门》谓:李新《后汉记》言:有“笃泉、建昌、安乐、龟化等八桥”知龟化即七桥外之一桥,以李膺说求之,应在东子城东南隅。更以杨雄《蜀都赋》有“九桥带其流”之说。章樵注于常璩七桥之外即举龟化,而谓“其他不复可考。”蒙文通教授以为升仙水“实郫江枝津,水与桥皆在县北十里。”宋京镗作《驷马桥记》谓:“象应七星,必其曲屈连属,不应升仙独与他桥相辽绝。对此早有怀疑。《舆地广记》列七桥有永平而无升仙,实从《华阳国志》斯为可据。认为:“成都九桥,是常说七桥之外,加龟化、升仙二桥。”

 

   白帝仓:今成都县东有颓城毁垣,土人云:古白帝仓也

   《御览》卷一百九十。引《益州记》。

   按:《华阳国志公孙述、刘二牧志》:“述遂称皇帝,号大成,建元龙兴,以(王)莽色尚黄,乃服色尚白,自以兴西方,为金行也。”按汉代五行家与儒家说:汉得火德,按金木水火土相生顺序,土当代火,故王莽得土德,色尚黄。公孙述自以为代莽,且于西方,配五行,应得金德,故色尚白,自称“白帝”。“(成都)城东素有秦时空仓,述更名白帝仓。”

 

牛鞞县(附金堂县) (在今金堂县赵镇)

 

   栖贤山:李八百游此山,遂有栖贤之名。山侧有一洞,又有异石庵,丹炉在焉。

   《舆地纪胜》卷一百六十四,潼川府怀安军(在今金堂县东南五十里)景物下,栖贤山引《益州记》。栖贤山一名三学山,《太平寰宇记》谓“在金堂东北十三里。

   按:金堂县本汉新都牛鞞二县地,唐分置金堂县,今金堂县东南有古城镇,即旧治。此条暂将其附于南齐牛鞞县。《太平广记》卷七《神仙》七:“李八百,蜀人也,莫知其名,历世见之,时人计其年八百岁,因以为号,或隐山林,或居市廛,知汉中唐公昉有志不遇明师,欲教授之,乃先往试之,为作客庸赁者”甚受公昉喜爱,八百以重病需巨金治,恶疮须人舔,且要公昉,甚至其妻与舔,公昉均毫无吝色与难色,一一遵从,八百知其意坚,“以丹经一卷授公昉,公昉入云台山中作药,药成服之仙去。”又《人名辞典》:“历夏、商、周年八百岁,因号李八百。一云动行八百里,因以为号。穆王时居金堂山,号紫阳真君,后仙去。”栖贤山:《蜀中广记》卷八,金堂县,引《名山志》:“金堂三学山,乃汉州北山,一名云顶,一名石城,亦名栖贤,开照,其实一山也。”《志》云:“东三十里三学山,李八百三度学仙于此,故亦名栖贤。”

 

繁县:(今彭州市城关镇西)

 

    小郫:彭之地号小郫,土地肥良,比之郫邑也。

   《太平寰宇记》卷七十三,“彭州”引《益州记》。

   注:《华阳国志?蜀志》:“冰又通笮道汶井江”段,“是以川人称郫繁为膏腴,绵洛为侵沃也。”句注(注4)谓《寰宇记》卷七十三,引《益州记》:谓“繁县之地,土地肥良,号曰小郫。”所引《益州记》。即上条。或称“彭”,或称“繁”者,据上《寰宇记》彭州条,称“九陇县,州所理汉繁县地,……后魏为天水郡仍改为九陇。唐垂拱二年于县置彭州。”是彭州与繁县是时代不同的异名。其地在今彭州市城关镇。

 

广汉郡

 

伍城县:(今中江县城关镇)

 

    铜官山:任(伍)城县西南六十里,有铜官山,即汉文帝赐邓通铸钱之所。连亘入县界。

    《寰宇记》卷七十六,简州阳安县(今简阳县城关镇绛河北岸)铜官山,引《益州记》。

   按:任城县为伍城县因字形相近而讹。即今之中江县。有罗江或称五城水,又名凯江,流经县内西注涪江。而非流经简州阳安县,是以与铜官山无涉也,伍城县之铜官山,应为巴人之铜矿。参李膺《益州记》铜官山条注。(舆地纪胜》卷一百四十五,引同,但无“连亘入县界”句。

 

   桐宫山:伍城县西南六十里,有桐宫山(铜官山之误),高出众峰。

   《初学记》卷八剑南道八,“事对”:“金堂水,铜宫山。”引《益州记》。

   按:《初学记》引《华阳国志》谓“新都县有金堂水,通于巴汉。”实则金堂水即沱江,并不经伍城县,亦非铜官山所在之地。历来叙此者,往往以伍城县称之,盖沿《华阳国志》载广汉县有五城仓,即万安仓而误。“桐”应是“铜”的音同字误,“宫”是“官”字形相近之误。其实即上条之略述。又,上述伍城县之铜官山,非汉文帝赐邓通之严道铜山,严道在今荣经县。

 

郪县(附射洪县)(今三台县南)

 

   射洪县:娄滩东六里,土人呼为射江水。语讹曰射洪。

   《舆地纪胜》卷一百五十四,潼川府射洪县引《益州记》。条文上谓本汉郪县(今三台县南)地。《隋志》云:“西魏置射江县,后周改为射洪(今射洪县西北金华镇)。”《元和郡县志》云:“蜀人谓水口曰洪,因名射洪。”

 

汶山郡

 

都安县:(郡治、今都江堰市灌口镇)

 

   仙都:岗蛮(峦)崿,连岭千里,上有仙都。

   《太平御览》卷四十四地部九,关中蜀汉诸山,青城山引《益州记》。

   按:南齐时都安县系汶山郡郡治。在今都江堰市灌口镇。

   《蜀中广记》卷六灌县青城山引《五岳图》曰:“青城山七十二小洞,应七十二候,八大洞应八节。”《益部谈资》卷上引唐《杜光庭记》谓:“岷山连峰接岫,千里不绝,青城乃第一峰也,山有七十二小洞,八大洞,道书以为第五洞天神仙都会之处。”按青城山古来为道教传播之地。故有此神话。

 

犍为郡

 

僰道县:(今宜宾市)

 

   伏犀滩:伏犀滩东南六十里,有黄牛像,其崖峻险,远望斑斓,颇像黄牛。

   《太平寰宇记》卷七十九,戎州僰道县(今宜宾县治)伏犀滩引《益州记》。

 

   “伏犀滩东南六十里,有黄牛像,其崖险峻,颇类黄牛。

   《舆地纪胜》卷一百六十三,叙州景物下引《益州记》。

   按:史公亮《宜宾古谯楼记》:“叙州古僰道”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改叙州,宜宾为州治。僰道县,《华阳国志?蜀志》:“在南安东四百里,距郡百里,高后六年(公元前182年)城之。治马湖江会,水通越嶲…滨江有兵兰——李冰所烧之崖,有五色,赤白,映水玄黄,鱼从楚来,至此而止,畏崖映水也。”注故僰人邑,原属蜀国。《水经注?江水》:“县有蜀王兵蘭,崖峻险阻,不可穿凿,李冰乃积薪烧之,故其处悬崖犹有赤白、玄黄五色焉。赤白,照水玄黄,(鱼)从楚来,不上而止,言畏崖险,不更上也。”《舆地广记》卷三十一,谓秦置县,是原有县,高后祗筑城,两汉、蜀、晋因,辖今宜宾、长宁、南溪等县地及高县一部。又“(江水)又东南过僰道县北,若水(雅砻江)淹水(金沙江)合从西来注之。”上文《蜀志》“治马湖江会”正与相合。可证汉、晋僰道故城,即今宜宾市。马湖江即金沙江,以过越嶲马湖县,故称马湖江。黄牛像应即李冰所烧之崖,以“映水玄黄”是以远望颇像黄牛。

 

   荔枝滩:荔枝滩东南二十里山顶上,有一冢,唯生女贞树,树上常有白猿栖息。

   《寰宇记》卷七十九,戎州僰道县荔枝滩引《益州记》。

   《蜀中广记》卷六十一,方物记第三“草”引同。

 

   荔枝潭:在僰道县山顶,有一家(冢),唯生女贞树,树上常有白猿栖息,古谓之玉女冢。

   《蜀中广记》卷十五,叙州府宜宾县附郭,引《郡国志》:“僰在施夷中最贤者,多以荔枝为业,园植万株,岁收百五十斛”下引《益州记》。

   按:以上二条所记一事,而辞句异,应是二人所记,姑并列于此,待后考。《华阳国志?蜀志》:“僰道县…有荔枝,下注《蜀都赋》注引《南裔志》:‘龙眼荔枝,生朱提南广县,犍为僰道县,随江东至巴郡江州县,往往有荔枝’。”女贞,木名,以其凌冬青翠不凋故名。枝上能养蜡虫以取白蜡故亦称蜡树,子可入药,为妇科好药。

 

南安县:(今乐山市,峨嵋山市夹江等地亦属此)

 

   峨嵋山:峨嵋山在南安县界,两山相对,状似峨眉。

   《寰宇记》卷七十四,峨嵋县引《益州记》。

   按:《寰宇记》于此条前先引任豫《益州记》所记峨嵋山,此条后“龙池”又引“李膺记”。则此秃头《益州记》任书李书皆有可能。但因同一段文中决不会一事重复引证同书,

   是此条为李膺书可能性更大,姑列于此以待再考。注见任豫《益州记》峨嵋山条。

                  

   峨嵋:峨嵋去成都仅千里,秋日清澄望见两山相守(对)若峨眉。

   《舆地纪胜》卷一百四十六,峨嵋县引《益州记》。

   注:峨嵋县亦汉南安县地隋置峨嵋县,即今乐山市市区,包括峨嵋山市。

 

    青衣神:雷号雷塠庙,班固以为离堆下有石室玉女房,盖此神也。

   《舆地纪胜》卷一百四十六,嘉定府景物下引《益州记》谓引自《寰宇记》“平羌县,北周置,隋改县为峨嵋即今乐山市”下载。 

 

安阳县:(今荣县)

 

   马鸣戌:汉刺史韦拔夜过此地,有神马嘶,汉中马嘶以应之,故有此戍也。

   《太平寰宇记》卷八十五,荣州旭川县马鸣戌引《益州记》。

   《蜀中广记》卷十一嘉定州荣县引同。《舆地纪胜》卷一百六十,荣州景物下引亦同。

按:旭川县,唐置,在今荣县城关镇。据《寰宇记》:“荣州,《禹贡》梁州之域,古夜郎之国,汉武开西边为南安县,地属犍为郡,齐于此立安阳县,隋初废,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置荣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立旭川县,地有旭井故名,宋改名荣德,后废。元末复置荣州,明降为荣县,清属四川嘉定府,今属自贡市。《蜀中广记》卷十一引《汉地理志》谓:“县有滇池,周廻三百里,水出骏马,日行五百里,事同大宛,又有马鸣戌。”“戌”,《说文》“守边也”。《尔雅?释言》:“遏也。”注“戌守所以止寇贼。”

 

冶官县:(隋置、今仁寿县旧汪家桥)

 

   贵平井:贵平有主井,官有两灶,二十八鑊,一日一夜收盐四石,如霜雪也。

   《蜀中广记》卷六十六,方物类盐谱,引《益州记》。同书卷八成都府仁寿县引作“平井县两灶,二十八鑊,日收盐四石,如霜雪也。”

   《寰宇记》卷六十五,陵州贵平县(今仁寿县北文公场)引同。

 

   三嵎山:东嵎西嵎南嵎,山相对,故号三嵎。

   《舆地纪胜》卷一百五十隆州风俗形胜引《益州记》。

 

   “(仁寿)县之东西南嵎,三山相对,共号三嵎山,东飞泉,南翳司,西即州衙坐山也。

   《舆地纪胜》卷一百五十隆州景物下引《益州记》下书“《元和郡县志》:在仁寿”。

   按:隆州,唐以前为陵州,宋改为隆州,即今仁寿县治。

 

武阳县:(今彭山县东北旧名江口)

 

   王桥祠:县有王桥仙处,王桥祠今在县下。

   《续汉书?郡国志》:“犍为郡武阳县(今彭山县东北江口)王乔祠”,刘昭注引《益州记》。

   按:《华阳国志?蜀志》作“王桥”,谓“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郡移治南广…王桥升其北山。”下注:“王桥,一作王乔,传说中的仙人。”引《淮南子?齐俗》高诱注:“王乔,蜀武阳(故城在彭山县东十里)人也,为柏人令,得道而仙。”传说彭山县北四十里的北平山,即王乔升仙处。又《水经注》卷三十三江水“又东南过犍为武阳县”下注,此县籍江为大堰,开六水门,用灌郡下北山,昔者王乔所升之山也。”王乔,传说中不止一人,据《后汉书?方术列传》谓:“王乔者,河东人也,显宗世为叶令。”死葬叶城(叶县在河南),又谓即世传之仙人王子乔。

 

   平井:官有两灶,二十八鑊,一日一夜,收盐四硕,白如霜雪。

   《舆地纪胜》卷一百五十隆州景物上,引《益州记》下引《寰宇记》“在井研县”。

   按:《元和郡县志》云:“(井研县)本汉犍为郡之武阳县。”南齐因之。隋置井研县,故城在今井研县南。

 

梓潼郡

 

涪县:(郡治,今绵阳市东)

 

   富乐山:州东五里有金山,东临涧水。

   《方舆纪要》卷六十七,绵州富乐山引《益州记》。

   据以上,则金山又名富乐山。《华阳国志?刘先主志》:“建安十九年,先主克蜀,蜀中丰富盛乐,置酒大会,飨食三军。”此或富乐名来源耶!

   注:南齐时梓潼郡,在今绵阳市东。《蜀中广记》卷九引《周地图》云:“高广为众山之秀,登之望见州内。”《胜览》云:“在巴西县五里,刘(备)先主入蜀,刘璋延于此山,望见蜀之全盛,饮酒乐,故得是名。”

 

   金山:金山在涪县东五十里,东临润水,光照映川。

   《寰宇记》卷八十三,绵州巴西县引《益州记》。

   注:巴西县,此条前谓:“本汉涪县治广汉郡。”《华阳国志》:“后汉元初二年(公元115年),广汉郡自绳乡移治雒县,刘备据蜀立梓潼郡,以县属焉。”南齐仍旧。《地名大辞典》:“汉涪县,西魏更名巴西。元省。即今四川绵阳市治。

 

南安郡

 

南安县:(郡治,今剑阁县城关镇)

 

   故垒山:山有姜维抗钟会故垒,其山峭壁千丈,俯临绝涧。

   《初学记》卷八,剑州道第八“事对”:“飞梁,绝涧。”引《益州记》。

   《蜀中广记》卷二十六,川北道保宁府剑州“州北为故垒山”引《益州记》。文同。

    按:据《太平寰宇记》故垒山在剑州普安县,南朝宋置南安县,西魏改为普安县,即今剑阁县城关镇。《蜀中广记》于此条下云:“又二十里即剑门关。”《晋书》:“李特入蜀至剑阁,顾盼险阻,曰:‘刘禅有此地而自缚于人,岂非庸才耶!’”钟会字士季,颖川长社人,仕于魏。魏欲大举图蜀,景元四年(公元263年)秋使邓艾,诸葛绪各统军三万人,(钟)会统十余万众,分从斜谷骆谷入,进攻剑阁,不克引退,蜀军保险据守。(见《三国志?魏志?钟会传》)姜维进保剑关以拒会。《蜀志?姜维传》

 

   掌天山:掌天山在临津县,山多柘,堪为良弓,虽檿丝燕角不能胜也。

   《寰宇记》卷八十四,剑州临津县(今剑阁县东南一百三十里)“掌天山在县西六十里。”引《益州记》。谓“有都竹水,在县西五十里从五连县(故治在今剑阁县西南八十里)乐安水流入普安县(今剑阁县治)界,南流入当县至掌天山下入阆州。”

   《蜀中广记》卷二十六,保宁府剑州“有都竹水……南流至掌天山”引《益州记》。此条同书卷六十九,方物记第十一,兵器,文全同引作李膺《益州记》。

   按:“柘”《说文》谓:“桑属。”《蚕书》:“柘叶饲蚕为丝中琴瑟絃,清响胜凡丝。《周礼?考工记》:“弓人取干之道,柘为上。”

 

   柘溪水:五妇山东百里,有柘溪水。

   《太平寰宇记》卷八十四,剑州普成县(西魏黄安县,宋作普成。在剑阁县南一百四十里王家河。今剑阁县南王河乡)“柘溪水在县东三十里,源发柘谷山,多生柘木。”引《益州记》。

 

   废华阳县:宋大明年置,棣南安郡,后魏明元帝废。

   《寰宇记》卷八十四,剑州普成县“废华阳县在县南四十里”引《益州记》。

   “大明”,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年号,时间公元457年—464年。南安郡,南朝宋置,南齐因之,梁初置南梁州,后改为安州,又改始州,故治在今四川剑阁县治。后魏明元帝(拓跋嗣)时期为公元409年—423年。

 

   废茂陵县:宋大明年棣扶风郡。

   《寰宇记》卷八十四,剑州普成县“废茂陵县城在县西三十里”引《益州记》。

   引《图经》云:“后魏元年,改属黄原郡,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黄原郡故治在今剑阁县南。以上三条疑皆李膺书,以前不远掌天山条已知为李书也。

 

甘松獠郡

 

蚕陵县:(今松潘县南叠溪)

 

   玉轮阪:汶江水源出玉轮阪。

   《北堂书钞》卷一百五十七,地部阪九,引《益州记》。

   按:汶江即岷江,源出四川松潘县西北之羊膊岭。《水经注》卷三十三,江水一,“岷山在蜀郡氐道县,大江所出,东南过其县北。”下注:“岷山即渎山也,水曰渎水矣,又谓之汶。”又“江水至天彭阙东,经汶关而历氐道县北,又有湔水入焉。”下注:“水出绵道,亦曰绵夷道之玉垒山。”《寰宇记》云:“又有玉轮阪,其下汶水所经。”

 

梁州

 

晋寿郡

 

晋寿县:(郡治今广元旧黄金坝)

 

   刀鐶山:葭萌县(今广元县西南昭化镇)南十里有刀鐶山,赤铜水出焉。

   《初学记》卷八,山南道第七,利州赤铜水注引《益州记》。

   《蜀中广记》卷二十四,保宁府广元县“南有刀鐶山”引同。

   按:利州,西魏置,隋改为义城郡,唐复为利州。宋置利州路,改广元路,即今四川广元县治。葭萌县:《华阳国志?蜀志》:“蜀王别封弟葭萌于汉中,号苴侯,命其邑曰葭萌焉。”秦置县,两汉因,刘备改为汉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又改名晋寿。《水经注?漾水》:“漾水(按即嘉陵江)…又东至葭萌县东北与羌水(按即今白龙江)合。”郦注云:“清水(即今流经广元宝轮院的清江河)又东南注白水(亦指白龙江),白水又东南,于吐费城(按今广元昭化乡北之土基坝)南,东南流注汉水(西汉水,即嘉陵江),据以上,葭萌县在两江汇合处之西南,刀鐶山在其南,应在西汉水流域。赤铜水或系西汉水支流。

 

新巴郡

 

晋城县:(今江油县境旧雁门坝)

 

   邓芝墓:梓潼五妇山,有邓芝二石阙。

   《舆地纪胜》卷一百八十六,隆庆府古迹邓芝墓引《益州记》。

   按:隆庆府在今剑阁县。又,《华阳国志?蜀志》:(广汉郡德阳县)“有青石祠,山原肥沃,有泽鱼之利,士女贞孝,望山乐水,土地易为生事,车骑将军邓芝,雅有终焉之思,后遂葬其山。(青石山)。此称之德阳县,应为江油县东北汉德县之德阳亭,在今之马角坝。五妇山即五丁拽蛇之山。邓芝,字伯苗,蜀汉时义阳新野人,仕于蜀汉。刘备亡,诸葛亮虑孙权联魏,特遣邓芝赴吴,说孙权与蜀和合,又征平涪陵之乱,使百姓安堵,曾为广汉太守,为大将军二十年,赏罚明断,不治私产,死之日家无余财。(见《三国志?蜀志?邓芝传》)

 

北巴西郡

 

南国县:(今南部县城关镇)

 

   大昆井:南充县西六十里,有大昆井即古之盐井。

   《太平寰宇记》卷八十六,果州南充县昆井引《益州记》。

   《蜀中广记》卷二十七,顺庆府南充县附郭,“有昆井”引同。

   按:《寰宇记》卷八十六:“南充县,本汉安汉县地,属巴郡,南朝宋于安汉城置南宕渠郡,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安汉为南充县,以古充国为名。”盐井,《华阳国志?巴志》:“南充国县,和帝时置,有盐井。”下注:南充国县,原为阆中县地,西汉置充国县,见《汉志》。东汉初,省入阆中,汉和帝永员二年(公元90年)复置。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又分充国置南充国县,见《续汉志》。梁改南充国为南部县,即今南部县治。并谓南部、阆中历来为川北主要产盐区,引《蜀都赋》刘逵注:“巴西充国县有盐井数十。”更将所引《御览》卷六十七《益州记》所引在“南充”后加一“国”字,成“南充国县”。以常璩书早于《御览》、《寰宇记》等,而今南部县又属南充县治,故将此条置于南部县。

 

宁 州

 

南朱提郡

 

朱提县:(今高县西北)

 

   泸水:泸水源出曲罗巂,下三百里曰泸水,两峰有杀气,暑月旧不行,故武侯以下渡为限。泸水又下分诸水,而总其目焉,故有泸江之名矣。

   《水经注》卷三十六,若水,“又东北至犍为朱提县(原庆符县地,今高县西北符江镇)西,为泸江水。”引《益州记》。(此条亦可能是李膺书,暂置此。)

   按:泸江水即今之绳水,其下游为马湖江,今以金沙江称之。高县本汉南广县地,唐置羁糜高州,明改州为县,属四川叙州府(今宜宾市)。朱提县汉置,故城在今宜宾县西南,齐曰南朱提郡,后没于僚。泸水,今雅砻江。曲罗嶲,在今木里县东北,冕宁县西,泸水在此潆洄三折。(见《华阳国志?蜀志》)。《方舆纪要》:“泸水,其源曰若水,下流曰泸水,入金沙江。”《水经注》:“禁水又北注泸津水,又东迳不韋县北而东北流,两岸皆高山数百丈,泸峰最为高秀,孤高三千余丈…而时有瘴气,三月四月,迳之必死,非此时犹令人闷吐,五月以后,行者差得无害,故诸葛亮表言,‘五月渡泸’。”又“若水至僰道县,又谓之马湖江。绳水、孙水、淹水、大渡水,随决入而纳通称,是以诸书录记群水,或言入若,又言注绳,又或言至僰道入江。”

 

南广郡

 

南广县:(郡治,在今南溪县城关镇)

 

   龙腾水:龙腾溪水,源出南溪县。

   《初学记》卷八,剑南道八,“事对”,“伏犀滩,腾龙水”引《益州记》。

   按:旧南溪县在今南溪县城关镇。南溪县本汉僰道县地,南朝梁分置南广县,隋改曰南溪。《蜀中广记》卷十五引《郡国志》:“犍为郡故城在青衣江七里。”《旧经》云:“青衣江在南溪县南十五里,古有青衣国,与叙州相邻,其人因贾至蜀,见汉衣冠遂求内属,因以名焉,其地名龙腾溪,即隋之龙腾戌,今(明代)之龙腾驿是也。”

 

巴 州  梁置

 

梓潼郡

 

相如县:(梁置,郡治在今蓬安县西南旧利溪场)

 

   鸡邮(卸)神:鸡邮(卸)神在相如县东次,北下有鸡邮溪,因此而为之名。

   《蜀典》卷三居寓类,鸡邮神引《益州记》。

 

   “鸡卸神在相如县,以神祠在鸡卸溪侧,故为名。

   《寰宇记》卷八十六,果州相如县鸡卸神祠引《益州记》。《蜀中广记》卷二十八,顺庆府蓬州鸡卸神祠引同。只“为名”作“为祠号”。《舆地纪胜》卷一百五十六,顺庆府景物下引同。

   按:“鸡邮”,“鸡卸”,应是笔划略异抄写之误。相如县在今蓬安县西南利溪乡。蓬安县,汉安汉县地,南朝梁置相如县,元移蓬州治。明朝以州治,相如县省入,清因之,民国改州为蓬安县。(见《地名辞典》)。《寰宇记》卷八十六:“相如县亦巴西县地,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置相如县,兼立梓潼郡于此,后周郡废县存,即汉司马相如所居之地,因以名县。”又“司马相如故宅在县南二十里。”《周地图记》:“其地有相如坪,相传相如别业在此宅右,西滨汉水蘖蒲欎然,其台名相如琴台,高六尺,周四十四步。”所谓“西滨汉水”应是西汉水。

 

益 州

 

汶山郡  梁置

 

汶川县:(梁于汉绵虒县置,今汶川县威州镇)

 

   煮盐法:汶山,越嶲煮盐法各异,汶山有碱石,先以水渍,既而煮之。越嶲先烧炭,以盐井水沃炭,刮取盐。

   《太平御览》卷八百六十五,盐,引《益州记》。

   按:汶山,今汶川县威州镇。越嶲,今凉山彝族自治区西昌县城关镇。

 

   芳蒻菹:蜀人以冬月取蒻茎舂碎灸之,水淋一宿为菹。

   《蜀中广记》卷六十四,方物记第六,食馔:《本草》:“蒟蒻出蜀中”引《益州记》。

   蒻,草名。注见蒻菹条。

 

汉嘉郡  东汉置

 

严道县:(今荣经县西古城坪)

 

   九折阪:邛僰有九折阪,王阳弃辔。王尊驱马之处。

   《北堂书钞》卷一百五十七,地部阪九引《益州记》。或作任豫《益州记》。

    按:《水经注》卷三十三:“江水自天彭阙,东经汶关而西历氐道县北”下注“崃山,邛崃山也,在汉嘉严道县,一曰新道县南,有九折阪,夏则凝冰,冬则毒寒,王阳按辔处也。《汉书》:“王阳为益州刺史,行部至邛崃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以病去。及王尊为刺史,至其阪问吏曰:‘此非王阳所畏道耶?’对曰:‘是’尊叱其驭曰‘驱之!’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又:九折阪在邛崃山,一作邛崃,亦曰邛僰。今名大关山。在四川荣经县西。本作邛笮,故邛人笮人分界处也。又,《后汉书?郡国志》:“严道有邛僰九折阪者,邛刻置”,下注《山海经》曰:“崃山,江水出焉。”郭璞曰:“中江所出也。”《华阳国志》曰:“道至险,有长岭如栋,入渡之难,杨母阁之峻,昔杨氏倡造阁,故名焉。邛崃山本名邛笮,故邛人笮人界也,崖阻峻,回曲九折,乃至山上,凝冰夏结,冬则剧寒,王阳行步至此退”。

   按:《晋志》:“章武元年(公元221年)改蜀郡属国为汉嘉郡。严道县在荣经县西。又,《水经注》卷三十三江水“又东南过武阳县…”下注:“自蜀西渡邛,笮,其至险,有弄栋八渡之难,杨母阁路之岨”下引《后汉?志》注云:严道有邛僰九折阪,其道至险,有长岭,若栋八渡之难,杨母阁之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卷第三十二◎剑南道中▲西川下雅州眉州松州茂州翼州维州当州悉州静州柘州恭州真州黎州州姚州协州曲州雅州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六百三十八卷
《水经.若水注》考略
四川地名由来:政区名称
你所不知道各省各市县的历史得名由来之四川省
仇兆鳌《杜诗详注》七律(05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