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虽不能享受生活,却能享受生命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 



 
 

书,是人类的另一种食粮。博览群书,自然能陶冶情操,开拓视野,增长知识。


读书的方法很多。古人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乃“剖析之意”,就是要把书读懂、读透,读懂了读透了,又读的“博”了,才会“下笔如有神”。南宋的陈善在《扪虱新语》中提到“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即是教我们读书不进入书中去,等于白读;进去了又出不来,又死在言下,只能是读死书,死读书,书反而把人给读死了,岂不悲哉!读书有入有出,能够出入自如,方为会读书之人。


读书除了会读外,还需要痛下功夫,甘于淡泊,耐得寂寞。明朝吴梦择在《学规》中指出“古人读书皆须专心致志,不出门户,如此痛下功夫,庶可立根本,可以向上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作为读书人,要想作大学问,除了本身的天资,才能,毅力和见识等因素外,能耐得寂寞也是不可缺少的条件。读书有时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简单,那么轻松和容易,它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在浩瀚的书海中寻觅,汲取并融会,将别人的东西拿来为己所用,甚至像苦行僧一样,把所追求的事业视为一种信仰,理想和希望,进而产生迷恋,倾倒,以至于终生不渝。寂寞在这里只不过是一种形式的表现,会读书得人是不会感到寂寞的,不会读书的人才会感到寂寞和无聊。


关于读书最精辟的见解,莫过于哲学家培根在《谈读书》中所言“读书时不可有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当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须咀嚼消化。”这就是说读书必须细细咀嚼耐心品味,并且要反复读,这样才会一次有一次的见解和收获,一次有一次的感受和领悟。读书人常常有这样的经历,几年后重读一本书,认识会比原来更深刻一些,感受也会颇多。


读书很苦,且永无止境,没有人敢断言自己读遍了天下书。读书虽苦但苦中也有乐,书中的意境,书中的情趣感染着自己,仿佛身临其境一般。与作者或书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那体验非读书之人不能想象。读书虽苦,收获也往往不少,每读一本书,自己俨然是一个精神富翁,甚至达到物我相忘的境界。因此读书是一种精神享受。


纵观历史,曾经有多少读书人为功名利禄而自寻烦恼,往往陷入深渊而不可自拔,不少人也因此抱病在身,遗憾终身。伤元气者有之,亡命者也屡见不鲜。自古以来有很多名人志士一生以读书为本,敢于淡泊,耐得寂寞,潜心治学,其渊博的学识确实令人所仰慕。书支配着我的人生,好书给予我的不单单是知识,而是生存的自信,做人的勇气,并唤醒我的心灵,使我对生命肃然起敬,书使我永远年轻,书使我出类拔萃。


林语堂在《名人谈读书》中说:“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读书的目的在于应用。”读了那么多书,总该有自己的一点感想和认识,我们并不能像亚克敦那样,一生读七万多卷书,自己却始终是一个两脚书橱,就像沙漠吸收流水一样,最后却连一滴清泉也滴不到地面上,这无疑是可悲的。


读书虽不能享受生活,却能享受生命,读书不能满足物质的欲望,却能得到精神的充实和灵魂的完美。读书可以使人更清醒的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前人的经验永远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我们要珍惜宝贵的书房生活,现在努力为时并不算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文〕读书的意义
书,是人类的另一种食粮。博览群书,自然能陶冶情操,增长知识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冥想与读书
读书
谈谈读书的苦与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