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于学校文化建设的学校内涵发展策略

基于学校文化建设的学校内涵发展策略  

 

 

基于学校文化建设的学校内涵发展策略

——桥头中学内涵发展机制的理论构想与实践探索

 

桥头中学   李太清

 

摘要:学校内涵发展是一种着眼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学校文化建设包括学校制度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课程文化,既包括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也包括学校软件的建设,这与学校内涵发展的理念相一致。桥头中学确立基于学校文化建设的学校内涵发展策略,并从理论构想与实践探索两方面入手,通过制定短期计划、中期规划和长期愿景对学校未来发展作整体安排。

关键词:学校文化;内涵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校—校合作

一、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内涵发展

(一)学校文化建设

一般而言,学校文化是存在于学校人员中的一种普遍信念,是一种共同遵守的不成文的规范,一种约定俗成的惯例。目前,人们对学校文化这一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对学校文化的不同认识会有不同的分类。比如有学者认为,学校文化是指学校中的主体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学校精神气氛等,其核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这里是将学校文化看成是由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践行文化三者共同组成的统一体。也有学者认为,学校文化是一个内涵相对大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凡是学校内部出现的文化,都可以称为学校文化,既可以包括教师教的文化,又可以包括学生学的文化。

我们认为,学校文化应该包括教师文化、制度文化、学生文化和课程文化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教师文化是校园文化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校园文化具有导向、示范、整合、预警等功能,重塑教师文化建设,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凝聚和激励师生员工的动力之源。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文化,从某种角度来说,教师文化对整个学校文化起着规范与制约的作用,学校文化的发展都需要在教师文化建设中得到体现。在教师文化建设中,师德是立身之本,教师专业化是发展方向。加强教师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学校的社会效益,而且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制度文化涉及到学校的管理制度、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以及办学方向等因素;学生文化受教师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影响,体现在学生的德、智、体等方面;课程文化与此次课程改革密切联系,包括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创造等。

(二)学校内涵发展

1.学校内涵发展的含义

什么是学校内涵发展,也很难找到确切的定义。一般来说,学校内涵发展是相对于学校外延发展而言的。外延发展是指学校在办学规模、条件、设施等“硬件”上的扩展,外延发展是显性的发展。内涵发展关注内在的品质培养,要在办学理念、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等“软件”上提高。可以说,内涵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是健康发展、长效发展。对于中小学而言,硬件上的改善固然是学校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但从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等方面入手,进行以学校文化建设为主的发展才是每所学校获得生存机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诉求。

2.学校内涵发展的特征

从对内涵发展含义的理解来看,学校内涵发展应该是一种可持续发展,关注的是学校的长远发展;是一种重质量的发展,而不是单纯注重学校规模、设施等数量上的扩张;是一种创新发展,学校发展不能因循守旧,需要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在办学思路和理念上有所创新;是一种特色发展,需要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规划。

(三)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内涵发展的关系

如前所述,以教师文化建设为主导的学校文化建设关系到学校的内在发展与外在效益,与学校的生存和健康成长有密切关系。而学校内涵发展着眼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种发展理念的终极追求就是学校创新意识的增强与学校特色文化的形成。可见二者在学校发展的价值诉求上是一致的。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桥头中学也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着力平台,即通过教师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学生文化建设和课程文化建设等全力打造符合桥头中学特色的内涵发展道路。

二、桥头中学内涵发展机制的理论构想

学校内涵发展实践需要理论支持,理论构想需要回归实践并受实践检验。要走出一条适合桥头中学内涵发展的路子,需要构建我校内涵发展机制的理论构想,而这首先需要对学校办学背景及其现状做深入分析。

(一)桥头中学办学背景

桥头中学始建于1958年,原校址位于桥头乡华沱嘴。2004年因藤子沟水库的建设,学校迁至桥头乡马鹿村。作为一所新建学校,学校虽然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但百废待兴,学校一边做好日常教学工作,一边进行校园设施完善、学生宿舍楼、操场平整等修建工程。一方面,作为库区唯一一所中学,我校处于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的马鹿村,学校发展受制于相对落后的当地经济现状,学校生源较窄(主要来自桥头乡和三益乡)。从学习成绩上看,大部分成绩靠前的学生就读于县城几所学校;从家庭经济情况上看,我校贫困生比例很大,2007年占43%;从父母在家情况上看,2007年留守儿童占全校总人数的55%。另一方面,鉴于艰苦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在校教师工作热情不高,心态不稳定,教师流动频繁。学校师资来源及其建设始终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由此,如何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并结合学生生源特点,确立新型的学生观和人才观,如何建立一支科学务实的学校管理班子,如何构建一支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师心态稳定、教师心理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全体桥中人光荣而紧迫的任务,也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二)桥头中学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它包括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办学策略等。一所学校凝聚力的形成很重要的一点是有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价值观演绎师生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所以对很多学校而言,先进的办学理念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就是核心竞争力和品牌。而确立适合学校实际的办学理念,也成为桥头中学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基于对学校现状的深入分析,我们将“夯实义务教育基础、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培育人性管理模式”作为桥头中学办学理念。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在农村地区还是一个薄弱环节,还需要做好扎实的基础工作。桥头中学作为一所农村中学,应该将此作为自身发展的立足点,同时也与石柱县整体教育规划和学校架构有机结合。学校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通过促进学生发展而使教师专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是桥头中学得以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教师发展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必然结果,而教师专业要得到提升,需要建立有效的教师发展动力机制。科学的学校管理模式既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原因,也是其结果。由于现实与历史的原因,桥头中学教师流动频繁。教师流动影响教师心理,教师心理影响教学态度。如何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心。我们的具体做法就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教师成长动力机制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并建立长效的教师培育机制,使学校不因教师流动而造成学校教学水平下降。

(三)桥头中学内涵发展机制的构建

从实施主体的角度来看,学校内涵发展应该包含教师、学生、管理者的发展。另外,主体行动还需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及行动的内容。由此,我们将学校内涵发展机制定位在学校教师文化、制度文化、学生文化和课程文化的建设与培育上,重点放在学校教师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设上。

1.教师文化

教师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学校各项工作得以开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师上连学校领导思想,下接学生生活实际,缺少教师文化建设,学校教师缺乏上进的动力与发展的激情,学校的发展甚至学校工作的正常进行都是不可想象的。我们认为教师文化建设主要应该是使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反思型教师、学习型教师的着力打造上。研究型教师与反思型教师主要体现在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深入思考与总结中,并将研究课堂教学、提升教学监控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作为教师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学习型教师的培育则是践行终身学习、扩充教师知识、提高教师素质的有力措施。桥头中学教师在教学基本功、学生管理水平等方面在全县学校中相比也是很突出的,而在教师进修、提升专业能力方面更是走在同类学校前面。近几年来,我校教师在教学基本功竞赛、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人数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成绩。人才的流失并没有带来学校发展的停滞不前和教师专业能力的下降,相反,我校教师在这种上进的氛围中凸显的是对教师工作的热情和对生命的珍惜。而且在高校深造的教师也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资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小学的发展越发需要高校学术资源的引入。我校在这方面有很强的资源保证,得力于我校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这是其他学校所欠缺的资源优势。

2.制度文化

学校制度的构建立足于建立教师激励机制、教师培训机制以及人性化管理上。我们知道,硬性制度难以解决在学校教师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比如教师总是埋怨生源差,而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总是认为自己工作太辛苦,钱少待遇低,;总是认为自己吃亏了,牢骚满腹,把个人与学校割裂开来,甚至习惯于与学校领导对着干。如此种种,就是教师精神生态的失衡。如果教师群体中没有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生态,学校管理就始终达不到预期目标。因此,学校管理工作的重心要在构建教师动力机制上做足工夫,要关注教师的精神状态,激发教师内在的精神力量,激起教师工作的冲动与激情,形成一种教师自我生长和发展的意识。实际上,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前提,学校发展是教师发展的保障,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由此,桥头中学学校制度建立在激励教师成长意识、强化教师培训机制以及保证教师心理健康等几个方面上,使学校制度成为教师成长的催化剂保障机制。具体表现在:

①激励教师成长意识。我们的假设是:每个教师都有向上的进取心。但进取心作为一种心理愿望,如何转化为教师日常行动并在教学中体现出来,却是需要外在的激励与强化并进而成为教师内在的动力与习惯。外在的驱动力表现在,我们鼓励教师确立上进的人生规划,比如继续进修攻读硕士研究生,向县城学校的正当流动,树立专家型教师形象,等等。学校在制度上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②强化教师培训机制。桥头中学具有农村中学特有的教师流动性,我们没有忽视或逃避这一现实问题。正是在深入分析这一现实特征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并制定有效的教师培训和提高机制。具体的措施是:让教师走出去,通过外出听课、评课、赛课和说课活动,加强与兄弟学校的沟通与交流,吸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把专家请进来,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上的提升离不开教育专家的指点与帮助,试图将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③保证教师心理健康。教师职业是一门需要心理付出的职业,而教师在辛苦的学生心理辅导过程中往往会忽略自己心理的问题。教师心理健康对教师的教学态度、人生价值观,进而对学校的健康发展等都有直接的影响。我校管理者在教师心理健康方面做足了工夫。学校除了建立人性化的规章制度外,还形成了由行政组成员帮助教师解决心理疑难的习惯。这一习惯形成学校良好的人际氛围,对学校文化的影响是明显和重要的。

3.学生文化

学生在学校中主要受教师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影响,所以在教师文化与学校制度文化双重影响下的学生文化建设,必然要在符合学校办学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并表现出与学校文化和教师文化相一致的特点。具体来说,基于人性化管理的学校文化和学习型教师培育的教师文化下的学生文化,在我校的表现,应该是具有理性与热情的思想,有感恩的心灵,有健康的身体,有人道的精神和基本的道德底线。具有理性与热情的思想是指学生在关涉人生观和价值观判断上,一方面要具有独立、自由的思想,不受传统习惯和外在压力的影响而做出自己的判断,这是培养学生个性和遵循学生多元化特点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学生要在理性的基础上具有人生的热情,要对生活充满信心,要珍爱生命。有感恩的心灵是针对学生对他人的尊重而言的,只有学会感恩,才会有爱心,生活才会更加和谐。健康的身体是人生的财富,要通过各种活动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随着社会生活的多元化趋势,具有人道的精神并遵守基本的道德底线是学生得以健康的心理在社会立足的基础。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珍爱生命,是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就在于,要使儿童深刻地懂得:生命既是一种强大有力、不可战胜的财富,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往往是无助的、极易受到损伤的珍品。”我们努力践行这一思想。

4.课程文化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课程实施中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新的目标不仅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而且给教师教学及其自身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内在要求教师在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上能得到有效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具备教育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进而成为研究型教师。“教师成为研究者”,这是此次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迫切要求,也是教师在新时代面对专业化发展的神圣使命。由此,桥头中学课程文化建设包含以下内容:

一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此次新课程改革赋予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权利,不仅是现实生活的迫切需要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对学校的课程文化建设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在此应该具有生力军的作用,教师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而提升理论研究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农村中学在乡土课程的开发中具有一定资源优势,但在进行校本课程的具体开发和实施操作程序上却需要专家引领与指导。我校在这方面具有丰富的培训资源,我们将西南大学课程专家的理论培训和现场指导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大学-中学”合作研究的优势,发挥课程理论专家与一线实践教师在研究中的互补作用,而这不仅会使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教研上一个新台阶,同时也有利于课程理论专家研究素材的扩展和研究深度的提高。行动研究是二者合作的有效方式。

二是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自我理解与有效吸收。“在具体处理一个文本时,只有当文本所说的东西在解释者自己的语言中找到表达,才开始产生理解。”不仅校本课程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对于国家课程内容的实施来说,同样需要教师对课程进行理解与吸收。教师不能仅仅是“教书匠”,这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共识。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在与课程文本、学生、同事等的对话中注入教师本人的理解因素,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通过自己的话语特点建构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话语体系和教学方案。惟有如此,符合学校自身特色的课程文化才会得以最终形成。

三、桥头中学学校内涵发展机制的实践探索

在对我校现实发展情况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在学校内涵发展机制上的理论构想,我们在实践探索中也正在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桥头中学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子。当然,发展是一个过程,学校内涵发展更是一个需要全体桥中人共同努力才能见实效的过程。

(一)实践时间

1.理论规划阶段

20053月至20063月。在对学校内涵发展进行理论思考的层面上,我校从迁入新校区从而开始桥头中学新篇章的时候,学校管理层在县委、县教委领导的关心与指导下,已经着手进行规划。

2.实践酝酿阶段

20063月至20073月。理论上的论证还需要实践的检验。此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两方面:一是进行学校现状调查以发现问题,并进行问题归因分析,制定问题解决方案与实施策略。二是做好宣传工作和心理调适工作。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而要让学校教师全面领会和掌握很多具体策略,则需要作好充分的宣传工作,使教师在行动上认真工作,在心理上全心接受。

3.正式实践阶段

20073月至20103月。我们打算经过三年努力,初步形成具有桥头中学学校文化建设特色的内涵发展路子。

4.成果巩固阶段

20103月至20119月。三年的正式实践工作应该能对学校内涵发展有实质性的作用,但学校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层面上的内容,要成为学校外显行为并在涉及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甚至家长等多方人员的活动中体现出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甚至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有的实践成果需要以制度的形式巩固下来,而有些涉及内隐知识的文化建设则需要持续的努力。我们打算用一年的时间来进行总结与反思,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深入分析并进行持续的追踪。

5.继续前进阶段

如前所述,学校内涵发展并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事件,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随着时间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学校的各项工作也会出现新的问题,学校的发展也许会出现新的内涵,所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工作也不会结束,需要全体教师和领导继续努力,为学校新的发展继续贡献自己的热情。

(二)实践策略

1.确立切合实际的办学指导思想

桥头中学在学校硬件设施、学生生源、师资力量、办学经费等方面都不能和县城学校甚至同类农村中学作比较。由此,学校必须确立切合我校实际的办学指导思想。在学生发展目标上,我们确立多元化的学生发展思路,既注重学习成绩优异学生的教学工作,又重视普及义务教育做好基础教育工作。我们承认学生有不同的人生发展规划,淡化学习成绩对人生事业的影响,使学生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我们注重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和教学管理能力,使教师在学校中成为一名基本功扎实、思维开阔、易接受新知识的名师。我们鼓励教师开展对话教学,“教师有能力以学生感到受益匪浅的方式对文化和信息进行解释,就像一溪流水,既流过生活,又是生活的源泉。”我们也支持教师制定更高的人生规划,鼓励教师向高一级学校或其他单位合理流动。学校在此方面已经有成熟的经验,并且从我校走出去的教师已经开始回报学校,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得到有效体现;在学校管理思想上,我们坚持人性化的管理策略,将“硬性的”学校规章制度与“人性的”心理疏导有机联系,使学校教职工在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中达成教师、领导、学生以及家长等之间的理解与对话。

2.制定正确合理的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既要有体现出“眼前效益”的短期计划,又要有达到几年上一个台阶的中期规划,同时也要关注学校整体发展的长期愿景。三者需要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3.充分利用外部教育资源

学校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学校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援。我们与全县兄弟学校建立了良好的教学合作关系,我们采取“走出去”和“请近来”两种方式加强教学交流:一方面,学校不定期请上级领导或专家到学校讲学,也注重兄弟学校优秀教师经验的分享与交流;另一方面,我们也经常让我校教师走出学校到好的中学如铜梁中学去吸收别人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另外,充分利用课程与教学专家的教育理论资源,是我校发展的优势和特色。目前,我们的具体措施是充分利用重庆市北碚区“三级教育导师团队建设模式”的经验与成果,着力打造具有桥头中学特色的名师工程。我们目前在教师教学基本功(我们在20079月至20086月期间侧重于课堂语言表达、课堂教学管理、问题处理方式和路径、教师教学逻辑向学生学习逻辑的转化等方面)的提升上正在全面实施。而关于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研究行动,已经在我校语文、数学、英语和历史等科目中着手进行。

(三)实践步骤

在实施学校内涵发展的具体措施中,需要确立问题意识,要有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并建立问题解决的思维路径,从而使实施措施具有可操作性。我们的操作步骤如下:

1.学校现状调查

制定学校规划和发现问题并确立操作步骤,其前提条件是要有对现状的准确了解与掌握。基于此,我们首先要对学校现状进行全面和深入的调查,在充分掌握学校现实情况的基础上确立后续的行动。

2.问题归因分析

学校内涵发展的规划必须是基于对问题的全面认识而进行的。在此阶段,需要分析问题发生的各种原因及其背景,并要将各种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类。这一工作可以使实施措施更具有针对性,避免产生“以空对空”的不良后果。

3.制定学校可持续发展规划目标

在对学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全面检视之后,就可以制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目标。目标应具有层级性,要将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有机结合。另外,在大的目标下面还需要确立具体的、有可操作性的细分指标。学校每个教职工应该有具体的规划措施,

4.规划实施

实施的过程就是一个检验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修改、不断完善的过程。由于牵涉到系统中各个环节的统筹以及主体的多元性特点,所以学校里的问题都是复杂问题,复杂问题的显著特点就是发展方向的非线性、过程的螺旋性和结果的不可精确预测性。这一特点内在要求学校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总结与反思,改变习惯思维中的一劳永逸的固有观念,使实施真正体现为一个动态的过程。

5.反思与评价

每一个阶段完成后,都需要适时反思,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而评价是对结果的反馈过程,对学校的各项工作具有导向、规范和制约功能,所以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坚持评价的多元标准,重视评价的激励作用和改进作用。

(四)实践效果及其评价

从我们对学校内涵发展进行理论构想开始,到现在进入策略的实际操作阶段,已经有近两年的时间,而针对学校内涵发展而形成的学校文化建设,更可以追溯到桥头中学悠久的历史。应该说,我校在教师文化建设和学校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由此而产生的内在效益已经在学校的发展进程中有所回报。

当然,我们深刻地知道学校内涵发展是一个持久的过程,需要深厚的学校文化底蕴,而文化底蕴的积蓄是没有止境的,我们不可能轻易地申明这一过程已经结束。恰恰相反,我们为处于这一过程中而感到自豪,因为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收获明天的果实。我们桥中人以及曾经属于这里的桥中人,都在为桥中的持久发展而认真工作。

我们正在路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坚持“四为”办学理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铺路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优化队伍建设路径 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成都市杨勇军名校长工作室专题研讨成功举行
学校内涵式发展浅论
以体育特色建设 促学校内涵发展
如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