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群书治要360(十)

二、风俗

295·【卷十五·汉书三】原文:众贤和于朝,则万物和于野。故四海之内,靡(mi)不和宁。

【译文】众位贤臣在朝廷上能和睦相处,万事万物在朝廷外也能调和互济。这样,四海之内没有不和平安宁的。

296·【卷四十六·申鉴】原文:故肃恭其心,慎修其行。有罪恶者无侥幸,无罪过者不忧惧,请谒(ye)无所行,货赂(lu)无所用,则民志平矣,是谓正俗。

【译文】所以人们都使自己的心性端严恭敬,谨慎地修身实践。有罪恶的人不会侥幸逃避惩罚,没有罪过的人不会担忧惧怕,别人的请托一律不听从,私赠财物也没有用处,那么民心也就平正了,这就叫做“正俗”。

297·【卷四十六·申鉴】原文:君臣亲而有礼,百僚(liao)和而不同,让而不争,勤而不怨,无事唯职是司,此治国之风也。

【译文】君主和群臣亲近并且遵守礼法,百官和睦而不随便附和,互相谦让而不争功,勤奋而无怨言,没有变故时,坚守自己的职事,这就是国家安定太平的气象。

298·【卷二十三·后汉书三】原文:古之进者有德有命,今之进者唯财与力。

【译文】古时进身为官,必是有德行又命中有官运的人;现在进身为官,只是凭钱财和势力。

299·【卷一·周易】原文: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hui)盗,冶(ye)容诲(hui)淫。

【译文】在上者轻慢,在下者暴虐,盗寇就思谋侵伐了。财物不妥当收藏,就引人偷盗;在容貌上打扮上太妖冶,就会引人淫乱。

300·【卷四十六·中论】原文:民之过在于哀死而不爱生,悔往而不慎来。善语乎已然,好争乎遂事,堕(古文堕下边有于字)今日而懈于后旬,如斯以及于老。

【译文】民众的过失在于对死者悲哀而不爱惜活着的人,对过去的事后悔不已而不慎重地对待将来,总是喜欢谈论往事,爱争辩已了之事,荒废于今日,更懈怠于将来的时光,这样一直到老死。

 

三、治乱

301·【卷二十一·后汉书一】原文:《黄石公记》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仁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舍进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逸政多忠臣,劳政多乱民。故曰,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强。有其有者安,贪人有者贱。残灭之政,虽成必败。

【译文】《黄石公记》上说:“柔能克刚,弱能胜强。”柔和是与仁德相符的,刚强是与悖(bei)礼乱德相应的。弱者自然招感仁义之士的帮助,强悍者容易遭受人们的怨恨。舍近谋远的人,会劳而无功;舍远谋近的人,安闲而有好结果。使人民安居乐业的政治多出忠臣,劳役繁重的政治多出乱民。因此说,一心想多占地域的君王,其土地就会荒芜;一心实施仁德的君王,其国势就会强大。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人,心安理得;贪图别人所拥有的人,性情会凶暴。残酷暴虐的政治虽然一时成功,最终也一定要失败。

302·【卷九·孝经】原文: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译文】孔子说:“古代五刑所属的犯罪之条列,有三千之多,其中没有比不孝的罪行更大的,胁迫君王的人,是眼中没有君王的存在;诋毁圣人的人,是心中没有礼法的存在;诽谤行孝的人,是心目中没有父母。这三种人,都是造成天下大乱的根源。”

303·【卷三十七·孟子】原文: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译文】国中上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意谓从国君到百姓,都要争名夺利,必然导致弑(shi)君篡位。

304·【卷十·孔子家语】原文: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闻之,东益不祥,信有之乎?”孔子曰:“不祥有五,而东益不与焉。夫损人而自益,身之不祥也;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也;释贤而用不肖,国之不祥也;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也;圣人伏匿(ni),愚者擅权,天下不祥也。故不祥有五,而东益不与焉。

【译文】鲁哀公问孔子说:”我听说向东边扩建住宅是不吉祥的,真是这样吗?“孔子说:”有五种不吉祥的事,而向东边扩建住宅却不在其内。损人利己,是自身的不祥;遗弃老人只顾孩子,是家庭的不祥;舍弃贤明之人却任用不肖之徒,是一个国家的不祥;老人不教育后代,年幼的人不学习,是风俗的不祥;圣明的人都隐退不出,而愚昧的人擅自利用职权,是天下的不祥。总之,不吉祥的事情有五种,向东边扩建住宅并不包括在内。“

 

四、鉴戒

305·【卷十·孔子家语】原文:夫君者,舟也;民者, 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可知矣。

【译文】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可以负载船,也可以覆没船。国君由此想到其中的危险,那么什么是危险也就知道了。

306·【卷二十九·晋书上】原文:天子之子,不患不富贵,不患人不敬畏,患于骄盈不闻其过,不知稼穑(se)之艰难耳。至于甚者,乃不知名六畜,可不勉哉!

【译文】将要继承王位的王子,不用担忧不富贵,不用担忧别人不敬畏,要担忧的是过于骄奢而听不到自己的过失,不知道农业劳动的艰辛。更过分的,甚至不知道六畜的名字,这样还不应该努力吗?

307·【卷三十七·孟子】原文:孟子曰:”离娄(lou)子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kuang)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译文】孟子说:”就算有离娄子、公输子的精巧,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就是有师旷辨音的耳力,如果不按六律,便不能校正五音;就算是有尧舜的道德修养,如果不实行圣王的法令制度,也不能治理好天下。......所以说,只有养心还不足以从事政治,只立善法,善法也不可能自己实行。“

308·【卷三十一·六韬】原文:文王问太公曰:‘君国主民者,其所以失之者,何也?”太公曰:“不慎所与也。人君有六守三宝。六守者,一曰仁,二曰义,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谋,是谓六守。”文王曰:“慎择此六者,奈何?”太公曰》“富之而观其无犯,贵之而观其无骄,付之而观其无转,使之而观其无隐,危之而观其无恐,事之而观其无穷。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贵之而不骄者,义也;付之而不转者,忠也;使之而不隐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而不穷者,谋也。人君慎此六者以为君用。君无以三宝借人,以三宝借人,则君将失其威。大农、大工、大商,谓之三宝。六守长则国昌,三宝完则国安。”

【译文】周文王问姜太公:“凡是治理国家和人民的国君,都想长久保有其国家,为何他们会失去呢?”太公说:“此乃由于他们不能选择适当的人才和建立适当的事业之故。凡为人君这2,必须注意六守以选拔人才,兵谋划三宝以经营事业。所谓六守,一是仁,二是义,三是忠,四是信,五是勇,六是谋,这就称为六守。”文王又问:“如何能选择到具备此六种德行的人呢?”太公说:“给他以财富,观察他是否不逾越礼法;责他以高爵,观察他是否不骄傲凌人;付托他以重任,观察他是否不专擅;使他处理事务,观察他是否不虚伪欺骗;使他担当危险之任,观察他是否能临危不惧;使他处理事变,观察他是否能应变万穷。富而不逾越礼法,是心中存有天理之公,是即仁也;贵而不骄傲凌人,是心中存有义理之明,是即义也;担负重任而不转变心意,是心中存有忠诚之操,是即忠也;处理事务而能坦白无隐,是心中存有诚信之行,是即信也;当为难之任而能临危不惧,是心中有勇往不屈之意,是即勇也;处理事变而能应机不穷,是心中具有机智之略,是即谋也。以此六种方法去观察人才,可以得到具有六守之人。人君不可将处理三宝之权利给与他人;给与他人,则人君将丧失其权威。三宝乃是大农、大工、大商三种经济组织。具有六守之贤才众多,则国家昌盛;三宝之经济制度完备,则国力充足。人才盛而国力足,国家自然可以长治久安了。”

309·【卷三十九·晏子】原文:景公问晏子曰:“临国莅(li)民,所患何也?”对曰:“所患者三;忠臣不信,一患也;信臣不忠,二患也;君臣异心,三患也。是以明君居上,五忠而不信,无信而不忠者,是故君臣同欲,而百姓无怨也。”

【译文】景公问晏子说:执掌国政管理人民,最忧虑的是什么?“晏子回答说:”最忧虑的事有三种:忠于国君的臣子不被信任,这是一患;国君信任的臣子不忠诚于国君,这是二患;国君与臣子不同心,这是三患。所以贤明的国君身居上位,没有对忠臣不信任的现象,也没有国君信任的臣子不忠心耿耿的现象,所以国君和臣子同一条心,而百姓也无怨言。“

310·【卷三十四·墨子】原文:子墨子曰:”国有七患。七患者何?城郭沟池不可守,而治宫室,一患也;边国至境,四邻莫救,二患也;先尽民力无用之功,赏赐无能之人,三患也;仕者持禄,游者忧佼,君修法讨臣,臣慑(she)而不敢咈(fu),四患也;君自以为圣智,而不问事,自以为安强而无守备,五患也;所信者不忠,所忠者不信,六患也;蓄种菽(shu)粟(su),不足以食之,大臣不足以事之,赏赐不能喜,诛罚不能威,七患也。以七患居国,必无社稷;以七患守城,敌至国倾。七患之所当,国必有殃。

【译文】墨子说:“国家有七种祸患,这七种祸患是什么呢?”内外城池壕沟不足守御,而去修建宫室,这是第一种祸患;敌兵压境,四面邻国都不愿来救援,这是第二种祸患;把民力耗尽在无用的事情上,赏赐没有才能的人,这是第三种祸患;做官的人只求保住俸禄,游学未仕的人只顾结交朋党,国君修订法律以惩治臣下,臣下畏惧君王的威势却不管直言劝谏,这是第四种祸患;国君自以为神圣聪明,而不问国事,不了解下情,自以为安稳而强盛,而不做防御准备,这是第五种祸患;君主信任的人却不忠诚,忠于君主的人却不被信任,这是第六种祸患;积蓄、播种的粮食,不足以养活人民,大臣不足以承担事务,赏赐不能使人们欣喜,诛罚不能使人们畏惧,这是第七种祸患。治国若存在这七种祸患,必定亡国;守城若存在这七种祸患,敌军一到就必然会使城池沦陷。七种祸患存在于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必有灾殃。”

311·【卷四十·韩子】原文:十过:一曰,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二曰,顾小利,则大利之残也。三曰,行僻自用,无礼诸侯,则亡身之至也。四曰,不务听治,而好五音,则穷身之事也。五曰,贪愎(bi)喜利,则灭国杀身之本也。六曰,耽于女乐,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七曰,离内远游,忽于谏士,则危身之道也。八曰,过而不听于忠臣,而独行其意,则灭高名,为人笑之始也。九曰,内不量力,外恃(shi)诸侯,则削(xue)国之患也。十曰,国小无礼,不用谏臣,则绝世之势也。

【译文】十种过错:一是奉行对私人的小忠,那是对大忠的危害。二是只顾眼前小利,那是对大利的破坏。三是行为乖僻固执己意,对待诸侯不按礼制,就会走向毁灭自己的道路。四是不致力于治理国事,却沉溺于音乐,那是使自己陷入困窘的事。五是贪婪固执,财迷心窍,那是亡国丧身的祸根。七是离开朝廷到远方遨游,忽略臣下的劝谏,那是危害自身的做法。八是做错了事,不听从忠臣的忠言,却一意孤行,那就是败坏名誉受人讥笑的开端。九是不考量国内的力量,而依赖国外的诸侯,那就是国土被割削的祸患。十是国家弱小,却国小无礼,不采纳谏臣的意见,那就是断绝后嗣(di)的趋势。

312·【卷三十九·吕氏春秋】原文:亡国之主,必自骄,必自智,必轻物。

【译文】亡国的君主,必定是自大骄傲,简慢贤士;必定是自作聪明,专独刚愎(bi);必定是轻视事务,无有防范而招致祸患。

313·【卷三十九·吕氏春秋】原文:故礼烦则不庄,业众则无功,令苛则不听,禁多则不行。

【译文】所以礼节繁琐则不庄重,事业繁重则绩效不彰,政令烦苛则群众不听从,禁令过于众多,则会行不通。

314·【卷十·孔子家语】原文:鸟穷则噣(zhuo),兽穷则攫(jue),人穷则诈,马穷则逸。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译文】鸟被逼到了极点就要啄,兽被逼到了极点就要用爪夺取,人被逼到了极点就要欺诈,马被逼到了极点就要逃奔。从古至今,没有见过一个君王逼迫臣民到走投无路,而自身还能没有危险的。

315·【卷九·论语】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件应该警惕戒备的事:少年时,血气尚未稳定,应该警惕,不要把精力放纵在色欲上;到壮年时,血气正旺盛,应该警惕,不要争强斗胜,而应以此饱满的体力精神用于正当的事业;到老年时,血气已经衰退,应该警戒,不要贪得无厌。”

316·【卷二十九·晋书上】原文:古人阖(he)棺之日,然后诔(lei)行,不以前善没(mo)后恶也。

【译文】古人在盖棺论定后才写诔(lei)文来哀悼,不用以前的善行掩盖后来的罪恶。

317·【卷四十六·申鉴】原文:君子有三鉴:鉴乎前,鉴乎人,鉴乎镜。前惟训,人惟贤,镜惟明。

【译文】君子用三种事物来自我明鉴:明鉴于前事,明鉴于他人,明鉴于铜镜。以前事为明鉴,可吸取教训;以他人为明鉴,可求得贤德以铜镜为明鉴,可看清自我。

 

五、应事

318·【卷四十六·中论】原文:位也者,立德之机也;势也者,行义之杼(zhu)也。圣人蹈机握杼(zhu),织成天地之化,使万物顺焉,人伦正焉。

【译文】职位,是建立仁德的织机;权势,是施行道义的梭子。圣人脚踏织机,手握梭子,编织成天地的教化风气,使万物顺利生长,人们的伦理道德纯正。

319·【卷三十五·文子】原文:故圣人深居以避害,静默以待时。小人不知祸福之门,动而陷于刑,虽取为之备,不足以全身。

【译文】因此圣人深隐而居以避开祸患,默然静观以等待时机。常人不知道祸福从何而来,一有妄念,就会陷入灾害,即使多方为之防备,也难以顾全自己。

320·【卷一·周易】原文: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必先使自己本身安定,然后才可以有所行动;先使自己心平气和,然后才开口说话;先以诚信待人,建立信誉,然后才可以对人有所要求。君子有了三项几本修养,与人必能和睦相处,无所偏失。”

321·【卷九·论语】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译文】孔子说:“君子在九个方面多用心考虑:看,考虑是否看得正确;听,考虑是否听得明白;脸色,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考虑是否谦恭;说话,考虑是否忠诚老实;做事,考虑是否认真谨慎;有疑惑,考虑应该询问请教别人;将发怒时,考虑是否会产生后患;见到财利,考虑是否合于仁义。”

322·【卷三十五·曾子】原文:君子博学而羼(chan)守之,微言而笃(du)行之。行欲先人,言欲后人,见利思辱,见难思诟(gou),嗜欲思耻,忿怒思患,君子终身守此战战也。

【译文】君子博学,而以浅薄自守;言语简约,重在切实地履行。行动在别人之前,说话在别人之后;若有利可得,要想想是否会招来耻辱;面对困难,如果退缩逃避,要想想是否会招来辱骂;贪求嗜欲就想到耻辱;忿恨怨怒就想到祸患。君子终生小心翼翼地坚持这样做。

323·【卷九·论语】子曰:“君子欲讷(ne)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孔子说:“君子致力于:说话慎重,而行动敏捷。”

324·【卷十·孔子家语】原文: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jia),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jiu),道前定则不穷。

【译文】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站不住脚;做事先有准备,就不会遇到困难挫折;行事前的计划先有定夺,就不会发生错误、后悔的事;做人的道理,心中有准绳,则不至于行不通。

325·【卷九·论语】原文:子夏为莒(ju)父宰,问政。子曰:“毋(wu)欲速,毋(wu)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子夏当莒(ju)父县的县令,向孔子请示政事。孔子告诉他:“不要求其速成,不要着眼于小利益。因为求其速成,反而不能达成;见小利,则不能成就大事。”

326·【卷三十三·晏子】原文:婴闻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故三君之心非一心也,而婴之心非三心也。

【译文】我(晏婴)听说用一心一意可以事奉一百个君主,三心二意不能事奉好一个君主。三位君主皆不同心,而我晏子也并不是三心二意。

327·【卷七·礼记】原文: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然后天子食,日举以乐。

【译文】国家没有九年的储备,叫做财用不足;没有六年的储备,叫做财用危机;没有三年的储备,叫做国家已不成为一个国家了。耕种三年,一定要有一年的余粮;耕种九年,一定要有三年的余粮。按三十年通算,即使遇到水旱之灾的荒年,民众也不会面有饥色,这样,天子就能很安心的奏着音乐吃饭。

 

六、慎始终

328·【卷三十四·老子】原文: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译文】审慎地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慎重,就不会失败。

329·【卷三十三·晏子】原文:诗曰:“靡(mi)不有初,鲜克有终。”不能终善者,不遂其国。

【译文】《诗经》上说:“人起初无不孜(zi)孜(zi)为善,到后来,却很少能全始全终。”由此观之,如果人君不能行善到底,就不能成为一个好君主。

330·【卷一·周易】原文:蒙以养正,圣功也。

【译文】蒙幼的时候培养成纯正无邪的品行,这是至为神圣的功业。

 

七、养生

331·【卷三十五·文子】原文:治身,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神清意平,百节皆守,养生之本也;肥肌肤,充腹肠,开嗜欲,养生之末也。

【译文】养生之道,最上的在于修养精神,其次才是保养身体。神气清朗,心念平和,自然周身康泰,这是养生的根本大事;若只是肥美外形,填满肚肠,满足嗜好欲望,这是养生的枝叶小事。

332·【卷四十五·昌言】原文:和神气,惩(cheng)思虑,避风湿,节饮食,适嗜欲,此寿考之方也。

【译文】调和精神气息,克制忧思苦虑,避开风湿之气,节制饮食,嗜好欲望适当而不过度,这些是长寿的良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荀子]卷十九 大略第二十七
《群书治要》原文及解读(二)
《群书治要》原文及解读(三)
【转载】2014年11月22日
君臣鉴戒第六
《孝经》经典名言名句及译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