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会正确服药吗?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一半患者不会正确用药。在我国,用药安全同样迫在眉睫。一项涉及45万份的网络调查显示,九成人都存在用药误区。9月11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最新居民安全用药信息,提醒大家注意以下最容易被忽视的10个用药误区。

  1.乱用止痛药,严重可致死。很多人常会不管什么疼痛都吃止痛药,殊不知,长期乱吃止痛药存在潜在危险。首先是对胃肠道的刺激。阿司匹林、消炎痛等药物可能刺激胃黏膜,引起严重的胃肠反应,诱发胃溃疡,甚至胃出血及穿孔。第二是导致肾脏损伤。第三,可能会诱发心血管疾病。第四,产生心理依赖。另外,由于止痛药掩盖了病情,人们很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比如癌症。

  正确做法:如果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急性剧烈疼痛,特别是头、胸、胃、腹部疼痛等,要及时去医院查明原因,千万不可自行吃止痛药。轻微的头痛、牙痛、全身酸痛等,明确原因后,可以买相应的解热镇痛药。但如果连续服用三天后还没有效果,就要去医院检查。最重要的是,自行服用止痛药不要超过说明书规定的最大剂量,也不可自行增加次数。服用过程中,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2.维生素服用过量会变成“毒药”。补充维生素,如果超过人体上限的剂量,就会出现副作用。比如脂溶性维生素,从体内排出的过程比较慢,摄入过多会增加中毒风险。对于婴幼儿而言,过量补充维生素A,可能引起呕吐、皮肤干燥等症状,囟(音xìn)门未闭合的幼儿可能因脑压增高,囟门异常鼓起。维生素D过量不但不能促进骨骼生长,还可能让儿童的骨骺过早闭合,影响骨骼发育。

  正确做法:饮食规律的健康人一般不需要补充,已确诊为维生素缺乏的人、偏食或减肥的人、孕妇、消化吸收差的老人和特殊疾病群体,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补充。另外,三餐不规律、常年在高温、寒冷环境中工作、有抽烟、喝酒、熬夜等不良习惯的人,也可适当服用维生素补充剂。补充任何一种维生素都要看清剂量,而且最好不要连续服用5天以上。如果幼儿经过检查发现需要补充维生素D,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应剂量。另外,吃维生素最好别空腹,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比如维生素A、D、E、K。

  3.润喉片当零食。润喉片主要有两类,一是含西药成分,常用的有华素片、溶菌酶含片等;另一类是中药润喉片,常用的有银黄含片、草珊瑚含片等,它们含有抗微生物作用的金银花提取物或碘,对细菌有一定的杀灭或抑制作用。但如果在口腔没有炎症,或炎症原因不明确的情况下服用,容易抑制和杀灭口腔内的正常菌群,反而可能引发口腔溃疡、扁桃体炎等疾病。另外,不少润喉片中的成分——冰片,其性质寒凉,可能加重脾胃虚寒,引起腹泻,还容易造成孕妇流产。

  正确做法:需要含润喉片的人应该遵照说明书,千万不要过量。使用时要将润喉片放于舌根部,贴近咽喉含服;不要咀嚼、吞咽,少说话;含完药片后30分钟内最好别吃东西、饮水、漱口。胃肠功能不好的人不要长期服用含有冰片的润喉片。

  4.乱用创可贴引发感染。创可贴并不是所有伤口的“万能贴”。它的基本作用是止血,不能完全做到抗菌消毒,再加上其吸水性和透气性较差,一旦使用不当,会使伤口感染。不宜使用创可贴的情况有:出血较多的伤口;小而深的伤口;动物咬伤、蜇伤;皮肤疖肿;污染较重的伤口;发生感染的伤口;较重或者创面较宽的皮肤擦伤;烧伤或者烫伤的创面。

  正确做法:创可贴只适用于没有伤到肌层、出血不多而又不需要缝合的小伤口。使用中,除非伤口没有被水浸湿或受到污染,24小时内可不用换创可贴,否则都应及时更换。

  5.药驾赛酒驾,忽视危害大。“药驾”是指服药后出现嗜睡、眩晕、视物模糊的症状,它是诱发车祸的一个危险因素。一般而言,服用感冒药、抗过敏药、镇静催眠药、抗偏头痛药等药物容易嗜睡;吃了镇咳药、解热镇痛药、抗病毒药会让人产生眩晕幻觉;解热镇痛药、解除胃痉挛药、扩张血管药、抗心绞痛药、抗癫痫药等易使视物模糊、辨色困难,分不清红绿灯。此外,很多慢性病用药也需注意,如降糖药使用不当出现低血糖,服降压药期间血压波动变大时,都会出现头晕、眼花等症状。一些保健品也不容忽视。如褪黑素就因影响睡眠在欧盟被禁售。

  正确做法:吃了以上药物,6个小时内不要开车。

  6.补钙过量,影响孩子发育。婴儿和青春期保证钙摄入量是必要的,但过量补钙、重复补钙、大量服用维生素D,不但影响孩子胃口,还容易出现厌食、便秘及胀气,甚至可能患上肾脏结石、膀胱结石等。同时,高钙摄入还会影响铁、锌、镁等元素的吸收。孩子补钙越多越好是误区;婴幼儿时期补钙是为了预防佝偻病;单纯补钙并不能直接让孩子长得更高。

  正确做法:一般而言,0~6个月婴儿每日需要钙摄入量300~400毫克,但4个月以内的婴儿,每天母乳所产生的钙就完全可以满足其生理需要;1岁以后每天500毫升奶加上其他食物中所摄取的钙,就可满足钙需求量了。孩子缺钙,其实大多是缺乏维生素D造成的,补钙的同时应补充维生素D。2岁以上的儿童,多晒太阳、调理膳食即可,不用额外补钙。若被确诊缺钙,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其实,最好的钙源还是食物,豆制品、奶制品、鱼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晒太阳和户外运动是最佳天然钙剂,多带孩子去户外玩耍比吃钙片有效的多。

  7.服药方式不正确。用药方式不正确也会让药效打折,甚至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比如缓控释片等剂型的药掰开吃,可能加重不良反应;吃头孢类抗生素期间喝酒,可能出现面部潮红、心悸、呼吸困难甚至过敏性休克等。

  正确做法:一般药物需要整片吞服,尤其是缓控释剂,否则每次服药吸收剂量会增加,毒性也会相应增加。如果药片上有一道划痕,说明该药片可以掰开吃;有一些特殊的药物需要嚼碎,比如治疗胃酸过多和溃疡病的复方氢氧化铝片以及酵母片等;口服胶囊时,不要把其中的药粉倒出来服用;运动前最好别吃降压药;高血压患者血压突然增高时(低压在100毫米/汞柱以上),可立即取1片硝苯地平嚼碎后含在舌下,能起到迅速降压的作用;服铁剂时不要喝茶水,要少吃油、喝豆浆等。

      8.用水服药有讲究。吃药时一口水咽下去就完事,用饮料、牛奶等送服都是错误的做法。另外,喝水不够也会有危险。肾脏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特别是服用部分抗菌药物,比如磺胺类药物等,其代谢产物对肾脏有一定影响,甚至可在尿中析出结晶,引起泌尿系统损伤。

  正确做法:服用大多数药物,至少喝150~200毫升的水,如服用胶囊剂,要增加饮水量,否则胶囊易粘附在胃壁上,导致局部浓度过高,刺激胃黏膜;吃抗痛风药、排结石药后,要大量喝水,一天的饮水量应在2000毫升以上;吃硫糖铝、氢氧化铝凝胶等治疗胃溃疡的药时,需要少喝水甚至短时间不喝水,这是因为药会在胃内变成无数不溶解的细小颗粒,像粉末一样覆盖在受损的胃黏膜上,这样胃黏膜才能免于胃酸侵蚀,慢慢长出新的组织把溃疡面填平。如果多喝水,药物被过度稀释,治疗作用会减弱。同理,吃复方甘草合剂、止咳糖浆等镇咳药后,也不宜马上喝水;吃完药后最好不要马上躺下,应活动10~20分钟。

  9.靠药调理经期危害大。遇到重要考试、比赛等,用药物让月经推迟或提前,打破原来的生理规律,这种方法不可取,容易导致月经紊乱。

  正确做法:建议不要经常利用药物来改变月经规律,如果有特殊情况,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不可自行买药随意服用。

  10.盲目输液。输液的风险远高于打针、吃药。药物通过静脉注射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虽然发挥药效更快,但如果有不良反应,往往也更快,更严重;输液带来的操作问题,也会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

  正确做法:牢记能口服就不选择肌内注射,能肌内注射就不输液的原则,如果在输液过程中遇到心慌等现象,一定及时向护士报告,切不可自行调节输液的速度。

       在观看跳水比赛时,我们知道运动员有“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其实,用药也有一些规定动作,不能轻易省略,否则可能危及用药安全。

  看说明书,别图省眼。说明书是用药的重要指导,但很多人并没有认真阅读过。即使是用过的药,最好也再看一遍说明书,以免出错。首先,同一种药物的规格、剂型各不相同,服药的量有区别。如果之前吃的药每片是50毫克,现在吃的是100毫克,片数就需要调整。其次,药物的剂型不同,用法也各有讲究。例如缓释片和控释片需要保证药物的完整性,不能轻易掰开或破坏药物结构,而咀嚼片需要充分嚼碎才能咽下。最后,药物的注意事项也不能忽略。例如需要开车和操作精密仪器,最好要慎用扑尔敏。

  温水送服,别图省水。用温水送服药物,不仅让药物更好下咽,还能减小一些药物的毒性,预防副作用的发生。一般而言,服药应喝200~300毫升水,但有些药需要多喝水,建议喝500毫升左右。例如服四环素,不论剂型如何,是否容易吞咽,都要多喝水,以减轻对消化道的刺激。磺胺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如诺氟沙星),代谢时易在尿中析出结晶,损伤泌尿系统,因此服药期间要多喝水。必要时,还应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碳酸氢钠等药物,碱化尿液。不过,服用硫糖铝等胃黏膜保护剂、止咳糖浆和甘草合剂等止咳类药物时不宜多喝水,否则可能降低药效。

  静坐休息,别图省时。服药后,不应立即躺下,也不应剧烈运动,最好站立或慢慢走动5分钟左右,这样有利于药物迅速到达胃部。如果服药后立即躺下,可能让药物停留在食道,损伤黏膜。服药后马上进行剧烈运动也会影响吸收。一般而言,吃下的药需要30分钟左右才开始在胃肠道溶解、吸收,并进入血液循环,送达全身各处。此时,需要保证有足够的循环血量。如果吃完药马上去打球,血液会流向四肢等正在运动的部位,胃肠的血流会随之减少,影响药物的吸收。建议服药后,最少隔半小时再开始运动,先从慢跑等幅度较小的开始,1小时后再考虑打羽毛球、篮球等较剧烈的运动。

  收尾观察,别图省事。跳水时空中翻腾得再好,如果最后水花太大,得分通常不会很高。用药也是如此,一些很小的收尾工作不能忽略。例如,在滴完眼药水后,很多人感觉嘴里有苦味,这很可能就是滴完药后没有注意按压内眼角造成的。这是因为眼药水可通过鼻泪管进入鼻腔,再进入口腔,相当于把药“吃了进去”。如果是含有地塞米松等激素成分的眼药水,长期滴不注意按压内眼角,还可能引起骨质疏松。建议滴完眼药水,闭眼休息1~2分钟,同时按压内眼角,帮助药物起效。

  此外,服药后还应当注意观察症状,如果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就诊。例如服用降糖药后,如果出现头晕等低血糖症状,不能忽略。服用抗过敏药后,可能引起皮疹和发热,这时不能轻易当成过敏和感冒处理,再随意吃药,否则可能加重症状。

       给手机贴膜,能防止屏幕刮伤;同样道理,给胃肠道贴膜,能保护黏膜免受损害。硫糖铝、胶体铋等药物就能起到此作用。由于此类药物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在服用时要多加注意,以免疗效打折。

  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胃黏膜保护剂有硫糖铝、铝碳酸镁、枸橼酸铋钾等。它们进入胃内,可迅速附于胃黏膜及病损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薄膜,使局部不再受到胃酸、消化酶、药物等的侵袭,起到隔离作用,类似于贴膜对手机的保护作用。此外,胃黏膜保护剂还能促使消化道黏膜细胞分泌黏液、碱性离子和前列腺素等保护性物质,有助于胃黏膜上皮的修复。受起效原理的影响,这类药最怕以下几种情况。

  怕和其他药混用。给手机贴膜后,水很难渗入屏幕。同样,服胃黏膜保护剂后,其他药物也很难被吸收。即使是有类似功能的药物,也可能发生冲突。例如硫糖铝与西咪替丁都可保护胃黏膜,一些患者常将二者同时服用。实际上,硫酸铝会附着在胃、十二指肠黏膜表面,在溃疡面形成保护屏障,需要在胃酸作用下水解才能发挥作用。而西咪替丁抑制胃酸的作用较强,服用后使硫糖铝失去了酸性环境,导致其无法发挥应有的疗效。因此,胃黏膜保护剂与抗酸药、抑酸药需要错开1小时左右服用。

  怕马上喝水。服用胃黏膜保护剂时,只需少量水把药送服下去即可,半小时内不宜喝太多水。否则,刚形成的药物保护膜可能被冲掉,使其保护作用减弱。如果想喝水,应在服药半小时后,等保护膜稳定或达到药物作用时间,再适量饮用。

  怕酸。服胃黏膜保护剂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酸度较高的水果,如橘子、柠檬等。此类水果可刺激溃疡面,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怕服用姿势不对。服用胃黏膜保护剂时要注意服药姿势。站立时,由于药物与溃疡面接触时间短,药效不能充分发挥,所以服药后静卧1小时可减慢药物排空速度,延长药物局部作用时间,提高疗效。

  此外,服这类药期间还应尽量去除某些加重病情的因素,包括戒烟、避免情绪紧张,不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和保泰松等。

     一般来说,药片需要吞服,但也有些药物需要嚼碎后服用,能更快、更好地发挥疗效。

  1.加快药品的溶解和吸收。例如治疗消化不良的酵母片,它含有的黏性物质较多,如果不嚼碎服用,在胃内容易形成黏性团块,影响药品的作用。缓泻剂(果导片)嚼碎后服用吸收更好。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钙制剂崩解较慢,嚼碎后服用不但利于钙离子的溶解,还可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

  2.利于药物在黏膜上形成保护膜。例如抗酸药和治疗消化道溃疡病的药物复方氢氧化铝(胃舒平)、铝碳酸镁(达喜)等,经过咀嚼后,药物会分散成微小颗粒,覆盖在消化道黏膜上,形成保护膜,使炎症或溃疡的黏膜尽快愈合。服用此类药物切忌多喝水,以免稀释药液或冲掉新形成的保护膜。

  3.有些药物被制成咀嚼片剂型。例如维生素C咀嚼片、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等。

  4.快速发挥疗效。例如抗心绞痛药(硝酸甘油)通常需要坐着舌下含服,但用于急症时,有时需要将药片嚼碎含于舌下,使其快速起效。此时药物主要通过舌下静脉丛吸收,因此服后最好隔30分钟再喝少量温水,以免影响疗效。

      春夏季节,上市的水果琳琅满目。有些人尤其喜欢吃柠檬等较酸的水果。但如果您正在服用某些药物,最好注意水果的酸度,否则可能影响药效。

  增强消化道酸性,副作用变大。消化道的酸碱度不同,药物的解离度也不同,吸收程度各异。酸味水果等酸性食物通过时,会改变胃肠道pH值(酸碱度),影响药物的吸收。磺胺类药物在碱性环境下溶解度会变大,但在酸性环境中,它容易在肾脏形成结晶,损害肾小管。非甾体抗炎药,如吲哚美辛、双氯芬酸等易对黏膜造成损害,引起出血。酸味水果会加剧这些药对胃黏膜的刺激,甚至诱发胃黏膜出血。酸性环境会减少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等)的抗菌活性,影响疗效;还会减慢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排泄,增大该类药的副作用,如对耳、肾的毒性。

  破坏药物,影响起效。碳酸氢钠、氧化镁、复方氢氧化铝等碱性药物的起效机制为酸碱中和。吃了较酸的水果,容易破坏碱性药物,影响药效。消化酶类在碱性环境下(肠道)能够发挥良好作用,而在酸性环境下(胃液)则容易被破坏。这类药外面往往包上了一种物质(肠溶衣),使药物在胃液中不溶解,而在肠液中能够溶解、吸收,但一般不建议在服用这类药期间吃过酸的水果。

  没熟透,抑制吸收。有些水果较酸是因为没有熟透。这类水果含较多的鞣酸,会抑制胃肠蠕动;鞣酸和药中的钙、铁、铝等金属离子结合,产生沉淀;四环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等也可能与鞣酸结合,影响抗菌活性。

  因此,在服以上药物时,应减少酸味水果的摄入,最好在服药1~2小时内别吃。应以白开水送药,一般不建议用果汁。此外,服用对胃肠道刺激较大的药物时,可遵医嘱服保护胃黏膜的药。在没有糖尿病等特殊疾病的前提下,可选择较甜的成熟水果。

      光敏性药物皮疹的发生与个人体质有关。有的患者在服用或注射过光敏感药物后,如果同时又有一定量的日光照射,晒过的皮肤就会发红、发痒,或出现小痘痘、小水疱等,类似于光照后的皮肤反应。严重者有时会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头昏、嗜睡、精神委靡,甚至过敏性休克等。服用的药量越大,在阳光下暴晒的时间越长,过敏反应就越严重。

  引起光敏性反应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喹诺酮类:常用药物有氟哌酸、氧氟沙星等。

  四环素类:常用药物有米诺环素、美一他环素等。

  磺胺类:如磺胺嘧啶,目前临床上磺胺类药的使用已大幅减少。

  抗真菌药:如临床上很常用的酮康唑、异曲康唑等。

  抗结核药:比嗪酰。

  氨基糖苷类药: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庆大霉素、氯霉素等。

  非甾体类药:如常用的止痛药布洛芬、双氯芬酸等。

  心血管类药:如双氢克尿塞、硝苯地平等。

  抗抑郁类药:如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片等。

  皮肤科外用药:如氢醌霜等。

       吸烟有害健康,已是人尽皆知,然而吸烟会对药效产生影响,这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药剂科主任陈国明介绍,有些人生病后遵医嘱治疗却疗效甚微,可能就是由于在服药期间吸烟造成的。

  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证明,吸烟不仅危害健康,而且会干扰药物代谢,降低药效,甚至贻误病情。香烟中含有的尼古丁在进入人体后,会对肝脏中的代谢酶系统产生影响,使药物代谢的过程加快或变慢,导致血液中药物的有效浓度降低,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吸烟对用药的影响主要包括减效和增毒。减效——血药浓度降低导致药效下降。吸烟时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致使药物的吸收减少,并且这种影响程度还不轻。增毒——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烟草中的尼古丁能促进机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从而使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泄而发生蓄积中毒。

  这几种常用药物可能会受到吸烟的影响:

  一是抑酸药,胃病患者服用抑酸药如奥美拉唑等,如果同时吸烟,不仅会导致胃部血管收缩,还可延迟胃排空时间,减慢抑酸药在小肠内的吸收速度,从而影响药效。吸烟者还应特别注意提防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比如,吸烟的女性就应慎重服用口服避孕药,如果同时吸烟的话也许会导致避孕失败。

  二是解热镇痛药,如去痛片、散利痛等,吸烟使这些药物的代谢加快,疗效显著下降,且其中有的疗效仅为不吸烟时的1/10。

  三是维生素C,据悉吸烟过多会损耗合成维生素C、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所需的矿物质和各种必需营养物质,间接对药物治疗过程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吸烟者患病且需长期服药者最好戒烟。如果实在是很难戒烟,起码在用药期间最好不要吸烟,特别是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消化性溃疡、肺部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及癌症的病人,因为吸烟对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和疗效影响最大。

  总之,吸烟对药效的影响作用不可忽视,尤其是服药后半小时内吸烟,香烟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影响会更大。除外,吸二手烟也会产生影响,如果家人、同事正在服药,应注意避免在他们面前吸烟。

      药物的疗效受多方面影响,其中就包括我们服药时的细节,包括服药时间、服药时的饮水量等。其中,服药的饮水量往往容易被忽视。我们在服药的时候怎么选择喝水?哪些药物通过调整喝水能提高疗效?

  服用大多数药物,宜饮水200~400毫升。一般情况下,患者服药前,应当先喝一口水湿润下咽喉部,服药时再饮用200~400毫升水。服药时增加饮水量,可加速药物通过咽部、食道,进入胃,继而增加胃的排空速率。因为大多数药物是在小肠吸收,胃的排空速率提高后,药物就可以更快地到达肠部,有利于提高药物的吸收速度。如服用胶囊剂,特别要增加饮水量。因为胶囊剂易粘附在胃壁上,导致局部浓度过高,刺激胃黏膜。所以,服用胶囊剂尤其应注意多喝水。

  医生经常嘱咐感冒发烧的患者一定要多喝水。这类患者通常需要服用解热镇痛药,一方面多数解热镇痛药(例如阿司匹林)对胃有一定刺激,需多饮水稀释其在消化道的浓度;另一方面,患者服药退烧后,可因大量出汗造成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也应当多饮水进行补充。肾脏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特别是服用部分抗菌消炎药物(例如磺胺类药物、庆大霉素等),其代谢产物对肾脏有一定影响,甚至可在尿中析出结晶,引起泌尿系统损伤。服用此类药物必须多饮水,稀释其在尿液中的浓度,加速其排泄。

  但有些药物因其特殊的起效方式,服药时反而不能多喝水,甚至要尽可能地少喝或不喝水,否则会降低药效。比如,硫糖铝和氢氧化铝凝胶是治疗胃溃疡的常用药,服用后在胃内变成无数不溶解的细小颗粒,像粉末一样覆盖在受损的胃黏膜上,这样胃黏膜才能免于胃酸侵蚀,慢慢长出新的组织把溃疡面填平。服用这类药物时,如果多喝水,药物被过度稀释,覆盖在受损胃黏膜的药物颗粒减少,保护膜变薄,治疗作用自然减弱。

  此外,口服止咳糖浆类药物时不宜马上饮水,如急支糖浆、复方甘草合剂、蜜炼川贝枇杷膏等。患者口服后,药物覆盖在发炎的咽部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利于缓解咳嗽。如果立即饮水将稀释药物,降低黏稠度,破坏保护膜,影响疗效。

   大家都知道中药能够调理气血、改善体质。其实,很多中成药还能起到一些类似抗生素的作用,现在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中成药里的“消炎药”。

  呼吸道感染出现咽痛、咳嗽、吐黄痰等症状的患者,可选用含有连翘、金银花、板蓝根、大青叶、黄芩、蒲公英、鱼腥草等成分的中成药。比如板蓝根冲剂,可以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用于咽喉肿痛,发热。小柴胡冲剂用于感冒后时冷时热、食欲不振、口苦咽干等症状。羚翘解毒丸可以疏风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和扁桃体炎及有发热、头晕、咽喉肿痛、咳嗽等症状时。羚羊清肺丸可以清肺利咽、止咳,用于感冒、急性支气管炎等,对咳嗽、痰色发黄或白且黏稠、咽干咽痛、身热、头痛、鼻出血、咳血等症状的治疗效果较好。

  肠道感染一些含有黄连、白头翁等成分的中成药对治疗肠道感染效果很好。比如葛根芩连微丸(片、冲剂),可以解表清里、止泻止痢,用于肠炎、痢疾引起的粪便恶臭、便黄而黏、腹痛、身热烦渴等症状。复方黄连素片可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肠炎、痢疾等引起的腹泻、身热、口渴、心烦等症状。香连片(丸、胶囊)可以清热燥湿,用于菌痢、单纯性消化不良等导致的腹泻、大便有脓血、腹胀、腹痛、肛门坠胀等情况。

  尿路和胆道感染以金银花、白茅根等为主要成分的药物对尿路感染有一定效果。比如尿感宁冲剂,它可以清热解毒、通淋利尿,用于急慢性尿路感染所致的小便频急、灼热刺痛、尿黄、下腹胀痛等症状。对于胆道感染,则可选择金钱草、茵陈、黄芩、虎杖等组方的中成药。比如消炎利胆片,可清热、祛湿、利胆,用于急慢性胆道感染引起的口苦等症状。胆宁片可以舒肝利胆,清热通便,用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切除后,右上腹隐隐作痛、饭后腹胀、便秘等症状。

  中成药“消炎”的误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药物能治疗其他“炎症”,例如牛黄上清丸可以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抗宫炎片能够治疗宫颈糜烂。虽然某些中药经药理研究证实有抗菌作用,但中医用药不是简单抗菌药物的堆砌,而是强调辨证施治,不是简单对症下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如果觉得以上药物有和自己对症的,应当咨询医生是否可以使用,而不要只看看说明书,就自行买药服用。另外,有些疾病确实需要抗生素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的不同、感染部位的不同等情况,具体选择不同的抗生素品种、剂型、剂量及疗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些药不能用水服 (2013-12-19 06:19:19)
服这些药必须少喝水,喝水多反而影响药效!
服用中药时应注意哪些细节
别将良药吃成毒药!正确吃药应该是这样的······
喝水影响药效?喝水多或少,药效大不同
生活百科|吃药时你会喝水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