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牛老师推荐】唐僧凭什么当师父

唐僧凭什么当师父 

湖南 曹中原

古典小说《西游记》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妇孺皆知: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都心甘情愿拜唐僧为师,虔诚地跟着他去西天取经,一路上为师父保驾护航,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成正果。这些曲折离奇的经历,生动有趣的情节,不知吸引过多少人!但是有谁想过,那个唐僧凭什么当上师父的呢?

是他的年纪大吗?不是!他是一个青年和尚,年纪不过二十多岁。而他的三个徒弟,个个都有一大把年纪了:猪八戒做过“天蓬元帅”,沙和尚做过天上的“卷帘大将”,孙悟空在五行山下压了五百年之后才出世。所以,若要论起辈分来,唐僧恐怕只能是孙悟空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子辈儿了。

是他的本事大吗?也不是!他是肉身凡胎,又是一个十足的书生,既不会腾云驾雾,也不会降妖伏怪。一遇上妖怪,他就成了脓包,屡次三番险些作了“唐僧肉”。而他的三个徒弟,个个本领高强。单说孙悟空,他神通广大,有如意金箍棒,有火眼金睛,“七十二般变化般般会,翻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路路通”,任何妖魔鬼怪都不在话下……这样的孙大圣都被他降伏了。

是他的徒弟们忠厚老实吗?更不是!他的三个徒弟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孙悟空本性顽劣刁滑,曾是大闹天宫的“政治犯”;猪八戒贪婪好色,曾是调戏嫦娥的“流氓犯”;沙和尚随波逐流,曾是伤生害命的“杀人犯”。

那么,唐僧凭什么当上师父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从历史上真实的“唐僧”说起。

真实的唐僧,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旅行家、翻译家、外交家、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玄奘。历代民间广泛流传的故事,如元代吴昌龄的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明代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等,都是由其事迹衍生而来的。

 历史上的唐僧,姓陈,名祎,法名叫玄奘,因贯通经、律、论三藏,故又称三藏法师,今河南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人,生于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卒于唐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享年65岁。

陈祎有兄弟4人,玄奘排行第四。他从小随父受业,学习儒学和经术,当父亲讲到“孔融避席”的故事时,他忽然站起来,父问其故,答曰:“孔融见长辈避席,今父为儿解经,儿岂敢安座?”说明玄奘从小就知书达礼,很懂礼貌。成年后,为了研究佛经,他遍访佛学大师,苦读经书,深感各家各派学说纷纭,难以适从,就决心亲自到佛教发源地天竺(今印度半岛)去学习,弄个水落石出。

那时,私人出入国境要获得政府批准。玄奘向唐政府申请,出国求法,遭到拒绝。贞观元年,时值荒年,国家允许百姓四出谋生,玄奘就夹在商人中间混出了长安,单人匹马踏上西行的征途。出了玉门关,进入800里塔克拉玛干沙漠,这里,白天热风如火,夜晚寒风如刀,上无飞鸟,下无走兽,玄奘多次晕倒在沙漠中,晚上又被凉风吹醒。走过这片沙漠,来到高昌国,受到高昌王的热情款待,得到许多赏赐。接着沿天山南麓西行,通过神秘的西域高原,经阿富汗,到达今克什米尔。又翻过终年积雪的高山,穿过羊肠小径,终于进入天竺境内。

玄奘取经的目的地,是那烂陀寺。它是佛学的最高学府,也是天竺最大的寺院,住众1万3千人,高僧学者云集。住持(又称方丈,寺院主管)戒贤法师,是全天竺的佛教领袖,深受国王敬重。他听说中国的高僧来了,立即组织1千多人的欢迎队伍。玄奘参见戒贤后,拜他为师。戒贤年高百岁,早已不再讲学,但为了表示对中国法师的情谊,破例为玄奘讲学15个月。玄奘在那烂陀寺求学5年,备受优待,他除听讲之外,阅读了寺里所藏的所有经书,成了闻名天竺的一流佛教学者,还一度受戒贤之邀,为寺内僧众讲经说法。

之后,玄奘就到天竺各地讲学,并与当地学者论辩。戒日王是天竺威望最高的一个国王,专门为玄奘举办了盛况空前的学术辩论会。到会的有天竺18个国王、3千高僧,还有那烂陀寺1千僧徒,婆罗门教及其他各界人士2千多,加上随从人员,总共不下1万人。人们或乘象或坐车或步行,浩浩荡荡前来赴会,数十里不绝。作为主讲人(论主)的玄奘,宣读了他用梵文撰写的论文。大家被他的精辟论述所折服。18天会期,无人驳倒他的观点。大会结束后,戒日王赏给他金钱1万,银钱3万,僧衣100领,并按当地风俗,请玄奘坐上装饰华丽的大象,绕场一周,两旁贵臣护卫,群众欢呼雀跃,玄奘受到印度人民的最高礼遇。

17年很快过去了,玄奘怀念故土的心情愈来愈迫切。戒日王及各国国王、广大僧俗人民再三挽留他。无奈他归国心切,留学求经的目的既已达到,说什么也要回去了。他辞别戒日王和天竺的朋友们,满载着印度人民的友谊、荣誉及657卷佛经,启程回国。

玄奘抵达长安时,文武百官夹道迎接,万众齐聚,从朱雀大街到玄奘所住的弘福寺,排成几十里长的队伍,焚香散花,鼓乐喧天。玄奘把带回来的佛经、佛像等,陈列在朱雀大街南端,让人们观赏。

玄奘西行的非凡经历,引起了唐太宗的重视。唐太宗在洛阳亲自召见了他,要求他把旅途见闻写下来。《大唐西域记》12卷约10万余字,就是玄奘口述、弟子辩机笔录的一部世界名著,记述了他游历的110个国家和听说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宗教信仰、气候物产等内容,成为今天研究印度次大陆以及中亚古代历史地理的主要资料。印度历史学家认为,“如果没有玄奘,重建印度史几乎是不可能的。”

回国后不久,玄奘就组织全国各地高僧100多人,夜以继日地翻译佛经,历时19年,共译出经、论75部,凡1335卷。这些佛经的原本在天竺散失后,玄奘的译本就成了研究古代印度文化的珍贵史料。如今,位于西安南端的大慈恩寺内的翻经院,就是当年翻译佛经的场所,那座古朴雄伟的大雁塔,是玄奘亲自设计修建的经卷收藏地。

我们了解了这些,再来回答“唐僧凭什么当师父”的疑问,就很容易了。俗话说,打铁先要本身硬。唐僧能当上师父,缘于他的“道法”深,他的“德行”高。他是“十世修行的好人”,自幼修身养性,一心向善拜佛。他不仅“讲授经文,口吐莲花”,而且信仰执着,以慈悲为怀。在交通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凭着一颗赤诚的心和惊人的毅力,孤身行程二万五千里,可以说,唐僧取经的过程,是一个修炼者放下生死的过程,他九死一生舍身求法的精神,令人敬佩,鲁迅称他为“民族的脊梁”,梁启超称他为“千古一人”。在小说《西游记》中,有许多关于他的描述,比如:“比丘国拯救婴儿”、“凤仙郡劝善施霖”,说明他有一副大慈大悲的菩萨心肠和救苦救难的善良本性;“色邪淫戏唐三藏,性正修持不坏身”、“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说明他具有“不到西天誓不东”的坚定信念;“寇员外喜待高僧,唐长老不贪富贵”“法性西来逢女国”“耿耿丹心访达摩”,说明他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高尚品格和顽强意志。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三个徒弟,无论其道法,还是德行,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反而都是当时社会上的“渣滓”,连这样的人都服服帖帖拜他为师,从反面说明了唐僧的道法和德行所达到的高度。正所谓:师之道深,弟子必尊;师之德高,世人必恭。

(本文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官网)

作者简介:曹中原,湖南省常德市高中历史骨干教师,认为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师应该努力成为语言艺术的大师,主张历史课堂上传统的讲授法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时他认为课堂不应该是教师“独白”的舞台,而是师生思想和知识“对话”的讲堂。长期致力于从“独白”式到“对话”式教学形态的重构,以期实现课堂生活的质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僧(玄奘)取经的真实故事
“唐僧”、“悟空”、“八戒”真的存在,他们确实都去西天取过经
比唐僧还早200多年的西天取经人,求法十四载,回国时已是八十老翁
玄奘为什么被称为唐三藏?除了取经外,他还作出了哪些贡献?
义净法师:海上求法第一人
唐僧最后是怎么死的?有何记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