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反教育的“精细化管理”



新学期,新政策,本来应该带来新气象。可是,总是有些莫名其妙的东西传入耳膜,按捺不住魔鬼般的冲动,只好跳出来“胡言乱语”了。

先从听到的学校“新政”谈起。



一天广东某朋友告诉我,“我们这学期开始了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课堂分四段式”。

所谓“四段式”就是将课堂硬性分割为四个板块:出示教学目标1分钟,学生自学20分钟,教师讲解10分钟,当堂训练14分钟。而且将学校所有学科“一刀切”。我是教语文的,知道如果我来评讲一篇作文的话,10分钟,哪怕四个10分钟都不一定够。那么,如果遇到一个数学或者物理或者化学的难题,10分钟,够吗?课堂应该是流动的灵性的课堂,“活”的课堂,才能培养出“活”的灵魂,这是最基本的常识。那么,我们教育管理者们在干什么呢?

与之配套的是当天的学习内容当天清,当周的内容当周清,当月的内容当月清。我不知道,当学习的主动性、乐趣被鞭策成被动服苦役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存在多久。

2001年在江苏某校,我被这样要求过。由于效果不佳,不久领导就废除了,英明!2009年,在江苏某校,又这样被要求过,但领导说了,“不换思想就滚蛋”,于是我滚蛋了!据说,后来领导也换了思想,废除了这种做法,不知道他滚蛋了没有。这不,朋友所在的学校又“前仆后继”了。

当课堂失却了灵动,当教师失却了课堂自由,当学生失却了学习的主动和乐趣,谁还能做好教育?鬼才相信,但就有人做啊,因为在短期内课堂的灵动、教师的自由、学生的乐趣以及学校的未来是可以榨出来一点分数的。

教育的近视啊,悲哀!



前天,某单位的一位朋友告诉我说,学校期中大会,校长又出“新政”。

“新政”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要进行“课前3分钟检测”,二是要求科任教师每节课表扬10个学生,并且校长大人会亲自找学生谈,问教师表扬了他的什么。

先说第一点。恕我愚钝,我实在想象不出,这3分钟来测试什么。当然我能想象出这个举措是为了让学生尽早地安定下来,不那么闹腾。只是,如果你每天每节课都来这么一个检测,你觉得学生还会在乎检测的分数吗?当学生不在乎检测的分数的时候,你的“安定”决策还有效吗?何况,如果考的是数学,3分钟能解出一个题目吗?

当教育失却了根本的“道”,而从细枝末节的“术”入手的时候,只能造成自己的黔驴技穷却无益于教育本身。

看第二点,更是莫名其妙。每天表扬10个学生,有必要吗?可能针对学校的学生素质不高现状,该校长试图通过赏识教育来唤醒孩子的灵魂。只是,倘若一个班40个孩子,一天8节课,被6个以上的教师反复表扬,你觉得学生是傻子吗?依然记得2002年,某语文教师开公开课,大拇指一举对一个高二的学生说:“你真聪明!”学生当场就回了句:“你以为我傻×啊?!”赏识教育可取,但赏识有“道”,一个优秀的教师是懂得在何种情况下去表扬,以及如何去表扬的。当表扬变成了直白,甚至可以被校长大人检测的时候,你就真认为学生是傻子了。或许事实上是相反的!

校长可不承认自己的丝毫不妥,却说,是为了精细化管理学校的德育过程。



一天一个朋友告诉我说,他们学校来了一个新校长,外号“DV校长”。

何谓“DV校长”?就是为了对教师课堂进行精细化管理,校长大人随时拿着DV对教师的课堂DV一下。抗着个或者拿着个摄像机到处转悠,这校长当得特有范儿。只是那些上课的教师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了。即使教师能把课备得十分精致,也不能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聚精会神。李开复还说呢,当年他在美国读书的时候,课堂后面的角落里就有个爱睡觉的家伙,他的名字叫奥巴马。你说,如果这一点“罪证”被拍摄到了,那可是“狡辩都没得了”。

是啊,每一位教师在这里都有一种“等死”的感觉。

当中世纪的管理心态,加上现代化的科技,被用在21世纪的教育管理中时,管理是精细了,可是,那些在“白色恐怖”中喘气儿的教师们啊,是可以用生动的实例告诉自己的学生什么叫“生不如死”了。

教育的成绩,在这种“白色”中真的能幻化出五彩缤纷吗?

握住揪心的疼痛,眼前一片黑暗!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但梳理从康德到雅斯贝尔斯,从人本主义到素质教育的观点,还是能窥探出些东西的。大体而言就是促进人的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实现人的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再通俗而言就是“育人”,使人成为社会的人,成为他自己。

在分析了以上几种“精细化管理”之后,我怎么都感觉不到师生在被精细化管理之后有丝毫自由。教育是人格影响人格、灵魂塑建灵魂的行为,当教师课堂的自由消失了,灵魂的自由封闭了之后,那么师生之间真实的灵魂交流还存在吗?当过程被控制了,兴趣被压抑了,育人是不是就变成了毁人呢?孩子还能成为他自己吗?

于是我想起了班级管理,想起了班规和班级的组织机构建设。

不知道是出于关爱还是受理念的限制,老一辈的班主任总是告诉新一代的班主任,“接手一个班级,一定要制定好班规,而且班规越详细越好”。姑且不谈班规的立足点是不是把学生放在了对立面,单就是这个班规“越详细越好”,就给人可怖的感觉。

于是,想想,宽松一下,放了教师和学生,是不是就放了教育一条生路了呢?

可能有的教师会说,只有精细化管理才能使得班级每一项工作都能“有法可依”啊,这样管理起班级来不就得心应手了吗?社会就是因为有法律的漏洞才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而高度发达的法治国家,就很少有法律的漏洞。

这就是教育的悲哀,总是把社会化的或者其他领域的东西拿来类比教育,而忽视了教育的特殊性。当社会的或者工业化的东西被嫁接到教育中的时候,那不是教育的科学,恰恰是教育的悲哀。社会是管理人的,而不负责培育人,而教育却是培育人的,而不应该是管理人;工业生产是为了造出来精细化的工业成品,而教育的对象始终是变换着的。倘若班规极其细化,我们的孩子就可能感觉每做一件事情都会战战兢兢。因为随时都可能面对班规的惩罚。当然有些高明的教师采取人性化的惩罚,例如罚学生唱一首歌。可怜的是,无论你的惩罚表面多么人性化,对于被惩罚者来说,都是精神的折磨。因为既然是惩罚,形式再多变,而本质没有变。

特别崇拜陈宇老师,他说,如果你想搞好教育,就要回避你当年的遭遇。既然教师们不愿意在这种精细化管理中被束缚,那么我们的孩子就愿意吗?所以,有人就说,所谓的人文就是以他人之心度己之所为。我觉得是真理啊。

在精细化的班规中,每一种行为都有一条杠在等待。在这样的网络中,孩子的灵魂如何舒张,孩子的灵魂如何自由?如此下来,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不就是悖谬的楼阁了吗?

当80后的一代班主任提出无班规培育班级的时候,“革命老前辈”总是唉声叹气——太理想化了!

我们的很多创新或者真正触及本质的东西,往往就是在“前辈”的叹息中泯灭的。喜欢李开复,因为他那句“你不去试,怎么知道不行?”是啊,倘若只知道叹息,而不去试试,你怎么能说不行呢?因为现实的精细化管理,确实在束缚着孩子的发展(这里可能有人会说,班规的细化也可以锻炼孩子们的执行力和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啊,对班级组织的问题,受篇幅限制,此处不谈。他日来解读这种观念的不公平性和“委托人”可能造成的更加白色的恐怖。)你必须走出这个认知的怪圈才能触及教育的真谛,那么,你想一些方法来试试,又何妨?

想一些不用班规又能做好教育的方法,或许就是我们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方向。

曾勋在《孔庆东现象批判》一书中说:“中国知识分子掌握话语权十分不易,既然你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更有责任合理使用它,不然留给时代的仅是一堆文字垃圾和思想糟粕。”

那么做了校长的掌握了学校话语权的你,和做了班主任掌握了班级话语权的你,就更有责任合理使用你的话语权,而不能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给学校造成灾难,给学生造成伤害,对未来犯下罪孽!


(原载梅洪建著《特立独行做教师》,华东师大出版社2016年9月版)




好消息 | 2016年江西教育宣传信息员(《江西教育》通讯员)培训班报名开始了


2017年《教师博览》,给你不一样的感觉

新的一年征订季来临了,朋友,请及时订阅——

2017年《教师博览》杂志

感谢你的支持与呵护!

《教师博览》邮发代号及定价:

文摘版44-70,8元/期,96元/年;

原创版44-76,8元/期,96元/年;

科研版44-32,10元/期,120元/年。


欢迎通过本刊微信小店订购:2015年《教师博览》文摘版、原创版精装合订本(各80元,包邮),2016年《教师博览》和《江西教育》杂志!

请进微信小店【博览书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校精细化管理
“体罚”学生的好老师
请尊重学生自习的权利(李镇西)_为您服务教育网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二)
读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的小感言
美国传奇教师---罗恩克拉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