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陆生作:古诗可以这样读,袁枚《所见》中有两个写作方法

陆生作的聪明作文法

证明为骨

聪明为丰腴

上一篇

陆生作:作文啊,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

23个月的娃,“写”了一首诗

陆生作:泰戈尔《花的学校》里有个很棒的“写作触发点”,开启你的写作脑洞

小学三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课

古诗可以这样读,袁枚《所见》中有两个写作方法

文/陆生作

煎蛋同学:

老师,这第二课,我们聊点啥?

茄子老师:

聊第一单元第12页“日积月累”里的那首古诗。

煎蛋同学:

袁枚的《所见》吗?

茄子老师:

是啊。现在,古诗文在课文中的比例越来越大了,大家越来越重视古诗文的学习,所以,虽然是一首只有20个字的古诗,我们也要认真学习。

煎蛋同学:

为什么要认真学习古诗文呢?

茄子老师:

这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啊!我们现在都用白话文写作,古代是文言文写作,不一样的,我们只有学会了古诗文,看懂了古诗文,才能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煎蛋同学:

我知道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的几千年没有断的文化。

茄子老师:

是啊,所以,到了我们这一代,我们也要继续传承下去啊。要知道,在每一个朝代,都有一位爸爸,一位妈妈,和我们有关。没有他们,现在也不会有我们。我们学好了古诗文,就能更好了解我们祖先生活的那个世界。

煎蛋同学:

老师,我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那我们现在就来学习这首《所见》吧。

茄子老师:

好嘞。不过今天有点不同,主要不是我来讲,我请来了《所见》诗,请他直接跟你交谈。

煎蛋同学:

这也行?

茄子老师:

当然啦,有什么不行的?比如,我们读孔子的书,就是跟孔子交谈啊。读书就是这么好,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跟那些聪明人学习。

煎蛋同学:

听你这么说,我更期待了。《所见》诗在哪?

茄子老师:

你把这首诗念一遍,他就来了。

煎蛋同学: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所见》诗:

煎蛋同学,你好!

煎蛋同学:

你好!所见老师!

《所见》诗:

刚才,你读了一遍,有什么感觉?

煎蛋同学:

我觉得袁枚真厉害!他把牧童的样子写得好形象啊!暑假里,我去乡下奶奶家,和村里的小伙伴去林子里捉知了,就是“忽然闭口立”的,生怕吓跑了树上的知了。

《所见》诗:

那当然啦!我的主人袁枚,他可是一位大才子哦,写诗对他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

煎蛋同学:

打心底里佩服他!我写过捉知了的作文,可老师只给了我一个“良”,说不够生动,而袁枚20个字就能让人过目不忘……

《所见》诗:

你可以向我学习呀!你刚才说,你们捉知了就是“忽然闭口立”的,那你就可以把我写进作文里啊,这叫引用,它能让作文高级起来。

煎蛋同学:

当时,我还不认识你呢。下次再写捉知了的作文,我一定会把你写进去。

《所见》诗:

光把我写进去还不够,你要找到我身上的特点——牧童前后的变化,开始他高兴地唱着歌,后来他闭上嘴巴不唱了,这一前一后一对比,效果就出来了啊。

煎蛋同学:

好!跟你没聊几句话,我就学到了写作文的两个招数:引用和对比。看来你也是写作高手啊!

《所见》诗:

高手不敢称,我只是比较了解自己而已,哈哈。

煎蛋同学:

那你了解袁枚吗?

《所见》诗:

了解我不敢说,但他的故事,我还是知道一些的,你是不是想听他的故事呀?

煎蛋同学:

我这点小心思都被你看穿了。你开始说吧,我已经洗过耳朵了。

《所见》诗:

哎哟,不错呀,还知道“洗耳恭听”这个成语。那我开始讲了哦——我刚才就说了,袁枚是个大才子,打一个比方吧,他的才华好像夏日里的汗珠子,滋滋往外冒,所以他年纪轻轻就有了很大的名气。乾隆四年(1793年),24岁的袁枚参加科举考,凭他一身真本事,写一篇满分作文肯定是没问题的。但是,考官太一本正经了,他们说袁枚的作文态度不端,用词不当,有些吊儿郎当,有心要他名落孙山。

煎蛋同学:

难道就没人帮帮他吗?在故事中,发生这种情况,一般都会有一个贵人出手相助的。

《所见》诗:

看来你是个故事迷,恭喜你,被你猜中了。当时,有个叫尹继善的人,他是刑部尚书,他挺身而出,据理力争,袁枚才勉强中了个进士,也就榜上有名了。可以说,这个尹尚书就是袁枚的贵人!你说说看,袁枚得到尹尚书的帮助,是他运气好吗?

煎蛋同学:

当然是运气好啊,如果没有尹尚书的帮忙,他可就名落孙山了啊?

《所见》诗:

难道袁枚自己就没一点儿“功劳”?

煎蛋同学:

他自己只能算“苦劳”,动脑筋写了一篇好文章。

《所见》诗:

你说得不全对。尹尚书为什么愿意帮助袁枚呢?还不是因为袁枚的文章写得好吗?所以说,尹尚书帮他,看起来是运气,其实还是袁枚自己争取来的。我遇见过好多人,都说“人一辈子运气很重要,遇见贵人很重要”,其实,最重要的贵人就是自己。可能你还小,还不懂这几句话的意思,但是我希望你能记住它,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告诫自己好好努力

煎蛋同学:

好吧,这几句话有点深奥,我听得云里雾里的,但是,我一定会努力的。妈妈早就跟我说过,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

《所见》诗:

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意思。我接着讲袁枚的故事给你听:三年后,袁枚去外地做官,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但也是一方父母官啊,他做得很好,深受百姓爱戴。比如,他刚到沭阳时,面对30万饥民,当时已经有很多人饿死了,不免让人想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袁枚有些担心……

煎蛋同学:

他担心什么?

《所见》诗:

他担心会有更多的人饿死,担心因为饥饿而发生各种各样的案件,甚至担心饥民会造反……他开仓赈灾,减免赋税,率民治水,全力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严厉管束家属、下属、衙役,不准扰民害民;大案、要案速速侦破,加强治安,提升百姓安全感;与庄稼汉、养蚕人、工匠、商贩、读书人都细心交谈,还特别关心米价……总而言之,他让治下百姓吃饱、穿暖、安居、乐业。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称袁枚是个大好官。这一年,袁枚27岁。

煎蛋同学:

27岁,30万饥民,除了“厉害”,我想不出其他词来形容袁枚了。

《所见》诗:

只要你好好学习,到27岁时,你也会很厉害的。

煎蛋同学:

嗯。我一定会努力的!我要先学好写作文,把你告诉我的写作方法“引用和对比”用起来。

《所见》诗:

跟你聊天很开心。我有事先走了,拜拜。

煎蛋同学:

谢谢你!拜拜。


【注释】

①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的文笔与大学士纪晓岚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②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③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④林樾:指道路旁的树林。

⑤欲:想要。

⑥立:站立。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忽然,他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赏析】

乡间,路边有片小树林。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好像整片小树林都给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正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想捉知了啦,就从牛背上跳下来,静静地、呆呆地站在树下,目光搜寻着树上的知了。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坐在牛背上、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动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想象了。诗的味道就在这里散开来,回味无穷。


茄子老师:

跟所见老师聊了聊,感觉怎么样?

煎蛋同学:

感觉舒服,不仅听了故事,也知道了这首诗的意思,还从里边学习了两种写作方法。

茄子老师:

有没有觉得意外?这么短的一首诗,也有这么多东西值得学习。

煎蛋同学:

确实有点意外。我突然,觉得这首诗只是一扇门,打开它,走进去,里边有个丰富的世界。

茄子老师:

你的这个比喻很好,学习就是要这样,把厚的书读薄,把薄的书读厚……

煎蛋同学:

我懂了,这就是日积月累。

茄子老师:

对啦!学习功在平时,就像你暑假里就把课文预习了,等开学就轻松了。

今天就到这,咱们明天见。

煎蛋同学:

好勒。明天见。对了,明天聊什么。

茄子老师:

明天聊聊习作吧。

煎蛋同学:

好的。老师,明天见。

同学们,今天的课,你有收获吗?你能把《所见》诗背下来了吗?明天要聊习作,你要来听吗?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购买

《换个角度教作文——微童话教学课堂实录》

赠送一本陆生作的微童话集《石头青蛙》

我的QQ群:52803785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贵直,诗贵曲
袁枚的9首小诗,值得收藏!《所见》袁枚〔清代〕牧童骑黄牛,歌声振
【一日一诗词】所见
袁枚《所见》写出了孩提时候的童趣,一首古诗让人不禁回味童年
袁枚这首五言小诗不失赤子之心,不愧为真性情!
【新部编版】小学生必背古诗文75首详解(47)《所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