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交流 | 童话故事写作情境的有效创设

童话故事写作情境的有效创设

王剑宜

(南山实验教育集团鼎太小学)

一、童话故事情境创设的基本取向

(一)童话故事情境创设——与儿童生活经验相关联

儿童的生活经验一般指儿童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所积累的见识与能力,并通过阅读书籍、观看影视获得的知识与感悟,参与综合类实践活动丰富的技巧与方法,与人交流彼此传递的信息与数据等等。这些生活与空间上元素的集合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宝库,也是童话故事创作的动力源。刻板生硬、成人思维、远离儿童生活经验的童话故事我们见过不少,这些故事很难被儿童喜爱,因为它无法与儿童的心灵相映照。而符合儿童天性、顺应儿童思维、用儿童的口吻来叙述、高度贴近儿童生活经验的童话故事被儿童深深喜爱,因为它们触动了儿童绚丽多姿的内心世界。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经验范围像波纹一样,越来越扩大。待扩大到相当的时候,本来不配开口的配开口了,那才开口,也并不嫌迟。作文原是说话的延续,用来济说话之穷,在说话所及不到的场合,就作文。因此作文自然应该单把经验范围以内的事物作为材料,不可把经验范围以外的事物勉强拉到笔底下来。所有材料都是自己的经验,这正是非常顺适的事。顺着这个方向走去,是写作的平坦大路。”曹明海教授也认为:“学生通过多读,多思,有了丰富的阅读体验、生活体验,有了思想、情感、语言的积淀,就可以催动他们去释放自己高昂的情绪,一吐为快。”叶老先生主张扩大经验,运用经验来写作,曹教授倡导用经验催生言语生命,他们对写作“生活化”的提醒不言而喻。儿童天生有写童话的本能,在童话故事情境创设中,我们要想方设法调动儿童的已有经验、创设新经验,把没经验变成有经验,通过拨动儿童情感的脉搏和促进儿童思维递进两条路径带他们抵达。

1. 拨动儿童情感脉搏。

“快乐大作文”的倡导者李白坚教授认为,“作文,除了一定的文字基础外,还需两个重要条件:一是一定的生活素材;二是起码的创作冲动。对于小学生和初中低年级的学生们来说,应该给他们创造生活的场景和细节,同时还必须千方百计地通过老师的诱导和情境的感知,让学生出现习作的兴奋和激情。”李教授的大量课例都是根据儿童心理,运用儿童喜爱的游戏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出儿童写作的热情。如做哑剧、举办辩论会、我们都是“木头人”、扳手腕、照镜子等等。

《我变成了一只猫》是我所设计运用于三年级的童话故事创编课例,也同样发挥了这样的作用。图画书《我变成了一只猫》讲述了一个夜晚巫婆误入小孩尼古拉斯和小猫阿来的房间,一番咒语后,尼古拉斯变成了阿来,阿来变成尼古拉斯之后所发生的故事。作者只在图画书中描绘了尼古拉斯之后变成阿来后在家里经历的心酸的一天,却没有表达阿来变成尼古拉斯到学校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我为儿童创设情境与任务:作者征集书稿,请你写出阿来变成尼古拉斯在学校里发生的好玩的故事编入图画书。在明确的情境与写作任务中,儿童真的可以一步到位吗?结果并没有那么乐观。当我请儿童大胆想象“阿来在学校里可能会发生哪些好玩的事”时,答案却是相对单一和雷同,大致为:趴桌子、不认识教室、上课喵喵叫……可以想象这样的童话创作是怎样的干瘪与乏味。拨动儿童情感的脉搏,我带着儿童经历了四步走:第一步,哪位同学家里养过猫,给同学们讲讲养猫的故事;第二步,播放视频《猫儿百态》;第三步,请同学们模仿视频中猫的样子表演吃饭、睡觉、同伴嬉戏、爬杆、捉鱼等;第四步,就是刚刚你们看到的这样一只顽皮的小猫变成了儿童,来到学校会发生哪些好玩的事情呢?再次搜集写作素材,这时的答案呈现出了百花齐放,如阿来悄悄溜到饭堂把午餐的鱼吃了一大半、上课溜到墙角小便引起班级轰动、体育课爬杆哨声一响蹿到杆顶、扑上讲台抓咬老师画有米老鼠图案的杯子、被带到办公室舔校长的脸……

“孩子们带着不同程度的经验及知识背景来到学校,一个曾有过与猫相处经验的孩子,比起没有相关经验的孩子,更容易写出相关的主题。”在此故事情境中,儿童在老师的引领下经历了情感被点燃的过程。随着过程的逐步递进,他们的经验被扩大、被丰富、被唤醒,生活化的体验与情境也建立起了密切的勾连,于是他们眼睛亮着、神情雀跃、创作热情澎湃着,开始为后面巧妙的故事构思跃跃欲试,这样的创作激情最具儿童的“烟火味”。

2. 促进儿童思维递进。

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儿童认知发展的两种水平: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幅度称为“最近发展区”。我们也知道“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与思维有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读懂儿童,把握认知经验,做好整合,在趣味的情境创设中,构建思维的初始点,激活思维的发散点,寻找思维的生长点,用活泼泼、兴冲冲的书面语言表达,一步步帮助儿童顺利从现有发展水平过渡到潜在发展水平,儿童的思维发展会在一次次的经历中呈现“线形”递进。

继续用案例《我变成了一只猫》来谈,我如何引领学生在此情境中经历故事构思的过程:

(1)把你想到的阿来变成尼古拉斯在学校里发生的最好玩的一个事儿发到论坛上。

(2)你最喜欢哪位同学的答案?你有问题问他吗?

(3)选一件最有趣的事,请用简答题把事情说明白,提交。

(4)投票:“阿来校园生活趣事排行榜”,你为什么投他的票?

(5)回忆学过的“心情过山车”的方法,如何把这个故事写得好玩又令人难忘?

(6)围绕一个关键词,构思阿来变成尼古拉斯在学校里发生的故事,不少于四个情节。

(7)推选出组内最有创意、最有趣的构思图表,并说说理由。

(8)根据“小评论员”的建议修改构思图表。

(9)故事连环画:小组分工,每人写一个情节,共同完成推选出的构思图表,并展示。

(10)借助老师提供的开头结尾,在同学们所提交的片段中选出你喜欢的四个段落稍加修改,组成“心情过山车”的故事,再加上题目。

这个思维递进的过程丝毫没有脱离猫变成小孩的故事情境,从头脑风暴相互贡献智慧——把一个想法展开让同伴了解——借助已有的“心情过山车”的方法构思童话故事——合作完成一个“优秀构思”的故事写作——提取学习伙伴的资源重组文章并重新命题。散落的故事片段被一波三折的结构串成了美丽的珠链。儿童兴趣盎然地做着两件事情:一是联系自身经验积极提供资源并主动提取信息;二是同伴互为资源的奉献者,共生共建完成属于每个人的不同构思。在儿童趣味盎然的故事情境中,充分调动儿童的生活经验,推动思维递进的过程,这样的童话创作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更具有张力和层次感,学生学的活动也得以充分展开。

(二)童话故事情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契合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等的总和,也叫课程。这个定义很宏观,我们暂且缩小范围放在一节课程的实施里来谈,把教学内容定义为目标明确的指向某个知识点。

情境创设激发兴趣是一方面,还有更重要的一面是促进知识的习得与能力的提升。我们在创设情境的同时选择好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解决的现实问题或任务,这个问题或任务是融化在情境中自然习得的,不生硬也不机械,这样的学习过程既有趣又有料,收获的是“带着体温”的知识和“带着情感”的能力。

三年级的《狐狸和乌鸦》就是在情境中顺势而为学习“内心独白”和“动作衬托”的心理描写方法,进而引导儿童进行童话故事创编。《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改编后,我们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狐狸和乌鸦骗与被骗的内心活动描写上。首先,我们请儿童提炼出狐狸和乌鸦三次心情变化的词语,厘清故事脉络;然后,创设情境设想自己就是那小狐狸第一次行骗,通过“饿的眼冒金星、瘫倒在地”“草根果腹、皮毛失去光泽”等说出此刻望着乌鸦口中肉的内心想法,儿童入情入境表达流畅,知识总结自然轻巧;接着,反过来,再以乌鸦的视角说说看到“饿得皮包骨的狐狸”内心的想法,把刚刚习得的“内心独白”的方法又一次得以运用;再次,仿照上面的结构在第二次行骗中学习“动作衬托”的心理描写方法;最后,把全班同学分为两大组,一组为狐狸代言,一组为乌鸦代言,每一大组再分为三小组分别表演三次骗与被骗,共同完成两个不同叙述视角的故事,并组织评价。

在这个案例中所要学的知识是童话中的心理活动。一方面,运用构思图表厘清故事情节,并把每一次骗与被骗的心理活动用关键词表达出来,引领儿童明确构思的细节要在这些心理活动处展开;另一方面,学习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这里注意不要僵硬地把知识灌输给儿童,而是要引领儿童结合情境畅聊出来,这样知识融化在具体的情境中才会被儿童主动探寻和发现。在儿童困难处为儿童巧搭学习支架,带他们缓坡而上,在情境中渗透狐狸饥饿难忍的样子,以唤醒儿童对情境的理解与感悟,从而有更合情合理地真切表达;第三方面,结合情境展开评价,评价要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知识在情境中学习、运用、再生,这样自然地“滚雪球”,儿童才会学得趣味盎然,教师教得自然轻松,教学内容扎实有效,儿童思维、课程思维、文体思维、习作思维也才能得以高度统一。

二、童话故事情境创设的基本策略

在儿童心中童话故事都具有超自然的力量,魔法、宝物,随心所欲、千变万化,没有这些似乎就不叫童话。童话故事带给儿童快乐和满足,亦让儿童在奇幻的情境中感受温情、善良、勇敢、智慧、阳光……成人阅读它能读出深层的蕴意,儿童阅读它能引领健康的成长,这全是因为它不仅带着游戏的精神,还有充满哲学的味道。童话故事情境创设的策略众多,这里我们无法穷尽,本文仅从变形、隐形、换形三种策略谈谈我所理解的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一)变形策略

“变形”通常指形状、格式起了变化。这里的“变形”指局部变化,也就是将人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进行了变化。如科洛迪的童话《木偶奇遇记》中匹诺曹说了谎以后鼻子就会变长。安徒生《海的女儿》中小美人鱼的尾巴经女巫施魔法后变成人腿,这些都是局部变形。这些童话故事中会变形的形象的创造,不仅仅凭作者独特的艺术感觉和丰富大胆的艺术想象而来,也是根据故事情节、人物成长等发生变化而存在。这些形象不拘泥于习惯性的思维,所以给读者留下怪异、新鲜、稚拙、奇幻的印象,从而使儿童对阅读童话故事充满愿望。教学中我们可运用变形的策略创设情境,让这种“超自然”的力量深深吸引着儿童,带儿童进入斑斓的童话世界,并写下自己心中的童话。

日本漫画家、作家宫西达也的图画书《神奇牙膏》是一本超具想象力的作品。它讲述了商场里出售一种神奇牙膏,有各种味道,用了苹果味的小朋友头会变成大苹果,用了香蕉味的就变成大香蕉……我借助这本故事为一年级儿童童话习作创设写作情境,收到了极好的效果。我采用“三猜”把一年级儿童一步步引入情境深处。“一猜”变成大苹果又变回来,“二猜”变成大香蕉又变回来,“三猜”全家人变成各式各样的蛋糕却变不回来。接下来的写作任务水到渠成,“幼儿园里,顶着草莓蛋糕荡秋千可真不方便,惠子头上的冰激凌都快掉下来了,顶着蛋糕头的我不能爬上攀登架,宽太的鱼尾巴被夹住下不来了”……

请儿童大胆想象,小朋友们还会在什么时候遇到怎样的困难。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思维是人类最绚丽的花朵,而想象则是这绚丽花朵的花蕊。局部“变形”策略能给予儿童广阔的空间,更拓宽了儿童思维的宽度、厚度与深度。

(二)隐形策略

“隐形”:隐,隐藏;形,形体。“隐形”顾名思义就是完全隐藏了形体,看不见了。《葫芦兄弟》中的六娃拥有隐身术,可以随时隐身。他运用隐身本领偷出蛇精的法宝解救了被困的五个兄弟;《哈利·波特》中哈利有一件隐身斗篷,常常帮他化险为夷;《西游记》当中的孙悟空拥有七十二变,一根毫毛就会使他无影无踪。这样的奇幻情境一旦开启,对于儿童而言就是欲罢不能。

教学中运用隐形策略,可以带给儿童神秘感。这些教学中被塑造的人物形象抑恶扬善、英勇无敌,创编的故事情节曲折动人、意外离奇。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团麒麟小学刘晓蓓老师在五年级的《隐身一小时》童话故事创编案例中为儿童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假如你喝下了一杯神奇的隐身药水,它能让你的身体和衣服变得透明从而完全不被人看见,但是人们却能听到你的声音、感受到你的触碰、看到你留下的痕迹(比如脚印、字迹)等。药水的有效时间是一个小时,一小时后,你将不再是隐身人。你会利用这神奇而又宝贵的一小时去做点什么呢?你将经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展开想象,写一个精彩的故事。”

(本文选自《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9年4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学生爱上写作文,教师该这么办!
杜威所提倡的教学方法
优秀案例评选标准
创设情境,开启学生个性作文之花
小学作文论文汇编
怎样写想象作文(11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