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苏教师教育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大暑︾曾几


 


浮瓜沉李,枕书消夏

 大暑 
这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
—— 大者,乃炎热之极也。

      窗外,骄阳似火,蝉声四起。

      这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大暑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二个节气,大暑是一年当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为应对“伏气”。

      庄子的《逍遥游》里,有不怕热的姑射仙子,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被誉为掌雪之神。她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游乎四海之外。即使金石都要熔化了,大山和土地都要烧焦了,她也不觉得热。

      而对于我们凡常之人,大暑,其实就是一段煎熬。太阳出得早,凌晨四点多便露了面,且一时比一时威猛,热浪灼人,恨不得一步并作三步走,寻一处荫凉,或者找个冷气十足的地方,再加一杯冰水,从身到心都凉透。偶有雨,也是伴着雷和风,倏忽而过,空气里的热散之不尽,倒更添一份潮。

      大暑正值“中伏”。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说的是对事物的执著与毅力,也道出了伏天的苦。每一寸阳光,都是炙热的。高温、潮热,吃不香、睡不好。稍微一动,就是大汗淋漓,仿佛蒸桑拿。
      这样的感受,宋人曾几也一定是深有体会。你看,他的《大暑》诗,起笔第一句就是: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据史料记载,曾几著有《经说》20卷、《文集》30卷,做诗近千首。他寓居江西上饶茶山,自号茶山居士,其诗集为《茶山集》,被收入于《四库全书》。
      读他的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他的诗没有那么多典故来处,也就没有了艰深拗硬的格调,又加入了一份闲适情怀,更显示出自然、流畅、清淡。
      这一首《大暑》,即是如此。没有任何难懂的地方,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不惊不乍,调子更是带有静气的。烈日炎炎怕什么,清风无处寻也没关系,不狂不躁,我自有我的消暑方式。
浮甘瓜于清泉,
沉朱李于寒水。
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
李,

      瓜李漫浮沉。这一句用了典故。出自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后人常以“浮瓜沉李”,为消夏乐事之称。

      古诗词里,像这样美好的字句,还有很多。寥寥几笔,便能即景生情,即心生凉。这,也算是一个消暑的法子吧。

      曹植作《大暑赋》,其中说到:“机女绝综,农夫释耘。背暑者不群而齐迹,向阴者不会而成群。”织布的女子不再织布,耕作的农夫放弃耕耘,都成群结队隐迹于阴凉之处,此为古代劳动人民的天然解暑之法。而有条件的达官贵人则要高端许多,对此,曹植写到:“大臣迁居宅幽,绥神育灵。云屋重构,闲房肃清。寒泉涌流,玄木奋荣。积素冰于幽馆,气飞结而为霜。奏白云于琴瑟,朔风感而增凉。”

      白居易《消暑》诗说:“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有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古时,没有电扇,没有空调,唯有绿树清风。消暑的最佳方式,是把家里整理干净简洁,静坐院子里,心静身安,想凉风在内心中吹拂。或者,“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闲闲的,躲在屋里睡懒觉,避酷暑。心静自然凉!

      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古树参天、宁静清幽的深山里躲暑,真是消暑纳凉的理想去处。是让人每每读来都增生凉意。

      赏荷纳凉,最有情趣。南朝诗人徐勉在《晚夏》里写道:“夏景厌房栊,促席玩花丛。荷阴斜合翠,莲影对分红。此时避炎热,清樽独未空。”

      不过如今生活节奏加快,古人“心静自然凉”的良方,或许并不适用于心浮气躁的大多数人。我们一再丢弃的,往往是古人爱惜的。当物质文明的铁骑碾碎了历史的风尘,当时间慢慢沉淀了一切浮华,我们终究渴望的,不过是回到那个温润的时代,找到生活最本真的质地。万丈红尘里,染一身清风明月,握一把俗世烟火,时光走过,风走过,两两相知。

大暑食俗
卖冰一声隔水来,
行人未吃心眼开。
杨万里
。凉水。
储冰室。

      鉴,是古人日常使用的冷藏器具。早期是陶质,春秋中期以后流行青铜鉴,又称冰鉴。使用时,将盛满饮料或食物的器皿放进去,四周围满冰块,合上盖子,不多时“冷饮”就可制成。据《周礼》记载,为保证有足够的冰块使用,周王专门成立了相应的机构管理“冰政”,负责人称“凌人”。 80余名“凌人”,从每年冬天的十二月起,采取天然冰块,然后运至名叫“凌阴”的冰窖中储存。
      家有储冰室是古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西汉梁孝王刘武,死后葬于今河南永城县境内的芒砀山。其墓相当豪华,除了带“卫生间”外,还有一冰窖。大概刘武怕热,生前享受惯了,死后也要“吃冷饮”。
      街头卖冰,在唐之后成了夏天最常见的一景。南宋诗人杨万里记述了小贩沿街叫卖冰块的情形: “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
      宋代人把冷饮叫“凉水”,但这种凉水并不真是水,属于果汁类饮品。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曾记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州桥夜市的热闹场面,文中便提到了“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等多种冷饮。

      据《事林广记》记载,到南宋时,冷饮的品种更加丰富,市面上出售的多达数十种:沈香水、江茶水、杏酥饮、紫苏饮、香薷饮、皂儿水、沆瀣浆、漉梨浆、卤梅水等等。

      现在我们有空调,有电脑,有网络,有汽车,有冰箱,有太多可以解暑的工具,和古人相比却唯独少了一份逍遥无羁的夏日韵致和情趣。

      如今关于大暑的饮食风俗,在我国各地也各有不同。在大暑节气前后,南方人喜欢吃各种凉拌素菜,如芽菜凉拌油豆腐、凉拌豆角、凉拌三丝。除此之外,北方通常用绿豆解暑,绿豆粥,绿豆汤等等。

      鲁南百姓 “喝暑羊”,莆田人家吃荔枝、羊肉和米糟,广东则流传一句谚语: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

大暑吃仙草,
活如神仙不会老。
广东谚语
。养生。
保平安。

天南地北,民俗各不相同。蕴含的,却是世间最朴素的念想:消暑、养身、保平安。

大暑至,万物荣华。

大暑天虽热,却是夏天最后一个节气,

是万物生长最繁盛的时节。

我们也不妨顺应天时,好好生长,

拥抱这最后的夏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盛夏,许你一片清凉!
古人消暑智慧汇集
热散由心静,清风徐自来。 #大暑节气#
冷饮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早在这个时候古人就已经喝上了|文化风向标
夏天来了,宋人如何消夏?喝冷饮呗
古人也爱喝饮料~~而且花样儿多着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