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训

老顽童(空间加密者勿扰)

偶然发现一篇《家训》,读了一遍,感觉还算不错。发到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此家训共计十篇,首曰重孝,二曰和善,三曰勤俭,四曰尚学,五曰乐业,六曰修身,七曰志恒,八曰诚信,九曰礼敬,十曰提防。此十篇虽不为尽善尽美,亦可教人以修善明理治事齐家。凡我家人,俱要尽行,不可有违。
首曰重孝,重孝有三:一者孝敬父母尊长,二者敬畏列祖列宗,三者敬畏天地神灵。凡我家子孙不论男女,皆当以孝为首。对双方二老及祖辈族人,均应一视同仁平等善待,不得有丝毫差别。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诚也。今余以树喻家:堂上老人及历代先祖犹如树木之根,汲取天地灵气以养整棵大树,并以此养分开枝散叶;青年中坚之力犹如树干,承接树根,繁生枝叶,支撑整个树冠;少年儿童如树木枝叶,吸收日月精华以利根干。树欲盛而根必深,根深方能蒂固。一家恰如一树:家欲昌则老人必安,老人安方可家道兴旺。故一家之内,必敬老敬祖,儿孝孙贤,方能家道永昌。否则不通此理,不行此道,不敬先祖,不畏神明,纵有福泽,终难长久。一等衣食俱孝敬父母老人,次等衣食留为己用即可。父母有言尽须顺听,如有误处,亦须和言婉声道明,切不可高声呵止。在家为孝,出门为忠。盖忠孝两节乃为人之大义也。凡子孙,务必以此为大义,断不可有违逆之心,更不可有忤逆之举。
二曰和善,和善有三:一者家庭和睦,二者邻里不争,三者友朋不害。一家之内,重在和善。古语云家和万事兴,此言不虚。家和则心齐,心齐则力聚一处,一家人一条心则万事皆不难矣。《易经》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金石何等坚固,二人同心尚可断,何况一家人同心哉?又《孙子兵法》曰:上下同欲者胜。此一家人和善同心,岂非上下同欲?又岂有不胜之理?固一家之中,重在和善,和善则外邪不侵。外邪不侵、上下同心则万事可成,家道亦可永保昌荣。然一家之外,尚应保持与邻里和睦,凡遇杂事,应尽量谦让,保持不争为善。若人有所需,亦应尽力提供帮助。今日我助他人,明日他人助我。友朋之交更应诚信相待,齐心协力,相互勉励,互帮互助。
三曰勤俭,勤俭有二,一者勤奋努力,二者俭朴不奢。勤则诸事可成,俭则万物不废。勤能补拙,俭以养德,此二句皆名言,盖不虚也。唐贤韩愈曰:业精于勤荒于嬉。然也。历览前贤家与国,成由勤俭败由奢。勤则不颓,凡自己事务,必须自己动手去做,断不能由他人代劳。凡欲成之事,他人一分努力,我则十分努力,不信他人能成之事,我岂有不成之理?俭则不奢,凡家中用度,器具以可用为准,衣食以温饱为度。断不可与人攀比,浪费衣食,器大用小。他人奢华饰物器具,我亦不思不求不用,但求所有器物各尽其所能。勤则不生懒惰之心,俭则不至玩物丧志。反之,懒惰不劳,奢侈丧志,纵有金山银山,亦可挥霍殆尽,坐吃山空。昔日曾文正公有言:“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想曾公尚且如此,况我平民百姓之家耶?更应勤俭持家才好。
四曰尚学,尚学有四,一者年少求学,二者职业求学,三者业余爱好,四者顺天应时。人不学则无以致知。唯学方能长技。学习之法有四,一曰眼观,二曰读书,三曰思考,四曰仿练。此四法可并用,亦可独使,然独使不如并用。并用可循序渐进、加深印象、巩固记忆、熟练掌握。如此方能学以致用。无论家境富裕贫苦,俱要竭尽全力教子以学。盖生活可以节俭,而学不可吝啬。如此方不致愚昧,贫苦则可兴业渐隆,富裕不致荒废骤败。人之初为童蒙,无知无识,不可不学,更不可不教。父母重教,方能引导童蒙尚学。年少求学为童年入学,师授课业。主科学十得九,副科学十得七即可。如能科科学十得十得九,更是可喜。如若不能,亦须得如上之数。职业求学,在于工作必须,只有不断学习,方能使职业精熟,更有助于事业进取。业余爱好则是兴趣使然,可有助于事业发展,亦可修身养性。更可以利己,利家,利人。可习文,可演武。习文有习字画画、读书对弈。演武有伸筋拔骨、强身健体。皆可择其一二而行之。顺天应时者,可谓顺应社会发展。社会发展,总有一事一物被淘汰,也总有一事一物应时而生。见此情形,总要调查清楚,分清缘由,然后根据实际情形正确引导,并及时学习如何应对。总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的全盘接受,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的全盘否认。
五曰乐业,乐业有二,一者爱岗,二者敬业。无论从事任何职业,总要爱岗敬业方能有所成就。乐业之根,首在择业,择定职业,便要守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可浅尝即止,常常变换工作。无论做任何事情,若要有所成就,非得下苦功夫不可。无论做任何事,务必尽力而为。虽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无论何时何地何事,必要先尽人力,而后成事在天。若不尽人力,断无成事可言。若先尽人力,亦可多得人助天助,如此则无事不成。反之,若不先尽人力,则断不会有人相助,更无天助,断无成事的可能。

无论做何事业,或任仕,或务农,或行军,或做工,或经商,俱在此理之内。
六曰修身,此修身之意有二,一者养身,保持身体康健;二者养心,保持心气平和。身体康健则要常常锻炼,按照养生法则,合理作息,规范饮食。古语有云: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此可谓修心之良言。平日里见善则迁,知过能改,便是大善。总之能克己复礼,过不二犯,便是修身修心之妙法。待人接物总要谦卑恭谨,断不可盛气凌人随便呵斥。如遇下属,亦应言语缓和。若己所不欲,亦勿施于人。若能将心比心,心亦会平和不忿。再则心中不可有放纵自我之念。盖心意放纵容易,收聚甚难。真真是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七曰志恒,志恒有二义,一者不易之恒,为恒久不变;二者不已之恒,为恒久不断。此二者皆恒之意。人不可无志,志不立,则无事可成。三国蜀相诸葛亮有《诫子书》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人无志,则如无头苍蝇,漫无目标,四处乱撞。人有志则目标既定,立志有恒,奋力进取,则万事可成。无论立志欲成何事,必要有恒。若无恒久之志,则不可成大事,反之如若立志有恒,则万事不难。古语: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皆此意也。读书学艺谋事,皆须立志有恒方可有所大成。
八曰诚信,诚信之意有二,一者诚实不欺,二者信守承诺。诚为立身之本,信为处事之本,诚信二字不可不重。诚者,不妄言,不妄为;信者,不轻许,不轻诺。是为言必信、行必果是也。古之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信之者,人之道也。固诚信乃立身处世之本,必要以此道行之。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又曰:民无信而不立。唐魏徵语: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古语云: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易经》曰:人之所助者,信也。秦孝公时商鞅变法亦曾立木取信于民,可见诚信之重矣。国家尚且如此,何况一家一人呼?更要以诚信处之,方不失为人之道,不失处世之道。
九曰礼敬,礼敬有四,一者礼仪之规,二者敬畏之心,三者敬神畏祖,四者敬天礼地。虽时光流转,然礼仪之规不可废;纵社会发展,然敬畏之心不可无。人无礼仪则令万民厌恶,心无敬畏则万恶之事皆可行之,不可不戒耶。凡我家子孙,当首敬父母祖宗,更敬天地神明。父母祖宗生养之恩大于天,子女终其一生之力亦难报其万一。此恩无以为报,必当孝敬。天地神明生万物养万民,惩恶扬善护佑世间纲纪。此德至臻至善至大,岂可不敬呼?凡为子女者,当常常问候父母大人,必保衣暖食足,心悦体健。每逢节日,须对父母祖宗行跪拜之礼,亦应对天地神灵行跪拜供奉祭祀之事,永不可废。
十曰提防,古语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增广贤文》亦说: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为人处世既当诚信,亦不可不防。一则防上当受骗,二则防小人谗言陷害,三则防盗窃抢劫,四则防备不时之需。好言不可尽信,益处不可全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可相信无凭无据的言语信息。当今社会,常常有无端信息,好似天降横财,实则为陷阱诱饵,此皆骗局,不可不防。小人多谄媚,喜阿谀奉承上级,亦常常诬陷他人。见人落难常常讥讽,见人成功常常诋毁。见利忘义,见风使舵,可以同患难,不能共富贵。见事将败,则推诿责任害人以自保;见事既成,则过河拆桥踩人而独占其功。此皆小人之举,不可不防。凡遇小人只可敬而远之,既不可过于亲近,亦不可与之为敌。因小人一朝得势,便常常会变本加厉报复他人。故可以防却不可得罪,否则恐后患大矣。在家防盗,外出防劫。盖凡物皆来之不易,虽不贵重,然丢失则于己不利。故盗窃抢劫之事亦不可不防。然果能破财免灾,亦未尝不可。古人又说有备无患,凡事应多往前看。俗话说走一步看三步,即是如此。总须留些余粮备荒,以免将来忍饥挨饿。此只是一个比方,不可只拘泥于积攒余粮一事。盖居家度日,凡事俱要想得长远才好。古语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亦是如此,亦不可不防也。此四者,即便尽心提防,亦不能必保无害。倘若不防,则必遭其害。凡此种种,务必尽心竭力提防,以免受害也。
以上诸多训诫,凡我家人,不论男女长幼,皆应以身作则,先律己身,再束后生。不求骤变,恐难恒久;迁善改过,潜移默化;由渐而习,久则至盛;谨记于心,永传后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国藩家训语录30条
曾氏家训
曾国藩家族为什么长盛不衰?
每日一古语:心宁则智生,智生则事成。
晚清名臣曾国藩家书经典语句摘抄,家训家书名言名句叁佰伍拾条
曾国藩家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