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将变得越来越轻

未来企业学习应符合三个just的要求,即个性化(just for me)、按需学习(just in time)、恰好足够(just enough)。在许多人对此将信将疑的同时,一些企业已经快速进行了探索和试验,催生出了轻型学习体系。

文 | 邱昭良 《培训》杂志微信特约作者 北京学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

来源 | 培训杂志(ID:trainingmagazine)

根据国际人才开发协会(ATD)移动学习认证规范,未来企业学习要符合三个just的要求——个性化(just for me)、按需学习(just in time)、恰好足够(just enough)。在许多人对上述理念将信将疑的同时,一些企业已经快速进行了探索和试验,并极大地改变了传统企业学习比较繁重、专业、笨重的模式。

区别于传统企业学习,我将这些由实践催生的新型企业学习体系称为“轻型学习体系”(见图表1)。


传统学习体系

轻型学习体系

内容体系

成体系的学习地图

按岗位、任务、场景开发成体系的、碎片化“微课程”“微内容”

内容生成

依靠内部专家开发的系列课程

全员参与,“众包”“共创”

内容交付

依靠内部培训师或师徒制、E-Learning资源库进行技能培养与经验传承

个性化、混合式学习及运营

目的

学习管理,人才培养

整合学习体验,直接促进绩效

图表1:轻型学习体系与传统学习体系的区别

所谓“轻”,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对于学习者(知识需求方)来说,学习内容有针对性、直接有效、不繁杂、不“过载”,同时,学习过程轻松,没有压力和难度;第二,对于开发者(或知识提供方)来说,学习体系开发简单、容易,无需专业的训练或技能;第三,对于企业学习体系的运营/管理者而言,灵活、快速、易于调整。

海量微课是基本元素

从学习资源的角度看,每门微课针对一个知识点、技能操作、具体问题与场景的经验。以微课为基础,未来借助标签、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将使每一个学习者在其需要时得到符合特定场景的、恰好足够满足其需求的支持。这是轻型学习体系的理想境界,也揭示了海量微课(既要碎片化,也要有体系化)将是轻型学习体系的基本元素。

其实,微课不只是一些学习资源,也是一种教学理念或组织智慧传递模式,如同“催化剂”一样催化企业学习体系的转型。“微课”对于学习者而言,不仅带来了学习负担的下降,更符合“新人类”的学习特性,也降低了知识创作或生产的难度,让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进来。

当然,它为学习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规划并产出这些海量的微课?如何把它们组织得当,使其有效地发挥并保持作用?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仅需要智慧、创新精神,也将考验我们变革的勇气。

让用户创作内容

要产生海量的微课,并实时、动态地对其更新,使其保持“有效”(适合业务发展和员工的需要),仅靠数量有限的专业人员(业务专家、课程开发者和内训师等)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所有员工都参与进来,及时地将其完成工作、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新知识、变化的经验“贡献”出来,并“举报”已失效或无效的内容。为此,用户创作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简称UGC)是新型学习体系不可或缺的要素。

虽然UGC看起来很美,但一些朋友对它仍心存疑虑。在他们看来,UGC似乎靠不住,一则不可控,二则可能质量不高。对此,我认为要一分为二地看。一方面,只有用户最清楚实际应用场景、真实的问题与需求,如果用微课技术使知识“颗粒度”更细致,其实无需专业、繁密的教学设计,普通人都有可能创作出质量合格的知识来;另一方面,倡导UGC不意味着否定或抛弃专业的知识萃取和知识开发,而是将其作为组织内容的产生方式,对其进行审核和管控。不过,对UGC的管理方式不同于正式学习,需要我们继续探索。

移动学习不只适用于培训

在移动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微课因其“微”、形式多样、分散化等特点,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智能手机、社交媒体工具等移动互联网传播,成为适宜移动学习平台的内容。同时,移动学习的及时性与互动性也为微课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支撑,不仅能快速实施培训、为学习者提供支持,还可以迅速获得点评与意见反馈,对内容进行迭代、修改或更新。

如今,一个普通员工利用千元智能手机和免费App,就可以创作出高质量的微课,并实时地和同事分享、交流。由此看来,移动学习与微课二者相互增益,如“天作之合”,成为轻型学习体系不可或缺的技术应用和平台。

在我看来,移动学习不只适用于培训,还适宜于员工自学、社会化学习以及绩效支持的手段。通过定义(Define)应用方式与策略,基于移动设备的特性进行重新设计(Design),选择最适合的平台与内容开发(Develop)策略,并注重学习体验的运营(Deliver),将是充分用好移动学习的四个关键技能。

混合式学习仍是大势所趋

未来,混合化学习将是企业学习的标准配置,以下两方面都是混合式学习的具体表现。一方面,今天再也没有企业可以忽视或远离互联网技术,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将是大势所趋——无论是依托微信还是独立的App,在线学习、移动学习已经渗透到我们每个人的周遭,传统的课堂培训也频现在线学习的影子。

另一方面,受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新人类”的偏好、企业“环境”中出现的“互联网+”、人才流动率加大以及快速迭代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和员工对快速培训、即时学习(Just-in-time Learning)的需求日益迫切,移动学习、翻转课堂、慕课、绩效支持等新的学习技术应用快速崛起,催生了新社会化学习、非正式学习,与仍居主流的正式学习日益融合。

未来企业学习系统的差别不在于是否为混合式学习,而在于如何混合。混合式学习并不是把多种方法“堆”在一起,而是要基于目的,选择最适合的方法进行系统设计。设计并实施好混合式学习,既要理解其精髓,把握相应的理论/理念,也要熟悉各种相关技术、方法与工具,更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能,能够结合实际灵活使用。对于很多企业培训经理来说,这将是一项必备技能,也是不小的挑战。

大胆尝试游戏化学习

以“85后”“90后”为代表的“新人类”成为职场劳动者的主力军,是当今企业学习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他们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是技术达人,更加依赖社交网络、视频和游戏,追求参与感,喜欢新鲜,希望学习更加简单、快捷、好玩。

为此,在轻型学习体系中,游戏化(gamification)将是一个重要的元素。

“游戏化”不一定是要玩游戏(无论是物理上的游戏,还是视频或电子游戏),而是让学习变得更“好玩”。从这种意义上,谁都可以、而且应该尝试游戏化学习,每个培训经理和培训师、管理者也都应该学习游戏化设计与运营。

相对于“微课”和“移动学习”,我认为很多学习管理者对“游戏化学习”存在误解,虽然安利、银联支付学院已有一些实践,但游戏化学习设计与运营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专业,涉及游戏、美学、心理学、人类学、教学设计、引导与学习运营等技能,并不易驾驭。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绩效支持将成为新“生长点”

虽然许多人不否认“非正式学习”的重要性,但多年来,它仍是很多人深感陌生的一个领域,企业学习与发展部门在这方面的投入也非常有限。未来,这一现象将得到彻底改变。在轻型学习体系中,除了面授培训、在线学习等“正式学习”项目与内容,还将包含更多的非正式学习元素。近年来,在非正式学习实践方面,最突出的亮点包括“社会化学习”(social learning)以及“绩效支持”(performance support)。

我认为,“绩效支持”将成为学习与发展领域新的“生长点”,正在迅猛发展。尤其是当绩效支持遇上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技术,更是插上了高飞的翅膀,即将迎来“第二春”。

简单说来,“绩效支持”是与培训截然不同的员工学习理念——前者是嵌入工作流程之中,在工作现场给员工提供“及时所需”“有针对性”“刚刚好的”支持;而后者一般是在某个固定的时间段里,在工作现场之外让员工了解并掌握某些知识或技能,希望学习者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回忆起这些知识并进行应用。传统的培训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绩效支持是与工作整合的、直接支持员工完成任务、提升绩效的一个系统或框架,其中包括许多实用的工具与方法。

营造社会化学习生态圈

从本质上讲,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社会化过程,每个人的学习也是独一无二的。未来,企业要营造一个社会化学习生态圈,支持员工实现“个性化的学习网络”(Personalized Learning Network)。每个员工可以根据其独特的需要,选择最适合的学习方式。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既有人际资源,如民间高手、兴趣小组、俱乐部等,也有在线资源,如论坛、百科(Wikis)、知识库、实践社群(community of practice,简称CoP)等。而后者被ATD主席托尼·宾汉姆等人(Tony Bingham)称为“新社会化学习”,它近年来发展迅猛,也将成为轻型学习体系的重要实践。

美丽,往往来之不易。以上七项最佳实践如同“七色花”的花瓣相互依存,但要使其绽放,却并不容易,既需要肥沃的土壤、适合的品种,也离不开精心的培育与正确的时机。2016,希望你的“七色花”绽放!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培训杂志”立场。

往期文章推荐(可点击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邱昭良 | 这样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才有效!
混合式学习——提升组织学习效用的高效之道
为学生插上计算思维的翅膀—记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面向混合式学习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案例】新东方是如何培养关键人才的?
困惑培训经理的49个经典问题!
混合式学习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oc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