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26. “执大象”还是“执道象”?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的前两句是:“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安平泰”多为“安平太”,帛书本和竹简本则是“安平大”。太,古作“大”,也作“泰”,这里用“泰”更贴切。首句“执大象”令人费解。“大象”肯定不是动物大象,到底指什么,先看古人的注解:

河上公章句:“'执大象,天下往’执,守也。象,道也。圣人守大道,则天下万民移心归往之也。'往而不害,安平泰’,万物归往而不伤害,则国安家宁而致太平矣。”河上公把“象”直接说成“道”,对后人影响很大,但他的注解也存在问题。若“象,道也”,那么“执大象”就是“执大道”了。老子为何不直接说“执大道”呢?

王弼注:“大象,天象之母也,不炎不寒,不温不凉,故能包统万物,无所犯伤。主若执之,则天下往也。无形无识,不偏不彰,故万物得往而不害妨也。”王弼说“大象”是“天象”之母,“天象”又是什么呢?仍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再看现代名人的解释:

余秋雨翻译:“执守大道,天下归往。往而无害,平泰安康。”(余秋雨:《老子通释》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109页。)他认为“大象”就是大道。

南怀瑾有两种解释:

一是天象说:“'执大象天下往’,这个'象’字,不是叫我们抓一只大象,而是现象的意思。人要懂得天地万有的大现象法则,则天下都可以去得,而无往不利。关于这一点,古代儒道两家不分时,都有同样的解释。在道家的原始经典《阴符经》上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这就是'大象’,因为道法于天,因而有了风雨雷电的变化,日夜明暗的往来,春夏秋冬的替代。”(南怀瑾:《老子他说》续集 东方出版社,2010年,第55页。)

他说“象”是“现象”,但“现象”也不好“执”。后面又说《阴符经》中“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就是“大象”,则把问题搞复杂了。因为,“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观察天道的自然规律,按照这些规律去做就行了。说的是人性修养,看不出与“大象”有什么关系。他说的“风雨雷电的变化,日夜明暗的往来,春夏秋冬的替代”也只能是天象而不是“大象”。

二是八卦说:“天地间有八个大现象挂在那里,上面是天体,下面是大地。这八个现象,天、地、太阳、月亮、风、雷、山、泽,互相交换影响,构成了宇宙万象的根源。若是我们了解'大象’的法则,天下就无往而不利了。”(南怀瑾:《老子他说》续集 东方出版社,2010年,第55页。)《易经》的八卦之象没有太阳和月亮,更谈不上“'大象’的法则”。

陈鼓应今译:“执守大'道’,天下人都来归往。归往而不互相伤害,于是大家都平和安泰。”(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206页。)“执大象”说是“执守大'道’”。

刘笑敢说:“'大象’即第四十一章'大象无形,道隐无名’之'大象’,即道。道的原则可令天下人归之,共享太平,而无遗患。”(刘笑敢:《老子古今》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364-365页。)他说得很明确,“大象”,即道。

当然,还有很多专家学者解释,在此不一一列举。总之,大家认为“执大象,天下往”,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当代专家学者也有从“执”字下手,认为“执”字刻错了,应为“埶”。因为,“执”的繁体字是“執”,“執”与“埶”很像。刘笑敢引用裘锡圭的说法:“此章第一字,今传各本及帛书本皆作'執’,只有简文作'埶’。'執大象’当然讲的通,'埶大象’也可以讲通。'埶’字上古音与'设’相近,殷墟卜辞、马王堆帛书、武威汉墓所出《仪礼》简以及《荀子》等书中,都有以'埶’为'设’的用例,'埶大象’也可以读为'设大象’。”他还说:“此字李零从传世本读为'執’。或曰'埶大象’当读为'势大象’。”(刘笑敢:《老子古今》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362页。)

“執”与“埶”字形确实很像,但两个字的词义和读音相差很大。埶,读(yì)古同“艺”,读(shì)古通“势”,若与“大象”搭配为:“艺大象”、“势大象”或者“设大象”都不好理解,说不通。所以,“執大象”的“執”不可能错。

我们再看“大”字。大,形容词,本义与“小”相对。“执大象”的“大”若依本义,已经很难解释。《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老子说“道”这个东西:“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也就是说,“道”有两种称呼:可以叫道,也可以叫大。古人有名,有姓,还有字。如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古代人是先取名而后冠字。“名”对内,是长辈、父母叫的;“字”对外,是平辈或社会上叫的,所以对“道”而言,我们通常称“道”而不叫“大”。但是在这里“执大象”也可以叫做“执道象”。因为《道德经》第三十四章老子还说:“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说明“道”不只是一种叫法,可以称“大”也可以叫“小”。

所以,在本章“象”不是“道”,“大象”也不是“道”,只有“大”才是“道”。“大象”即“道象”,执大象”就是“执道象”。因为“大象无形”,所以“道象”只能是道的象征。象征是以具体的事物体现某种特殊意义,比如:红色象征革命,鸽子象征和平,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竹子象征谦虚和气节。拿什么象征道呢?老子没说。简言之,在灰色的大旗上庄重地书写一个“道”字也可。扛着道字大旗“天下往”就说得通了。

在《道德经》中,并不是所有的“大”都是道,据统计《道德经》中有58个“大”,其中44个是大小的“大”,14个是指道。如“大制不割”,“大器晚成,大象无形”,“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等,都可以用“道”代替“大”来解读,而且更直接、更明白、更好理解。这样,本章就好解读了: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高举象征着“道”的大旗,来往于天下。举旗的人和追随者都不受伤害,也不伤害别人,到处是安宁、和平、康泰的景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执大象,天下往”如何理解?
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第三十五章 道用无穷
还原版《道德经》第八章:善贻且善成
《道德经》“往而不害,安平太”如何理解?“害”字何意?
古墓出土最早《道德经》,证实今本多处篡改,网友:难怪看不懂
杨立华:以无为用:《老子》的哲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