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75. “取天下”是夺取天下?“无事”是“无为”吗?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取天下”是夺取天下吗?先看古人的注解:

河上公章句:“'取天下常以无事’,取,治也。治天下常当以无事,不当烦劳也。'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及其好有事,则政教烦,民不安,故不足以治天下也。”“取天下”是治理天下。

王弼注:“动常因也。自己造也。失统本也。”注解特别,不好理解。看现代名人学者的解释:

余秋雨翻译:“治理天下,不要自找麻烦。如果有太多麻烦,就不配治理天下。”并解释:“完全不找麻烦的治理者,那就是圣人。他们会把自己消融到百姓之中,大善大信,想找麻烦也找不到了。”(余秋雨:《老子通释》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146页。)“取天下”是治理天下,“事”是指麻烦。

南怀瑾说:“老子说,以无事而取天下是最高的道德,……'无事’就是只要求自己行为的功德成就,道德的成就;……以力量功业打下来的天下,是有事取得的天下。”(南怀瑾:《老子他说》续集 东方出版社,2010年,第137-138页。)他认为“取天下”是夺取天下,“无事”是无功业。

陈鼓应今译:“治理国家要常清静不扰攘,至于政举繁苛,就不配治理国家了。”(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251页。)“取天下”是治理国家,“无事”是无动乱。

刘笑敢再三强调:“'取’不能解释为'治理’的意思,……'取’特指非常容易,无须动用武力而强夺硬取的情况。……以无事'取天下’,也就是自然而然地获得天下,是没有激烈争斗和重大牺牲的顺势而成的获得”(刘笑敢:《老子古今》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484-485页。)这种说法也没有信服力。因为,在《道德经》中,老子没有以无事获取天下的理想。

在《道德经》中“取天下”出现了4 次,分别在第二十九、第四十八和第五十七章。除第二十九章的“取天下”是夺取天下之外,其它两章无夺取之意。因为,在老子时代还是周王朝的天下;《诗经·小雅》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老子是懂的。所以,他不主张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更不会鼓励诸侯们去“取天下”,于是说:“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意思是天下不可以随便夺取的。

那么,“取天下”能不能理解为治理天下呢?还是要研究一下这个“取”字:

取是会意字,本义是割下左耳。如《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割下左耳是获得、得到、赢得之意,本该得到,自然应得,不是夺取。所以,“取天下”在这里不是夺取天下,而是获得天下。获得天下的关键是坐稳江山,要想坐稳江山就要取信于民,而要取信于民就要平安无事,天下无事人民安居乐业。取,可引申为治理、管理和统治。

要坐稳天下,赢得民众的信任和拥戴,那就要“常以无事”。“无事”不是无所事事,也不是“无为”。无事就是没有变故或没有动乱,平安无事,安然无恙,稳如泰山。所以,治理天下或者一个团队经常要以稳定为前提,社会稳定平安无事才好发展。倘若“有事”,到处发生事端,天下大乱,就不能够治理好天下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老子《道德经》中的这3个处世哲学,我们越早知道越好
老子 道德经译文 第五十七章
读《道德经》五十七章“以正治国”有感——摘自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之学用者感悟
《道德经》到底是讲什么的,为何被那么多人推崇?
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总结《道德经》的精髓,你会用哪一句?为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