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76. 圣人“常无心”还是“无常心”?

       凡是有良心的人,有恻隐之心的人都会希望天下太平、世界大同。如果要想永保世界第一,那就要有肚量、有胸怀、有气魄,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利益,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即“人类命运共同体”。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这种理念。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这一句版本有分歧。河上公、王弼、傅奕诸本都是“圣人无常心”,帛书本是“圣人恒无心”。圣人“常无心”还是“无常心”?先看古人的注解:

河上公章句:“'圣人无常心’,圣人重改更,贵因循,若自无心。'以百姓心为心’,百姓心之所便,因而从之。”注解与原文不同,也说“无心”。

王弼注只有四个字:“动常因也。”不好理解。看现代名人学者的解释:

余秋雨说:“'圣人常无心’,有的版本作'圣人无常心’,但历来的研究者觉得应该是'无心’,如果说成'常心’就是另一种意义了。后来看帛书乙本是'常无心’,因此就定了下来。”(余秋雨:《老子通释》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147页。)说得很清楚。

南怀瑾说:“所谓'无常心’就是没有主观的成见,没有我见,没有主见。那么有道的圣人,以什么为心呢?'以百姓心为心’。”(南怀瑾:《老子他说》续集 东方出版社,2010年,第140页。)他主张原文为“无常心”。

陈鼓应今译:“圣人没有主观成见,以百姓的心为心。”(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255页。)“常无心”译成“没有主观成见”,不妥。

刘笑敢认为:“从内容上看,也以帛书本作'圣人恒无心’于义为长。……按常见之传世本'圣人无常心’,其意义可以有两种疑问,一是圣人既然无常心,是否可以始终以百姓之心为心呢?二是圣人虽无常心,但仍然是有心,这样圣人是否能够真正以百姓心为心呢?这样,文意就有了动摇的可能。”(刘笑敢:《老子古今》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487页。)有道理。“无常心”也可能误解为有异心。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就是说,圣人常常没有私心,而是以老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更直白地说,圣人有公心、无私心。常心,通常解释是平常心或恒心。无心,通常解释为不是存心、没有心情、没有心机。说圣人没有平常心、没有恒心是讲不通的;圣人没有心机、没有私心就对了。圣人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长地久,进退为保——帛书《老子》第七章解读
天地不仁:《老子》解义(五章)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对立中的“难兄难弟”
让心归零
【达咖沙龙】由“道”而“法”:先秦道家政治哲学的两重转向
还原2500年之前《道德经》的原貌以及正确打开方式——全文【第497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