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7.《道德经的现实意义》——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原文分析】:

本章老子又专门解释他的道——非常道。非常道的新特征大约有四:一是有物混成;二是独立周行;三是大逝返;四是道法自然。

【现实意义】:

本章主要是讲道的。它的现实意义就是最后一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哲学原理。

天人合一通俗地讲就是,天也好,地也好,人也好都要符合或遵循一个“道”,离不开道。天地人同命运,也就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也指天人相合、相应。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但是,这“四大”之中还是要排个顺序,拟个法则。那就是:人要效法地,即人道;地要效法天,即地道;天要效法道,即天道;而道的法则就是自然——自然而然,不是大自然。前面的法与后面的法,字义不一样。

河上公章句简单明了:“道性自然,无所法也。”

王弼注:“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也。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也就是随方就圆,自然而然。

荀子有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就是自然。

大自然指的是自然界,是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物质世界,是万物之一,是道的“孩子”,道怎么能效仿呢?所以,“道法自然”的意思是,道的法则、规律就是自然。

有学者认为,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四句中,前三句的法都是动词,惟独最后一句的法突然解释为名词,殊为突兀,于理未惬。也就是说,前面是效法,后面是法则感到突然,不合情理,没有惬意。其实,在《道德经》中,很多字在前后不同的章节意思是不一样的,如道、德、物;同一章中同一个字前后意思也不一样,如第七十二章“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前面的两个厌,同压,压迫之意;后面的一个厌才是它的常用意思——厌恶、讨厌、嫌弃。如果只按一个字义理解是讲不通的。

天佑万物众生,人尊天道自然。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自然规律是物质运动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表现为只要对应客观条件具备这一规律,即其作用具有不变性,反之这一规律即会失效,各类规律互不干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社会规律亦如此。

古人早有言,如《左传·宣公十五年》:“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老天违背了春夏秋冬四时运行规律,便会发生灾难。比如春暖花开时,突然倒春寒,禾苗就会冻死;天突降暴雨或暴雪都会造成大灾难。大地违反了万物生长的规律,便会出现妖异。如南橘北枳,南方的橘移植到淮河以北就会变成枳。同一物种离开了它自然生长的环境条件就会而发生变异。

人民群众也一样,如果违反了社会道德,就会发生祸乱,引起社会动乱,民不聊生。

附:

【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新译】:

道这个东西是有物混成的,在天地之前就有了。无声无形,寂静而寥阔,独立自在而从不改变;周密遍行而从不怠慢也不停息。可以称作为天下万物的母亲。我不也知道它的名字,勉强冠个字叫“道”,再勉强起个名叫“大”吧。无所不包的大,就要行走管理和照顾,要照顾周到就要行走很远很远,遍布每个角落,但是再远也不能停留,远到穷极再返回来。

所以道为最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这四个称大的,人是其中之一。

人要效法地,地要效法天,天要效法道,道的法则就是自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成子养生之道的原理(一):什么是广成子的至道
老子思想真谛
“天人合一”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天人合一
杂说“非常道”
《道德经》的管理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