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军士兵在战场上的最好辅助武器,关键时刻防身之宝的柯尔特手枪

有关二战的美国电影里,普遍都会出现这么一个场面,一名美军士兵打光了步枪的子弹,而敌人还在冲过来,于是美国大兵抽出一支手枪,将敌人直接打死,然后从容不迫的步枪换弹。这种手枪,就是柯尔特M1911系列手枪,这也是二战中美国大兵们普遍配备的手枪。那么这种柯尔特手枪,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美国士兵如此追捧呢?

一、柯尔特手枪的诞生

手枪在军队里一直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武器,当你的步枪没有了弹药,敌人冲过来的时候,手枪就是你此时唯一的依靠。但在美菲战争中,美军猛然发现,自己制式的.38 Long Colt口径左轮手枪在丛林战场中表现不可靠、制止力低,无法有效对抗服用麻醉用途毒品的摩洛游击队。

无奈之下美国陆军只能从仓库里翻出了发射.45柯尔特枪弹的M1873单动式左轮手枪,令人惊讶的是,这种老旧的左轮手枪在战斗里效果非凡,较低速且较重的弹药对健壮的摩洛族人更为有效。

既然 .45枪弹这么好用,美国陆军就干脆在1902年把更多的M1873运至菲律宾战场,当然这种左轮手枪上弹慢的问题还是被发现了。很明显,这种东西只能算是应急产品,未来还是需要更好的手枪。所以时任美国陆军军械兵团主管威廉·歇尔将军做了一个决定,他计划招标并测试新的半自动手枪,目的是用其取代左轮手枪作为制式辅助武器。

在1899年尾至1900年初,美军举行了自动装填手枪评选,参加的厂商有毛瑟、曼利夏及柯尔特等众多知名公司。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个非常难以逾越的技术难题,因为军方的要求是使用 .45手枪弹。

可以想象,在当年的环境下,一支半自动手枪要发射 .45手枪弹,而且要故障率极低,难度简直是地狱级的。不过这对于柯尔特公司的设计,约翰·勃朗宁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他已经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

他所设计的柯尔特手枪其基本操作原理是利用后座力,也就是说利用子弹内的发射药的燃烧气体将弹头推出枪管,此时锁在一起的枪管与套筒受后座力开始向后滑。弹头射出后,枪管与套筒继续一起向后滑一小段距离。然后枪管尾端以绞链为轴向下摆动。

此时套筒内的闭锁凹槽与枪管尾端凸筋分离,不再锁在一起,套筒继续后退,抓子爪抓住弹壳退出膛室,退子钩弹出弹壳,套筒后退到底。

此时复进簧把套筒反弹向前。套筒带动弹匣内下一颗子弹上膛,继续向前,套筒内的闭锁凹槽与枪管尾端凸筋对准,枪管尾端以绞链为轴向上摆动,枪管与套筒再度锁在一起。套筒与枪管继续向前滑一小段距离,枪管回复水平线。

另外,该枪拥有有双重保险设计,握把式保险需要以掌心保持按压才可发射,松开保险制时扳机与击锤间的传动凸齿因无法连接从而阻止意外击发。

另一个是为位于手枪枪身左面手动保险,在保险状态下会锁紧击锤及阻铁,套筒亦无法复进。有了这样的完美设计,柯尔特公司对这场竞标信心满满,他们几乎已经看到自己要获得美国军方大把订单了。

二、柯尔特M1911手枪

在1906年共有六间生产商参与了制式手枪评选,包括柯尔特、伯格曼、DWM、萨维奇轻武器等。在他们各自提交六个手枪设计后,只有萨维奇轻武器和柯尔特所发射.45 ACP的样枪能继续参与评选,但仍然被认为需要进行改进设计。而萨维奇轻武器及柯尔特的样枪在1907年至1911年间进行多次测试,每次测试后两者亦不断进行改进。

至1910年尾,柯尔特的样枪在6000发射击试验后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而萨维奇轻武器的样枪就出现了37次故障。在通过所有试验后,柯尔特的参选手枪在1911年3月29日正式成为了陆军的制式手枪,定名为M1911手枪(Model of 1911),并且在1913年成为了美国海军、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制式手枪。在一战开始前,柯尔特已经进行大量生产以达到美军的要求,国营的春田兵工厂亦有参与生产。

而在一战中,M1911手枪在美军中大量服役。在当时一战的堑壕战环境下,能否拥有射速较高的武器,就成了保命的先决条件。所以在一战中美国军方加大了该枪的采购量,一些参军的美国士兵也会自己购买一支M1911手枪防身。

在一战的堑壕战里,许多美国士兵就是一手举着砍刀或是匕首,一手举着M1911手枪和德军争夺战壕。在这样的场合,只要没有举着冲锋枪的德军,那么基本上都是美军取得了胜利。

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美国陆军中士阿尔文·约克,他是当时使用手枪这种辅助武器的绝佳例子。在1918年10月18日的清晨,他所在的团被德军的机枪压制,无奈之下只能派出一支17人的侦察部队去极强的侧翼侦查。

不过这支小部队很快就走错了路,因为该死的地图是法语写的,而他们看不懂法语。但运气好的是,他们误打误撞的绕到了德军的身后,迎面就撞到一群正在吃饭的德军,于是美军立刻俘虏了他们。

不过返回时,他们却被另一处机枪阵地的德军发现,并用机枪向他们扫射。德国俘虏们在开火前就听到了对面的呼喊声,所以迅速卧倒,没有什么损失,但是美军却为此付出了一些伤亡,约克中士的好朋友,小分队的指挥官伯纳德·厄尔利中士中弹身亡。

愤怒的约克中士随机抄起步枪自己向敌人侧翼运动,出身猎户的约克中士将德军当做兔子打,五发子弹弹无虚发。德军惊恐之下利用地形向约克中士靠近,并等到约克中士打空了第二轮弹匣后,开始向约克中士靠近。

然而德国人不知道的是,约克中士手上还有一支M1911手枪用来防身。面临危局,约克中士当即拔出了M1911手枪,并打开保险向德军射击。

德军丝毫没想到迎接他们的会是一阵手枪点射,猝不及防之下德军士兵纷纷中弹身亡。其中最后一个被打死的德军士兵距离约克中士只有一步之遥了,但他刚举起刺刀就被约克中士击毙了。

受到他的鼓舞,被压制的美军跳出来向德军进攻,打死了25名德军士兵,俘虏了135人。经此一战,约克中士一战成名,被晋升为军士,并得到了一枚闪亮亮的国会荣誉勋章。而M1911手枪因此一战成名,成了美国上至将军,下至士兵最信赖的武器。

三、最好的辅助武器

当然了,这不能说M1911就没有缺点了,在一战中,它还是暴露了一些缺点,比如说扳机太过靠前,而扳机圈又太小,没有准星只能盲射等小问题,士兵的手也往往在射击时被击锤锤伤虎口等小问题。

基于这些问题的暴露,美国陆军也给柯尔特公司提出了一些改进要求。柯尔特公司自然不愿意得罪美国陆军这么一个大客户,于是开始对M1911做出改进。

改进项目包括:扳机稍微后移、加大扳机护圈、加阔准星、握把近扳机护弓的位置加上凹槽、加长握把式保险上方的突出部以避免射手虎口被击锤锤伤、加厚握把尾部(后来版本又再被简化了)、加长击锤以利于操作及简化了握把上的纹路等。

这种改进型就是后来的M1911A1手枪,该型手枪于1924年完成,1926年定型生产。因为没有进行内部修改,所以该型手枪的零件可以和M1911互换,非常有利于战场进行零件互换,以修复受损的手枪。不要小看这一点,在战场上最怕的就是武器故障时,你又找不到维修它的备用零件。

而到了二战时期,M1911A1的需求量就远远超过了它的前型M1911。考虑到战场的扩大,和战场形势的复杂,美国陆军一口气订购了190万支M1911A1,如果加上盟国的订单那就是总共290万支。这还不包括美国陆军库存的M1911手枪,以及参战官兵自带的M1911和M1911A1手枪。

而在战场上,这么一支M1911A1手枪往往就能帮了大忙。因为换弹产生而火力中断时,如果有敌人冲过来,美军士兵的第一选择就是抽出自己的手枪,对准对方的脑门来上一枪。

典型例子就是美国陆战一师的战斗英雄,在瓜岛战役杀死无数日军的约翰·巴斯隆,他当时就是凭借两挺机枪和一支M1911A1手枪交替开火,才撑过了日军的攻击,并让无数日军成为其枪下亡魂。

而美国飞行员或是坦克兵,也非常喜欢带上一支M1911A1手枪作为防身工具。因为当他们要跳伞逃生,或是弃车逃生时,M1911A1手枪都是他们最好的防身工具。毕竟在狭小的机舱或是拥挤的坦克舱室里,想要多带步枪是不可能的,飞行员坦克兵都只能靠手枪防身。

好在这种手枪异常优秀,轻易不会出现故障,因此成为了美军官兵的不二之选。纵观二战战史,我们会发现许多靠手枪成功逃生的案例,甚至于还出现了美国驻印度的第十航空队的欧文·伯格特少尉在跳伞中,用手枪击毙了日军飞行员的记录。

结语

由此可见,M1911和其后继型M1911A1是战场上的不二利器,非常适合作为一款辅助武器。时至今日,美军都还有部分部队,比如说美国特种部队——使用,并装备这种手枪。这位手枪中的百年老兵,已经成为了枪械的一种文化,相信在以后的时间中,它还会继续活跃下去。

参考文献:《二战美军单兵装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老的经典--美国M1911手枪
波兰拉多姆VIS35手枪
柯尔特 1911型 手枪 - 战史
曾作为美军将官配枪的“马牌撸子”
撸子传奇之马牌撸子:美军名将标配爱枪,东条英机以此枪自杀未遂
世界十大著名手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