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法理解的数

实数除了常见的整数、分数,还有无理数。除了数学家,一般人对实数(尤其是无理数)的了解实在有限得很。即便是数学家也要到十九世纪后半,才完全弄清楚实数到底是什么,那么,在此之前,人类怎样摸索实数的意义呢?

在中国,很早就能应用分数与小数,遇有根号。就用开方法,求得近似值。中国的数学以应用为主,关心的是怎样求得近似值,从来也不问 2 的平方根到底是什么,更不用说会问:除了有根号的数外还有什么样的数?

巴比伦人也讲求实用,他们心目中的数就是六十进位的整数及有限小数。古埃及人就有点不一样,他们不懂得小数,而分数都要化成分子为 1(分母各不同)的小数之和才能计算(如下)。

可想而知,这种算法非常笨拙,无疑地妨碍了埃及数学的进展。当然,这种埃及分数是很有趣的数学题材,但不是本文讨论的要点[注1]。

[注1]:参阅韩良信〈埃及分数〉一文,刊登在《数学传播》第四卷第三期。

古希腊的数学掌握在哲学家手中,注重的是理论,根本瞧不起实际的计算。他们对数的看法持原子论,认为宇宙的一切事物都可以用自然数或两自然数之比来了解。可是他们并不把比当做数来看待(只有商业计算才用分数,但那不是数学家的事),因此所谓「数」就是自然数。

「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与一股之比()不是自然数之比」,这件事的出现使原子论陷于困境。欧多克索斯(Eudoxus,408-355B.C)于是创比例论,用几何方法处理同类两几何量之比,暂时使希腊的数学基础脱离此困境[注2]。由于比例论的成就,使得几何学成为希腊数学的主流,代数问题几乎全用几何方法来处理。另一方面,比例论虽然解决了一些无理比的问题,但它都还是不把量比当做数,使得算术和代数的发展受到阻碍,这是古希腊数学的最大缺陷之一。

[注2]:参阅《科月》七十年五月号本栏。

由于代数的问题用几何方法处理,也由于古希腊的几何学限于直尺与圆规,所以古希腊所能处理的数,就是尺规所能做出的「数」,也就是尺规所能做出的长度(与单位长度相比的比值),透过这种几何方式,希腊人试图了解由整数经四则运算及开方运算所得的「可做数」[注3]。

[注3]:参阅《科月》六十七年五月号〈三等分任意角可能吗?〉一文。

古希腊的几何三大难题,倍立方、圆化方及三分角,其实就是想要造出 及某类三次方程的根这些数。希腊人万没想到他们的几何方法有时而尽,居然这些数是用尺规造不成的。希腊人看不出尺规作图和四则运算或开方之间会有什么关系,这种代数问题只有等到代数成熟之后的十九世纪才得解决[注4]。

[注4]:同注3。

亚历山大时期的希腊数学学风渐有改变。天文、三角采用小数计算,实用问题不再完全摒弃,小数、分数才纳入数的系统。我们把分数又叫做有理数(rational number),其实 rational 源出 ratio,应该译成比数才对,才合乎原来的意思。至于 irrational 当然是非比数,译成无理数真是无理之至。但约定俗成,我们还是接受通用的译名。此期,阿基米德、海伦、托勒密等人,用了很多分数做为平方根的近似值,另一方面,带根号的「量」偶而也看做纯粹的数来处理,但绝不像几何那样有严格的逻辑基础。印度人和阿拉伯人更进一步,他们不但把带根号的量当做数,而且这些数之间也可以做代数式的运算。他们不像希腊人那样哲学心重,计算的需要使他们只重算,而未触及无理数的逻辑问题。

西元 1500 年以后的欧洲,无理数的使用更加自由。譬如迈克尔·斯蒂菲尔(Stifel,1486 ~ 1567 年)研究 型的无理数;弗朗索瓦·韦达(Vieta,1540 ~ 1603 年)考虑圆内接正 边形,而得[注5]

虽然有些欧洲数学家把无理数当做数,但受到希腊几何学的影响,许多数学家如帕斯卡(1623 ~ 1662 年)、艾萨克·巴罗(1630 ~ 1677 年)、牛顿(1642 ~ 1727 年)等都认为: 若脱离几何就没有意义,所以只有 这种量比,没有 这种数。这种对无理数之不安,可用迈克尔·斯蒂菲尔的话做代表注 6:

[注6]:出自斯蒂菲尔所著《Arithmetica Integra》(1554年)。

「在证明几何图形时,有时候有理数不管用,而无理数取而代之,居然很管用。这使我们不得不承认无理数确实是数。可是其他的理由却使我们不得不放弃这种想法。亦即,当我们用小数表示无理数,我们发现小数没有个结尾。既然它是那么不确定,它就不是真正的数。因此,就像无穷大不是一个数,无理数也不是真正的数,它躲藏在一种无穷的云雾里。」 [注7]

[注7]:无理数为无穷小数,小数位数写得再多,还是有「……」,所以觉得不确定,觉得在无穷的云雾里。

虽然如此,由于三角的需要、对数的发展等,使得数学家渐渐接纳无理数为数,且使用无穷小数、无穷连分数、无穷数列、无穷乘积、无穷级数等方法来逼近无理数。十七、十八世纪,由于微积分的出现,使大家亟亟于应用这个犀利的新工具,而少做理论性的讨论,只有十八世纪少数几个数学家在无理数的理论探讨方面有些小突破。

1737 年,欧拉将自然对数的底数 用连分数展开,发现它是个无穷连分数,因此证得 是无理数(他同时也证明 是无理数)[注8] 。约翰·海因里希·朗伯(JH Lambert,1728 ~ 1777 年)也用连分数的方法证明下面的重要结果:若 是不为 0 的有理数,则 都是无理数。根据这个结果,既然 不是无理数,那么 ,因此 ,不能是有理数。

[注8]:有理数用连分数表示时,一定是有限连分数。

勒让德(1752 ~ 1833 年)更猜测说: 不但不是有理数,不是带根号的无理数,而且也不是任何整系数多项式方程式的根。满足一个整系数多项式方程式的数称为代数数,否则称为超越数 ── 超越了代数的方法。代数数(如整数、有理数、可做数都是)和超越数的区分,是十八世纪研究无理数在观念上的小突破,可是终此世纪,数学家没法找出一个超越数来。

大致说来,在十九世纪以前,无理数是位无法理解的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程】数学史与数学文化_专题一 数系的扩充
无理数的认识——对无理数发现历程的反思
从记数法到复数域:数系理论的历史发展
实数系统的历史反思
无理数π,曾让数学家付出了生命
数学:帮你认识“无理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