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奇正书·半夏泻心汤(痰气痞)

张仲景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楼主

祖师,我就知道……

一月不更,必有大事……

萌新

楼主

没事,且听我慢慢解释……

楼主

这段话讲的是一个外感病在五六天的时候,病情就可能发生变化,新变化以后的证候是什么呢?“呕而发热”,呕吐是胆热犯胃的表现,胃气上逆就会出现呕吐,所以在《伤寒论》中常常呕吐的存在和不存在来提示少阳病的存在和不存在。

       少阳病的热型有两个,如果是寒邪在经的话,它会见到往来寒热寒在少阳经的时候,正邪相争,互有进退,正气占优势的时候它就发热,邪气占优势的时候它就恶寒,所以少阳邪在经的时候是往来寒热,但是当热郁胆腑的时候邪气就完全化热了,这个时候它就应当是持续的发热,所以热郁胆腑就是持续的发热,所以我们不要以为少阳病只是往来寒热,少阳病还有个热型就是呕吐而发热。

        所以“呕而发热者”正是热郁胆腑的表现,因此张仲景说“柴胡汤证具”,这就已经具备了小柴胡汤的适应证,“而以他药下之”少阳病是忌用汗、吐、下的,因为少阳是个小阳,是个弱阳,所以少阳抗邪的能力是不足的,用汗法不能解决少阳的邪气,用下法也不能驱除少阳的邪气,用吐法还不能驱除少阳的邪气,这些攻邪的治法不能驱除少阳的邪气,只能白白的耗伤少阳的正气,而使病情恶化,所以少阳病要禁汗、禁吐、禁下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少阳三禁要详明”少阳要三禁,禁汗吐下,“汗谵吐下悸而惊”,发汗就会谵语,吐下就会出现惊悸,“甚则吐下利不止”严重的,误用吐下以后,就会导致下利不止,“水浆不入命难生”不仅下利不止,连喝水都喝不下去。

       “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少阳病仍然存在,柴胡汤的适应证仍然存在,有是证就用是方,你再给他用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这虽然已经误用过下法,还不算大错,病情没有发生特别的恶化嘛,但是毕竟因为误下,正气受挫,吃了小柴胡汤以后,就表现出一个战汗作解的临床表现,“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蒸蒸而振”,蒸蒸是什么意思?蒸蒸,盛也。就是兴盛的样子,是寒战盛的样子。战汗的三个阶段是寒战、发热、汗出

         输液反应,开始也是寒战,随后也是发烧,但是随后的这个汗出却可以引发虚脱,引发休克,引发血压下降,甚至于你不去处理的话可能导致死亡,所以这是必须紧急处理的证候,我们一定要把战汗作解和输液反应区别清楚。

       “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如果“呕而发热”这样的少阳病误以他药下之,柴胡证没有了,而出现心下满而硬痛,这提示了少阳之邪和胸膈间的水邪相结,形成了结胸;

        “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如果只是心下胀满堵塞不通,而不疼痛,这个不疼痛是指没有明显的压痛,当然心下痞,按之软,它也是柔软的,柔软而没有明显的压痛,“此为痞”,这就是心下痞,“柴胡不中与之”再给它用小柴胡汤是不行的,不中犹言不可,这不就是河南方言么,再给它用小柴胡汤是不行的,“宜半夏泻心汤”,可以用半夏泻心汤来治疗。

        在这里把半夏泻心汤证和大结胸证相鉴别,和少阳病相鉴别。

        为什么要和大结胸证相鉴别?因为大结胸证是心下痛,按之石硬病位在心下,而心下痞病位也在心下,所以要鉴别。

        为什么要和小柴胡汤证,少阳病相鉴别?因为半夏泻心汤证它是中焦半上半下的枢机不利,而小柴胡汤证是少阳半表半里的枢机不利,都是枢机不利难道不应当相鉴别吗,少阳半表半里的枢机是调整个人体气的升降出入的,而中焦半上半下的枢机主要是调整个人体气的升降的,两个枢机发生了病变,所以一定要鉴别清楚哪个是少阳机不利,哪个是中焦半上半下枢机不利。

        所以仲景特意强调,现在不是少阳半表半里的枢机不利了,因此柴胡不中与之,那应当用什么呢?用半夏泻心汤,来调和中焦半上半下的枢机,对于半夏泻心汤的适应证来说,在这个条文里写的很少,我们讲义倒数第二自然段引用了,《金匱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篇里的“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这样一句话,它的主证是心下痞,成因是胃虚,我们以方测证,它以半夏为君药,半夏又是个化痰的药,所以它又痰扰,胃虚痰扰,中焦斡旋失司,枢机不利,正是这样的原因导致了心下痞,中焦气一堵塞,那就会出现胃热气逆,那就是呕吐,下面脾寒气陷,于是乎就出现了下利。

        这就是半夏泻心汤证三个主证的临床特点和它的病机。中焦有气堵着,上面有胃热的气逆,表现为呕吐,下面有脾寒的气陷,表现为下利。

        你怎么判断它有痰浊呢?一般来讲舌苔厚腻,因此我们才把这个证候叫做痰气痞

        半夏泻心汤,它用了半夏和干姜这两个辛味的药,辛开散其结,不是有气机阻结在中焦吗,然后用了两个苦味的药黄连、黄芩,苦味有泄的作用,苦泄除其满,这样的话就把中焦气机壅滞而出现的心下痞就可以得到缓解。它毕竟是胃气虚,因此用人参、甘草、大枣这三个药调补中焦之虚,以恢复中焦的斡旋机能辛开、苦降、甘调并用正是调和中州,恢复中焦的斡旋机能,和解中焦,和解半上半下枢机不利的一个好方子。另外半夏有化痰的作用,而黄芩、黄连有清上热。干姜和甘草这不就是甘草干姜汤吗,有温下寒的效果,对于上热下寒、胃热气逆的呕吐,脾寒气陷的腹泻,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半夏泻心汤今天在临床上广泛的用于慢性的胃肠炎,中焦有胃脘胀满,底下有下利,上面时不时的有呕吐。


参考文献: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

《医宗金鉴》

《金匮要略》

文案/李    远

审核/唐春梅

公众号:天枢本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郝氏《伤寒论》笔记14
伤寒论第十四期资料!
360doc个人图书馆
胃部胀满怎么办?以下六个经典名方带您认识胃痞
太阳病篇症状解析:心下痞
(12)[转载]学伤寒笔记-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