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山玉器鉴别

在收藏红山玉器的过程中,不能脱离所有高古玉器的辨识方法,我们同样要从质、型、工、沁几方面来辨识红山玉器:

第一,质,红山玉器的玉材来源大部份是岫岩玉,而岫岩玉主要有两类玉材;一是蛇纹石玉,二是透闪石玉,即是我们常说的河磨透闪石。其他少量玉材还有绿松石、玛瑙、煤精、青金石、鸡肝玛瑙、戈壁蓝石、东凌石以及其他不知名的玉种等。当然学会辨识玉材是古玉入门的基础,也是重要的一环。

第二,型,包括器形和纹饰,说起器形和纹饰,想起一件有趣的事情,曾见过一位刚刚接触古玉的朋友,在熟读熟记书上的内容和图片后,每遇到一件玉器,不是说这件玉器的形制轮廓对错与否,就是看纹饰的位置和形状有哪些不妥,以及工艺线条如何等等,都要按照书中内容对照品评一番,最后就轻易的下个结论。这些事情在刚刚接触古玉的藏友中会常常出现,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对古玉标准器的器形和纹饰风格的把握我们是要掌握共性,即符合整个时代的艺术风格和特点,至于落实到每件古玉上我们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因为每件古玉都是不同的古代工匠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手工制作完成的,不是现代化流水线上的产品,就像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每件古玉都有它的个性,所以用器形和纹饰辨识古玉不能生搬硬套,死记硬背,而且不能只拘泥于有限的考古发掘品,对于没有参照物的红山古玉,要从掌握的时代风格和发展脉络上来综合分析,不能轻易的否定,也不能轻易地肯定。

第三,工,琢玉工艺,是工匠工艺技巧及艺术表现力等因素的总和,最能反映出时代的工艺特征和水平,所以掌握工艺痕迹特点,是辨识红山古玉的关键一步。雕琢玉器,不管使用何种工具都要在器物上留下工痕,不过用有限的正规出土器做标准,单从阴刻线、钻孔、打磨等工艺痕迹上分析一件玉器,还是不能完全的肯定和否定的。因为红山文化时间跨度有两三千年,琢玉的工具也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的提高,考古发掘发现了炼铜的矸锅,说明红山后期很可能出现了金属工具,那么就存在了粗工和精工的辨识问题;还有正如上面第二条所说,看红山古玉的制作工艺同样存在着共性和个性如何把握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去体会和领悟了。

第四,沁,古玉因为埋藏,受周围环境、土壤、温度、湿度、压力、酸碱度等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会发生沁变;所以就出现了沙坑、土坑、泥坑、水坑等等不同的说法,而不同坑种出土的古玉状态也千差万别,犹如大自然的二次创作一般;就是同坑出土的古玉也会因为在墓坑所处方位不同有很大的差别;古玉受沁,会产生变化万千的沁象,而且是直接反映在古玉的皮壳上,从皮壳自然演变反映出的特征上,我们会发现古玉的年代特征;自然的沁色、蚀孔、蚀坑、次生物、绺裂、白化、鸡骨白等,以及由内而外的质变演化脉络,这些都可以作为辨识高古玉以及红山古玉真伪的有力证据。红山古玉的沁色五彩斑斓,有浓烈、浅淡的红色沁以及黄色沁、褐色沁、黑色沁、绿色沁;对于刚刚接触红山的朋友多数情况下对红山古玉的沁色有些望而生畏,特别是面对红色沁,而且常常与现代作伪染色联系起来,就经常有很多朋友和我探讨关于红山古玉红色沁的问题,这里我就着重说一下这个问题,首先它的成因有两种,一是:土壤中的二价铁、三价铁离子的沁入,这一点我就不详细说明了;二是朱砂沁成,我们知道朱砂是不溶于水的,如果墓坑干燥,朱砂只会附着在古玉表面或慢慢地从古玉的蚀孔或毛细孔沁入,但这样沁染古玉的速度会非常的缓慢,这种情况下根据玉质的不同所沁染的状态会有一定的差别,不过这样会形成局部的附着和红色沁;而一旦墓坑入水,朱砂会与周围的有机物形成有机的溶液,这时候对古玉的沁染就是大面积的,那么形成颜色浓重的红色也是有极大的可能的。所以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古玉,不要先彻底的否定,不过如果一时搞不清楚可以存疑,可以再结合其他的沁象来综合判断,这样就不会与一件真正的红山古玉檫肩而过了。还有对于学习古玉的各种沁象,要重点从形成各种沁象的成因机理入手,否则容易陷入各种沁态表象的迷局当中。

以上四条简单的介绍了如何辨识红山古玉的方法,也适用于辨识其他古玉;只不过目前面对着大量的伪古玉充斥市场的状况,只用上面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比如红山古玉的材质、器形纹饰、工痕特点都是公开的信息,而对于古玉受沁的各种沁象的详细介绍、图片也长篇累牍,几乎所有的沁态都可以伪作;所以我们应该换一种思维方式来解读一件玉器,如果摆在我们面前的玉器从材质、器形、纹饰、工艺、或者神韵、沁态都像真品,那么我们如何去鉴定它的真伪呢,一般的情况下这么多似是而非的线索会把人的思维搞乱的;不过如果这种正向的思维方法不行,我们就用逆向思维去分析——看能否找出不能作伪即铁真的证据或者伪作的证据,找得到前者就真,找到后者就肯定假了。而至于如何去找出证据,那就需要凭借我们平时对大量古玉悉心观察所积累的丰富经验,需要了解和把握古玉的自然沁变特性等等。而既然是伪作,况且人为的手法再高超,都会有破绽可循。所以鉴定玉器要以辩证的思维,科学的方法做前提,以了解和熟知古玉的各种自然沁变特征为后盾,那么再似是而非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再高超的伪作也会不攻自破。

所以鉴定红山玉器要有正向逆向两个思路:

第一,正向——远看神韵,近看器形纹饰,细看工痕,后看包浆熟感,综合看沁;

第二,逆向——分析自然沁变特征,寻找铁真的证据或伪作的证据;

如果正向不能确定,同时反向寻找证据,如找到铁真的证据可断真,找到伪作的证据即断假。这个方法也可以先逆向后正向,因为古玉作为中华历史文明的文化符号,可以说历经多少朝代更迭,古玉遗存也是浩如烟海,而现有发掘品毕竟是少数,所以在无法一时搞清楚前者时,可以先找证据,断真伪,然后再断代也不迟,而且这个方法相当快速和实用,藏友们不妨可以尝试一下,呵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山玉枭
《说玉》第二章 第三节 “造型”
解读古玉的“打洼、平凸”工艺
图文解读红山玉器的“砣痕”
(8)古玉辨伪基本方法 作者:丁哲
首都博物馆特展“千古探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