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莫扎特的《安魂曲》

我将会在旋律中生活,也将会在旋律中死去。音乐成了我的生命。

——莫扎特

《安魂曲》作于1791年,是莫扎特最后的作品。

1791年秋天,莫扎特曾对妻子说:“我想为自己写一首安魂曲。”不想一语成谶,很快应验。瓦尔塞根伯爵慕名来请他作一首安魂曲以悼亡妻。面对伯爵的殷切期待,莫扎特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部作品的创作中。在给朋友的信中,他写道:“你知道,创作对我来说至少不比休息更累,况且我也不能无事可做。我预料有些事情将在我身上应验。钟声响了,我只能用标点符号向你表示……”

夜以继日地工作,本就身体单薄的莫扎特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但为了能够完成伯爵的托付,他仍坚持着。可直到去世,莫扎特也没能完成这部富于人道主义色彩的作品,这果然成了他为自己创作的安魂曲。莫扎特去世时才35岁,生前的天才声誉和奢华生活都没有了,音乐大师在贫困疾病交加中死去。只有他的音乐,没有一丝伤感,充满阳光、快乐。

 

 

莫扎特这部《安魂曲》采用的是传统的安魂曲形式,填的是德文歌词,根据通用原则,他还填写了拉丁文歌词,非常真挚动人。莫扎特一生的作品都没有痛苦,即便是在他最贫穷潦倒的时候,他也能让作品充满纯净的快乐。这部临终作品仍然保持着这个优点,全曲充满天国光芒照耀的感觉。莫扎特的安魂曲共分8个部分,莫扎特在写到第8小节时去世,他完成了第一部、第二部的合唱和弦乐,第三、四部只完成了合唱。帮他完成全曲的有艾伯勒、斯塔德勒和他的学生苏斯迈尔,但主要是苏斯迈尔。苏斯迈尔的确才情不足,连莫扎特本人也认为他比较笨,但莫扎特在临终前曾对苏斯迈尔有所交待,序曲还是基本体现了莫扎特在前一部分的风格。

著名的日本乐评人志鸟荣八郎曾说:“我聆听这部作品时,不仅仅是感受到莫扎特耗尽自己的心血来创作,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莫扎特创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的那种坚强的意志。莫扎特的意志深深地感染了我。每听一次,我都充满了新的勇气和力量。”当我们在世界上的某一个角落里,听到这首乐章响起的时候,谁不会想到莫扎特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莫扎特未完成的安魂曲
莫扎特 d小调幻想曲
阿巴多·莫扎特《安魂曲》Requiem in D Minor (KV 626)
午夜一时,他离开了人世丨莫扎特之死“纪实”
【特别推荐】莫扎特《D小调安魂曲》,时刻缅怀,警钟长鸣
莫扎特的秘密(十六),安魂曲的约稿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