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杂病论》的“证”是什么?
是症状,不是证候。证候是后世的概念。隋朝的《诸病源候论》是第一部证候学专著。
“证”作名词时,通“症”,病症。
“辨XX病(的)脉症”是两步:
第一步是辨病,比如太阳病,水气病。
辨病以症状为主,脉象为辅。
第二步是辨这种病的脉症,即进一步辨病。
脉属三阴三阳(十二经脉),《灵枢·阴阳系日月》:“阴阳者,有名而无形。”  故脉象属于抽象信息,不易描述与把握。
症属五行(脏象),五行在地成形(在天为气,配三阴三阳),故症状属于形象信息,容易描述与把握。
所以辨病有粗细两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脉、症两个方面。
这种认知方法属于再分法,贯穿于《中医术数》,可以总结为:
“阴阳中复有阴阳,五行中复有五行”。
如五脏的阴阳属性:
五脏阴阳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五五二十五人之政”:
二十五人之政
《汤液经》药性五行,有药味、药气两层五行属性。
古中医理论都是从天人体系中出来的,严谨、简约而直击要害,才不是现在这种大杂烩、假大全、一团浆糊的“辨证”。
“辨证”为什么这么盛行呢,因为正好迎合了唯物辩证法,但辩证法(dialectics)是关于对立与统一,斗争与运动,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源出希腊语“dialego”,意为谈话、论战的技艺,指一种逻辑论证的形式。是言字旁的“辩”。中医的“辨证”是指分辨证候。
还有人认为中医的五脏不是有形的器官。由前文可知,五行在地成形,正是有形器官。至于无形之气,就是十二经脉(故解剖不可见)。两者合为辨病的两个方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体质学说:6种体质分类判断标准
第六节 虚劳
资深老中医的治病八大心得!
5.03脏象学
跟师李可老中医学医心得:
秦伯未中医入门(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