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宋书法家张即之,因有何过人之处,被誉为“宋书殿军”的呢
userphoto

2024.01.15 河北

关注

“殿军”是在撤退时为了保护主力部队不受到追击,而安排在军团中最后的位置以阻止敌方追击所部署的部队。今天我们的故事主角为南宋书法家张即之,探讨的话题是:他因为有哪些过人之处,被后人赞誉为“宋书殿军”的呢?下面请听详细分解。

张即之画像

一、虽生于显赫名门,但难以施展抱负

张即之,字温夫,号樗寮,于公元1186出生,为历阳(今安徽和县)人。他是南宋参知政事张孝伯之子,爱国词人张孝祥之侄,诗人张籍的八世孙。由于在此名门显赫的家族中长大,使得张即之从小就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培养了他对诗词音律和书法的敏锐感知。

可是,因生活在内忧外患的南宋王朝,张即之虽然胸有大志,却无法施展其才能。他以父恩授承务邮,铨中两浙转运司,在举进士后,就到多地担任过文职官员,曾任扬州通判,且改至镇江,又改到嘉兴任职,都能忠于职守。

张即之生性率真,在宝祐四年(1256),他的同乡阆中守王惟中因遭诬陷而被冤枉处死,张即之上书当时的权相贾似道,请求照顾其遗孤,又大胆地让自己的从孙去娶王惟中的孤女,充分显示了他的正直勇敢。

张即之《大字杜甫诗卷》(局部)

张即之后来因与权臣政见不合而遭排挤,年老后主动请求辞职,朝廷特授直秘阁予以退休。从此结束了他波澜不惊的政治生涯。仕途上难以施展抱负的张即之,将大部分精力转向了书法艺术地钻研与创新。

二、继承前辈技法,汲取众多营养

熟悉我国书法历史的读者应该知道:唐代以后,由于宋人向尚意书风的转变和唐楷的走向极致,对楷书的研习者越来越少。虽然北宋苏轼等人有少量正书作品,如《赤壁赋》、《醉翁亭记》等,但由于融入更多的行书意趣,在笔法、结体等方面自然有别于晋唐楷书的基本法则,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正楷字体。

因此,当时的书法界并非楷书的天下。在北宋时期,除了蔡襄能够书写道地的棺书外,其他书法家多不擅长楷书。尽管当时有高宗赵构倡导楷、草并举,但楷书的传统和用笔方式已经逐渐消融,正书经典陷入低谷。

张即之《度人经贴》

正如上文所述:受家庭良好氛围的影响,张即之从小就酷爱书法,他的书法深受唐人影响,初学欧阳询、褚遂良和颜真卿,后来北宋时期的苏轼、黄庭坚、米芾三家,也都是他取法的对象。张即之擅长楷书和榜书,尤喜作擘窠大字。他博学多识,“性修洁,喜校书,经史皆手定善本。”

面对当时楷书陷入低谷的现象,张即之决定勇敢地站出来,他是南宋后期力挽狂澜、振兴书法艺术、穷毕生之力以改变衰落书风的革新家,他的书法名列当世四绝之一,享誉一时,“端(平)、淳(枯)间,荐绅四绝:杨嗣翁琴,赵中父棋,张温夫(张即之字)书,赵子固画”。

三、敢于大胆创新、自成一家体系

在继承古人前辈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张即之汲取众多营养后敢于大胆创新,他能“独传家学”,以张孝祥书为主调,而自成一家体系。由于专心于楷书的钻研与创新,所以在无形中,张即之扮演了中兴宋代楷书的重要角色。

张即之《李伯嘉墓志》节选

张即之的楷书作品早期用笔挺拔、线条光滑,延续了初唐褚遂良书法的规矩。而晚年的作品则展现出方圆兼备的用笔风格,线条柔中带刚,粗细对比极为强烈,与颜真卿的风格更为接近。他的晚年之作如《金刚经》、《佛遗教经》、《李衍墓志铭》等堪称楷书艺术的一流之作。

在楷书创作中,张即之的作品充满了圆润遒劲的风采,给人以耐人寻味的视觉享受。他的笔触意在笔先,笔到法随,起笔收锋,转折顿挫,温驯典雅,内涵丰富,堪称铁画银钩。他注重用笔的细腻变化,以平和的态度展现微妙的表现力,平中见奇,让人叹为观止。

就这样,张即之在楷书艺术的发展中默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艺术性和审美价值,更是对当时楷书风格的革新和突破。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技法,守护着楷书艺术的纯正传统,为后世书法家树立了榜样。

张即之的大字楷书

在现存世书迹中,张即之以楷书写的佛经作品数量最多,成就也最高。他的书法有一个特点:“作大字如小楷”,其字无论大小,结体平稳内敛,笔法峭拔劲健,喜用秃笔,大字中时见飞白,一字之中的笔划粗细悬殊。总体看来,其骨格强硬,字体调熟。

《宋史》本传称张即之“以能书闻天下”,“大字古雅遒劲,细书尤俊健不凡”。其下笔简捷凝练,运笔坚实峻健,点画顾盼生情,结字俊秀而骨力遒劲,使字字结体生动明快,清爽不落俗套。其所书《大字杜甫诗卷》前人评为“有长风破浪气象”。

张即之的传世作品有楷书:《佛遗教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行书《双松图歌》《待漏院记》《书杜诗》《汪氏报本庵记》等。

张即之书李衎墓志铭

出人意料的是,张即之的书法作品还备受南宋死敌金人地青睐,金朝统治下的南方士人和文化圈也对他的墨迹推崇备至。金人视之为珍奇之宝,纷纷效仿他的书体。甚至在北方的金朝境内,张即之的书法也受到了广泛的传颂和学习。

结束语:

南宋书法家张即之,被后人称为"宋书殿军",不仅是对他书法造诣的认可,也是对他在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肯定。因为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魅力,更展现了他对传统书法的继承和创新。

在张即之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于书法的认真态度和对艺术的追求。他不仅在继承前辈技法的基础上,注重结构和规矩,更加注重自己的独特表达和个人风格的形成。从而让他的作品给人以震撼和触动,让人感受到书法的力量和美学的魅力。

张即之所创造的成就启发我们:学习古人前辈的传统技艺,不仅要认真刻苦、博采众长、汲取营养,更重要的是大胆创新、勇于革新,最好能创立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将我国传统的艺术瑰宝(如书法等)发扬光大,不断推陈出新,闪耀出更多光芒。

张即之行书《孔明庙古柏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即之大字楷书《待漏院记》,是“宋书殿军”还是穷途末路
“宋书殿军”张即之,楷书大字欣赏
“宋书殿军”张即之楷书大字欣赏,好有气势!
宋书殿军,张即之:有宋一代楷书之冠
"宋书殿军"张即之,凭一楷书挽南宋书坛颓势,外敌女真亦来求字
他72岁醉中戏书擘窠大字,名动天下,被誉为“宋书殿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