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巨婴》:从“破窗效应”角度解析,为何父母越用心孩子会越失败

今年因为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可以说孩子和父母得到了一个长时间的在家相处的时间,但这也是矛盾激化的时间。

微博上网友们纷纷吐槽:'再不开学我妈就要把我轰出去了'、'没想到疫情还加重了亲子矛盾'、'每天都要承受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唠叨'等等。

家长们却觉得很委屈很生气,明明自己养孩子这么用心,可以说是无微不至、面面俱到,但是到头来却把孩子养出了一身臭毛病:吃完饭就躺在床上什么也不干、上课不是丢三落四就是找借口乱跑、说话不尊重等等。

今天我就想借《巨婴》这部动画短片来和家长谈谈'父母的爱,实际上隐藏着巨大的陷阱'。

一、心理短片《巨婴》:别让你的'爱'阻拦了孩子成长

这部心理短片的主人公男主是一个大号'巨婴',看起来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但是早上起来却赤裸着上半身,大喊一句'妈',然后妈妈就会立刻过来帮他穿衣服。

看到这里我相信你们一定和我一样感到不可思议,但接下来的剧情更匪夷所思。

这个大号'巨婴'整天除了玩手机,什么都不干,甚至连吃饭、刮胡子,都要妈妈来帮他完成。

爸爸虽然有些看不下去了,但是也只是沉默,就像家里的一个局外人一样,不闻不问,家里不管发生什么似乎都与他无关。

结果没想到,路上的一场车祸将他带走了。

整个家庭突然失去了经济支柱,妈妈只能开始变卖家里的物品来勉强维持生活。

但主人公却一点都不懂得体谅母亲,不仅是每天继续打游戏享乐,还对母亲的无意打扰而指指点点,表情很不耐烦。

甚至不顾家里的经济情况,看到电视里的VR产品就立刻要让妈妈买,而妈妈只能叹气摇头,真的像照顾一个小baby一样哄着。

就像小时候一样,孩子不管要什么,即便这个东西在他这个年纪根本没什么用,但只要孩子开口,父母都会无条件满足。

现在'巨婴'因为妈妈没有像儿时那样满足他,就生气发怒,母亲将仅剩的钱给了他,他却生气地打掉了。

看到精疲力竭的母亲瘫倒下来,无不让人感到心酸。

看到孩子不开心,母亲只好想尽办法哄孩子,但儿子都不领情。

最后令人震惊的一幕出现了:母亲将自己的'肾脏'拿给孩子,让他去换钱买VR。

'巨婴'一看高兴得不得了,立刻拿去买了VR。

享乐后孩子饿了,便不耐烦地叫母亲,却怎么叫都叫不醒,他才发现母亲已经死了。

但'巨婴'并没有因此而愧疚难过,而是生气地自己找吃的了。

最后他选择回到母亲的肚子里,因为他没有能力养活自己,无法面对以后的生活,他只想做回婴儿。

二、为什么家长越用心,孩子的坏毛病越难改正

相信大家看完后心里都压着一块大石头,可能因为这部动画虽然短,但是却映射出了生活中很多家庭的现状。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新闻,一个成年人,就跟短片里的'巨婴'一样,因为父母对他极度宠爱,什么都不让他干,最后父母都累死了,而他竟然连送上门的饭,没人喂都不愿意自己吃,最后活活将自己饿死了。

很多人可能无法理解这样的极端,但是在生活中我们是不是正在把孩子推向这样的深渊呢?

就像《巨婴》里,男主人公一起床就喊妈妈帮他穿衣,而在这个过程中他还手拿游戏机玩游戏。

同样,在妈妈帮他刮胡子的时候,他也一直在玩游戏。

他拥有健全的四肢,对没有生活的能力,他成长的过程似乎丧失了自理的技能,只剩下对享乐的欲望。

当他对享乐的欲望越来越大,而生活的能力越来越弱时,他同样也丧失了对家人的同理心,在他的眼里,父母就变成了帮助自己享乐而赚钱的工具人,所以在妈妈为了他而死后,他也没有感到愧疚和痛苦。

我们其实会很容易发现,在生活中我们在过度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其实也在纵容孩子的毛病。比如孩子喜欢边吃饭边看电视,如果家长不及时制止,帮孩子改正,那么孩子就会习以为常,等父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再想去改正就晚了。

在心理学上管这个叫'破窗理论',这个理论就是说,一旦在环境虫产生了不好的现象,一旦放任它存在,没有及时地修复,那么周围人就会不由自主地受到前面这个行为的影响,从而继续这个破坏行为。

而很多时候,家庭里的'破窗效应'都是父母一手造成的:

孩子总是丢三落四,父母帮忙找;

孩子起床太晚不叠被子,父母帮忙整理;

孩子吃饭太慢,父母马上上手喂;

孩子作业很晚还没写完,父母帮忙做……

久而久之,孩子会认为什么事情不用努力做也没事,因为父母会帮忙做,等孩子养成了这个坏习惯,父母再想纠正,就为时已晚了。

三、避免陷入'破窗理论',让孩子真正独立自主

1、提前预防孩子的坏行为习惯

因为现在很多家长都在外工作,可以说对孩子的观察和陪伴都不足,所以这时候就很难发现孩子潜在的坏毛病。

这就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细心观察孩子,即便在短暂的陪伴时间里,也要注意孩子的习惯问题,而不是在一旁玩手机。

就像《巨婴》里,父亲明明看到了妻子和孩子的相处模式,却也只是冷漠地看着、离开,他即使很忙,却也能看到过度宠爱的问题,但也没有阻止和纠正。

2、家长要学会'偷懒'

在这个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很多家长的思想就是'孩子负责安心学习,其他的父母解决',但这样观念下培养出来的小孩,也只能是'巨婴'一个。

我在生活中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哎呀这个你不会,你去学习吧'、'做个饭磨磨唧唧的,厨房都要被你炸了,你给你去学习'、'孩子这些你不用管,好好学习就是给我们最大的回报'……

我们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能够陪伴孩子一生,但我们要知道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生活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们不能将自己的一生都扑在孩子身上,这样只会让双方都疲惫不堪、痛苦难忍。

我们之所以对孩子进行教育,不是为了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望,而是让孩子在今后的社会中能够独立生活,而不至于像《巨婴》男主人公,或者新闻里活活饿死的成年人那样。

3、给孩子一个舒适温馨的环境

其实孩子坏习惯的养成,也和家庭氛围有关,有时候我们总是唠叨个没完,孩子自己能够意识到看太多电视、漫画书对会眼睛不好,但是家长的一张嘴啰嗦个没完,孩子叛逆心起就容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了。

我们不想让孩子玩手机玩电子游戏,想让孩子多看书,我们就可以在家里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家人里都各捧一本书,大家都一起看书,相信孩子会很难看不进去书。

总而言之,家长一定要处理好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和距离,把握好度,才能真正避免'破窗理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离:脱离执念,放手让孩子成长
6分钟动画短片,没有一句对白,无数家长看完沉默了
泰国又出扎心广告!5亿中国家长陷入沉思
一个包子引发的思考:教育孩子,父母需要有分寸感
每一个自闭症孩子的背后都缺少一个给予陪伴的父母?
爱我,你就放开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