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茶瘾,还须有茶隐

你喝茶有瘾吗?若有,那该怎么处理?哈哈,吃茶去。茶瘾,有人说是一种境界。似乎太玄了。其实,吃茶也好,喝咖啡也好,有瘾也正常。当一个人长期从事一件事,或长期喝一样东西,肯定会形成习惯。当这个习惯,无法理智的控制时,就成为了一种瘾。

在长期的茶事生活里,更让人成瘾的是——隐。绝喧嚣,归隐的境界。茶事,多多少少有些“隐”的状态。是大隐,还是小隐?那就要看茶人的胸怀,有人欢喜于山水之间,闲暇的时候可以采采山茶,自己焙茶,自己饮用,一派田园风光——小隐隐于山,过岭采藤花。有人习惯于城市的生活,他哪也不去,也不回避日常的俗事,就在车水马龙的闹市,择一隅,置一席,就在这一席之间呈现生活,可谓大隐隐于市,车水马龙自啜茶。

境界有高亦有低,勉强不了,该上山的就上山,该留下来的就留下来。环境,是境界的一个缘,关键还是心境。如果,城市的喧嚣打扰到了心灵的宁静,可以选择入山去,通过环境的寂静影响心境,也是不错的主意。如果,游走在城市里,心境依然恬淡澄静,那就——不离半步而满目青山。

各人的缘不一,生活方式千千万万,不必拘泥于某种。随自己的意愿,随心则自在。事茶的人,在茶里归隐,是件很美妙的事情。有瘾、有隐,两者兼备,生活就不那么乏味了。其实,有茶瘾,不是什么坏事,毕竟不伤人也不伤己,还能培养出儒雅恬静的气质,可以在一席之间归隐。

归隐,是心境。于外,与平常人无别,一样吃喝拉撒,但心境确实有异,可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茶事,可以从多维度体会,但无非日常与修心。所谓日常,茶是茶人的日课,可以自饮,可以待客。所谓修心,不管一人独饮,还是茶话会,都别忘了“观照”,照看自己的心,外不随环境而转,内不随自己的妄念“流浪”。

茶事,若掌握了以上的基本规律,就可以在茶里归隐。外面毫无消息,内里寂静丰富,安住在心的本位,无一物,却能应现万千,有花也有月,有亭台也有楼阁。如是之境,难道不丰富吗?若发现了这份丰富,又何必到外面找“丰富”呢。自心,是最好的归隐,也是最近的地方。但我们恰恰喜欢往外找,捕风捉影,随波逐流,毫无觉察,落得个“无家可归”的浪子。

有茶瘾,还须有“茶隐”,不然被茶喝,被茶的标签诳惑,被茶的味道迷惑,那就太冤枉了。本是为茶寻故里,却随茶汤流浪去。

茶事,当然不离茶的香气,茶的滋味,但要“即相而离相”,即离同时,才是一个有“茶瘾”而又“茶隐”的茶人。

袅袅升起的茶气,韵味玄秘,一不留神堕在这个烟韵里,成了“茶奴”,冤枉冤枉。若当下凌然一觉,主人现前——做自己的茶主人。茶事,要做自己的茶主人,才能在茶里归隐。做茶奴,必定来来去去,恍恍惚惚,六神无主。

以上种种的描述,并非杜撰,确实是借茶修行的真实状态,但所说的都是心境上的事,是心灵世界的事,只是借茶为“入口”处,最终达到身心的归隐。种种的细节,就不一一论之,其中的奥妙还须爱茶人,亲力亲为,方能体悟。茶事的亲切处,无非提壶,递茶,端杯,如此而已。

即相而离相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茶心
说茶论道
卓越人生的三种境界:一静、二愚、三无敌
人到六十,品雅茶悟人生
闲话“茶境”
物我玄会 绘事同品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