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定西市安定区: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典范

定西市安定区曾因“苦瘠甲天下”闻名,是全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在决胜同步全面小康的新征程上,安定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底线思维的工作导向、务实创新的工作举措,绘就了一幅“天蓝、水清、土净、地绿”的美丽画卷,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绿色答卷”。

高原云海,梦幻仙境。雨后初晴,云雾缭绕,最美东山。

层层梯田绕山巅。摄于李家堡镇东河流域

旱塬梯田如诗如画。摄于青岚山乡花岔流域

中国农业银行万亩员工林。巉口镇朱家山上松柏翠绿,茁壮成长,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构筑起一道绿色长廊。

雕刻在黄土地上的五线谱。摄于石泉乡合营流域

多年来,安定区始终坚持“水保立区”战略,先后组织实施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关川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国土整治项目、林业生态工程等一大批水土保持重点项目。由中国农业银行员工捐资建成农行员工林、浙江省金华市捐资建成金华林、福建省福州市捐资建成福州林,市区各单位、党员干部连年在城区面山开展大规模义务植树,有效推进了生态建设。水土流失治理规模大、质量标准高,基本实现了土不下山、泥不出沟、就地拦蓄、改善生态的目标,治理成效显著。

雕刻在陇原大地上的风景,一部四季如歌、浓墨重彩的画卷。摄于李家堡镇太白山流域

雕塑锦绣梯田,尽收土地温馨。摄于高峰乡平湾村

旱塬美景数今朝。诗意如歌的梯田,是千万民众汗水的浇灌和生命的夯筑。

截至2020年底,全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60平方公里,其中兴修梯田188万亩,营造生态林154万亩,种草留床57万亩,建成各类淤地坝工程160座,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0.4%,林草覆盖率达到38.6%,年土壤侵蚀模数由5640吨/平方公里减少到2340吨/平方公里,年平均流失泥沙量由治理前的2052万吨下降到现在的852万吨,土壤侵蚀量减少59%。

黄土高坡。摄于石峡湾乡虎头山

黄土高原上的梯田王国。勤劳的安定人民在大地上勾画出一幅幅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画卷。摄于鲁家沟镇三湾流域

黄土高原梯田画卷。层层叠叠,高低错落,连绵不绝,泽被万众。摄于石峡湾乡石峡湾村

梯田美景,无不浸透着万千民众戴月披星倾洒的汗水。摄于符家川镇细水岔流域

昔日荒山秃岭,如今绿水青山,百万亩柠条就是生态屏障,百万亩梯田就是金山银山。纯朴、憨厚、勤劳的安定人民,用战天斗地的惊人壮举,修筑层层梯田,像一条条五线谱横亘在黄土旱塬群山梁峁之间。一幅幅由岁月沉积凝结而成的画面汇集成波澜壮阔的诗卷,真实地记录了安定人民的艰辛和汗水,向世人昭示着再造一个梯田连片、山川秀美新家园的不屈精神。在长期的岁月磨砺中,安定人民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勤俭朴素,形成了独有的“三苦”精神、“土豆”精神和“敦厚、包容、坚韧、自强”的安定精神,已成为甘肃精神、陇人品格的重要内容和具体表现形式。(王宏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理知识|黄土高原
【甘肃】定西梯田美如画--西部风情之二
水土流失的治理复习设计
黄土高原,不土了
第3.2节 水土流失的治理
答题模板|涝了旱了怎么办?(高考地理万能模板重制版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