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规是学校文化的凝结

   如今不少学校时刻都在思考如何创新,如何创建特色,但是却忽略了一些细微的常规。为了达到日常工作的规范化,我也曾经竭尽全力,但是往往会出现一抓就见效,一放松就效果大跌的现象。大家似乎不再重视常规性的工作,只关注一些宏大的事情,甚至使学校出现临时突击现象。为了达到标准,教师有时还会大动干戈,影响了同事之间的和气。  

   目前,在基础教育界,流行着“争创特色学校、凝炼典型经验、构建教学模式、营造个性文化”等改革创新活动。为此,我也参观考察了很多这样的学校,收获很多,从中吸取了很多经验并付诸了实施,学校的变革与教师思想的嬗变加速了学校的发展,拓宽了教育管理的内涵。学校特色初见端倪,教师个性得以张扬。  

   但是就在这段励精图治的教育教学创新与改革工程中,我却体验到了一种潜在的危机感。我们的一些日常的常规性工作和细节性问题被忽略了。这一年里,我一改过去的风格,没有再举办过多的轰轰烈烈的研讨会,没有组织过多的热热闹闹的评比活动,没有策划大型的调研活动。我不否认这些活动的阶段性作用,可是,过去这些风暴式的教育活动带来的表面形式的变化和出现的一些经不起推敲的成果,让我开始感觉到了一种担心与警觉。

   很多学校都视文化管理为最上乘的管理境界,有人说一个学校需要经历“人治”、“法治”,然后上升到“文化治校”的层次。佐藤学先生曾说:“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钱理群先生也说:“人们老是追求宏伟的目标而忘记了常识。”这就是我经营学校管理一段时间后的理性的感受。难怪有人说,现在的学校推行素质教育不仅仅是硬件的问题,还有其软件建设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的问题。  

   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需要现代技术支撑,我们从不否认教育手段现代化的重要作用,但我们同样不能过于依赖物质条件的现代化,过于依赖硬件的现代化。那些从农村出来的学生,受教育条件要比城市差很多,但是依然有很多人才走出大山、走进城市,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中坚力量。教育不同于经济,高水准的科学技术现代化,对经济高速发展能起到明显作用,但高水平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却不一定能带来高效能的素质教育。高质量的教育要以现代教育手段来辅助,但更重要的是靠正确的教育理念来引导,靠教育者充满爱心、不屈不挠的孜孜奉献来实施。  

   这段话让我们深思,教育的问题不能动不动就喊条件的差距,应该有一种自觉的意识和情怀,努力挖掘发挥现有的手头的资源。不能因为过于追求宏大的问题,而忽略了身边的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与情境。立竿见影的教育不是真教育,教育需要我们去慢慢体验和感受过程。  

   宏伟的目标在心里,知道距离和局限,眼睛安静而从容地注视着身边一张张生动的脸,把教育中人的感受捧上心头;心里思考着身边的一些细微之事,把教育中艰难的努力渗入到学校的常态生活。  

   有了这份心灵涅槃后的感悟,我似乎觉悟到了学校管理的真谛。一次偶然的机遇,我相遇了一位校长,走进了他的学校。于是他独特的教育理念与学校情景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并有力地启发了我的管理思路。  

   该校长的“注重细微,将简单的事情做彻底;拒绝平庸,把平淡的工作做经典”治校理念深深地刺激了我,他的理念的的确确表现在了他的学校的角角落落、方方面面。  

   诺大的校园,没有发现一张纸片。学生公寓就像温馨的家一样,整洁而又舒适;教室内,学生们都在自主地学习;办公室里,教师们都在各忙各的工作……这些情景如果说是一时的为了迎接参观而特意准备的,那不足为奇。然而在该校,每天都是如此,一切都显得那么从容自然,这就是奇迹。  

   我在想,什么是名校,如果把常规工作做到这种程度,并坚持得如此之好,就是一所名校。如今,该校长的话仍在耳畔回响:常规积淀特色,创新成就品味;态度决定一切;注重细微,拒绝平庸;充分放权给学生管理;一切从实际出发;相互宽容,共同成长;正视现实,不找借口;要有合作自觉意识;常规工作有规律可循,有经验可遵;只有常规落实好了,其他一切工作才有根基等。

   该校长曾经谦虚地对我说:“我们没有特色,没有提炼出创新的名堂。”我说,这难道不是特色,不是创新?可以说,该校的常规管理与行为,已经积淀形成了文化。我认为,可以称其为“行为文化”。  

   一所学校的行为文化反映了一所学校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有教职工和学生创造积淀并共同遵循的办学思想、价值观念、学校作风与传统、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的总和,以及体现上述内容的各项物质载体和行为方式。  

   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将极大地增强教育能量。一所校容美、校风好、质量高、声誉佳的学校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师生置身其间,在长期的熏陶感染中,行为得到规范,心灵受到陶冶,素质不断提高,相互之间产生正强化。这种组织文化一旦形成,师生就会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一股信念力量向着既定的目标方向努力。

   当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学校形象被师生认同后,就会以微妙的方式来沟通人们的思想,产生对目标的认同感,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量,团结全体师生员工,规范师生的行为,使学校管理产生巨大的整体合力,推动学校的不断发展。

   注:作者系山东省利津县北宋镇第一中学校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校长要有规范自觉的好管理
顾明远:校长的能力品质、观念进阶和教育理想 | 头条
校园文化建设
高质量发展的学校长什么样?
从“办看见未来的学校”看教育家型校长
使教学质量大幅提高的“四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