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把事情做好

许多年前,有一位书友问我在看什么书,我说刚看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他说了一句:这也算读书吗?当时我深受打击,从此便不再看类似的畅销书。

这只是他的偏见,后来也成为了我的偏见。现在市场上的畅销书,比如《精进》、《刻意练习》等,跟近千年以前欧阳修在《卖油翁》里说的无非是同一个道理:无他,唯手熟尔。而最近读完的《如何把事情做到最好》我一开始是排斥的,因为书名太鸡汤,不过很快便读进去了。严格来说,这本和其他玄之又玄的成功学书籍不同的是,作者观点基本正确,至少找不出什么漏洞,还有思考和实践的空间,书中的某一个观点可能会治愈自己多年来存在的行为毛病。所以,读书可以有偏见,但不能全盘否定,如果实在讨厌鸡汤书籍,能够指出它不好在哪里也是一种能力,要是可以推荐几本比它优秀的书更好,否则盲目排斥将可能错过一次升级自己的机会。

在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非常有用的概念:平台期。根据在平台期不同的反应区分出三种类型的人,以便我们对号入座:

  • 浅尝辄止者:这类人对一切新东西充满好奇,每投入一个新领域,看一本新书,找到一份新工作,开始一段新感情都让他们兴奋不已,但从来没有向深度发展。当遇到了平台期便开始寻找新领域,读新书,开始新感情来重新点燃他们的激情。他们看似阅历丰富,实则是长不大的孩子。

  • 强求突破者:对得到结果很执著,急于通过大量努力来快速提升自己,忽略基本功,寻找捷径,不断地学习具体、高级的技术。处于平台期时一筹莫展,只有更加盲目学习和工作才能缓解内心的焦躁感。他们通宵达旦地加班,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看似很努力,但总以失败告终。

  • 安于现状者:这类人的表现又是另一种样子,他们甘愿一直待在平台期,无所谓进步。他们得过且过,不会为了获得更好而额外付出,对工作、对家庭、对情感都是如此。

我们或多或少见过某一类人,说不定我们就是其中的一员。我见过太多的浅尝辄止者,他们从来没有完整读完一本较为困难的理论书籍,但当你谈论每个话题时他们都能说上一两句,又不会太深入,因为他们至少看过这些话题中的两三行百科词条。我也见过很多偏执狂,他们夜以继日地努力,以为勤奋就可帮助他们成功,可是他们学到的东西永远不成体系。

导致他们突破不了自我局限的重要原因是在平台期内要么遇到了困难打退堂鼓,要么束手无策只会蛮干。那么我们如何正确应对平台期呢?作者给出的答案是习惯并享受平台期,把练习当成一种乐趣和在平台期保持进步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我们练习某一项技能(比如练毛笔字)时,刚一开始时很快进入状态,一来有新鲜感动力足,二来即使随手乱写也感觉写得很顺,造成容易成功的假象。但当按照正确的握笔和站立姿势写之后才发现握笔不稳,勉强写一两个笔画也是歪歪斜斜的。更让人灰心丧气的是练习了一两周后没看不到任何进步。这时要是能如此安慰自己:「没事,这只是讨厌的平台期而已。」那么就会感受到平台期的存在,不再心浮气躁,然后慢慢习惯了平台期。否则到这个阶段便放弃了,成为一个浅尝辄止者。

习惯了平台期的存在,接下来就是放下心理包袱不停地练习。到了这个阶段不妨这样想:反正还不到出成果的时候,还是先安心练习一段时间吧。此时你反而把练习当成一种享受。还是以练毛笔字为例,你不用再盯着每天进步与否,而是为训练本身而练习。比如练习永字八画中的第一画「丶」,你花了几个晚上只练习这一画,有点像当年达·芬奇画鸡蛋一样。在练习时不用想它有没有用,只想把这一画练好即可。几个晚上下来你写满了几十张白纸,虽然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或满意的「丶」,实际上你下的苦功夫没有白费,因为今后写其他字时,只要有「丶」这个笔画的字都能熟练写出来。

当然,这是在平台期保持进步的方法,但离真正把一件事情做好还有一定距离。作者在本书第二部分说到了把事情最到最好的五大要素,分别是有效的指导,持续练习,保持初学者的心态,加强思维创造力和超越极限。这些看上去有一定道理,但却泛泛而谈,尤其是寻求导师方面。

一个新人最好的学习方式找一位老师来教导、领进门,但不是导师教什么就学什么的被动式学习,只有积极主动才能做到更好。在《易经》蒙卦里有这么一句:「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在教导小孩子学习时总会要求他学这个学那个,这样学那样学,他不一定会听;但是我们引导他对学习的兴趣之后,他便会主动来求教,这时教导的效果才最好。我们要做那个主动学习的孩子,在导师未引导前也可以主动激发求知的兴趣,甚至会「闹」着让导师多教一些。

另外,如果你非常认可一位导师,就不要选择性地向他学习,而是如安替说的不能批判性学习,绝对要盲从。如果你认为导师教给你的是错的就不接受,只批判性地学习,那么你将学不到他核心的东西。因为你还没有拷贝导师到一定的程度,你根本无法分辨哪里是错的,只有当你盲从地学习并理解了你认为哪个错误产生的原因,你才会懂得如何跟一个导师学习以及向更多的导师学习。否则你跨不过这一步,很难把事情做好,更不用说学到真本事了。

回到把事情做到最好的话题上来,我们不能因为要把事情做到最好,就等到准备完美了才开始行动,那不是明智的做法,反而任何事情也做不了。台湾女黑客 Xdite 在她的随意窝部落格里有一篇文章叫《人生只要七十分》。她说:「做一件事比较好的做法就是有七成把握就去做,然后一边做一边修正,就可以永远做到七十分以上,七十分高不高?非常高。因为很多人一开始是零分的,光用七十分就可以干掉一堆人了。」

最后说句题外话,即阅读社科类尤其是学习方法类书籍,最好直接读外文原版书,读不懂就查,而不是译本。当然要跨过这一步可能比较痛苦,但当你适应了这种获取第一手知识的方式后,就会发现世界为你多开了一扇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进行有效的刻意练习?
俞敏洪的学习观——人生需要不断学习
读书报告会主持人开场白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使人进步的读书名言
真正的书法功力,创作比临帖难几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