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二月份主题学习收获

十二月份随开智部落主题学习了艾柯的《埃科谈文学》、《一個青年小說家的自白》和《悠游小说林》,写了一些读书卡片,现攫取其中几张来谈谈一个月以来的收获。

在接触艾柯之前,我以为《一個青年小說家的自白》和《一位年轻小说家的自白》是不同作者所写,安贝托·艾柯和翁贝托·埃科是两个人。后来发现是因为阅读面不广导致的认知偏差,实际上是同一本书不同版本,同一个人不同译法。就如我第一次看到书名《Six Walks In the Fictional Woods》被翻译成《悠游小说林》时惊喜异常,如直译成《小说森林中的六次漫步》意境就逊色不少,当知道译者参考了台湾黃寤兰译本《悠遊小說林》却在「译后记」只字不提略显失望。于是收集了原版、夏译本和黄译本的某些段落做了对比,如:

原文:”I can’t tell you,” said Gedeone, who wanted to keep his expedition a secret.
夏译:“不能告诉你!”格迪沃纳说。他不想那么快让马夫算出车钱。
黄译:「我不能告诉你,」葛第昂说,他要保持探险的神秘性。

另外,在夏译旧版书中出现了莫名其妙的错误,比如在第  109 页注释里写到罗兰·巴特代表作有《一个解构主义的文本》和《恋人絮语》等书。其实《一个解构主义的文本》和《恋人絮语》是同一本书,后来出于销售原因在不同的时间为它取了不同的名字。其实,它还有第三个名字:《恋人絮语:一个解构主义的文本》,后经梁晓冬校对之后增色不少。不管怎样,这本书都值得一读。

在这里我要说的是,如果有条件就先读原版书,再买大陆和港台版对照阅读以避免理解偏差,否则书就白读了。当然,港台作家和译者也有一定局限性,但在翻译和遣词造句上的严谨和较真程度远非一般浮躁和功利的大陆作家和译者可比的。

在读完《埃科谈文学》之前,我以为作家只为自己写作,不迎合任何人,如博尔赫斯所说的:「我写作,是为了让流逝的岁月使我心安。」,或是极端的卡夫卡,完全拒绝与读者交流,并立下遗属把自己全部作品付之一炬,才是一个作家的傲气。但艾柯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说一个作家如果只为自己而写作,他不但不诚实,而且是满口谎言的自恋狂,如果无法对未来的读者说话,那么他必然是绝望和不快乐。

后来我又读到了法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里亚克,他的说法与艾柯惊人的相似:「如果一个作家让你相信他仅仅为自己而写作,他不在乎别人是否读他的作品,这个作家就是一个吹牛大王,他是在欺骗自己,也在欺骗你。」于是我开始相信作家应当为读者而写,写作不是自苦自怜的衍生物,这也是卡夫卡遗嘱执行人麦克斯·勃洛德并未遵嘱将他作品丢入火盆,而是公之于众的原因。

其实作家不是自恋狂,也不可能「躲进小楼成一统」,作品属于作者,绝非只为自己而写,字里行间透露出更多的是处处为普通读者所考虑,而非故作深奥和远离大众,给人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假象。如能跨出了这一步,即使文笔粗糙,思想也绝对是一流的。

对于写作,我曾想过是否需要放弃写小说的念头,多写理性的随笔?近日我又梳理了一遍十几年来所读之书,几乎全是偏理性和非虚构类书籍,这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我的文学创作,这也是我为什么文采不够好,虚构作品写不出来的原因。我是否应该换另一个视角,彻底放弃所谓的创造性写作,把更多精力放在哲学性的反思和随笔上面,向 E·B·怀特,帕斯卡尔和蒙田等学习随笔创作?

可话又说回来,划分虚构与非虚构写作并无实际意义,反而徒增不必要的纷扰,努力提升写作水平才是王道。在文字诞生以前,压根就没有虚构之说,只是后人为了方便区分某个小类别而作的划分,没有绝对的标准,正如艾儒略在《职方外纪》所说的:地既圆形,则无处非中,所谓东南西北之分,不过就人所居立名,初无定准。宇文所安在其重要诗学理论著作《中国传统诗歌与诗学:世界的征兆》中提出的「非虚构诗学」,这个假定更多基于中西诗学的比较策略,以推举出中国传统诗歌为理想诗歌,以此颠覆西方虚构诗学传统,同时也颠覆了我们以为诗歌是虚构写作的想法,实际上模糊了这种界线,只有作品本身才是唯一的表现实体。

在阅读《悠游小说林》时,我留意到了这样一个词:延迟怀疑,它由英国诗人泰勒·柯勒律治提出,也叫悬置怀疑(suspension of disbelief)。所谓延迟怀疑,是指文学达到的一种效果——读者在开卷之前或掩卷之后,能够意识到这个故事是作家虚构出来的。但在阅读作品过程中,却宁愿相信作家所讲述的故事是真实的,作家并没有在编谎骗人。

比如写一篇小说,既不是把读者「骗倒」,也不要让读者觉得「它是假的」,而是夹在两者之间——就是他们明明知道它是假的,却不能抗拒,而是投入其中,暂时觉得它是真的。当我们沉溺于小说情节时一定感同身受。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让读者在欣赏你的小说时,暂时放下对于其中超自然部分或者是不合理部分的怀疑,全身心投入你的文学叙述中,去欣赏你的这部作品。小说本身有故事时间、文本时间和阅读时间的分别,那么这些时间差就可以造成延迟,如柯勒律治说过的「延迟怀疑」,是对这种意图及真实性的搁置,它也是一种「延」。

如果作家按照这一点去写小说,虽让读者处于「真」与「假」的边缘状态会非常奇妙,但沉迷于其中不知不觉地变成了小说中的人物,就令人担忧了。这样会对读者尤其是未成年读者产生不良影响,如此一来,真和假的边界意义又在哪里呢?

可是,在小学童话教学中,「延迟怀疑」又是必可不少的。老师没必要过早地捅破虚构这层窗户纸。即使已经有学生认为童话故事只是「写写而已」,并不能当真的,老师也要运用「延迟怀疑」,至少以「情感是真实的」这一底线去守卫作品的真实性。如读王尔德《巨人的花园》,要让小朋友感受到荒诞美,隐喻美;读新美南吉《去年的树》,要让小朋友感受到诚信美,凄凉美……

这是本月几张读书卡片的组合文字,远不及艾柯思想的冰山一角,但也是自己的一点小收获。当积累的读书卡片越多,阅读就越深入,写作时越会「左右逢源」,这便是卡片大法的好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门媚: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故意
伪书作者翁贝托·艾柯与作为奇观的书
艾柯|来稿必退
如何像作家一样去写作?茅奖金宇澄:小说界的“潜伏者”,如是说
怎么靠写作赚钱?
王安忆访谈:我是一个比较严格的写实主义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