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村频道

柳永纪念馆

东南网讯(福建日报记者 唐亚新 金文莲文/图)5月1日晚,由省芳华越剧团尹派小生王君安领衔主演的越剧《柳永》在省芳华剧院开启新一轮巡演的序幕,受到了众多省内外“君迷”的热捧。5月20日,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评选在广州揭晓,王君安凭借其在《柳永》中的精湛演绎,成功折“梅”。获奖后王君安表示,正是因为柳永的传奇经历,才有了今天的越剧《柳永》。

《柳永》愈热,“柳永游”愈盛。找个晴朗的日子,顺着历史的足迹,由着宋词里绝美的意境,我们前往武夷山下,寻访这位极具盛名的“白衣卿相”的遗迹。

有井水处,皆歌柳词

柳永纪念馆内的“柳词墙”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首《雨霖铃》是柳永的代表作,也是后世广为传诵的名篇,亦是柳永纪念馆后壁外墙上题刻的“金句”。

为何在武夷山风景如画、惜地如金的大王峰脚下,会有如此一处写满柳词的院落?原来,为了纪念家乡的先贤,武夷山人特意在此修建了纪念馆。

入纪念馆,两处景致颇为引人注目。一处是名为“执手相看泪眼”的浮雕。另一处则是这面“柳词墙”。这两处景致风格各异,但主要元素却颇为一致:耆卿先生的《雨霖铃》。

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赶考落第,愤而离开京师。离情别绪和念想中的凄楚情状一齐迸发,于是,词人遂写下了此首凄婉动人的千古名篇。作此篇后,这位对后世词家产生深远影响的婉约派词人,便由水路南下,以填词为生,词名日隆。

据史料记载,生于宋太宗雍熙年间(约987年)的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柳崇,曾为沙县县丞,在州郡颇有威信。父亲柳宜,出仕南唐,后又供职北宋。

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在家乡崇安(今武夷山市)已小有名气的柳永,离开故里,进京赶考。后因种种原因,柳永开始流寓杭州,游走于听歌买笑间。咸平六年,拜谒杭州名流时,柳永作《望海潮·东南形胜》一词。此词一出,旋即广为传诵,其亦因此名噪一时。

然而,伴随着柳词一鸣惊人、声名鹊起的,却是柳永仕途的屡屡失意。

景祐元年(1034年),宋仁宗亲政,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是年春闱,柳永和其兄柳三接同登进士榜。直至暮年,这位一生为考取功名而狂,又屡次错失功名的词人,终于及第。

不同于仕途上的“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柳永的词极为流行,并流传甚广。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南宋著名词人叶梦得在被后世誉为宋代口述史的经典之作《避暑录话》中描述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而“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则称:“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

出柳永纪念馆主馆,后院的草坪上,立着一尊柳永雕像,单手持书卷,儒巾布袍,仪态潇洒安详,遥对武夷山胜景——幔亭与大王二峰。我们仿若看到了北宋专力写词第一人,正在吟诗作对的情景。

抔土归乡,魂归故里

依史书所载,柳永的故里为福建崇安县五夫里白水村。村落与武夷山水地脉相连,境内有莲花峰、金鹅峰等诸峰耸立,景色宜人。

柳永故居早已荡然无存,遗址上挺立着两株千年罗汉松。拨开故居残存的地基和积淀的泥土,可看清鹅卵石砌筑的地基和道路。柳氏故居前方原有一块石碑,如今还能找到断裂了的一块,上面“永”字还依稀可辨。

罗汉松旁一条小路延伸向村边的鹅子峰。早年的柳永,就是沿着这条曲折的山路前往山顶寺庙求学读书。如今寺已无,地基尚存。

至道三年(997年),柳永随叔父归乡,看望祖母。少时即有俊才,巧工于词章,又有功名用世之志,五年后,这位素有“金鹅峰下一支笔”之称的青年才俊,离开故里,远赴他乡。

然而,漂泊异乡的柳永,仕途却并不顺利,官方的认可度也极低。“名不入正史,生卒年不详,无婚配记载,死葬地不明,死时无亲族相送相葬。”正史并未为这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列传,野史对其的记载也是支离破碎。

词名甚隆,仕途多舛,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纵然如此,故乡却始终未曾将柳永这位常年羁旅异乡的游子忘却。

上世纪90年代,武夷山市在武夷宫景区内为柳永专门开辟了纪念馆,以方便后人纪念。2004年9月,时值武夷山柳永纪念馆新馆落成之际,当地政府专门从其逝世之地润州(今镇江),取回一抔黄土安于纪念馆内,以示一代词人魂归故里之意。

“一代词宗魂归故里,千年游子今朝还乡。”柳永墓冢抔土还乡后,当地人在“碑记”中写下了这样的句子,以表达家乡人民对于这位一代词宗的悼念之情。

歌以传世,文以化人

“笙歌宴罗绮丛尤红带翠,醺醺酒恋恋意醒来还醉……”这首《凤栖梧》的唱词,出现在《柳永》六场戏中的首场。

甫一开场,扮成柳永的著名越剧尹派小生王君安,唱腔清透圆润,在众歌女的簇拥下,翛然登场。而这一场,恰是剧中柳永唯一的得意场景。

“念劳生,惜芳年壮岁,离多欢少。”漂泊日久,身心俱疲的柳永曾作《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感叹人生,追忆“却返瑶京,重买千金笑”之旧境。但当斯人已去,我们又该以何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以词曲闻名的巨擘呢?

柳永故里给出了答案。2001年4月,由中国韵文学会等6家单位联合举办的首届柳永学术研讨会在武夷山举行。2012年12月,越剧《柳永》在武夷山连演两场,场场爆满,好评如潮。

这个有着“诗画宋骨”之誉的剧目,由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和省芳华越剧团共同创排。著名剧作家王仁杰担纲创作,尹派第五代传人王君安主演。全剧以柳永的六个词牌串起,撷取了这位宋词大家一生的几个重要片断,彰显其文学成就。

“当时我们正苦于柳永文化的推广缺少一个有影响力的方式和平台,而芳华越剧团正好想排一部关于柳永的越剧。于是,双方一拍即合。”武夷山市文体新局副局长林峰回忆说。剧目创作之初,由武夷山提供采风、排演等场所,并在资金上予以支持。

如今,《柳永》火了,火到“所到之处,皆有‘君迷’”。2013年全国巡演,场场爆满。近年来,更是一票难求。

通过王君安的影响力,以戏曲的形式来推介柳永,在林峰看来,这种更为别致、更具影响力的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正好暗合了时人“皆歌柳词”之事,既与柳永的人文特征、文化地位相符,又很好地纪念了这位家乡巨子。

今年3月,王君安在美国哈佛大学等高校举办了三场越剧讲座,将“柳永”带出了国门。

编制乡土教材,收集柳永诗词、史料,编撰《柳永传》,命名“柳永路”,组织柳永研究爱好者前往鹅子峰、中峰寺遗址参观;在柳永故居所在地、鹅子峰下征地,准备作为莲田,种植荷花、莲子,供游客观赏;积极向省建设厅申报古村落保护项目,争取资金建设柳永故里……这是柳永故里的人民纪念先贤的举措,亦是为传承柳永文化起助推作用。

此外,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中心编排了《雨霖铃》等以柳词为基础的舞蹈和茶事表演;当地柳永研究爱好者开始打造《柳永情秀》歌舞剧……武夷山人正以多种方式弘扬柳永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梅老区新作为 柳永故里展新颜
越剧全剧《柳永》王君安 郑全
细品君安《柳永.我这一生》,此心共鸣
越剧《柳永》王君安 郑荃 福建省芳华越剧团(2013)
你不知道的名人故里——柳永故里
0517武夷山的柳永纪念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