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一种美丽叫奥黛丽·赫本
For attractive lips, speak words of kindness.

若要优美的嘴唇,要说友善的话;

For lovely eyes, seek out the good in people.

若要可爱的眼睛,要看到别人的好处;

For a slim figure, share your foodwith the hungry.

若要苗条的身材,把你的食物分给饥饿的人;

For beautiful hair, let a child run his or her fingers through it once a day.

美丽的秀发,在于每天有孩子的手指穿过它;

For poise, walk with the knowledge that you never walk alone.

若要优雅的姿态,要记住行人不只你一个。

People, even more than things, have to be restored, revived, reclaimed and redeemed; never throw out anyone.

人之所以为人,是应该充满精力、能够自我悔改、自我反省、自我成长,而不是抱怨他人。

Remember, if you ever need a helping hand, you'll find them at the end of each of your arms. As you grow older, you will discover that you have two hands, one for helping yourself, the other for helping others.

如果你需要一只援助之手,你可以在自己的任何一只手臂下找到;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发现你有两只手,一只用来帮助自己,另一只用来帮助别人。

    
 
       1929年5月4日,奥黛丽·赫本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一座豪华宅邸里。布鲁塞尔是一个充满魅力、讲究礼仪、舒适而又优雅的城市,它既不大得令人精疲力竭,也不是小得偏僻闭塞。整个城市色调灰暗,气氛严肃而富有理性。稳健持重、不动声色是布鲁塞尔人的性格特点。如果说出生地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影响,奥黛丽就是这一见解的活见证。
     
      奥黛丽·赫本的母亲是荷兰人,因为有着王室直系贵族的血统,所以一直被尊称为男爵夫人,父亲是个纳粹倾向很重的英国商人。一对不太合适的配偶终于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 她6岁的时候父母亲离婚,于是她跟着母亲在荷兰度过了少女时代。在二战期间,德军攻占荷兰,奥黛丽赫本和母亲一起躲到了地下室,在里面整整呆了5年。她强烈地感受了残忍而恐怖的战争和贫穷而凄苦的流浪生活.。由于食品短缺,赫本一米七的个儿,仅剩一付骨头架子。赫本后来美妙清瘦的身材,与她那5年缺乏营养有关。战争在她身上留下了永久的创伤,造成她贫血、消瘦、肌肉单薄无力,并且她的体型后来始终清瘦修长 。

       与同龄孩子相比,奥黛丽·赫本显得过于文静,过于寡言少语,向来有“老太太”的绰号。9岁时,她开始正规地学习芭蕾舞.她学习非常认真庄重,她下定决心总有一天要成为一名独舞演员,并最终成为舞星.。伴着二战隆隆的炮声,奥黛丽·赫本一天天长大,并且舞姿日渐优美。舞蹈给了奥黛丽·赫本一个情绪的出口,一种表达完美的方法,因为对舞蹈执著和热爱,她在当时残酷的世界里找到了美好的事物。人的一生有许多梦想,而儿时的梦想恐怕是最刻骨铭心也是最难实现的。
可恶的战争不禁粉碎了她的梦,还将她的城市顷刻间炸成废墟。她脱下舞鞋,换上能让她大步流星的布鞋,并且这里成了藏密最保险的地方。战争在她身上留下了永久的创伤。奥黛丽·赫本的童年让她坚强而又脆弱,造成了她两极化的个性,这一点当然使她与同年代的美国人大不相同。有过战争经历的人,不是变得刚强,就是变得温和。她则是后者。

       在残酷的战争面前,她的确从未放弃对芭蕾的追求.。战争结束后,男爵夫人把赫本送到了一个白俄芭蕾舞教师索尼亚那里学习. 索尼亚很器重赫本,她那微微斜睨吊眼梢的大眼睛,那高高的颧骨,秀气的鼻子,方方的肩头,苗条的躯干和修长的双腿, 这一切都预示着:这是一个舞蹈家的身材.她的舞蹈动作也不错,有很好的基本功. 可是索尼亚对芭蕾有许多新的见解,但得不到荷兰政府的支持,她的学校被迫停办。

       于是赫本转到伦敦,找到了一份在教会值夜班的工作。 同时,她一边当广告模特,一边进了颇负盛名的玛丽·兰柏女士的舞蹈学校。年已60的舞蹈家兰柏女士对赫本很好, 但是,在这里,赫本发现,自己的舞蹈技巧不如别的同学,加之她个子太高,她看出,自己没有担任舞蹈主角的前途,只得退出了芭蕾舞台。为了生计,她做过时装模特,也在酒吧打过工。

       当时,伦敦要拍摄一部40分钟的电影短片,是一部旅行风光介绍,片中需要一名会英、德两种语言的少女,装扮成空中小姐向观众讲解风光景物。经朋友介绍,赫本前往应试。十八九岁的她,长得文雅秀美、亭亭玉立。两位导演先后接见了她。 导演林登后来回忆说:“奥黛丽·赫本小姐光彩照人,愉快、亲切,很有教养。她象小鸟似地叽叽喳喳,讲她的芭蕾舞训练。 记得当时我对助手说“快来!你看见过一个会走路的梦吗?我看见了。”另一位导演则极力证明,是她第一个发现了奥黛丽.赫本:“她走进我的办公室,说她是学芭蕾的,要找个工作。 我向她解释说,我不拍音乐舞蹈片。不过,我继续和她谈话。不知怎的,我被她那新鲜、开朗和难以置信的微笑吸引住了。”

       中国观众熟悉赫本,是从《罗马假日》开始, 赫本辉煌事业的开端,也通常自《罗马假日》算起,这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对她有着特殊的意义。 
       谁都无法回避奥黛丽赫本的冰清玉洁的美丽,她给世人留下了一个完美的、后人无法超越的"玉女"形象,她具有欧洲人的优雅特性和美国人的活力,可以说她完全构筑了一个神话,引领了一种别人无法替代的风范,在银幕上刻画了一个个充满勇气,却又娇柔、美丽、坚强的女性形象。

        赫本晚年,仍然老骥伏枥,为公益事业发着光和热。1988年,她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同年,奥黛丽·赫本代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奔赴饱受战乱、饥荒困扰的埃塞俄比亚,那情景使她想起了二战中的自己。在这个职位上,她不时举办一些音乐会和募捐慰问活动,并不时造访一些贫穷地区的儿童,足迹遍及埃塞俄比亚、苏丹、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孟加拉等亚非拉许多国家,受到当地人民的广泛爱戴和欢迎。1992年底,她还以重病之躯赴索马里看望因饥饿而面临死亡的儿童。她的爱心与人格犹如她的影片一样灿烂人间。

        晚年的赫本作为联合国的亲善大使多次赴非洲开展慈善与救助活动,她不但以其光彩的银幕形象,也以其高尚的情操,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与爱戴。为了表彰奥黛丽·赫本对世界电影艺术的贡献法国政府于1987年授予她法国最高褒奖——骑士荣誉勋章。

        奥黛丽·赫本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她在黄金时代所创造的银幕形象,正如她自身一样,留给人们美好的印象太强烈了。她在电影史上所占的独特的一页,是不会被岁月所抹掉的。1991年4月22日,美国林肯中心电影协会向赫本授予Gala荣誉奖,该项奖自1972年起每年向全世界最资深望重的艺术大师颁发,获奖者先后有卓别林、劳伦斯·奥立弗、伊丽莎白·泰勒、詹姆斯·史都华等影界巨星,这是对赫本影坛生涯以及非凡演技的崇高褒奖。
       
        1993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雷莎修女获悉奥黛丽·赫本病危的消息时,命令所有的修女彻夜为奥黛丽·赫本祷告祈使其能奇迹般地康复,祷告传遍世界各地。同年1月20日,赫本在瑞士托洛彻纳茨(Tolochenaz)的住所,因结肠癌病逝。为表彰她为全世界不幸儿童所做出的努力,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将该1993年度奥斯卡人道主义奖授予了她,此时赫本已离世,由其子西恩·赫本·费勒代领该奖。
       
        赫本就埋葬在她晚年格外喜爱的托洛许那村,在墓碑上的只有“奥黛丽·赫本,1929-1993”这样简单的文字而已。爱与悲伤、名声与失意,喜悦与背叛,绝望和希望……这些侵袭过她的所有感情的体验,像似被吞没了似的,那墓碑永远安静。站在幕碑前,彷佛可以听见赫本的声音说:“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拥有信念,至少我曾努力的想去拥有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永远的美神、女神--奥黛丽·赫本
奥黛丽.赫本与她的舞蹈
珍藏|奥黛丽·赫本绝版《双姝艳》芭蕾舞片段!
奥黛丽赫本《双姝艳》绝美芭蕾舞
1952年穿足尖跳芭蕾舞的奥黛丽·赫本
惊艳了一个世纪的女人:奥黛丽·赫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