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人类饮食宜忌

人与其它生物一样,是个开放系统,无时无刻不在与外界交换着。除了呼吸以外,饮食是极为重要的交换媒介,食入和浊出工作,人体24小时都在不断地进行着。而且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饮食便成为顶级文明,成为生命科学极为重要的一环。

(一)、食之物

    人类属杂食动物种系。但人类本来是吃素的,这可以从人类的牙齿、胃肠和整个消化系统的结构及性格得以证实。人的牙齿排列整齐,门齿和臼齿只适合切断、咀嚼粉碎植物,不像食肉动物的牙齿那么锋利。人类的消化系统与肉食动物完全不同,象老虎、狮子等,它们的小肠短,大肠直而平滑,总长度只有身体长度的3倍,吃下的食物在其体内存留一天即可排出体外。人的消化系统是身体长度的12倍,这是因为人类一直都是以水果、坚果、谷类和蔬菜为食,较长的消化系统可以吸收各类植物的营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食谱上尽管也有鱼肉,但从未视为主食,这说明人类不属于肉食动物。爱斯基摩人主要以肉食、脂肪为食,平均寿命只有27.5岁,而巴基斯坦的搞瑞、墨西哥的欧托来及美国西南部的土著部落都是非食肉民族,他们的平均寿命超过110岁,这也充分证明了人非肉食动物。

    由于人类不是肉食动物,所以食素当为人类首选。其实科学的食素主义者已经越来越多,英美发达国家食素者也在不断扩大队伍,它是一种养生行为。我们从最早的历史记载中也看到,素食被视为人类的天然食物,早期的希腊、埃及、希伯来神话中描述人类本是食果类的。古埃及的僧侣从不吃肉,许多大的希腊智者如析拉国、苏格拉底、毕达哥拉斯等,都坚持食素;早期的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也都是食素主义者,佛陀也曾一再告诫他的弟子们不要吃肉;许多著名的作家、艺术家、科学家和哲学家都是素食者,如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欧维德、达·芬奇、达尔文、梭罗、罗素、雪莱、泰一尔、托尔斯泰、萧伯纳等;许多缔造世界记录的运动员都是素食者,如澳大利亚的穆瑞·罗斯,是当年最年轻的奥运会3项金牌得主,曾打破多项世界纪录,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游泳运动员。事实表明,素食不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天然食粮,而且是人类拥有最佳智力、耐力和魅力的食品。许多长寿老人除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外,大多以素食为主。那些温顺、善良、健康、有力的动物,也都是素食为主的多。这主要是植物根系大地,露天生长,同步宇宙,阴阳平衡,热量适中,易使食用者心情舒畅,心地平和。新鲜的蔬菜、水果和粮食都含有大量的供人体需要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许多其它营养成分,如大豆和牛奶都是完全蛋白,大豆的蛋白质含量高达40%,是瘦牛肉的2倍,完全可以替代肉类补充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据说,一公顷烟叶中的蛋白质比一公顷大豆中的蛋白质要高出好几倍,这就意味着烟草将不再是隐君子的专利,而同大豆、牛奶一样将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如此看来,科学食素,长期食素,不但不用担心缺乏营养,而且会形成人体的有序化,有序化就是健康,有序化的程度越高就越健康。特别是大脑的高度有序化,是大智大慧的必具条件,上文所列的一些世界智慧者足以说明这一事实。所以爱因斯坦说:“我认为素食者所产生性情上的改变和净化,对人类都有相当好的利益,所以素食对人类很吉祥。”爱尔兰作家萧伯纳也说:“素食是英雄和圣人的食物。”我们的结论也是,科学的食素永远比大鱼大肉者健康、有力,素食是人类最好的健脑食品。

    人类不是肉食动物,但却是以素食为主的杂食动物。人类饮食文明发展到今天,肉食已成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这自有它的道理。譬如,猪肉有生津液,丰肌体,泽皮肤的功效,猪皮炼成胶有活血、补血的作用。牛肉可补中益气,增加体内抵抗力。羊肉是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的佳品。兔肉是中老年人和肥胖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的理想肉食。鸡的肉、肝、肾、心、蛋均有较好医疗价值,即鸡肝补肝肾,鸡肾疗耳疾,鸡心治心悸,蛋清有清热解毒、消炎的作用,蛋黄有温胃、镇静之功效……而且各类肉食是人身营养的主要来源之一,象脑、肝、肾等体内许多器官甚至每个微小的细胞膜结构,都离不开动物脂肪里的胆固醇。但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类物质在体内具有双重作用,当过多地食用肉食而使体内胆固醇过高时,就会堆积在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的内膜,形成粥样斑块,使血管壁变厚,弹性降低,从而或心肌缺血、缺氧,轻则产生心绞痛,重则造成心肌梗塞,或脑部缺血、缺氧,引起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等疾病。尤其应该指出的是,肉食处食物链的末端,无论活体还是加工,都有严重的病毒污染,况且人类食肉需要5天才能排出体外,在这5天中,肉类在37摄氏度的温度下发酵,腐败变臭并产生各种毒素,这些毒素当与带进体内的病毒一并吸收,形成各种疾病的来源。所以《内经·素问》道,过食肥甘易导致消渴、中风、痛疮等多种疾病。生命学家印爱法师也认为,生命是全息的,动物的每一个器官,一块肌肉、小到一个细小的细胞,无不载有动物的全部信息,当这些信息随动物的尸肉进入人体后,就会破坏人体生命的正常秩序,干扰生物场,干扰人的思维,影响人的情绪,改变人的性格。即人体无序化就是病。所以,过量食肉就是吃四两赔半斤,也可以说,就现代来看,除去各种意外因素,人类的那一半寿命则是贪食肉类赔进去的。因此佛家讲,不食肉就是一种自然疗法。我们认为,饮食不怕杂,素食是最新鲜的健康主食品,适时适量杂食点新鲜鱼肉,对人体应该是有益的,这种杂食方式可以降低癌症的发病率,预防肾脏病、痛风、关节炎,克服心脑病,解决便秘问题等。

    由于人类和动物、植物、矿物五气相通,因此《素问·脏气法时论》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主张药、谷、果、畜、菜配合杂食以祛病养身。这是人类终要回归的生存方式。那么生活中应注意点什么呢?

    1、不要割断土地与人体间微量元素的良性循环。只有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的耕作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现在流通方便,各地食品都能食一点,也可缓解这一问题。如东北大豆、新疆葡萄、宁夏枸杞、山东大枣、杭州白菊、淮阴山药、南京菊叶、浙江小胡桃、美国水果、古巴糖等。

    2、常吃增强免疫力、增加白细胞及抗体的食品。如杏、刺梨、猕猴桃、枣、柑橘、红薯、玉米、黑芝麻、花生、魔芋、肝、奶、蛋、苡仁、蒜、萝卜、胡萝卜、蘑菇、松菇、平菇、茨菇、猴头菇、银耳、芦笋、茄子、包菜、花菜、花椰菜、卷心菜、芹菜、白菜、绿茶、紫菜、海带、酱醋、葱等。

    3、常吃改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的食品。如蘑菇、香菇、花菇等食用菇类、灵芝、茯苓、黑白木耳等真菌类,是重要的优质蛋白质和多种膳食纤维素资源;另如黄酒、米酒、酒酿、活性乳、酸奶等细菌发酵物,也是不可多得的食品。

    4、主食和动物蛋白的摄取。主食不止大米、面粉、玉米、薯类等,还有黄豆、小米等碱性食物(多数谷物都是酸性食品)。另有黑豆、黑米、黑芝麻、黑松子、黑加仑五种黑色食品,与主食(普通食品)相比具有很高的能量,都是低热量、低脂肪、促进新陈代谢、调节平衡人体机能的食品,都有排出体内过剩脂肪和毒素的作用,这在一定意义上比主食来得重要。动物蛋白也不只来自猪牛羊等红肉,还有家禽、兔子、鱼虾蟹等白肉,白肉与红肉比属低脂肉类,被提倡食用。若食用肉时选择腿、脚、爪多食则更好,因这些地方的遗传病少。再严格点,吃鱼比吃肉好,经常吃奶酪和多喝牛奶对健康更有利。

(二)、食之忌

    近一个世纪以来,由于人类饮食文明的日臻完善,人类的平均寿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因熟食文明(烹饪等)出现的许多美味,或因沿袭生产力低下时的无知与陋习,又不经意中误导人们因追逐口福或错食,而使人类折寿。譬如:

    1、烟酒无度。烟草是在落后的社会状态下产生的,现代文明应加以摒弃。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等20多种毒素(烟雾中含尼古丁、烟焦油、氢氰酸、一氧化碳、丙烯醛等3000多种毒物),能使人在长期吸食中导致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并引起视力、听力和记忆力下降,诱发慢性气管炎、牙周炎、肾脏病、胃溃疡、冠心病及口腔癌、肺癌等。酒中的酒精,对人体来说不仅是一种毒物,而且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如果过量饮酒,酒精刺激胃壁会引起急性胃炎,出现恶心、吐呕,严重者神经先短期兴奋,胡言乱语,继而大脑皮层处于麻醉状态,不省人事。尤其是醉酒之后丧失浅表意识的控制能力,全身毛孔张开,真元真气随之散发,所谓“酒使气散”,使人易病。因此,过量饮酒对身体是极为不利的。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指出:“酒少饮则和血行气,装神御风,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这也同时告诉我们,酒不是不能喝,应该少喝,即100kg的人每天饮白酒不要超过2两为宜,这样可以养生。

    2、贪吃贪喝。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想着法儿大吃大喝已成社会不治之疾。因饮食不当,世界10种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已有五种在中国肆虐,这五种疾病是:心脑血管病、癌症、非胰岛素引起的糖尿病、肝炎和动脉硬化,可以肯定的说,这是“吃饱了撑的”。有很多人的病就是一年一年一贯地暴饮暴食、有饱无饥、进多出少、收支失衡形成的,他们各种营养过剩,有机废物泛滥成灾,身心各部气滞血瘀,经络气血严重受堵,能不得重疾?!有许多小孩子的病尤其是肥胖症80%都是吃出来的,孰不知这会影响生育的。所以,节食而忌多食是我们的老祖宗所主张的。如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献即有“却谷”(节食)的记载,《论语》中提出“食无求饱”,《神仙传》中强调“食戒过多,食过则癥(症)块成疾,饮过则痰癖结聚。”现代养生学家们也一改过去的“细嚼慢咽”提法,主张以吃得快、拉得快、睡得快为新的养生、健康标准,少食就是治病、养生。

    3、食用霉变、焦变、易致癌食物。象花生、玉米、大豆、大米等霉变粮食中,内含毒性为氰化钾10倍的黄曲霉毒素,是强诱癌物,应弃食。熏烤、烧焦、熬制、高温烹调的食品(特别是肉类),其中蛋白质变性,分解产生大量仲胺(胃内的亚硝酸盐和仲胺合成致癌物亚硝胺)等一些致癌、致畸物质,也应弃食。腐败的禽鱼肉蔬类、饭菜及煎炸食品等,如浮在水面上的肉、有红点的肉、颜色是暗褐色或紫色的肉、没有弹性的肉、狗和小鸟不吃的肉、趴在地上死的动物肉、自己死又闭着嘴巴的禽畜肉、因急性恶性传染病死的动物肉、腐臭的鱼肉、丢在地上不沾土的动物内脏和鱼、变青色的动物肝脏(也可能中毒)、腐烂的蔬菜及果类、没腌透的咸菜(至少在一个月以上食用)、存放过久的熟饭菜(应括过夜的)、苦井水煮的饭菜、老油炸的食物、蒸锅水等,都会产生亚硝胺类致癌物,也是不可随意食用的。咸鱼、咸肉、香肠、火腿、罐头、香菜、高粱、咖啡、防风草根等,要少食或不食。

    4、贪口味而误食调配错的食物。因无知或无意错配在一起食物,食后容易出问题,如蜂蜜加葱蒜、豆花、鲜鱼、酒一起吃,易中毒死亡;牛奶和菠菜一起吃有毒;柿子和螃蟹一起吃易腹痛、吐泻;羊肉和豆酱一起吃会引发痼疾;羊肉和醋一起吃会伤五脏;葱和鲤鱼一起吃易生病;李子和蜂蜜一起吃会破坏五脏的机能;芥菜和兔肉一起吃会引发邪恶的病;猪肉和田螺一起吃会脱眉;萝卜不能与柑橘或茯苓或人参混食等。

    5、不在意有饮食时间限制的食物。有些食物因饮食时间不当而使人伤身,如酒后饮茶会伤肾;酒后食芥和辣物会伤筋骨;十月食椒会损人心、伤血脉;八月、九月食姜会伤神损寿;正月食生葱会伤人面;正月食薤菜会损人滋味;九月吃狗肉会伤人的神等。

(三)、食之法

    中华饮食文明享誉世界,药膳学在世界营养学界影响更大,这是我们炎黄子孙的荣耀。但不管是美食美味还是粗茶淡饭,都是吃的文化。而作为“医食同源”的传承者,我们决不会为吃而活着,而一定要为活着去吃。这也正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无欲”、“不争”摄生观。正是这种摄生观,我们的民族才生生不息,我们的许多操守才被世界称道。譬如:

    1、食补。食补就是有意识的进食,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的“食岁谷以安其气,食间谷以去其邪”,指的是与天时气化相一致的食物(与岁运气化相一致为岁谷,与司天、在泉或六气气化相一致为间谷),气化因得天地之助而气全味正,营养价值相较很高,民众应利用天时地宜的时机抓紧“食岁谷”、“食间谷”,以滋养身体或去邪扶正,这是为吃而吃的最有价值的做法。而那些非时令的食物,如冬季或早春的大温棚内的果蔬,是没有营养价值的,甚至在时令饮食上对人体是有害的。所以二千多年前孔子就在《论语·乡党》中指出:“不时者,不食。”总之,春天少吃酸多吃甘,夏天少吃苦多吃辛,秋天少吃辛多吃酸,冬天少吃咸多吃苦,四季(每一季的最后一个月)少吃甘多吃咸;即春天应吃凉性的食物,夏天应吃寒性的食物,秋天应吃温性的食物,冬天应吃热性的食物。只要顺应年、时“食岁谷”、“食间谷”,就能实现这些正常的生存补给,颐养天年。

    2、食疗。食疗是在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药食同源及药食互补的前提和原则下提出来的。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尤其强调:“无使过去,伤其正也。”从而指出了谨慎用药及食疗的必要性。具体如《素问·藏气法时论》中有:“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所言五色者肝病者,若是“肝苦急”,宜(“急”)食粳米饭牛肉枣葵等甘味以缓之(甘味补土泻火,以缓肝之急),而“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肺病者,若是“肺苦气上逆”,宜(“急”)食麦羊肉杏薤等苦味以泄之(苦味补水泻土,以开降肺气);脾病者,若是扶其肾,宜食大豆黄卷猪肉栗藿等咸味以固之(咸味补火泻水,以成脾之德),而“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心病者,若是“心苦缓”,宜(“急”)食小豆(麻)犬肉李韭等酸味以收之(酸味补金泻木,以行心之气),而“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肾病者,若是“肾苦燥”,宜(“急”)食黄黍鸡肉桃葱等辛味以润之(辛味补木泻金,以升肾之水),而“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即“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或咸先入肾”,讲的是食物的五味、五嗅。其实人体脏腑气化也离不开五色(青赤黄白黑),所以要经常吃一些与五脏相应的五色食物,以利脏腑的气化。最好的办法是根据运气气化来选择五色食物调整脏腑,如岁运为水运则选黑色食物(黑入肾),土运则选黄色食物(黄入脾),金运则选白色食物(白入肺);又如厥阴风木司天则选青色食物(青入肝),少阳相火在泉又宜食赤色食物(赤入心)。这样通过饮食的五色气化,也可达到调整脏腑虚实的目的。此外,据上述食物的色、味食疗,运气七篇提出的食疗原则是:第一,同者多之,异者少之。即言与司运主气相同的五脏,因得天之助,气必易胜。此时的食疗与用药一样,如脏弱者,则应驾驭这一天时地宜优势,多用与运气相同的药食,使弱者得助,其它不同气味的药食则少用。反之,如相应脏腑本盛的,则与运气相同的药食就当少用,其它不同气味的药食可多用,以其调整是也。第二、同寒湿者燥热化,异寒湿者燥湿化。即大运(岁运)与司天之气皆为阴性气化的(寒、湿为阴),则上半年药食养生当偏于阳性,如人体脏气偏于阴盛的,就更应用阳性药食进行调整。反之,下半年由于三阴司天则三阳在泉,所以下半年的气化必然与上半年的寒湿司天相反,即偏阳性气化,则药食也应随之趋避。第三、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有假者反常。远,即避开,意即用寒凉性药食时,应避免在运气寒气偏胜之时。反之,用温热性药食则又应避免在运气热气偏胜之时用之,以免气同而势更增。而“有假者反常”则是说身体状况或病情需要时就不必刻板,如身体虚寒者夏天同样可用阳热性药食,身体壮热的,冬天仍可用寒凉阴性药食。

    3、淡味。“淡味”是指食补或食疗要掌握一定的尺度,不能过盛过偏,若久食或偏用则必导致某脏气偏盛而引起五脏阴阳失调。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素问·至真要大论》亦曰:“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因此饮食养生主张味薄,忌厚味,忌偏食、多食。嵇康的《养生论》有“祛厚味”,浮山道士的《轩辕集》有“薄滋味”,朱丹溪的《茹淡论》有:“因纵口味,五味味过,疾病蜂起”之说,《太上保真养生论》则得出:“神强者长生,气强者短寿”的结论。即食杂则“神强”,偏食、久食则“气强”,那些精神矍铄的百岁老人,尤其是农村的随茶淡饭的百岁布衣老人,就是例子;贪口福而致病致死、早衰早夭的也不胜枚举。

    4、烹饪。烹饪就是做菜做饭。好的烹饪方法是既发挥了烹调的积极作用,又尽可能地保存了食物中的原有营养成分。如淘米时不要用力搓(宜用温水);煮饭时不丢掉米汤,熬稀饭时不加碱;面食不要加碱或少加碱制作,更不要加碱后再油炸等。再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蔬菜要在下锅前尽量少用水浸泡(带农药例外),要先洗后切,现炒现吃,避免重复加热;炒菜时宜急火快炒,且尽量少加水(能加淀粉最好)等,以防维生素和无机盐溶于汤汁中而造成损失。又如,肉类、内脏或其它动物性食品,也应尽量采用急火快炒的方法,稍加淀粉以防维生素等损失;用骨头制汤时,应先敲碎骨头再加适量水和少许醋共煮,以促进钙的溶解和吸收。等等。

    谈了这么多的饮食宜忌,其真正的目的是想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类用不着对地球生态有那么多的依赖,而可以随遇而安。人体组织的成分碱性多酸性少也决定了这一点。当果蔬等碱性食品和禽鱼肉蛋及多数谷物等酸性食品杂食时,人体则可保证这种良性生态(不患酸血症),使人活得舒适。正因为这样,“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临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自然群团生活模式,才是人类在生存方面对自然的真正回归。鉴此,人类用不着担心地球的生态养不了人类,更用不着因所谓的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而在世界对抗式的竞争机制中向地球——我们人类的母亲举起屠刀。我们应该着眼于生态良性,尤其是农业生态的科学配套,关注以几何级数增长的人口与生态资源失衡,特别是与以数学级数增长的生活资料之间的矛盾,只有这样,人类才有真正的未来。否则,为了国际社会的恶性政治、经济的角逐,去搞一些毫无意义的毁灭性的开发,都将加速地球生态的衰亡。例如一个小小的台湾岛(3.6万平方公里),面积是不丹(4.65万平方公里)的1/1.3,是澳大利亚(770万平方公里)的1/214,而人口(台湾2306万人)却是不丹(75万人)的31倍,是澳大利亚(2100万人)的1.1倍。就这样还想着歪招去鼓励什么生育,说什么是为了防止台湾老龄化,你就不怕按几何级数增长的人口使台湾“海地化(无森林、无沃土)”?照此我行我素,亦人亦鬼,人类将向何处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82岁布依族老中医讲述减肥秘方,瘦得太快,网上疯传!
【转载】82岁布依族老中医讲述(瘦身汤),瘦得太快,网上疯传
送你一个〖减肥秘方〗瘦得太快,网上疯传!
食物过敏,其实是人体脾阳不振
气与精的关系
冬季,必须要了解的养生保健常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