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扬州八怪 华喦 写生册 台北故宫博物院展
〈华喦写生册〉是兰千山馆寄存于国立故宫博物院的精彩杰作,共分贰册装裱,每册各十二幅。华喦原名华德嵩,后改名喦,字秋岳。康熙廿一年(1682)生在福建上杭的布衣之家。因上杭古为新罗地,华喦日后虽长期寓居异地,仍自号为新罗山人,以示不忘桑梓。
华喦年少时曾因贫失学,廿二岁后离家赴杭寻求发展。在当地文人名士影响下,潜心研究诗文书画,致能成为兼具文学素养的全方位艺术家。数十年间,经常往还于杭州与扬州,仰赖砚田笔耕维生,至乾隆廿一年(1756)卒于杭州前,始终创作不辍。文学着作有《离垢集》五卷传世。华喦的画艺,初期受恽寿平(1633-1690)、朱耷(约1626-1705)、石涛(1642-1707)、陈洪绶(1598-1652)诸家影响,尔后自出新意,成功缔造了个人特质。华喦的师友徐逢吉(1655-1740)曾誉其「文质相兼而又能超出畦畛之外。」亦有论者将华喦纳入「扬州画派」之列,推崇其力谋创变的艺术风格。
〈写生册〉未署年款,综合画法、书风及用印等元素判断,应属华喦六十岁之后的晚期製作。各幅所绘,题材广泛,囊括人物、鸟禽、草虫、畜兽与水族等。相互间虽然并无关联,但形象各箇幽默生动,表情俱足,诚可谓一图一境,完全流露自家性情,大异于纯粹追摹物象的拟真之作。本次将此贰册以专室展陈,期能带给观赏者丰富多彩的审美体验。
象驼
本幅画一名红衣牧者驭骑于象背上,缓步前行,身侧放置的长耙,应是预备替象搔背之用。手中握着的细绳,另牵缚了一头骆驼。象与驼在行进间,犹相互顾盼,神态显得轻鬆而欢愉。 华喦卅四岁前后曾北游塞外,归后在其作品中,多次出现描绘骆驼、象、虎、马等形象的作品。例如〈天山积雪图〉轴和〈关山勒马图〉轴,就都源自塞外所见。两画也是以红衣旅者为中心,一驾骆驼,另一骑马,在冰山雪地里跋涉前行,成功营造出北地荒寒落寞的情境。〈象驼〉则纯任背景留白,重点强调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交会,相较于前举二作,本幅益觉趣味横生。
鬼趣
本幅纯用水墨画大、小鬼魅共计九名,背景则趁溼渲刷淡墨,营造出阴森萧瑟的氛围。 比华喦晚出的画家罗聘(1733-1799),曾透过八帧〈鬼趣图〉,暗寓讽世警俗的画外意,引动了京师艺坛的重视。华喦画鬼,是否与罗聘有类似动机,目前并未得见明确的证据。除了此作,华喦也经常将钟馗与鬼同时入画,比如院藏〈午日钟馗〉轴,内容即是刻划钟馗醉后遭众小鬼嬉闹的情节。袁枚(1716-1797)题罗聘〈鬼趣图〉,尝有「画鬼必须丑,不丑人不惊。」之语,倘援此与华喦的作品相比,华喦画鬼丑虽丑矣,但似乎更蕴含了丰富的谐趣。
蜂虎
本幅画草塬上一头老虎,正举起前爪拼命搔痒,显然刚刚被停歇在枝头的细腰蜂所叮咬,做出既痛苦又无奈的表情。 一般习见的画中之虎,多半被塑造成雄壮威勐的山君形象,蜂与封同音,将蜂和山君同时入画,塬本可以象徵加官晋爵,一展雄心壮志;本幅竟一反常态,描绘老虎离开深山,在平地裡受到欺凌的模样,除了展现幽默风趣的艺术性格,可能也批露了作者壮志难伸的内心投射吧?
蜂房
本幅画秋日裡桂花飘香,枝梢上蜂巢高悬。约莫二十余隻细腰蜜蜂,正由蜂房中陆续涌出,预备享受一场甜蜜的飨宴。画法揉合勾勒塡色与没骨晕染两种技法,透过小写意之笔,不仅精準掌握住草虫天地裡的生动情态,更是将塬本寻常的素材,推向清新超俗之境。
蛙战
本幅画水塘一角,两隻较大的青蛙正张口瞠目,做势要待对决。黄色青蛙的腹部底下,还伏卧着一隻幼蛙,彷彿受到母亲的庇护。另一隻同色的幼蛙,正急速游向母蛙,似乎想加入这场争战。而绿色青蛙的身旁,也有一隻小蛙在鼓譟助威。虽然仅是静态的画面,整件作品却瀰漫着无比喧闹、紧张的气氛。而青蛙的肤色,赋彩简淡而不失妍雅,线条于流畅当中,精準地掌握住形体的细节。类此取之于自然生态的清新小品,永远可以超越时空侷限,引人爱赏。
本幅中画一龟腹壳向上,手舞足蹈,模样至极可爱。乍看彷彿不慎被翻转,以致四足朝天。但仔细欣赏,发现此龟的神情十分悠閒,俨然正优游于绿波之中。画者不画水纹而纯任背景留白,反倒留给观者无穷的想像空间。左下角的「嗬嗬一笑」閒章,也格外能唿应画幅的幽默喜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10P)
经典——历史名画赏析2
故宫怪画《蜂虎》,300年来争议不断让人难懂,放大10倍发现玄机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赏析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一览
桑莲居|华喦:苦涩的风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