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人为什么那么喜欢喝心灵鸡汤?

有个段子说:外国人的朋友圈大部分晒的是科技之类的文章,中国人的朋友圈往往是精神慰藉的情感语录以及名人语录。

国外心理学期刊《判断与决策》最近刊发了一篇题为《对看似有深意却实为废话的接受程度和辨识能力》的论文。在文中指出:团队设计了一个“四步验证法”,检测了近 300 位实验对象对“心灵鸡汤”的接受程度与智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发现,更愿意相信和接受“心灵鸡汤”的人,不仅智商、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都相对低下,还倾向于相信阴谋论、超自然现象、反医学,以及宗教的观点,也更加沉迷于补充与替代医学。

那么,根据“理性的有限性”来,人是感性的是需要情感充实的并且与内心深处达到心灵共鸣。让头脑的识别模式处于舒服按摩的舒适区。这是千万年来进化而来,善于感性认识,而不善于理性认识,逻辑识别。

我们普通人的头脑思维模式,根据信息的处理回收接受程度,会出现“认同思维”与“转变思维”两种认知接受信息的识别系统。

接受鸡汤文的循循善诱般的诱导时,让人们产生一定程度精神沉迷与内心认同思维,而让人完全陷入人的隔绝外界的自省世界中。

“我没有成功”那是因为我不够努力,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所有的失败归因到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怪自己。

只有我怎么样,就一定会怎么样的句式,是逻辑的“错误归因”。一因归一果的世界认知。其实,我们的世界,何止只要我善良就一定会得到善待的结果。只是出现的概率性大而已。

没有清醒认识到哪些是自己经过努力能够改变,那些是社会结构,文化体制,一些客观不可改变的因素。简而言之,社会的心智模式决定着认知世界的方式。

鸡汤文由暖心溪水般的温暖滋润着人们的内心世界,并与人的情绪相结合。构成了一副,幸福美化图。

不断去强调认同化思维,没有让人在认同化情况下转化思维的逻辑机制,近而让人产生出“幸福预测偏差”,现在与未来的幸福是有落差的,不是均衡混合的,认知偏见,会让人陷入自我自省的封闭系统中。这点便是盲从无意识。

社会上一些培训课,那些大师们为什么会常用:“对不对”“是不是”反复强调“你”接着让大家与外界隔绝,手机关机,大门关上,以及房间里的灯光关闭。

这样做的是让人陷入“集体无意识”中。反复强化概念,灌输鸡汤,替代原有人的思维观念,并且让人为之疯狂。

简单而言,人对世界的认知,依赖一套图式。图式是人已有经验连成的一张大网,这张网包含了人的“三观”,人的情绪,以及认知的方式等等,是以往的教育学习、生活经历、观念信仰的结合产物。在接受新鲜事物时,人倾向于接纳与自己的图式相符合的信息,而排除掉不符合的信息。

偷换概念

反复强化

自我暗示

他人暗示

群体施压

由于人更喜欢接受和图式符合的信息,要通过“洗脑”“灌输鸡汤”推翻一套图式,并且建立起另外一套图式。但实际上,人的认知在一定封闭的环境磁场条件下、在诱惑面前,都不是那么坚强.

改革开放三十来年,一部分是先富起来了,并且富的很厉害,随着经济开放的日益提高,贫富差距,也在一定凸现出来。

人们的预期价值与社会提供价值能力是种均衡,便会促进人们的健康经济发展。

而社会由于资源文化体制复杂等因素与经济得发展速度,一定就会导致,人们的价值预期与社会提供价值能力失衡,让社会大众产生了相对性剥夺感。各种社会矛盾突出,打架斗殴,抢劫犯罪等。

“累觉不爱”“内心的苦闷”让人们心智的能力,大大产生社会落差。迷失着社会方向感,而在此时,鸡汤麻醉剂,滋润了人们的外强内弱的人的内心世界里。

并把人们无处安放的情绪宣泄,一下子找到了替代阀。人们活在内心的想象共同体,而停留在让人失落的现实世界里。精神麻醉着并快乐着。

鸡汤的背后是逻辑思维的缺失,是深度思考的能力的缺乏。

不过是场情感按摩,替你把压抑的内心的情绪给宣泄着和表达出来。而没有事实背后的运行机制。

世界是复杂的,“理念思维”是意识的形态表现,却不是“理性思维”的解决方法与手段。

首先,我们要承认,人需要努力,人需要成功,人需要肯定。只是在这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背后的运行机制,一因对一果的事件中,“我努力”“就能成功”。是正确的,也是可以的,但一旦把它放在大的尺度框架与时间框架中。你会发现,“努力未必会成功”“我爱你你不一定爱我”的结论。

这涉及到概率性问题,有多大概率性。但概率性并不代表可能性。买彩票会中大奖,这只是涉及到概率性大小而已。不代表你会中奖,也不代表你不会中。但,概率性不代表可能性。

绝大部分人还是不会去买。这就是可能性思维方式。

直觉思维与理性思维,虽然都是处理信息采取的思考角度,但是,我们现在是处于高度复杂的多变的社会运行中,仅仅靠直觉思维是难以理解世界的发展机制。也不是鸡汤能够解释的了。

而在这时,需要新的思维那就是以数学逻辑为推理的逻辑思维来理解世界。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看电视会被电视剧剧情感动而流泪。直觉思维会受骗的,因为无法立刻理解那是假的,而要调用理工科理性思维来进行思考理解,一步步缓冲过来,不再流泪。

我们为什么那么爱喝鸡汤,与其说鸡汤麻醉了大众的神经系统,而不如说,我们活的太不容易了,“高昂的房价”“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以及“年龄大的职场危机”。而不得不去借助鼓励慰藉温暖得鸡汤来弥补精神上的信仰缺失和个人的情感空白与伤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少喝心灵鸡汤
173:语言如何塑造现实?
逆向思维:不知道自己到底输在哪里,你必须要懂得底层逻辑
唐玄宗为什么亲自为《孝经》作注?
致命的“浅层思维”与“赌性心态”
皮亚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