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得】谈太极拳对劲的练习入门


练劲是太极拳套路练习的核心目的之一,所谓的劲,是力的加工和升华,是力源于足、发于腿、主宰于腰、通达于脊、行于指稍过程优化的结果。吾师田秋信先生所云:“套路的练习,就是不断从支点到落点优化中间环节的过程”。支点就是劲源,落点就是劲点,中间环节就是劲路的节节贯串。


对劲的练习,我个人的体会总结为三个阶段:先求合、再求整、最后求松柔。


第一阶段:先求合。按照扎西恩师所说:“骨骼对上,劲就来了。”我们的“合”是不断优化骨骼、筋膜、肌肉的高度协调统一。外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主要体现的不仅是形合,更重要的是劲合,而且,劲合是主导,这一点要特别注意。所以在练习拳架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处理好骨骼、筋膜、肌肉之间的关系。


首先要不断优化骨骼,使之处于最佳的力学结构上。人在使用自己的肢体时,往往会依赖怎么轻松怎么使用的原则,用骨骼来支撑身体重量和解放肌肉的酸痛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依赖骨骼的“懒人”习惯。比如,我们站立久了,会习惯性的单腿支撑,顶胯撅臀,用以解放另一只腿脚。而在我们练习拳架的时候,恰恰要用筋膜和肌肉的协调,缓解身体重量对于骨骼的压迫,从而将骨骼调整到最佳的力学发力结构上,而不要让身体的重量压迫成为发劲的阻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练习杨氏太极拳,对胯外旋、里手、下沉的要求极为严格的原因所在。


第二阶段:求整。在骨骼解放和合理优化的基础上,要求的是节节贯串的效能优化。节节贯串开始的涌动感和波浪感只是练习的中级阶段,要不断缩短支点到落点的时间差,使之脚发话,手应答,上下相随,齐进齐退。武术谚语说,功夫好练,整劲难求。整劲是一切劲法的基础,惊弹、抖擞、崩炸、鞭稍没有整劲,都是空谈。


形意、太极、八卦,都主张发整劲。形意拳谱中的“腰挺则四梢一统”,太极拳谱中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八卦掌谱中的“眼到,手到,腰腿到”都是说整劲的。


第三阶段:求松。有了整劲,再求松,由松入柔,方能得混元一体的太极劲。松是太极拳的方法,不是目的。也是太极拳训练到了高级阶段必须训练的法门,近代以来的太极拳名家在松上悟出了太极拳的真功,推崇至极。而现代人学拳一上来就练松,结果“松”的一塌糊涂。


没有方,哪来的圆,没有紧,哪来的松。扎老常说:“松从紧中求,刚从松中生”。怎么求,就是要处理和调节好由对拉拔长造成的紧,松紧有度方为韧劲。有了韧劲加上优化内在爆发力的提升,方能逐日训练出太极拳的刚猛劲、冷脆劲、穿透劲、浑厚劲等,逐渐进入混元一体的混元劲。这是太极拳的不二法门,是一不是二。有些拳友在练拳路途上,没有明白这一点,上来就学什么粘、黏、连、随,阴劲、阳劲、断劲、弹劲、明劲、暗劲等等五花八门的神秘功法,大卫觉得,太极拳就一个劲,好比一棵大树的生长的主干,舍此之外,都是节外生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氏太极拳的发劲规律
内家拳推崇的第一劲,太极拳都在修这个东西!
[转载]内家拳内力发放具体操作和原理综述
【干货】“劲出于筋”的原理与练习体验
接骨斗榫
三合论(内三合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