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引起食品变质的主要因素

生物学因素


  一、微生物


  (一)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

  细菌:一般表现为食品的腐败,是由于细菌活动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产生恶臭或异味的结果。

  酵母菌:在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食品中容易繁殖;而在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中一般不生长。易受酵母菌作用的有:蜂蜜、果酱、果冻、酱油、果酒等。

  霉菌:易在有氧、水分少的干燥环境中繁殖,在富含淀粉和糖的食品中也容易滋生霉菌。


  (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1—初始污染量较高,温度控制较差(短延迟期)

  2—初始污染量较低,温度控制较差(短延迟期)

  3—初始污染量较低,温度控制严格(长延迟期)

  4—典型生长曲线


  (三)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因素

  1、物理因素

  温度、超高压、脉冲电场、电离辐射、微波、紫外线、超声波

  2、化学因素

  水分、相对湿度、pH、氧气、营养物质与生长促进因子、生长抑制因子、抗生素

  3、生物学因素

  共生、拮抗


  (四)食品中的细菌

  致病菌、腐败菌、益生菌


  (五)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的主要途径

  1、食品原料本身的污染

  2、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

  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原料对成品所造成的交叉污染和车间卫生、加工设施、从业人对成品造成的污染。

  3、食品贮存、运输、销售中的污染

  食品从加工出厂到销售时,因为贮存条件、运输过程都有可能造成微生物污染,尤其是包装封口破损的食品。


  (六)微生物与蔬菜的腐败

  特点:

  1、属于有生机食品。

  2、水分活度大。

  3、PH值适合细菌生长。

  4、主要腐败微生物是细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其次是霉菌。

  5、细菌引起的最常见的腐败是软腐病。


  (七)微生物与水果的腐败

  特点:

  1、属于有生机食品。

  2、水分活度大。

  3、PH值不适合细菌生长。

  4、主要腐败微生物是酵母和霉菌。

  5、有皮水果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6、低温和高二氧化碳能延缓水果腐败。


  (八)微生物与肉类的腐败

  特点:

  1、属于无生机食品。

  2、引起腐败的微生物种类繁多。

  3、水分含量与脂肪含量成反比。

  4、肉毒杆菌能产生毒素。

  5、伴随腐败常产生异味。

  6、常采用低温冻藏和腌渍烟熏保藏。


  (九)微生物与禽类的腐败

  特点:

  1、属于无生机食品。

  2、引起腐败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

  3、水分含量与脂肪含量成反比。

  4、伴随腐败常产生异味。

  5、常采用低温冻藏和腌渍烟熏保藏。


  (十)微生物与蛋类的腐败

  特点:

  1、属于有生机食品(溶菌酶)。

  2、引起腐败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和霉菌。

  3、蛋壳膜能阻止微生物进入。

  4、伴随腐败常产生异味。

  5、常采用低温冷藏。(涂膜、浸泡)


  (十一)微生物与水产类的腐败

  特点:

  1、引起腐败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

  2、比畜禽肉更易腐败。

  3、伴随腐败常产生异味。

  4、伴随腐败常产生有毒物质。

  5、常采用保活、冷却保鲜和低温冻藏。


  (十二)微生物与罐头食品的腐败

  特点:

  1、引起低酸性罐头腐败的微生物主要是嗜热细菌。

  2、引起酸性罐头腐败的微生物主要是耐热、耐酸细菌。

  3、引起高酸性罐头腐败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酵母菌。

  4、高糖含量罐头有时会出现霉菌、酵母污染。

  5、常见的腐败现象有:胀罐、平盖酸败、黑变、发霉等。


  (十三)微生物与冷冻食品的腐败

  特点:

  1、引起腐败的微生物主要是嗜冷细菌(少量酵母和霉菌)。

  2、与微生物、食品的种类及环境温度有关。

  3、与贮藏时间长短有关。

  4、与包装、渗透压、PH值等因素有关。


  (十四)微生物与干制食品的腐败

  特点:

  1、水分活度低。

  2、引起腐败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和酵母菌。

  3、与食品的种类、环境温度、包装、水分活度、PH值等因素有关。


  (十五)微生物与腌制食品的腐败

  特点:

  1、均为高糖或高盐食品。

  2、引起腐败的微生物主要是耐高渗细菌(少量个别酵母和霉菌)。

  3、与贮藏时间长短有关。


  (十六)微生物与食物中毒

  食物污染病原菌(食物中毒菌)所致。

  1、感染型食物中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肠炎弧菌)

  引起人体消化道感染所致

  2、毒素型食物中毒(葡萄球菌、肉毒杆菌)

  细菌产生毒素所致


  二、害虫和鼠类


  (一) 害虫

  增加损耗、污染食品

  主要种类:甲虫类、蛾类、蟑螂类、螨类

  防治措施:

  1、加强卫生管理(食品、仓库)。

  2、控制环境因素(水分、温度、氧气、反射线等)。

  3、分离。

  4、杀虫剂。


  (二) 鼠类

  增加损耗、污染食品、传播疾病

  防鼠方法:

  1、建筑防鼠。

  2、食物防鼠。

  3、药物和仪器防鼠。

  灭鼠方法:

  1、化学方法:利用灭鼠剂、绝育剂、熏蒸剂等化学制剂来毒杀或驱避鼠类。

  2、器械方法:用捕鼠笼、捕鼠夹等器械来捕捉鼠类。

  3、气体方法:通过提高环境的CO2浓度,阻止鼠类的生存。


  三、化学因素


  ㈠ 酶的作用

  影响质量、导致腐败

  Ⅰ 氧化酶类

  1、多酚氧化酶:褐变。

  2、脂氧合酶:产生异味。

  3、过氧化物酶:颜色和风味改变。

  4、抗坏血酸酶:营养损失

  Ⅱ 脂酶:

  脂肪氧化变质,产生异味。

  Ⅲ 果胶酶:

  组织软化,降低质量。

  酶的活性受温度、PH、水分活度的影响。


  ㈡ 非酶褐变

  常常由于加热及长期的储藏而发生

  主要有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和抗坏血酸氧化

  Ⅰ 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

  1、与氨基化合物与糖的结构有关

  2、温度、食品水分含量、PH的升高能加快美拉德反应

  3、氧、光线及铁、铜等金属离子能加快美拉德反应

  4、亚硫酸盐有抑制作用

  Ⅱ 焦糖化反应

  温度过高所致

  Ⅲ 抗坏血酸氧化

  1、引起褐变现象

  2、与温度、PH有关

  3、亚硫酸盐有抑制作用


  ㈢ 其他化学因素:

  1、包装容器(铁罐)

  高含酸量食品的褐变。

  高含硫食品的黑变。

  高单宁含量食品的褐变。

  2、加工容器(铁、铜)

  单宁含量食品(食用菌类、栗子、莲藕、芋头、绿茶等)变色。

  3、加工用水

  铁等金属离子、硬度等。


  ㈣ 氧化作用

  1、引起脂肪、维生素及色素的氧化

  2、产生异味,导致色泽、风味变差,营养价值降低

  3、脂肪氧化还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

  4、与温度、光线、金属离子、氧气、水分等因素有关

  5、添加抗氧化剂可防止或减轻氧化作用


  四、物理因素


  (包括温度、水分、空气、光线等)


  一、温度

  1、最重要的环境因素

  2、温度升高能加速食品的腐败变质(化学反应及微生物生长发育速度加快)

  3、对酶促反应的影响较复杂

  4、防止高淀粉食品的老化(2~5℃老化速度最快)

  5、影响口感(软化)


  二、水分

  1、影响储藏期高水分活度微生物易繁殖

  2、影响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高水分活度易发生酶促反应、非酶褐变、氧化反应

  3、影响外观形态:水分蒸发及干耗,导致萎缩和重量损耗

  4、影响口感(水分转移)


  三、光线

  1、加快变质:脂肪氧化加快

  2、降低质量:褪色、蛋白质凝固,维生素变化等


  四、氧气

  1、微生物易繁殖,食品腐败速度加快

  2、氧化反应造成营养价值降低,色素、风味物质破坏


  五、其他因素

  1、机械损伤:影响外观;促进腐败;加快褐变

  2、乙烯:催熟

  3、外源污染物:食品安全问题

  (环境污染、农药残留、滥用添加剂和包装材料等)



文章来源:食品工业科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食品水分活度的检测对品质的影响,与保藏稳定性的关系
水活度:WA.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
根据不同食品中水活度判断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
如何防止(绿豆饼,肉松饼) 发霉,油脂变味???
食品生产中致病菌的控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